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14篇
基础医学   1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14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在当前国际形势下,存在核战争和核恐怖发生的可能性,核与辐射事故应急不可懈怠。世界卫生组织(WHO)于2023年1月27日发布出版物,更新了应对辐射和核紧急情况建议储备的药物清单,这是自2007年以来的首次更新。出版物里建议的药物储备清单,包括防止或减少辐射影响的药物,以及在受照后用于治疗损伤的药物。围绕该药物清单,从核与辐射事故应急、应急药物储备概况、一些国家的药物储备和当前的思考等几个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我国核与辐射事故应急医学救援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铜吸收转运蛋白(CTR1)在辐射诱导的小肠细胞放射损伤中发挥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采用人小肠上皮细胞(HIEC)和大鼠小肠隐窝上皮细胞(IEC-6),分别经2、4、6、8 Gy和5、10、15、20 Gy X射线照射,构建放射损伤细胞模型。照后2、4、8、24、48 h收集细胞,通过Western blot检测CTR1蛋白对辐射的时间-剂量响应。将CTR1 shRNA转染入HIEC和IEC-6细胞后进行X射线照射,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检测细胞内铜水平。通过克隆形成实验确定CTR1对上述细胞辐射敏感性作用,检测活性氧(ROS)水平和DNA损伤来进一步探讨相关机制。Western blot检测X射线照射以及沉默CTR1对抗氧化蛋白Nrf2、HO-1,铜死亡相关蛋白DLAT、LIAS和FDX1表达的影响,初步确定CTR1的调控机制。结果 Western blot表明两株细胞经不同剂量的X射线照射后CTR1表达均显著上调,并且呈显著的时间剂量响应关系(t=3.53、3.45、6.37、11.11、11.13,P<0.05)。沉默CTR1后的两株细胞放射敏感性均低于对照,增敏比分别为1.146、1.201。沉默CTR1缓解了辐射诱导IEC-6细胞内的铜蓄积(t=3.10,P<0.05)。两株细胞照射沉默组ROS产量显著低于照射对照组(t=5.23、2.96,P<0.05);并且照射沉默组γ-H2AX蛋白表达较照射对照组有所减少(t=7.50、4.29,P<0.05)。此外,X射线诱导Nrf2、HO-1蛋白表达上调;沉默CTR1后Nrf2和HO-1的表达会进一步增加。电离辐射导致铜死亡标志物DLAT以及铁硫簇蛋白LIAS、FDX1丢失,而沉默CTR1能促进上述蛋白表达水平恢复正常。结论 CTR1沉默后的小肠细胞HIEC和IEC-6辐射抗性增强,涉及的机制可能与氧化应激和铜死亡途径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测量记录甲亢患者服用131I后不同距离、不同时间,不同方位的辐射剂量当量率,为了解、评估131I治疗甲亢对周围环境的辐射影响提供实验室数据。方法 采用电离室巡测仪,随机选取了几例131I治疗的甲亢患者,分别测量服用131I后0 h、2 h、4 h、24 h,48 h距甲状腺部位5 cm、50 cm、100 cm周围产生的辐射剂量当量率,记录测量数据并分析评估对治疗环境的辐射影响。结果 经对甲亢患者服用131I后不同距离、不同时间,不同方位的辐射强度的测量,其辐射剂量当量率与131I的用药剂量、时间、距离等因素密切有关。结论 131I治疗甲亢在总量控制和辐射防护安全管理到位的条件下并不存在大的辐射安全隐患,确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放射性核素氚可通过消化道、呼吸道、表面皮肤以及伤口等途径进入人体内, 从而对人体健康产生不同程度的内照射损害。笔者简要介绍了氚的特性及其吸收与代谢机制, 梳理了国内外几起涉氚事故所致氚内污染患者的临床医学处理资料, 总结了氚内污染的救治要点及其带给我们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摘要】目的:比较双源CT前瞻性心电门控大螺距扫描方式与回顾性心电门控小螺距扫描方式的辐射剂量及其电离辐射对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内DNA的损伤情况,并探索γ-H2AX作为低剂量X线电离辐射损伤生物剂量计的可行性及应用前景。方法:将40例拟行冠状动脉CTA的患者按扫描前的心率分为两组:大螺距组18例,心率<70次/分,螺距3.4,FLASH序列,前瞻性心电门控;小螺距组22例,心率≥70次/分,螺距0.20~0.33,回顾性心电门控。两组均采用智能CARE-kV结合CARE Dose 4D调节技术自动选取最优管电压及管电流。于CT检查前及检查后30min每例患者抽取静脉血4mL,采用γ-H2AX免疫荧光分析法检测淋巴细胞DNA双链断裂(DSBs)情况(γ-H2AX荧光点与淋巴细胞计数的比值,记为R焦点/细胞)。采用两组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间BMI及CT检查前后R焦点/细胞的差异,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两组间检查前后R焦点/细胞差值(△R)和辐射剂量指标(CTDIvol、DLP、ED)的差异,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法分析DLP与△R的相关性。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构成比及体质指数(BMI)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螺距组的CTDIvol、DLP和ED值分别为(12.29±1.68)mGy、(100.28±30.60)mGy·cm和(1.41±0.43)mSv,3个指标的均值明显低于小螺距组[分别为(39.11±10.75)mGy、(537.27±152.74)mGy·cm和(7.52±2.14)mSv],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0例患者CT检查前、后的R焦点/细胞分别为(0.137±0.036)和(0.244±0.072),CT检查后检查者淋巴细胞内DSBs数量明显增多(t=10.294,P=0.000)。大螺距组和小螺距组的△R分别为(0.058±0.034)和(0.148±0.058),小螺距组高于大螺距组(U=27.50,P=0.000)。仅小螺距组的DLP与△R之间存在等级线性相关关系(r=0.781,P=0.000)。结论:前瞻性心电门控大螺距FLASH扫描方式的辐射剂量及电离辐射引起的DSBs明显低于回顾性心电门控小螺距扫描方式,而两组图像质量均能满足诊断要求;γ-H2AX监测可较准确地反映低剂量X线辐射损伤,应用前景广。  相似文献   
6.
