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8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16篇
内科学   16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35篇
预防医学   3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8篇
肿瘤学   25篇
  2024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91.
背景:利用肿瘤过继免疫和基因转移技术将表达肿瘤坏死因子α的载体导入运载细胞回输到体内,使肿瘤坏死因子α在肿瘤局部高浓度表达,既可增加肿瘤坏死因子α直接杀伤肿瘤细胞的能力,又能减少对其他组织的毒副作用。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基因转导的肿瘤浸润淋巴细胞体外生物学活性及不同转输方式对荷瘤裸鼠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设计:以实验动物为观察对象的随机对照实验。单位:中国医科大学肿瘤研究所。材料:实验于2000-01/2001—12在中国医科大学肿瘤研究所和中国医科大学实验动物部完成。TJ8510细胞(人脑恶性胶质瘤细胞系细胞):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神经病学研究所提供;实验动物:先天性无胸腺BALB/C裸鼠36只。方法:在肿瘤坏死因子α反转录病毒转移系统的建立及运载细胞肿瘤浸润淋巴细胞制备的基础上,利用构建的单克隆病毒细胞株PLC-2和PLJC-5将标记基因Neo^R和目的基因肿瘤坏死因子α分别导入到肿瘤浸润淋巴细胞中,然后对其进行细胞增殖、肿瘤坏死因子表达、体外抗瘤活性的检测。将36只裸鼠接种肿瘤后随机分为6组,局部转输对照组、局部转输肿瘤浸润淋巴细胞组、局部转输肿瘤坏死因子肿瘤浸润淋巴细胞组、静脉转输对照组、静脉转输肿瘤浸润淋巴细胞组、静脉转输肿瘤坏死因子肿瘤浸润淋巴细胞组,对荷瘤裸鼠的治疗作用进行观察。主要观察指标:①基因转导前后肿瘤浸润淋巴细胞的增殖情况和肿瘤浸润淋巴细胞的肿瘤坏死因子α的表达。②体外抗瘤活性的测定。③动物实验结果。结果:①肿瘤浸润淋巴细胞、Neo^R-肿瘤浸润淋巴细胞及肿瘤坏死因子肿瘤浸润淋巴细胞3组细胞的体外增殖活性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②肿瘤浸润淋巴细胞与Neo^R-肿瘤浸润淋巴细胞的肿瘤坏死因子α分泌量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而肿瘤坏死因子肿瘤浸润淋巴细胞的肿瘤坏死因子α分泌量与Neo^R-肿瘤浸润淋巴细胞、肿瘤浸润淋巴细胞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而且肿瘤坏死因子肿瘤浸润淋巴细胞在体外培养30d,可持续表达高水平的肿瘤坏死因子α。③肿瘤浸润淋巴细胞与Neo^R肿瘤浸润淋巴细胞对淋巴细胞对TJ8510细胞的杀伤活性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而肿瘤坏死因子肿瘤浸润淋巴细胞与前两者相比杀伤活性有明显地提高(P〈0.01)。④动物实验结果:转输肿瘤坏死因子肿瘤浸润淋巴细胞40d后,肿瘤局部转输肿瘤坏死因子肿瘤浸润淋巴细胞组肿瘤体积小于局部转输对照组[(307&;#177;42),(2048&;#177;278)mm^3,P〈0.01],静脉转输肿瘤坏死因子肿瘤浸润淋巴细胞组肿瘤体积小于静脉转输对照组[(954&;#177;195),(1989&;#177;305)mm^3,P〈0.05]。结论:肿瘤坏死因子α基因转导的肿瘤浸润淋巴细胞能有效地表达肿瘤坏死因子,其在体外和荷瘤裸鼠体内的抗肿瘤效果明显高于肿瘤浸润淋巴细胞。静脉转输人脑胶质瘤肿瘤浸润淋巴细胞对人脑胶质瘤裸鼠皮下实体瘤生长无明显抑制效应,但静脉转输肿瘤坏死因子肿瘤浸润淋巴细胞却能明显抑制肿瘤的生长,局部转输肿瘤坏死因子肿瘤浸润淋巴细胞较静脉转输肿瘤坏死因子肿瘤浸润淋巴细胞对肿瘤生长的抑制效果更为明显,提示过继免疫基因治疗胶质瘤以局部转输方式为件。  相似文献   
92.
