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0篇
  免费   57篇
  国内免费   17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8篇
妇产科学   14篇
基础医学   74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85篇
内科学   36篇
皮肤病学   13篇
神经病学   12篇
特种医学   19篇
外科学   53篇
综合类   162篇
预防医学   36篇
眼科学   9篇
药学   17篇
  2篇
中国医学   45篇
肿瘤学   24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63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71篇
  2020年   39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49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细棒、PEEK棒固定对寰枢关节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采用6具新鲜成人枕骨(occipital bone,Oc)~颈椎C4节段进行测试,模拟以下手术及固定状态:①完整状态;②损伤状态:枢椎齿状突II型骨折;③坚强固定:寰枢椎均采用普通椎弓根螺钉固定,直径3.5 mm钛棒连接;④PEEK棒:直径3.5 mm的PEEK棒连接;⑤细棒:直径2.0 mm钛棒连接。采用重复测量实验设计,在完整、损伤和不同的固定状态下,通过脊柱试验机对标本分别施加1.5 N·m的前屈/后伸、左/右侧弯和左/右轴向旋转的纯力偶矩。采用Optotrak三维运动测量系统连续采集标本运动,分析寰枢椎之间角度运动范围和中性区。结果采用直径3.5 mm的钛棒,2.0 mm的细棒以及3.5 mm的PEEK棒固定后,在前屈、后伸、侧弯和旋转方向上均显著减小了固定节段的运动范围(P<0.05)。直径3.5 mm和2.0 mm的棒固定后的运动范围,在各个方向上无显著性差异。PEEK棒固定的运动范围仅在侧弯方向上大于坚强固定(P=0.005),其他方向无显著性差异。3种固定方式在屈伸、侧弯和旋转方向上均显著减小了固定节段的中性区(P<0.05)。各种固定方式之间相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寰枢关节采用直径2.0 mm的细棒固定,与坚强固定的稳定性相当。采用直径3.5 mm的PEEK棒固定,在前屈、后伸、旋转方向上与坚强固定的稳定性相当,在侧弯方向上弱于坚强固定。  相似文献   
2.
高校医学生会利用假期时间对将要学习的科目进行预习,力求提前了解或掌握,以利于日后对知识的充分理解。预习对于医学科目学习有一定必要性,然而传统的假期预习模式常存在缺乏引导、效率难以提升等问题。目前,慕课在医学教育领域的应用有所发展。对于医学生,其自主学习的模式、课程设计等契合医学课程的预习需求和假期学习的特点,有助于提升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假期预习效果。医学生将慕课作为假期预习资源可有多种学习模式选择。慕课平台的功能拓展和学校教师的辅助可以有效深入慕课在医学生假期预习中的应用,为医学生带来更合理的假期学习安排。  相似文献   
3.
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自2019年12月在武汉爆发以来,国内迅速播散,对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产生了严重威胁,极大影响社会经济发展。党中央和习近平主席高度重视,亲自决策,亲自指挥,要求对疫情依法科学有序联防联控,全国上下,全民动员,众志成城,积极投入到这场战"疫"之中。该病传染性极强,重症患者较多,死亡患者剧增,早诊断是关键。核酸检测属于病原微生物检测,是早诊之金标准,直接影响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的整体实施。采取核酸检测和影像学肺炎检查相结合、中西医救治并重的综合防控措施,终于促使湖北及武汉疫情达到了可控状态,其他省市疫情取得了个体化战果。连续2次核酸检测阴性是患者临床治愈标准的主要部分,只有核酸检测阴性才能出院,继续进行为期2周的出院后康复隔离观察,但有些患者出院后核酸检测再次呈阳性,即所谓的"复阳"现象。本文从理论、文献、临床的多维度对COVID-19病毒核酸检测阳性-转阴-复阳现象进行了科学分析,对复阳的可能原因及是否具有传染性提出来客观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正>近年来,男性非淋菌性尿道炎发生率逐渐增高,甚至超过淋病、尖锐湿疣,成为性传播疾病的首位[1],而且其耐药的发生也逐渐增多。