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3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6篇
肿瘤学   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目的探讨肾细胞癌CT影像特点及其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46例肾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均予以64排螺旋CT检查。结合手术病理结果分析其临床分期、CT分期,评估CT在肾细胞癌诊断中的作用。结果 CT诊断结果显示,T_1期66例,T_2期22例,T_(3a)期32例,T_(3b)期16例,T_(3c)期4例,T_4期6例,T分期诊断正确率达95.89%;N_0期98例,N_1期32例,N_2期17例,N分期诊断正确率为95.89%;肿瘤转移性评判中,CT诊断结果与手术结果完全一致,M分期诊断正确率达100.00%;T_1、T_2期患者远期生存率较T_3、T_4期患者高。结论肾细胞癌患者早期CT诊断有助于了解其临床分期、分型及表征。  相似文献   
2.
目的:构建并验证靶向前列腺干细胞抗原(prostate stem cell antigen,PSCA)的嵌合抗原受体(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CAR)修饰的NK-92细胞对宫颈癌的抗瘤活性。方法:构建PSCA靶向的CAR慢病毒表达载体,利用慢病毒感染法获得PSCA CAR-NK-92细胞。用流式细胞术及Western blotting实验检测宫颈癌细胞中PSCA的表达水平。通过体外效靶细胞共孵育实验以及体内裸鼠移植瘤模型中的治疗情况,验证PSCA CAR-NK-92细胞对宫颈癌Hela及MS751细胞杀伤能力及其裸鼠移植瘤生长的抑制能力。结果:成功构建 PSCA CAR-NK-92 细胞,PSCA 在宫颈癌细胞中高表达(均 P<0.01)。体外共孵育结果显示,PSCA CAR-NK-92细胞可以以剂量依赖的方式裂解PSCA+的宫颈癌细胞;体内抗肿瘤数据表明,PSCA CAR-NK-92细胞较转染空载体的NK-92细胞显著抑制宫颈癌移植瘤的生长(P<0.01),并且可以有效地浸润肿瘤组织并高水平分泌TNF-α和IFN-(γ 均P<0.01)。结论:靶向PSCA的CAR-NK-92细胞在体内外都显示出了良好的对PSCA+肿瘤细胞的杀伤能力,有潜力成为一种针对宫颈癌的潜在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用艾迪注射液辅助吉西他滨联合铂类( gemcitabine and cis-platin,GP)方案干预非小细胞肺癌晚期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9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7例。2组患者均给予GP方案干预,观察组患者加用艾迪注射液,观察患者机体免疫功能改善情况,通过卡氏( karnofsky,KPS)评分观察其身体状况,对比近期疗效及安全性。结果观察组的近期疗效为48.9%明显优于对照组的19.1%,其与机体免疫力相关的T细胞亚群CD3+、CD4+、CD4+/CD8+及自然杀伤( natural killer,NK)细胞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患者,而CD8+水平降低明显,KP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较对照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艾迪注射液辅助GP方案协同治疗能够减毒增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用药安全性高,其机制与提高机体免疫力水平有一定相关性,值得临床进一步探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采用聚乙二醇脂质体阿霉素的R—CHOP方案治疗老年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有效性和耐受性。方法:采用聚乙二醇脂质体阿霉素的R-CHOP方案治疗老年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32例。结果:32例患者完全缓解率为52%(17/32例),部分缓解率为13%(4/32例),总有效率为65%。该方案的心脏毒副作用小,唯一需注意的是中性粒细胞缺乏。结论:聚乙二醇脂质体阿霉素治疗老年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具有疗效高、副作用小的优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究转移相关基因1(MTA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变化及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预后关系.方法 收集我院2016年1月-2018年9月经病理确诊的200例肺癌组织标本及50例癌旁正常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组织MTA1、VEGF-C蛋白表达情况.分析MTA1、VEGF-C在不同病...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比三维适形放疗联合化疗同步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近期临床效果,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和意义。方法将我院2013年12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60例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放化疗序贯疗法,实验组患者给予三维适形放疗同步多西紫杉醇化疗。对比分析治疗后2组患者的近期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1年和2年的生存率及死亡率,分析三维适形放疗联合化疗同步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应用价值和意义。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近期总有效率(86.7%)高于对照组(5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893,P <0.05)。治疗后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6.7%,实验组为33.3%,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5.638,P>0.05)。实验组患者1年生存率为66.7%,死亡率为33.3%;2年生存率为53.3%,死亡率为46.7%。对照组患者1年生存率为43.3%,死亡率为56.7%;2年生存率为33.3%,死亡率为66.7%。2组患者1年、2年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4.299、4.443,P值均<0.05)。结论采用三维适形放疗联合化疗同步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近期疗效较好,1年、2年的生存率高,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陕西医学杂志》2016,(1):12-14
