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24篇
  免费   58篇
  国内免费   26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4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29篇
口腔科学   12篇
临床医学   377篇
内科学   76篇
皮肤病学   12篇
神经病学   9篇
特种医学   80篇
外科学   169篇
综合类   636篇
预防医学   200篇
眼科学   17篇
药学   322篇
中国医学   231篇
肿瘤学   20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64篇
  2014年   162篇
  2013年   141篇
  2012年   146篇
  2011年   132篇
  2010年   145篇
  2009年   109篇
  2008年   144篇
  2007年   131篇
  2006年   97篇
  2005年   97篇
  2004年   93篇
  2003年   90篇
  2002年   108篇
  2001年   96篇
  2000年   70篇
  1999年   75篇
  1998年   72篇
  1997年   41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991.
目的 了解小儿急性病毒性下呼吸道感染的流行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 至2010 年住院的急性下呼吸道感染儿童鼻咽吸取物4种7型常见呼吸道病毒的检出情况以及季节和年龄分布特点.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病毒.结果 4 355例患儿中有1 093例病毒检测阳性,总阳性率25.1%,其中呼吸道合胞病毒(RSV)阳性率17.6%,副流感病毒(PIV)-3 为2.7%,腺病毒(ADV)为2.0%,流感病毒(IV)-A1.3%,PIV-1 为0.7%,PIV-2 为0.3%,IV-B 为0.2%,混合感染0.3%.病毒感染患儿年龄中位数RSV 为4个月,PIV-3 为9个月,ADV 为13 个月,PIV-1 为11 个月,IV 为13.5 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186,P<0.01).RSV 感染率在婴幼儿最高,后随着年龄增长而降低,PIV-3在婴幼儿感染率较高,仅次于RSV.RSV 通常在冬春季流行.毛细支气管炎、支气管炎、肺炎、哮喘急性发作患儿病毒阳性率分别为64.5%、15.6%、17.6%、31.7%.结论 病毒依然是小儿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发病年龄主要在婴幼儿,其中以RSV 和PIV-3最常见.毛细支气管炎主要病原仍是RSV.  相似文献   
992.
目的 探讨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和超敏C 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2 型糖尿病(T2DM)合并冠心病(CHD)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T2DM 合并CHD患者35 例(T2DM+CHD 组),单纯T2DM 患者37 例(单纯T2DM组),门诊健康体检者35 例(对照组),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RBP4 的水平,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血清hsCRP 的水平,并作相关分析.结果 T2DM合并CHD组血清RBP4和hs-CRP水平均显著高于单纯T2DM组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T2DM+CHD 组患者血清RBP4 与hs-CRP 呈正相关(r= 0.342,P<0.05).结论 血清RBP4 和hs-CRP 水平密切相关,与T2DM合并CHD 的发病有一定联系.  相似文献   
993.
倪建光 《吉林医学》2012,33(25):5492-5493
目的:探讨胸椎椎弓根螺钉与椎弓根外侧螺钉固定治疗胸椎骨折的比较效果。方法:分析胸椎骨折患者60例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胸椎椎弓根螺钉组30例和椎弓根外侧螺钉组30例。结果:椎弓根外侧螺钉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固定螺钉松脱、肋间神经痛等方面均低于胸椎椎弓根螺钉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椎弓根外侧螺钉组治疗胸椎骨折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值得临床借鉴应用。  相似文献   
994.
何倩 《吉林医学》2012,33(25):5438-5439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鼻窦炎鼻息肉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近年来收治的120例鼻窦炎鼻息肉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对照组60例患者,经Wigand术式治疗,总有效率为81.7%;观察组60例患者,经鼻内镜下Messerklinger术式治疗,总有效率为95.0%,明显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比较分析,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鼻内镜下手术治疗鼻窦炎鼻息肉临床疗效确切,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95.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活化功能和颈动脉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将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氯吡格雷组。两组均予以相同的抗高血压、降颅压、营养脑细胞及对症处理等治疗。对照组和氯吡格雷组分别在此基础上加用阿司匹林肠溶片100mg和氯吡格雷75mg,po,qd,连用6个月。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血小板活化功能和颈动脉硬化斑块的变化,并进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评定和不良反应观察。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血小板活化指标CD62p和CD63水平均明显下降,且氯吡格雷组比对照组下降更明显。氯吡格雷组治疗后癍块大小、厚度和中层内膜厚度(IMT)均明显减小,而对照组治疗前后却无明显变化。两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明显下降,且氯吡格雷组比对照组下降更明显,治疗其间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可抑制血小板活化,减少血小板聚集,从而减轻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稳定斑块,改善梗死部位缺血缺氧和缺损神经功能,疗效显著、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996.
