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3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篇
耳鼻咽喉   2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3篇
临床医学   51篇
内科学   6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47篇
综合类   17篇
预防医学   9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9 毫秒
41.
努力探索肿瘤的个体化药物治疗   总被引:2,自引:7,他引:2  
刘宝瑞 《医学研究生学报》2007,20(11):1121-1122,1125
1化疗的成就和无奈 化疗是恶性肿瘤最基本的治疗方式,常规“标准化疗”在恶性肿瘤规范的综合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标准化疗”方案是以大样本临床资料为依据而确立的,非小细胞肺癌“标准化疗”的客观有效率为30%左右,大肠癌45%,胃癌最常采用的药物主要有5-FU类、蒽环类、铂类和紫杉类,但任一组合方案的有效率不超过50%(表1)。  相似文献   
42.
目的 对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patient and family-centered care,PFCC)对ICU患者家属满意度的影响进行综述,以期改善国内的ICU医疗护理服务质量,提高家属满意度。方法 通过对国内外文献进行梳理,对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进行概述,从家庭参与、家庭支持、沟通支持、决策支持、人文关怀等方面对满意度的影响进行总结。结果 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提高了家属的参与度,改善了与家属的沟通,促进了家属参与医疗决策,注重了人文关怀的落实,从而满足了家属的需求,提高了满意度。结论 目前国内针对ICU患者家属满意度的相关研究处于发展阶段,有待开展多中心、前瞻性、深层次的研究。  相似文献   
43.
导管接触性溶栓患者出血风险分级管理方案的制订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实施导管接触性溶栓患者出血风险分级管理方案的临床效果。 方法 基于溶栓期间血浆纤维蛋白原和血浆D-二聚体数值变化划分出血风险等级并制订管理方案。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行导管接触性溶栓患者9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试验组实施分级管理方案,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方案。比较两组溶栓治疗的安全性、有效性及住院满意度。 结果 试验组发生轻微出血事件7例(15.55%),对照组发生轻微出血事件22例(48.89%),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静脉通畅显效31例(68.89%),大腿消肿显效21例(46.67%),小腿消肿显效19例(42.22%);对照组静脉通畅显效14例(31.11%),大腿消肿显效13例(28.89%),小腿消肿显效13例(28.89%),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护理服务及临床疗效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应用导管接触性溶栓出血风险分级管理方案可减少出血事件的发生,进一步改善临床疗效,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44.
目的调查社区慢性腰背痛患者恐惧-回避信念水平并探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长海痛尺、中文版恐惧-回避信念量表、慢性病管理自我效能感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和综合医院焦虑抑郁量表,对南京市及常州市8个社区157例慢性腰背痛患者进行调查。结果慢性腰背痛患者病程中位数为3年,大多数时间疼痛程度为(3.76±1.27)分。在疼痛评级指数中,感觉项得分中位数为4分,情感项得分中位数为2分。疼痛发作时间模式中,"不时地、断断续续发作"最常见(61.78%)。慢性腰背痛患者恐惧-回避信念得分为48.59±16.41。多元线性回归结果显示,患者抑郁情绪、自我效能和消极应对是慢性腰背痛患者恐惧-回避信念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恐惧-回避信念是影响慢性腰背痛转归的重要心理因素。基于恐惧-回避信念的影响因素,医护人员应关注慢性腰背痛患者抑郁情绪,尝试提升其自我效能,并避免采用消极应对方式,以期降低其恐惧-回避信念水平,改善疼痛体验。  相似文献   
45.
目的:评估一种经皮穿刺输精管介入治疗包用于输精管造影的成功率以及安全性。方法:2016年10月至2017年4月采用开放、多中心、单组自身对照设计,纳入96例男性患者,年龄19~65岁,平均43岁,包括不育症、血精症、精囊囊肿、射精管囊肿、射精功能障碍、输精管损伤。患者均在局麻下应用穿刺包行输精管腔内注射造影剂并摄片。结果:完成试验的患者94例,造影成功者92例,成功率97.9%。造影结果显示,精道异常率为54.3%(51/94)。28例不育患者中,双侧输精管梗阻3例,单侧梗阻5例。44例血精患者中,36例(81.8%)为精囊炎。13例射精功能障碍患者中,5例(38.5%)双侧输精管发育异常。2例因行双侧腹股沟疝修补术致输精管损伤患者,精道造影均发现离断损伤至双侧输尿管。3例精囊囊肿和4例射精管囊肿通过输精管造影均明确诊断。结论:一次性使用输精管介入治疗包应用于输精管造影操作简单、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6.