目的:检测膜联蛋白A2(annexinA2,ANXA2)在输卵管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膜联蛋白A2的表达与输卵管癌患者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及其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2例输卵管癌组织和25例正常输卵管组织中ANXA2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输卵管癌患者临床病理参数及疾病预后的关系。结果:ANXA2主要定位于细胞膜,亦在细胞质着色,ANXA2在输卵管癌中的高阳性表达率为50%,明显低于正常输卵管组织(96%),P<0.01;ANXA2的高阳性表达率随着输卵管癌分化程度降低而降低(P<0.05);生存曲线分析显示ANXA2阴性表达的输卵管癌患者总体生存率缩短(P<0.05)。结论:ANXA2在输卵管癌组织中表达降低,且与输卵管癌不良预后有关,可用于临床监测输卵管癌患者病情变化。  相似文献   
93.
【目的】对WoS和CSCD数据库中1000篇肿瘤类高被引文献的特点进行分析,以期为杂志组稿约稿提供依据。【方法】分别检索2005—2014年间WoS和CSCD数据库中年被引频次前50的肿瘤类文献,分析其第一作者、总被引频次、发表后1~5年内被引频次、文章类型、作者单位、基金情况、学科分布、研究内容和研究方向等,并对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WoS数据库中高被引文献的被引频次远高于CSCD数据库[(29218.5±16693.9)次vs.(552.3±308.7)次]。高被引文献中,论著类文章占比重较高(72.8%),且在文章发表后5年内,年被引频次波动不大。流行病学研究、大型临床多中心试验研究、指南类文章以及知名专家述评是被引用的热点文章。【结论】国内外文献学术质量仍存在较大差距。杂志组稿应从流行病类文章、知名专家述评以及多中心临床试验入手,以提高整体被引频次以及学术质量。  相似文献   
94.
目的:观察DC、CIK共培养细胞(DC-CIK)联合索拉菲尼(sorafenib)对肝癌细胞BEL-7402的体内外杀伤效应。方法:取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加入不同细胞因子促进DC及CIK细胞成熟并混合共培养。CCK8试剂盒检测DC-CIK共培养细胞联合索拉菲尼对BEL-7402细胞的体外杀伤效应,Annexin V-FITC试剂盒检测两者联合对肝癌细胞凋亡率的影响。用肝癌细胞BEL-7402建立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索拉菲尼组、DC-CIK组、DC-CIK+索拉菲尼组,观察它们对裸鼠移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结果:联合组对肝癌细胞的杀伤率及诱导凋亡率均明显高于各单独治疗组,联合组杀伤率高达(75.24±1.91)%,是DC-CIK组的1.8倍,是索拉菲尼单药组的2.1倍(P<0.01);联合组诱导肝癌细胞凋亡率达(78.32±2.54)%,与单独治疗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内实验表明,DC-CIK+索拉菲尼组可明显抑制裸鼠BEL-7402移植瘤的生长,抑制率为(83.37±0.16)%,与单独治疗组相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DC-CIK共培养细胞联合索拉菲尼在体内、外可显著抑制肝癌细胞的生长,分子靶向治疗联合细胞免疫治疗可能成为肝癌综合治疗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95.
大蒜素联合长春瑞滨促进胃癌细胞株p21和p27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检测大蒜素与细胞周期特异性化疗药联合应用对胃癌细胞周期抑制蛋白(cyclindependent kinase inhibitors, CKI)p21、p27表达的影响,探讨大蒜素对肿瘤细胞周期阻滞及与化疗药协同抗肿瘤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 MTT法测定化疗药长春瑞滨(vinorelbine,NVB)、氟尿嘧啶(fluorouracil,5Fu)、丝裂霉素(mitomycin, MMC)对两种胃癌细胞株BGC823和SGC7901的增殖抑制率,并计算这些药物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以此作为检测p21、p27蛋白表达时的给药剂量;流式细胞仪检测单独或联合用药时细胞周期的改变;SP免疫组化法检测胃癌细胞p21、p27蛋白的表达。结果:大蒜素作用24、48 h后两种细胞均出现G0/G1期细胞减少、G2/M期细胞增多。大蒜素作用于两种细胞后p21和p27蛋白的阳性表达率随大蒜素质量浓度(5、10、15、20 μg/ml)的增加而依次升高。大蒜素与细胞周期特异化疗药NVB联合作用后,与单一作用相比,两种细胞的p21、p27蛋白的表达均显著增加(P<0.01);大蒜素分别与5FU或MMC联合作用后,两种细胞中p21、p27蛋白的表达并没有进一步增加。结论:大蒜素与细胞周期特异化疗药NVB联合应用后通过上调p21、p27蛋白的表达使胃癌细胞阻滞于G2/M期。  相似文献   
96.
