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50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11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444篇
妇产科学   170篇
基础医学   93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168篇
内科学   112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58篇
特种医学   29篇
外科学   54篇
综合类   537篇
预防医学   243篇
眼科学   8篇
药学   130篇
中国医学   22篇
肿瘤学   16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68篇
  2021年   39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92篇
  2013年   76篇
  2012年   137篇
  2011年   181篇
  2010年   117篇
  2009年   112篇
  2008年   95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89篇
  2004年   141篇
  2003年   134篇
  2002年   113篇
  2001年   124篇
  2000年   92篇
  1999年   83篇
  1998年   38篇
  1997年   48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IL-18对感染柯萨奇B3病毒乳鼠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IL- 18抗柯萨奇B3 病毒(Coxsackie B3 virus, CVB3) 的作用。方法 将心肌细胞分为4 组。感染组: 用CVB3感染心肌细胞; 干预组: 心肌细胞感染病毒后加入IL- 18 (4~30 ng/ml); IL -18 组: 正常心肌细胞加入IL- 18 (8 ng/ml); 对照组: 正常心肌细胞。观察培养心肌细胞病变(CPE) 及心肌酶谱乳酸脱氢酶(LDH) 和磷酸肌酸激酶(CK) 的变化。并进行IL 18最大无毒剂量实验。结果 感染组感染病毒后第2、5 天心肌细胞病变程度较其余3组明显, LDH和CK浓度明显升高, 与其余3 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 .01)。IL -18 浓度≥40ng/ml对正常心肌细胞有毒性作用; 在4~20 ng/ml范围内对感染心肌细胞具有保护作用。结论 IL- 18 可以抑制CVB3对心肌细胞的损伤, 对CVB3感染的心肌细胞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2.
目的 探讨 85 %高浓度氧暴露对早产新生大鼠肺组织角化细胞生长因子 (KGF)mRNA及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动态表达的影响。方法 早产SD大鼠生后 1d随机分为空气组、高氧组。高氧组持续暴露 85 %氧气中 ,空气组置于同一室内常压空气中。两组分别于 1、4、7、10、14和 2 1d时 ,提取肺组织RNA ,采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测定KGFmRNA ;同时应用免疫组化检测肺组织切片中PCNA。结果  (1)与空气组相比 ,高氧 1d时 ,KGFmRNA表达无明显差异 (P >0 0 5 ) ;4d时明显增强 ,较空气组增加 3 8倍 (P <0 0 0 1) ;其后开始下降 ,7d时较空气组增加 1 8倍 (P<0 0 5 ) ;10d时两组间无明显差异 (P >0 0 5 ) ;14d时较空气组降低 1 5倍 (P <0 0 1) ,2 1d时复又增高 ,较空气组增加 1 15倍 (P <0 0 1)。 (2 )空气组早产新生大鼠生后 14d内肺组织中均有PCNA表达 ,并且PCNA阳性细胞 90 %以上定位于气道和肺泡上皮细胞 ,2 1d时几乎检测不出其表达 ;与空气组比较 ,高氧组 1~ 4d时肺组织中PCNA表达明显减弱 ,7~ 10d时增强且部分间质细胞也有表达 ,2 1d时PCNA阳性细胞以间质细胞为主。结论  85 %高氧暴露可促进早产新生大鼠肺组织KGFmRNA及PCNA表达  相似文献   
103.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血清白介素(IL)1β和IL18的变化以及二者与HIE临床分度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了70例HIE患儿(按临床分度分轻、中、重三组)及22例正常对照组足月新生儿第三天血清IL1β和IL18的水平。结果(1)HIE组新生儿血清IL1β和IL18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与正常对照组比较,中、重度HIE组血清IL1β和IL18水平明显增高(P<0.01);轻度HIE组血清IL1β、IL18水平则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HIE组间血清IL1β及IL18两两比较,中度与轻度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重度组与其他两组比较均明显升高(P<0.01)。结论急性期HIE患儿血清IL1β和IL18水平与HIE临床分度基本一致。因此,血清IL1β和IL18水平可作为辅助诊断HIE的指标,对协助HIE临床分度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4.