板蓝根不同提取部位抗菌活性的实验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郑汝  梁锦丽 《海峡药学》2010,22(4):32-34
目的研究并比较板蓝根不同提取部位的抗菌作用。方法以不同极性溶剂革取板蓝根.得水煎液总提取物、石油醚提取物、乙酸乙酯提取物、氯仿提取物、正丁醇提取物及革取后物质等不同极性部位。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为试验对象,采用试管稀释法比较板蓝根不同提取部位的抗菌作用。结果板蓝根水提部位、乙酸乙酯部位、正丁醇部位、氯仿部位及石油醚部位均具有一定的抗菌作用.而革后部位没有抗菌作用。其活性比较:正丁醇部位〉乙酸乙酯部位〉氯仿部位〉水提部位〉石油醚部位。结论板蓝根能有效抑制金葡球菌和大肠埃希菌。具有广谱抗菌作用。板蓝根抗菌作用并不局限于一个部位,它是通过多种有效成分、多环节、多途径地发挥协同作用而表现出抗菌功效。  相似文献   
997.
钱文杰 《中国药业》2010,19(3):20-21
目的观察苦参素对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和肝纤维化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40例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作为治疗组,予一般基础治疗并加用苦参素300mg口服,3次/d,疗程3个月,检测治疗前和治疗3月后外周血T细胞亚群CD4^+和CD8^+及肝纤维化指标的变化。另选择30例正常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外周血CD4^+明显减少,CD8^+明显增加,CD4^+/CD8^+比值明显下降;治疗后,外周血CD4^+明显增加,CD8^+明显减少,CD4^+/CD8^+比值明显增加,肝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 Ⅲ)、Ⅳ型胶原(Ⅳ-C)、层粘蛋白(LN)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结论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存在外周血T细胞亚群紊乱;苦参素通过调节外周血T细胞亚群紊乱,提高细胞免疫反应,有效抑制HBV—DNA的复制,降低患者血清中肝纤维化指标水平,进而达到清除细胞内病毒、防治肝纤维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998.
郑海燕 《中国药业》2010,19(9):74-75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胆道感染性休克患者血流动力学和氧自由基的影响。方法选择急诊患者5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治疗组在术前、术中及术后第1~3天给予乌司他丁20万U静脉滴注,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静脉滴注。患者术中和术后均连续监测血压和心率变化,分别于术前、术后第1,3,5天检测血浆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结果两组患者术中1h及术后3h、术后6h平均动脉压(MAP)均较术前明显升高,而心率(HR)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且术后3h、术后6h对照组HR降低幅度明显小于治疗组。两组患者术后第1,3,5天血浆MDA水平均较术前明显下降,血浆SOD水平均较术前明显上升,且治疗组的下降或上升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乌司他丁可调节患者血流动力学,有效改善微循环,同时还能增加SOD水平、降低MDA含量,减少或清除氧自由基,从而达到对胆道感染性休克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999.
十二指肠损伤的临床特点及术式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十二指肠损伤临床少见,约占腹腔脏器损伤的3%~5%[1].因十二指肠解剖及其生理上的特殊性,且十二指肠损伤多为复合损伤,临床诊断较困难,并发症及病死率均较高.本院1988年至2002年共收治36例,现对其诊治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就十二指肠损伤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方式选择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1000.
纵隔气肿是胸部结构内病理性气体的异常积聚,临床上较少见.加之部分患者无典型的临床症状及积气较少时.临床上难以发现,因此放射诊断有重要意义。CT有很高的密度分辨率.不但能够显示积气部位和量.而且还能够鉴别积气的原因和发现其他合并症.对指导临床治疗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05年7月~2007年7月经X线胸片和多排CT确诊的50例纵隔气肿影像表现.旨在提高临床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