CRT/MAGE-A3重组腺病毒载体的构建及体外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构建钙网织蛋白/黑素瘤抗原基因-A3(CRT/MAGE-A3)双基因重组腺病毒载体,并进行体外表达研究.方法 从表达质粒pcDNA3/CRT中切取目的片段CRT,定向克隆至穿梭载体pShuttle-GFP-CMV.根据Genbank中提供的黑素瘤基因序列,设计并合成引物,以人肺癌组织cDNA文库为模板采用RT-PCR技术扩增人黑素瘤抗原基因-A3基因片段,测序后将黑素瘤抗原基因-A3基因片段定向克隆至穿梭载体,进而将穿梭载体克隆至Pac Ⅰ限制性内切酶线性化的腺病毒载体pAdxsi.结果 目的 片段CRT转入穿梭载体后,酶切鉴定pShuttle-(△GFP)-CRT正确.人肺癌组织经RT-PCR扩增出大小约950 bp的基因片段,测序证实为MAGE-A3 DNA后,克隆至穿梭载体pShutde-(△GFP)-CRT构建穿梭载体pShuttle-CRT-MAGE-A3,酶切鉴定证实构建正确.酶切穿梭载体将双基因片段克隆至腺病毒载体pAdxsi得到Ad-CRT/MAGE-A3病毒载体,酶切鉴定证实构建成功.转染293LP细胞并用Western blot检测到其体外表达.结论 成功构建CRT/MAGE-A3重组腺病毒载体并证实其能在体外有效表达CRT蛋白及MAGE-A3蛋白.  相似文献   
97.
目的:检测CD47在输卵管癌和正常输卵管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输卵管癌患者标本73例和正常输卵管标本31例中CD47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输卵管癌患者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及其表达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CD47以胞膜着色为主,亦有胞浆着色,CD47在输卵管癌高表达率为42.5%,明显低于正常输卵管组织的83.9%(P<0.01)。生存曲线分析显示CD47阴性表达的输卵管癌患者死亡率增高(P<0.05)。结论:CD47表达的减低可指导临床诊断原发性输卵管癌,且其表达减低与输卵管癌预后不良有关。  相似文献   
98.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 HULC对非小细胞肺癌增殖及其与自噬的关系。方法采用实时定量PCR检测48例肺癌组织以及相应正常肺组织中HULC的表达水平,并检测HULC在肺癌细胞系及正常肺细胞系中的表达情况。通过pcDNA3.1-HULC转染肺癌细胞系A549、95D过表达HULC;采用CCK-8试剂盒检测细胞增殖改变情况;Western blot、免疫荧光检测自噬相关蛋白LC3Ⅱ/Ⅰ、LC3斑点数目变化情况以及自噬相关蛋白Atg7的表达变化。结果HULC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高于正常肺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过表达HULC能促进肺癌细胞增殖,且过表达HULC促进肺癌细胞中LC3-Ⅰ向LC3-Ⅱ的转化和Atg7的表达增加(P<0.05);免疫荧光可见过表达HULC后LC3荧光斑点明显增多。结论肺癌组织中HULC的表达高于正常肺组织,HULC促进肺癌细胞增殖与提高肺癌细胞自噬水平,且与自噬相关蛋白ATG7相关。  相似文献   
99.
在我国。肺癌是第一大癌症。超过癌症死因的20%,且发病率及死亡率增长迅速。为了解肺癌病人痰细胞类型的变化。本文应用蓄痰液查瘤细胞的方法(PAT蓄痰法),分析712例肺癌患者的痰标本。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0.
目的:探讨心肌背向散射积分(IBS)参数评价阿霉素诱导兔心肌病模型的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12只兔(A组)每周静脉注射阿霉素2mg/kg,共8周,同时选10只兔注射同等体积生理盐水作为对照组(B组)。12周后对两组兔心脏进行常规超声参数测量及背向散射积分参数测定。结果:A组心肌IBS%较B照组明显增高(P<0.01),CVIB明显减低(P<0.01),部分失去正常形态。A组常规超声参数左房内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和左室收缩末期内径明显增大(P<0.01),室间隔厚度、左室后壁厚度明显变薄(P<0.05),左室射血分数、短轴缩短率和E峰明显减低(P<0.01)。结论:心肌背向散射积分参数可有效评价阿霉素诱导兔心肌病模型的建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