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40篇
内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2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9篇
  2篇
中国医学   13篇
肿瘤学   6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恶性肿瘤所致贫血发生机制有失血,骨髓浸润,肿瘤广泛转移在微血管形成癌细胞栓(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营养障碍致造血物质缺乏(营养性贫血),红细胞生成素减少(慢性病贫血),化疗和放疗的应用(治疗相关性贫血)[1]。本病多归属中医"虚劳""血枯""血虚"等范畴,文献报道的治疗多着眼于虚则补之,多用健脾益气、补肾填髓之法[2]。一般而言,单纯的补益对失血、营养性贫血、慢性病贫血等引起的贫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利妥昔单克隆抗体加甲氨蝶呤对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2月在该院进行治疗的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患者54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7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大剂量甲氨蝶呤联合全脑放疗的方案,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方案基础上使用利妥昔单克隆抗体,对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33,P0.05)。两组患者的各项不良反应比较,只有呼吸道感染一项为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不良反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895,P0.05)。观察组患者的1年生存率、3年生存率和生存时间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利妥昔单克隆抗体与大剂量甲氨蝶呤对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患者进行治疗,可以提高治疗有效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生存率,值得在临床范围内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应用半野和适形调强全脑全脊髓放射治疗技术治疗颅内生殖细胞瘤,评价其疗效及毒性反应。方法 12例颅内生殖细胞瘤患者,其中男性10例,女性2例;年龄15~28岁,中位年龄21岁。给予CT模拟定位,采用半野和适形调强放射治疗技术治疗,全脑全脊髓的放射治疗剂量为25.2 Gy(14次),肿瘤病灶的放射治疗总剂量为45 Gy(25次),每天每次1.8 Gy,5次/周,治疗后及随后每3个月评价1次疗效,随访时间为1~60个月,中位随访时间36个月。结果放射治疗结束后评价,完全缓解11例,部分缓解1例,近期临床受益率为100%。除1例失访外,其余11例均生存。放射治疗剂量学研究:经适形调强优化后的技术剂量分布优于常规定位技术,定位时间明显缩短[(8.83±1.55)s vs(40.8±2.4)s]。结论半野技术结合适形调强放射治疗技术治疗颅内生殖细胞瘤,优化了放射治疗剂量学,操作方便,疗效好,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4.
背景与目的:腹膜后肿瘤的治疗,手术切除仍是惟一可能根治的有效方法.但临床确诊时,多数肿瘤发现较晚,常累及腹腔内重要血管,即属手术相对禁忌症.本研究旨在探讨累及腹腔内重要血管的腹膜后肿瘤切除的处理方法,以提高切除率及生存率.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3年1月-2007年6月我院外科手术治疗的12例腹膜后肿瘤累及腹腔内重要血管的患者,经手术切除并行人工血管重建术.结果:成功完成了12例腹膜后肿瘤及受累血管的完整切除和相应的重要血管重建术,术后无1例围手术期死亡.结论:累及腹腔内重要血管的腹膜后肿瘤不是根治性切除的手术禁忌症,联合重要血管切除并行血管重建手术是安全的,并可明显提高切除率,降低复发率,延长患者存活时间.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胃肠吻合术后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及治疗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胃肠吻合术后发生上消化道出血的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者经胃镜下成功止血4例,急诊二次手术治疗5例,均治愈,无围手术期死亡。结论胃肠吻合术后上消化道出血是高危并发症,术中应积极预防;一旦发生,及时规范的治疗是挽救患者生命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促纤维增生性小圆细胞肿瘤4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促纤维增生性小圆细胞肿瘤(DSRCT)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近5年间手术治疗4 例DSRCT患者的临床资料,诊断均经病理证实。结果:3例临床可扪及肿块,4例均有腹胀、消瘦,轻度贫血。4例通过B超、CT或MRI等辅助检查均发现肿瘤。3例为腹腔内肿瘤,1例胸腔内肿瘤。1例行肿瘤切除术, 2例行减瘤术治疗,1例行活检术。4例术后均经病理结合免疫组化检查确诊。结论:该病临床罕见,预后很差。手术治疗是根治的惟一方法。术后化疗以烷化剂和植物碱为主。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检测肺癌患者血清IL -12、IL-18、STNFR水平,探讨其与肺癌临床和病理生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72例肺癌患者,50例肺良性疾病患者及50例正常对照者血清IL -12、IL-18及STNFR水平.结果:肺癌患者IL -12水平显著低于肺良性疾病患者(P<0.01)和正常对照者(P<0.05),肺良性疾病IL -12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者(P<0.05);肺癌患者IL-18、STNFR水平明显高于肺良性疾病患者(P<0.01)和正常对照者(P<0.01),肺良性疾病患者IL-18、STNFR水平与正常对照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肺癌患者中,Ⅲ-Ⅳ期和低分化的肺癌患者血清IL -12水平低于Ⅰ、Ⅱ和中、高分化肺癌患者(P<0.05);肺癌患者血清IL -18水平与在身体状况差(PS≥2)、Ⅲ -Ⅳ期及组织学分级密切相关(P<0.05);身体状况(PS≥2)、Ⅲ -Ⅳ期肺癌患者血清STNFR水平显著高于身体状况(PS<2)、Ⅰ、Ⅱ期肺癌患者(P<0.05).结论:检测肺癌患者血清中IL -12、IL-18及STNFR水平对预测肺癌生物学行为可能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204例胰腺癌患者生存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胰腺癌患者临床特征、血常规、生化指标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电话随访病理诊断明确为胰腺癌患者的生存期,收集临床特征、血常规、生化指标,分析资料齐全的204例患者各因素对预后的影响.结果 204例胰腺癌患者1、2、3年生存率分别为32.8%、13.7%、2.9%,中位生存期为6.4个月.单因素分析显示未手术治疗患者较行根治性切除术或姑息手术患者的生存期短(P<0.01);肿瘤标志物高、血红蛋白低、白细胞高、血清白蛋白低、血清肌酐水平高的患者生存期短(P<0.01);丙氨酸转氨酶及天冬氨酸转氨酶高的患者较正常患者生存期长(P<0.05).COX回归分析显示分期晚的患者生存时间短(P<0.01);血清白蛋白低、血清肌酐高患者生存时间短(P<0.05).结论 手术、临床分期、肿瘤标志物水平、血红蛋白、白细胞、血清白蛋白、血清肌酐均为影响胰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应用适形放疗技术治疗高龄患者的食管癌,评价疗效和并发症。方法 37例未手术的高龄患者食管癌给予适形放射治疗。放疗剂量:1.8~2Gy/(次d),5次/周,共计60~66Gy/30~37次;3~9个适形照射野。结果治疗后1~6个月复查食管X线片和CT,近期有效率97.3%(36/37);1年、2年、3年、4年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79.38%、66.76%、49.73%、33.51%和24.41%。结论高龄患者食管癌的适形放射治疗,疗效较好,并发症少,是不能手术患者一种较好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0.
三苯氧胺用于雌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患者的内分泌治疗效果肯定,但长期应用可诱发脂肪性肝病.其机制包括药物聚集于肝细胞线粒体、脂肪酸氧化异常、雌激素拮抗作用等.对服用三苯氧胺的乳腺癌患者需定期监测肝功能、血脂、超声及CT等.可选择托瑞米芬、芳香化酶抑制剂替代治疗及应用降脂药物等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