放疗作为标准的局部治疗,近年来相关研究发现其通过产生免疫刺激和免疫抑制作用,发挥不同的免疫调节效应。因此,放疗联合免疫治疗已被视为一种有效的癌症治疗新策略;然而,联合治疗的适用性仍存在一定争议,包括联合治疗的毒性和安全性、排序与时机、最佳剂量和分次等问题。全文总结当前放疗联合免疫治疗在食管癌治疗中的新进展,为全面了解、设计优化食管癌放疗联合免疫治疗方案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125I粒子和60Co γ射线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A549细胞和正常支气管上皮BEAS-2B细胞生物学效应的影响。方法 A549、BEAS-2B细胞均行125I粒子和60Co γ射线不同剂量照射;集落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存活分数;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检测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A549细胞在4、6、8 Gy照射时,125I粒子组细胞克隆存活分数较60Co组降低更明显(t=6.06、9.42、4.90,P<0.05)。A549细胞在4 Gy时,G1期细胞比例125I粒子组为70.67%±1.49%,60Co组为59.59%±0.71%(t=10.77,P<0.05);细胞凋亡率125I粒子组为18.09%±0.73%,60Co组为9.81%±0.16%(t=19.40,P<0.05)。125I粒子照射明显上调Bax、cleaved Caspase-3蛋白的表达,同时下调Bcl-2蛋白的表达。但不同射线同一剂量或相同射线不同剂量下,BEAS-2B细胞的凋亡率及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无明显变化。结论 125I粒子持续低剂量率照射较60Co γ射线高剂量率照射抑制A549细胞增殖的效应更明显。Bcl-2/Bax蛋白比失衡,最终致Caspase-3蛋白的活化在125I粒子持续低剂量率照射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的效应中可能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人染色体X连锁凋亡抑制蛋白(XIAP)基因3'非翻译区(3'UTR)rs9856位点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群急性胰腺炎遗传易感性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一对照研究,对32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和320例性别、年龄、籍贯频数与之相匹配的健康对照组的rs9856位点进行基因分型,并统计分析其基因频率分布与急性胰腺炎易感性的关系。结果发现等位基因比如下:病例组C/T=1.08,对照组C/T=1.51;2组C/T卡方检验P=0.00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这表明该位点C/T分布在胰腺炎和正常人群中有显著区别;进一步对该位点按照病情严重程度分层分析结果显示,TT型基因与CC型相比对轻症急性胰腺炎的发生具有保护作用[OR=0.59,95%CI=(0.40~0.86),P=0.006]。结论人染色体XIAP-3'UTR区域rs9856位点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群急性胰腺炎易感性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超高剂量率照射(FLASH-RT)和常规照射(CONV-RT)对胶质瘤小鼠血浆代谢物的影响。方法胶质瘤模型雄性C57BL/6J小鼠21只, 按随机数表法分成健康对照组(3只)、CONV-RT组(9只)和FLASH-RT组(9只)。CONV-RT组以0.4 Gy/s的剂量率对小鼠头部进行单次24 Gy照射, FLASH-RT组以60 Gy/s的剂量率对小鼠头部进行单次24 Gy照射, 健康对照组以相同条件给予0 Gy假照射。两照射组照射后1、3、7 d分别收集小鼠眼内眦静脉血并分离血浆。健康对照组于假照射后7 d收集小鼠眼内眦静脉血并分离血浆。采取基于液相色谱质谱串联平台的非靶向代谢组学方法检测胶质瘤小鼠血浆代谢物的变化。结果胶质瘤小鼠受不同方式照射后, 血浆中代谢物均发生显著变化。FLASH-RT组和CONV-RT组3个时间点分别与健康对照组相比筛选出12和5种差异代谢物, 照后1 d血浆代谢物差异最大, 照后3和7 d血浆代谢物差异减小。FLASH-RT组筛选出的花生四烯酸与异戊酸也存在于CONV-RT组中, 其余10种差异代谢物仅存在FLASH-RT组, 主要涉及能量代谢和...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影响非远处转移分化型甲状腺癌(DTC)病人术后131I治疗后获得最佳治疗(ER)的因素。方法纳入131I治疗后随访满24个月的病人160例,动态评估其治疗后3、6、12及24个月疗效反应。采用χ2检验、Fisher精确检验和Mann-Whitney U秩和检验分析不同疗效分层病人临床病理差异,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和ROC曲线分析探究影响病人最佳疗效反应的因素。结果与初始评估时相比,终末评估时ER明显升高(P < 0.01);而ER组年龄小、ps-Tg水平较低、131I治疗次数 < 3次、131I治疗总剂量 < 500 mCi、初始危险分层低危及初始TNM分期Ⅰ~Ⅱ期的病人比例均高于非ER组(P < 0.05~P < 0.01)。血清ps-Tg是影响终末期ER的保护因素(OR=0.942,P < 0.01)。ps-Tg与初始及终末ER关系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84、0.762,预测非ER的最佳临界值为16.62 ng/mL和46.37 ng/mL(P < 0.01)。结论131I治疗非远处转移DTC疗效显著,血清ps-Tg对预测初始评估和终末评估疗效的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