为提高治疗效果,笔者采用八正汤和阿奇霉素治疗男性非淋菌性尿道炎,获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Ⅰ型原发性高草酸尿症(PH)复发的临床特点和多学科综合诊疗(MDT)的经验。方法对1例接受同种异体肾移植手术后不明原因移植肾功能短期内迅速下降的病例进行MDT讨论,总结MDT在诊断罕见遗传性疾病以及提高肾移植受者长期存活中的作用。结果经MDT讨论,患者确诊为Ⅰ型PH复发,排除排斥反应后恢复常规免疫抑制方案,嘱大量饮水,予优质蛋白和低磷饮食、维生素B6、钙剂等保守治疗措施并积极防治并发症。患者移植肾功能恶化延缓,但仍在肾移植术后5个月恢复规律血液透析至投稿日。结论肾移植术后Ⅰ型PH复发较为罕见,临床主要表现为复发性肾结石,移植肾功能下降,且并发症多,患者预后不良。通过MDT讨论患者病情,明确诊断,确定最佳治疗方案,延缓了病情进展,改善了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肾移植受者术后BK多瘤病毒的感染特征和干预时机。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8年1月在本中心检测尿液 BKV载量≥1.0×104 copy/mL的157例肾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选择69例同期接受移植且尿液BKV载量始终<1.0×104 copy/mL 肾移植受者作为对照。结果157例BKV感染再激活受者中出现尿BKV阳性60例(38.2%)、BKV尿症66例(42.0%)、BKV血 症31例(19.7%)。BKV阳性患者与BKV阴性患者相比,尿隐血阳性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受者尿液BKV载量 变化率与他克莫司谷值血药浓度变化率呈正相关(r2=0.351, P<0.05)。首次发现BKV再激活时,BKV阳性患者平均eGFR低于 基线水平(eGFR=60 mL/min·1.73 m-2)。干预后至末次随访,尿BKV阳性组平均eGFR可恢复至正常值,BKV尿症组和BKV血症 组肾功能有所改善但均未达到基线水平。结论肾移植术后部分受者尿隐血阳性与BKV再激活状态相关,BKV载量对免疫抑制 剂血药浓度的改变敏感。在BKV复制早期进行干预,适度减少免疫抑制剂剂量,能够有效控制BKV复制、维持移植肾功能。  相似文献   
7.
8.
实验动物外科手术教学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实验动物学习外科手术操作是外科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医学生进入外科临床实习的必要前提,合理制定教学计划,激发学生兴趣和培养团结协作精神,注重严格无菌观念的树立,坚持实验操作与临床实际相结合,并改革考核制度,对于改良手术学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改良后腹腔镜手术方式在上尿路肿瘤治疗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40例腹腔镜手术治疗肾盂癌及中上段上尿路肿瘤患者病例,其中21例患者选择改良后腹腔镜联合经尿道电切镜下肾、输尿管切除术(A组),另外19例患者采用后腹腔镜联合下腹部小切口、经尿道电切镜肾、输尿管切除术(B组)。比较两种手术方式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留置引流管时间、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的差异。结果两组共40名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手术。A组与B组患者平均年龄、性别比、肿瘤位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手术时间较B组明显缩短(P0.01);A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明显少于B组(P0.05)。两组均无术中、术后并发症。A、B组间术中失血量、术后留置引流管时间、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和后腹腔镜联合下腹部小切口手术方式相比,改良后腹腔镜手术方式安全有效,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可在上尿路肿瘤,特别是肾盂及中上段输尿管肿瘤的治疗中选择应用。  相似文献   
10.
理想的分子影像探针应具有一定的特异性、敏感性、安全性。适配子是可与靶分子高特异性和高亲和力结合的单链 DNA 或 RNA 分子,具有靶分子广泛、分子小、易生产和修饰、免疫原性低、渗透性强等特点,是一种新型的分子影像探针。目前基于适配子的肿瘤分子影像学研究越来越多,为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新的技术和工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