目的:探讨三维变化在评价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局部晚期(ⅢA~ⅢB)非小细胞肺癌患者60例,通过GTV三维变化率对患者治疗方案进行调整,并采用RECIST标准对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评价。主要包括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进展PD,SD(非PR/PD)。结果:治疗前与治疗后1周、2周、3周、4周的肿瘤GTV体积分别为64292237mm~3、40573199mm~3、1636889mm~3、23363189mm~3、15731162mm~3,治疗后患者肿瘤体积较治疗前明显减小,随后出现平台期;治疗后GTV体积减小50%的患者共有7例,体积减少35%的患者38例,体积基本未变的患者14例,体积增加患者1例;经由RECIST标准对此治疗结果进行评价,其中CR6例、PR37例、PD15例、SD2例;两种方法判断结果基本一致;对患者的生存率进行统计,结果表明一年期内患者生存良好53例,死亡7例,生存率为88.33%。结论:GTV三维变化可较好的反映患者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比观察T2WI与T2*WI在基于黄金基准标志物(GFM)放射治疗(简称放疗)前列腺癌(PCa)中融合CT-MR图像和勾画靶区的效果。方法 针对线性测试假体(LTB)采集T2WI与T2*WI,评估图像质量。将3枚GFM置入凝胶中,采集CT、T2WI及T2*WI,评价T2WI与T2*WI的匹配度。对10例经病理确诊的PCa患者行经直肠超声引导下细针抽吸术,将3枚GFM置入前列腺靶区不同层面后采集盆腔CT、T2WI及T2*WI。分别由3名放疗医师(RTP)于各种图像上勾画PCa靶区,以软件自动测量两两之间于各种图像内的放疗等中心处同层面勾画靶区的豪斯多夫距离、戴斯相似系数(DSC)和Cohen''s Kappa系数,并计算其平均值,评价3种图像的形变匹配度。结果 针对LTB,T2*WI存在轻微几何失真,T2WI与T2*WI三维重建图像中LTB中心的空间位移为0.11 mm。T2WI与T2*WI识别凝胶中的GFM的准确率均为100%(6/6)。T2WI三维重建图像中,GFM中心相对CT三维重建的空间位移平均值为0.26 mm;T2*WI重建图像则为0.20 mm。临床试验结果显示,基于T2WI识别GFM的准确率为10.00%(3/30),基于T2*WI则为96.67%(29/30)。3名RTP基于CT、T2WI与T2*WI勾画靶区的豪斯多夫距离、DSC、Cohen''s Kappa系数平均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2.365、3.398、4.109,P均<0.001),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制定PCa放疗计划时,相比T2WI,T2*WI更适用于融合CT-MR图像和勾画靶区。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64排螺旋CT在老年肾细胞癌诊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肾细胞癌患者中诊断为透明细胞癌患者84例为观察组,诊断为乳头状肾细胞癌患者43例为对照组。结果两组普通平扫的C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29,P=0.467);观察组皮质期(t=7.820,P0.001)、髓质期(t=30.98,P0.001)和延迟期(t=3.135,P=0.002)扫描CT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三种强化方式间差异显著(χ~2=33.22,P0.001);两组均匀强化(χ~2=30.91,P0.001)和不均匀强化(χ~2=22.58,P0.001)方式差异显著(P0.05),两组环状强化方式差异不显著(χ~2=0.139,P=0.709);两组肾周侵犯(χ~2=0.000,P=0.994)、静脉侵犯(χ~2=0.003,P=0.958)、淋巴结转移(χ~2=0.107,P=0.743)及周围器官侵犯(χ~2=0.106,P=0.74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癌变转移组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t=5,457,P0.001)、血管生成素(Ang)-1(t=6.106,P0.00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t=7.559,P0.001)水平显著高于非转移组;Pearson相关性分析,肾小细胞癌转移组MMP-9与Ang-1(r=0.664,P0.001)、VEGF(r=0.523,P0.001)呈现显著的正相关。结论老年肾透明细胞癌呈现不均匀强化和环形强化,强化方式为"快进快出"式。乳头状肾细胞癌髓质期和延迟期的CT值高于皮质期,三期强化区别不大。血清中MMP-9的含量与Ang-1和VEGF呈正相关,可以辅助肾细胞癌的诊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在膀胱癌放疗中,基于锥形束CT的正交拍照和扫描两种图像引导方法校准精度,从中选择最合适膀胱癌放疗的图像引导方法.方法 依据纳排标准,筛选符合条件的15例膀胱癌患者,每周周一、周四使用锥形束CT对其进行放疗前正交拍照和扫描,分别采用自研算法和X线容积成像系统自带算法计算两种方法中由3枚内置标记物构成的空间三角形质心坐标,之后分别同计划CT重建获取的空间三角形质心坐标比较,计算左右、腹背和头脚方向上校准位移绝对值和平均值,最后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比较校准精度.结果 正交拍照法中,所有患者空间三角形质心在左右、腹背和头脚方向上校准位移分别为(0.994±0.773)mm、(1.788±1.121)mm和(2.443±1.357)mm;扫描法为(0.812±0.215)mm、(1.299±0.680)mm和(1.871±1.092)mm.三个方向上正交拍照法校准位移均较大于扫描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锥形束CT正交拍照法校准精度略低于扫描法,但是在临床实践中,正交拍照法成像剂量低,操作时间短,对患者额外影响小,故选择作为最合适膀胱癌放疗的图像引导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