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62篇
  免费   589篇
  国内免费   198篇
耳鼻咽喉   161篇
儿科学   27篇
妇产科学   34篇
基础医学   361篇
口腔科学   3381篇
临床医学   892篇
内科学   424篇
皮肤病学   49篇
神经病学   123篇
特种医学   147篇
外科学   1780篇
综合类   949篇
预防医学   335篇
眼科学   206篇
药学   528篇
  18篇
中国医学   192篇
肿瘤学   142篇
  2024年   93篇
  2023年   359篇
  2022年   308篇
  2021年   509篇
  2020年   509篇
  2019年   485篇
  2018年   479篇
  2017年   321篇
  2016年   397篇
  2015年   424篇
  2014年   495篇
  2013年   518篇
  2012年   620篇
  2011年   803篇
  2010年   680篇
  2009年   716篇
  2008年   698篇
  2007年   636篇
  2006年   574篇
  2005年   83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8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中面部年轻化手术进展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关注并热切希望改善自己的外表,许多整形外科医生都在努力探索各种美容手术方法,以期最终能达到使患者衰老的面容年轻化的目的。最初的方法主要是通过直接切除多余的皮肤。  相似文献   
42.
目的 观察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recombined human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2,rhBMP-2)异位诱导成骨过程中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及其高亲和力受体(tyrosine kinasere ceptor A,TrkA)的表达,探讨NGF在BMP骨诱导中的作用。方法ICR小鼠36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8只,均制备右侧股后部肌袋异位成骨模型。实验组植入含rhBMP-2胶原复合物,对照组仅植入相同体积的胶原海绵。分别于术后7、14和21d取材,行大体、组织学、免疫组织化学观察及RT-PCR检测。结果大体观察实验组术后7d,右股后部可扪及较硬肿块;术后14、21d,肿块硬度增加。对照组各时间点未发现肿块。组织学观察实验组中rhBMP-2胶原复合物具有良好的诱导成骨能力,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骨诱导材料植入后7d,NGF于成纤维细胞、成软骨细胞、软骨细胞、肥大软骨细胞和成骨细胞中均有阳性表达;14d,NGF阳性表达局限于部分成骨细胞、幼稚骨细胞和成骨样细胞,同时在骨髓中单核巨噬细胞、多核巨噬细胞和破骨细胞中有明显表达;21d,只有少量成骨样细胞和破骨细胞以及骨髓中多核巨噬细胞有NGF表达;TrkA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与NGF的表达基本一致。对照组术后各时间点未见成骨现象。实验组NGFmRNA的RT-PCR检测显示,术后7dNGF的mRNA表达最高,14d表达下降,21d只有微量表达。结论rhBMP-2复合物是一种有效的诱导成骨材料。在外源性BMP诱导成骨过程中有明显的NGF及其高亲和力受体TrkA的表达,NGF可以通过直接和间接的方式参与BMP的诱导成骨过程。  相似文献   
43.
目的:探讨使用免缝胶布对伤口减张制动的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对62例面部瘢痕或痣切除手术患者,随机分组,45例为治疗组,术后5天拆线,拆线当天开始使用免缝胶布。胶布垂直跨越伤口线粘贴,使创缘处于无张力状态。17例为对照组,未使用免缝胶布。术后6个月对瘢痕进行临床评分,治疗组与对照组对比,统计分析。结果:62例患者伤口均一期愈合,治疗组37位(82%)、对照组4位(23%)患者瘢痕恢复至成熟期,没有痒或刺痛的主观症状,瘢痕颜色淡、平坦、质地软;治疗组5位(11.1%)、对照组13位(76.5%)患者瘢痕增宽,有痒或刺痛的症状,瘢痕颜色红,突出皮面。结论:免缝胶布可以有效地减轻伤口两侧张力,减少瘢痕增生,是一种瘢痕术后重要的辅助治疗。  相似文献   
44.
联合肩胛/肩胛旁分叶皮瓣修复严重颌颈部瘢痕挛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临床应用联合肩胛/肩胛旁分叶皮瓣显微修复严重颌颈部瘢痕挛缩畸形,并重建颈部三维活动功能及轮廓外观的方法和疗效。方法2003年1月~2004年11月,收治9例严重颌颈部瘢痕挛缩畸形患者,年龄9~32岁。病程2~18年。瘢痕挛缩程度为3~4度。行瘢痕切除,对颈部挛缩组织松解复位所致软组织缺损创面采用联合肩胛/肩胛旁分叶皮瓣进行解剖分区的显微修复。分叶皮瓣范围最大分叶皮瓣为20cm×8cm~20cm×11cm,最小分叶皮瓣为15cm×4cm~15cm×6cm。结果9例患者有8例分叶皮瓣成活,1例肩胛皮瓣远端发紫,经换药加压包扎后成活。其中8例术后获3~9个月随访,畸形无复发,颌颈角恢复至90~105°;3例行二期皮瓣臃肿修整手术。患者对术后颌颈部外观和功能均满意。结论对于严重颌颈部瘢痕挛缩畸形,联合肩胛/肩胛旁分叶皮瓣可提供足够的组织覆盖,有可靠的血管蒂,对于重建颌颈部功能和外形,是一种较好的手术选择。  相似文献   
45.