跟骨前部与载距突关系的解剖学研究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研究跟骨前部与载距突的解剖关系, 探讨自跟骨前部外侧壁向载距突置钉的可行性和方法。 方法 观察跟骨前部与载距突的解剖形态。用解剖测量法、数字化X线摄影法和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法,测量36只跟骨标本的前部和载距突数据,确定自跟骨前部外侧壁向载距突进钉点和方向。在标本上模拟置钉,评价置钉的安全性。 结果 跟骨前部与载距突具有密切的解剖关系。跟骨前部长(22.27±2.96)mm,宽(23.60±1.99)mm,高(25.25±3.03)mm。载距突长(24.24±2.27)mm,宽(15.44±1.41)mm,高 (10.96±1.25)mm,前倾角(39.13±5.28)°,外倾角(27.78±4.36)°。自跟骨前部外侧壁取两点向载距突置钉,前点进钉方向为上斜角(21.37±3.35)°,后斜角(22.39±3.13)°,有效固定长度(43.16±2.12)mm;后点进钉方向为上斜角(33.60±4.15)°,后斜角(10.09±1.03)°,有效固定长度(44.69±2.32)mm。模拟置钉,无螺钉穿透跟骨前部上面的骨皮质。 结论 载距突是跟骨骨折螺钉置入的理想位置,自跟骨前部外侧壁可以向载距突安全地置钉,跟骨前部与载距突的相互关系决定螺钉进钉方向和长度。这些数据为跟骨骨折内固定手术提供了可靠的解剖学依据。  相似文献   
47.
48.
目的探讨医院产科感染发生的相关因素和预防对策。 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产科于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发生医院感染的共10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本组患者以呼吸道(上呼吸道和下呼吸道)发生感染率最高(占44.03%),其次是手术切口(占23.85%)和泌尿道(占12.84%);剖宫产感染者36例(占33.03%),顺产未侧切感染者24例(占22.02%),顺产侧切感染者19例(占17.43%),宫外孕感染者17例(占15.60%),计划生育感染者13例(占11.93%)。实验室检出病原菌52株(47.71%),其中大肠埃希菌检出最高16株(占30.77%)。 结论患者抵抗力降低以及较少活动是引起呼吸道感染的主要原因,剖宫产术后导尿留置是泌尿道感染的主要原因;医护人员和产科患者均要加强无菌观念,严格遵守实施无菌流程操作和有效消毒隔离制度,是防止医院内发生感染的主要措施,保证产妇在住院过程当中处于良好的心理状态,进而能够减少产科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9.
目的分析乳腺术后多重耐药菌(MDRO)感染状况以及护理对策,以控制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发生。 方法回顾性分析本科室2010至2014年收治的乳腺术后发生多重耐药菌感染的3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内容包括一般资料、病原菌微生物、感染部位和送检标本等。 结果病原菌中位于前3位的分别是金黄色葡萄球菌(12株、21.43%),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5株、15.63%)、肺炎链球菌(4株、12.5%)和铜绿假单胞菌(4株、12.5%)。送检标本分布和构成比分别为脓液28份(28.28%),伤口泌物21份(21.21%),痰液16份(16.16%),静脉血14份(14.14%),动脉血14份(14.14%)和组织6份(6.06%)。多重耐药菌感染的32例患者全部康复出院。 结论临床护理人员指导和监测多重耐药菌感染者,保持对MDRO警惕意识,严格遵守执行消毒隔离制度,仔细实施MDRO感染预防标准和手卫生规范,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能够减少MDRO感染,对MDRO感染者的康复有着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0.
目的CYP11A1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关系。 方法选择2005年10月至2010年3月于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妇产科就诊的289例PCOS患者为研究对象,并纳入PCOS组;选择同期于本院参加健康体检的220例健康妇女纳入对照组。采用放射免疫法(RIA)检测患者血清中黄体生成素(LH)、促卵泡生成素(FSH)、雌二醇及睾酮水平等。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法对两组受试者CYP11A1基因SNP rs4077582和rs11632698位点进行基因分型,分析两组受试者的等位基因型频率及等位基因频率,并对年龄、人体质量指数(BMI)及血清性激素水平在不同基因型受试者中进行比较。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制定的伦理学标准,本研究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分组征得受试者本人及其家属的知情同意,并与之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 结果①两组受试者的年龄、BMI等基本资料和FSH、LH、LH/FSH、雌二醇和睾酮等激素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②CYP11A1基因SNP rs4077582等位基因型(CC、CT和TT)在PCOS组患者中的分布分别为24.9%、49.8%和25.3%,而在对照组中分别为34.5%、46.4%和19.1%,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99,P=0.041)。等位基因T在PCOS组中的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6.263,P=0.012)。而CYP11A1基因SNP rs11632698的等位基因型分布在两组受试者中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416,P=0.181)。③血清学检测结果显示,PCOS组中,CYP11A1基因SNP rs4077582位点3个不同基因型PCOS患者的年龄、BMI等基本资料和各性激素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对照组中,LH与LH/FSH在3个不同基因型受试者(CC、CT、TT)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362、21.046,P<0.001)。 结论CYP11A1基因SNP rs4077582位点与PCOS的易感性有关,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个体的LH水平最终影响雄激素合成速率,而SNP rs11632698则与PCOS发病无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