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2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篇
肿瘤学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王静  姜玉  谭玉婷 《中国肿瘤》2021,30(6):422-428
摘 要:[目的] 分析1988—2013年上海市长宁区居民肾癌、膀胱癌发病和死亡的现况和时间变化趋势。 [方法] 根据上海市长宁区1988—2013年的肾癌、膀胱癌发病、死亡人数,计算相应的粗率、世标率等指标。利用Joinpoint软件分析世标发病率/死亡率的时间变化趋势,计算年度变化百分比(APC)。应用年龄—时期—队列模型,评估这3个因素对发病率/死亡率变化的影响。[结果] 1988—2013年期间,上海市长宁区肾癌世标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男、女性APC分别为7.11%和3.85%,男性肾癌死亡率显著上升(APC=3.64%);膀胱癌中仅女性死亡率显著下降(APC=-3.29%)。年龄—时期—队列模型结果提示,随着年龄的增大,肾癌、膀胱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呈上升趋势;肾癌发病率还同时受到时期、队列效应的影响(P值均<0.05)。[结论] 1988—2013年上海市长宁区居民的肾癌、膀胱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随年龄增加而逐渐上升,提示中老年人群是防治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2.
方婕  姜玉  李泓澜 《中国肿瘤》2019,28(5):327-332
摘 要:[目的] 分析1988~2013年上海市长宁区居民胃癌发病与死亡情况及其变化趋势。[方法] 利用上海市长宁区1988~2013年恶性肿瘤发病与死亡登记资料,以Segi’s世界标准人口计算胃癌年龄标化发病率和死亡率,采用Joinpoint趋势分析软件估计年均变化百分比。进一步拟合年龄—时期—队列模型(APC model),并评估三者效应对胃癌发病和死亡趋势的影响。[结果] 1988~2013年期间,上海市长宁区男女性胃癌标化发病率分别为29.80/10万和15.45/10万;男女性胃癌标化死亡率分别为22.80/10万和11.20/10万。男性胃癌发病和死亡率以平均每年3.6%和4.0%的幅度下降;女性以平均每年2.6%和4.1%的幅度下降。APC模型结果提示,年龄、时期和出生队列效应对女性胃癌发病风险的影响没有统计学意义;在男性中高年龄组和早期出生队列者其胃癌发病风险较低,但时期效应对发病风险的影响也没有统计学意义。此外,三者对男女性胃癌死亡风险的影响效应均较小。[结论] 近25年上海市长宁区男女性胃癌标化发病率和死亡率呈下降趋势,但控制年龄和出生队列因素后,时期效应对胃癌发病和死亡风险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上海市城区中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超重和肥胖现状,为制定肥胖和肥胖相关慢性病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从上海市某城区10个街道中随机抽取4个街道,将2010-2014年纳入该区慢病管理系统的4 716名50岁及以上的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面对面调查收集人口学资料、既往病史、糖尿病并发症和临床症状、饮食习惯、糖尿病用药及健康教育等信息,采用标准方法测量身高、体重、腰围、臀围和血压等指标。采用SAS 9.2软件进行χ~2检验和Cochran-Armitage趋势检验。结果中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中,男、女性的体质指数(BMI)分别为(24.70±2.94)、(24.87±3.52)kg/m~2,腰围分别为(89.16±9.02)、(85.37±9.26)cm。男性患者的超重率(45.94%)高于女性(41.70%),而女性肥胖率(16.88%)高于男性(12.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女性患者中心性肥胖率(49.90%)高于男性(45.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女性不同年龄组超重率和肥胖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0~55岁组超重率和肥胖率均最高,而男性各年龄组超重率和肥胖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和女性超重率和肥胖率在不同血压情况和饮食情况各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和女性中心性肥胖率均随血压等级升高而升高,趋势性检验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上海市城区中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超重率和肥胖率较高,应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控制该人群的血压水平,加强饮食干预,降低肥胖相关慢性病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上海市长宁区居民1974—2013年胰腺癌发病与死亡情况及其变化趋势。方法 利用肿瘤登记数据、采用Segi’s世界标准人口计算胰腺癌的年龄标化发病(死亡)率、年均变化百分比等指标;并构建年龄-时期-队列模型,以评估三者对胰腺癌发病和死亡趋势的影响。结果 1974—2013年上海市长宁区男女性胰腺癌标化发病率分别为6.49/10万和4.83/10万;标化死亡率分别为6.01/10万和4.57/10万。男性标化发病率以平均每年0.8%幅度上升,标化死亡率变化无统计学意义;女性标化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以平均每年1.6%和1.3%的幅度上升。调整时期和队列影响后,男女性年龄每增加5岁,胰腺癌发病和死亡率均上升约11%。时期和队列对胰腺癌发病及死亡风险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1974—2013年长宁区男女性标化发病率和女性标化死亡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并且随年龄增加而上升。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上海市长宁区1973—2013年前列腺癌发病率与死亡率的趋势,评估年龄、诊断时期、出生队列对其发病和死亡的影响。方法 利用上海市肿瘤登记处与长宁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供的前列腺癌发病和死亡资料以及长宁区公安局提供的本区相应人口资料,计算1973—2013年前列腺癌发病和死亡的粗率、年龄标化率和累积率。利用Joinpoint软件分析发病率与死亡率的时间趋势变化,计算其年度变化百分比(annual percent change, APC)和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verage annual percent change,AAPC)。采用年龄-时期-队列(age-period-cohort)模型分析和评价年龄、诊断时期和出生队列对其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影响。结果 1973—2013年长宁区前列腺癌新发病例数从6例升至740例,世标发病率从0.85/10万升至19.00/10万;死亡例数从4例升至300例,世标死亡率从0.78/10万升至6.82/10万。发病率与死亡率的趋势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率的APC为8.78%(P<0.05);死亡率的APC在1973—1997年为1.23%,在1998—2013年为7.11%,后者有统计学意义(P<0.05)。诊断时期的发病危险比从1.1升至5.9(P<0.01),死亡危险比从1.2升至1.7(P=0.016),均有统计学意义。从最早的出生队列(1893—1897年)起,发病危险比从0.1持续上升,至1941—1945年的出生队列达到峰值2.3,之后至1961—1965年的出生队列,危险比保持在2.1~2.3。出生队列的发病危险比有统计学意义(P<0.01),死亡危险比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上海市长宁区前列腺癌在1973—2013年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显著上升,发病率上升幅度大于死亡率。年龄、诊断时期和出生队列对发病率趋势均有显著影响,而对死亡率趋势仅诊断时期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