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9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3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47篇
内科学   6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外科学   12篇
综合类   43篇
预防医学   58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43篇
中国医学   47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261.
目的 观察普米克令舒联合博利康尼雾化吸入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后并发肺部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4例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后并发肺部感染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辅以生理盐水 ??-糜蛋白酶雾化吸入;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普米克令舒联合博利康尼雾化吸入。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血常规、超敏C反应蛋白、症状体征改善时间及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观察指标改善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普米克令舒联合博利康尼雾化吸入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后并发肺部感染的临床疗效显著,患者依从性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62.
[目的]对丹溪学派虞抟的《医学正传·小儿科》进行整理研究。[方法]采用中医文献学方法,对《医学正传·小儿科》的主要内容及其学术渊源进行归纳点评,并对其学术特点进行分析讨论。[结果]《医学正传·小儿科》先总论小儿病因和脉法,后记载急慢惊风、发搐、五痫、疳证、吐泻、痘疹等6个门类共24种病证的脉因证治,其中论述惊、疳、吐泻、痘疹之理法方药尤为详尽。其学术经验主要源于《内经》《小儿药证直诀》及孙思邈、朱丹溪、李东垣、刘河间、张子和、陈文中等历代医家,而发搐、五痫二证全部录自《小儿药证直诀》。虞抟认为,小儿病因以胎毒、伤食多见,小儿脉法当6岁以下看虎口指纹、7岁以上方可切脉,小儿“纯阳”年龄应以8岁为界。[结论]《医学正传·小儿科》根据《内经》《小儿药证直诀》之要旨,继承丹溪学术思想,博采历代医家医论验方,秉承家传,旁通己意,在丹溪学派儿科学术经验的传承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63.
目的 分析呼吸内科下呼吸道医院感染主要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2010年呼吸内科下呼吸道医院感染患者痰培养分离的病原菌鉴定和药敏结果.结果 共检出病原菌1024株,阳性率为36.9%,其中革兰阴性菌684株占66.8%,以铜绿假单胞菌、鲍氏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革兰阳性菌46株占4.5%,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真菌294株占28.7%,以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鲍氏不动杆菌耐药十分严重.结论 革兰阴性菌为呼吸科下呼吸道医院感染的主要致病菌,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呈上升趋势,应加强临床细菌学的检测,根据药敏结果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264.
目的 探讨医院感染报告缺陷原因及预防对策.方法 医院感染相关人员对2009-2010年的出院病历及住院患者进行调查,统计医院感染报告缺陷的构成,分析报告缺陷原因.结果 共调查2460份出院病历及280例住院患者,发生医院感染110例次,感染例次率为4.0%;临床科室正确报告80例次,占72.7%,报告缺陷30例次占27.3%,包括:漏报13例次、错报10例次,报告不全7例次.结论 医院感染报告缺陷发生率较高,与医院感染认识不充分、诊断标准把握不准确、人员培训不足有关,应加强医院感染相关知识的宣传与培训、实行岗位责任制加强管理力度、改进工作流程,以提高报告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265.
目的 探讨脑卒中病人肢体瘫痪后骨密度与骨代谢的变化。方法 2011年6月至2014年6月收治首次发病脑卒中268例,发病7 d内、6个月、12个月检测血钙、血磷;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血清骨钙素(BGP)、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PINP)、Ⅰ型胶原交联末端肽(CTX)、25-羟基维生素D3[25(OH)D3]水平;采用氯胺T氧化法测定尿脱氧吡啶磷(Dpd);用苦味酸法测定肌酐(Cr)水平;采用双能X线骨吸收测量仪测定健侧与患侧髋部骨密度与腰椎骨密度。结果 发病6、12个月血钙、血清CTX均比发病7 d明显升高(P<0.05);发病12个月尿Dpd/Cr比发病7 d明显升高(P<0.05);发病12个月血磷比发病7 d明显降低(P<0.05);发病6、12月血清BGP、PINP比发病7 d明显降低(P<0.05);发病12个月血25(OH)D3比发病7 d明显降低(P<0.05)。发病6、12个月患侧股骨颈骨密度、腰椎骨密度比发病7 d降低明显(P<0.05)。结论 脑卒中肢体瘫痪后体内骨吸收活性显著增强,骨形成活性降低,股骨颈与腰椎骨密度降低,瘫痪侧股骨颈骨密度降低幅度更大。  相似文献   
266.
我院 1990~ 1999年 7月共收治了 2 1例 ,因腹泻、呕吐等胃肠道症状 ,应用胃复安后出现锥体外系综合症的患儿 ,住院后给予及时明确的诊断、治疗、护理均无后遗症 ,治愈出院。现将我们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 一般资料 男 13例、女 8例 ;年龄最小 4个月 ,最大的13岁。因患儿腹泻、呕吐 ,在当地医疗站、乡卫生所用胃复安后出现症状以肌张力障碍为主 ,表现为阵发性头向后倾、痉挛性斜颈、双眼上视 (2 1例 )。发作时神志清楚 ,伴四肢震颤、抽搐 (15例 ) ;昏睡、表情淡漠、语音不清 (5例 ) ;神志不清、尿失禁者 (1例 )。住院最长 9天 ,…  相似文献   
267.
潘旭芸 《浙江中医杂志》2010,45(12):915-915
我们在2003年1月至2008年2月间,应用云南白药与75%的医用酒精调成糊状外敷头皮血肿表面,治疗较大范围的头皮血肿,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268.
目的 观察盐酸氨溴索注射液辅助治疗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新生儿肺透明膜病6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1例。两组均静脉注射枸橼酸咖啡因注射液,观察组联合静脉输注盐酸氨溴索注射液。两组治疗7天后评定疗效,观察机械通气时间、总用氧时间及治疗前后血气指标变化等。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3.6%(29/31)高于对照组的74.2%(23/31),机械通气时间和总用氧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治疗后PaO2、PaCO2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盐酸氨溴索注射液辅助治疗新生儿肺透明膜病,可提高疗效,缩短机械通气时间、总用氧时间,改善血气分析指标。  相似文献   
269.
2002年3月~2008年9月间,笔者应用自拟清梅化气汤治疗梅核气56例,取得较好疗效,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70.
目的 观察高压球囊在动静脉内瘘球囊扩张术中改善内瘘狭窄的效果。方法 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该院收治的维持性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狭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0例。两组均予动静脉内瘘球囊扩张术治疗,对照组采用普通球囊,选择球囊扩张导管,控制压力1 400 kPa。观察组采用高压球囊,选择PTA球囊扩张导管,控制压力1 800~2 800 kPa。术后连续观察1周,比较围手术期相关指标、动静脉瘘改善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术后1周透析肱动脉血流量、血管狭窄内径均大于对照组,血管峰值流速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3.3%,2/60)低于对照组(13.3%,8/6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68、13.96、24.29、3.53、7.26、11.22,χ2=3.93;P <0.05)。结论 动静脉内瘘球囊扩张术中使用高压球囊,可缩短维持性血液透析内瘘狭窄患者手术及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改善动静脉瘘狭窄情况,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