1986年,Balko等[1]提出经股动脉向腹主动脉腔内置入支架修复腹主动脉瘤(AAA)的设想。1991年,Parodi等[2]首次报道临床以腔内手术(EVR)治疗AAA成功。基于AAA发生的病理基础及手术进步,目前,EVR已在全球广泛开展,在许多医疗中心,半数以上的AAA已采用EVR治疗[4]。10余年来临床经验  相似文献   
46.
我们要努力创造条件、采取一切有效措施,以协调医患关系为核心,营造医院的和谐氛围,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相似文献   
47.
目的:探讨X线根尖片产生错误影像的原因、类型及其纠正方式,总结经验,提高教学质量。方法:以本院实习大学生拍摄的500张根尖片废片为研究对象,分析出产生错误影像的原因、类型及各种错误在不同牙位的分布情况。结果:常见的影像错误原因有:X线垂直角不当,占42.6%;胶片的放置和固定不当。占25%;X线水平角不当,占15.4%;球管人射点偏离。占15.2%。最容易出现错误的牙位是上颌345位和上颌678位。分别占28.8%和28%。结论:避免和纠正诸多不当因素。控制根尖片质量。提高口腔放射初学者的摄片质量,是满足临床教学和临床诊断的双重需要。  相似文献   
48.
医源性血管损伤的预防和治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随着血管外科经验的积累,近年来由于缺乏足够的手术经验或不熟悉局部解剖而造成手术技术错误所引起的大血管意外损伤已大为减少。但是随着医疗工作中动静脉穿刺血管检查和介入治疗的增加,医源性动静脉损伤的机会也随之增加。同时,腹部外科手术时造成血管损伤也不少见,值得医务人员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49.
瘢痕是整形外科经常遇到的一种疾病,而对瘢痕治疗的研究也是今年来研究的热点。对于瘢痕的研究基本有细胞培养、动物实验、临床观察等方法,而动物实验又是其中较常用和有效的方法。所以,建立一种恒定的创伤动物模型,以及建立描述创伤愈合的指标对于瘢痕的动物实验和研究这种疾病是很重要的。根据实验要求的不同,实验动物模型可分为急性创伤模型、损伤愈合模型、慢性创伤模型[1]。而在急性创伤模型中,又可大致分为皮肤切线伤模型、皮肤切除伤模型、死腔模型、烫伤烧伤模型等[2]。实验证明,真皮组织对于维持正常皮肤的韧性、弹性和外观具有极…  相似文献   
50.
目的 探讨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hBMP-2)基因修饰的人脂肪源性间充质干细胞(ADSCs)的成骨能力及基因转染对ADSCs成骨分化的生物学调控。方法 流式细胞技术鉴定从人脂肪组织中提取的细胞为间充质来源的干细胞。将ADSCs转染hBMP+2基因,免疫沉淀+Western blotting法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hBMP-2表达,确定hBMP-2表达量及表达稳定性,碱性磷酸酶(ALP)染色、ALP定量测定、钙结节染色及RT—PCR分析hBMP-2基因转染对ADSCs向成骨细胞转化的调控,并将转基因细胞注入裸鼠股部肌内,通过X线及组织学检查观察体内成骨情况。结果 流式细胞术证实从脂肪中提取的细胞为间充质来源的干细胞。转基因后免疫沉淀+Western blotting法和ELISA法显示转染hBMP-2的ADSCs具有较高且稳定的hBMP-2的表达,转染21d后表达量无明显降低。ALP染色、ALP定量测定、钙结节染色及RT—PCR发现转基因ADSCs向成骨细胞方向发生分化。裸鼠肌内注射转基因细胞后2周即显示有异位骨形成,4周明显增多,对照组无骨组织形成。结论 转染hBMP-2基因的ADSCs在持续稳定高表达目的蛋白的同时,自身向成骨细胞发生分化,并在裸鼠体内形成异位骨。因此,ADSCs有望作为新的基因工程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