儿童多发性大动脉炎2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分析儿童多发性大动脉炎临床特点及治疗转归,提高对此病的认识。方法研究对象为1990~2002年在北京协和医院住院并确诊为儿童多发性大动脉炎的患儿28例,对其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治疗转归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8例中男7例,女21例,男女比例1∶3,年龄1.5~18岁,确诊时病程15d至6年。常见的临床症状为血管杂音25例(89.3%),高血压14例(50.0%),无脉或脉弱19例(67.8%),头痛等19例(67.8%);动脉造影22例,其中I型(8例,36.4%)和Ⅴ型为主(6例,27.3%);炎症活动指标主要为血沉升高20例(71.4%),C反应蛋白升高12例(42.8%),WBC升高10例(35.7%)。28例中23例接受激素和(或)免疫抑制剂治疗,有效率91.3%,11例无病情活动但有严重并发症者行外科手术或介入治疗后好转。结论对于多系统、多脏器损害的疾病,应全面检查,尤其是四肢血压、脉搏及血管杂音,注意大动脉炎的可能,早期诊断是提高治疗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5.
目的从分子水平探索丙戊酸(VPA)诱导白血病U937细胞凋亡的机制,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U937细胞分为1mmol/LVPA作用组、1mmol/LVPA 1μmol/LzVAD-fmk作用组和空白对照组,作用72h后进行Annixin-ⅴ及PI双重染色,在流式细胞仪上检测细胞凋亡;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处理前后各组细胞Bcl-2、Bax和Bcl-xl的平均荧光指数(MFI)以及胱冬肽酶(caspase)3、8和9的含量。结果1mmol/LVPA诱导U937凋亡率为(75.78±4.20)%(P<0.01);多cas-pase抑制剂zVAD-fmk可全部抑制U937凋亡,凋亡率为(2.89±0.36)%(P<0.01)。细胞内Bcl-2、Bax和Bcl-xl的MFI无明显变化。VPA作用后U937中caspase3由(14.09±1.19)%上升至(32.30±2.47)%,caspase8由(4.58±1.41)%上升至(86.47±3.26)%(P均<0.01),caspase9变化不显著。结论VPA通过激活caspase3和caspase8诱导U937凋亡;VPA诱导U937凋亡并非通过改变细胞中Bcl-2等的含量实现。  相似文献   
106.
目的观察黄芪注射液对轮状病毒性肠炎的辅助治疗作用.方法选择轮状病毒性肠炎典型患者70例,随机分为A、B二组,A组40例除常规治疗外应用黄芪注射液治疗,B组30例采取常规治疗.结果 A组脱水纠正时间、大便便次正常时间及总有效率均明显优于B组(x^2=5.14,P<0.05;t1=6.62,t2=11.7,P<0.01).结论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应用黄芪注射液可提高轮状病毒性肠炎总有效率并缩短病程.  相似文献   
107.
白血病治疗费用分析及预防医院感染费用-效益比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小儿白血病经济、有效的治疗方法及预防医院感染费用 效益比。方法  10例白血病患儿分别在门急诊和病房各接受 4 0个疗程化疗 ,分析治疗成本构成 ;给予药物及消毒隔离等措施预防感染 ,探讨预防感染的费用 效益。结果 白血病患儿治疗的主要费用是药费 ,住院治疗时药费占 70 6 % ,门急诊治疗时药费占86 4 % ,在门急诊治疗的费用可降低 2 1 1% ,通过调整化疗方案可降低白血病的治疗费用 ;使用药物及消毒隔离措施预防感染后 ,医院感染率明显降低 ,取得大于 1 98的费用 效益比。结论 白血病治疗的主要费用是药费 ,在门急诊治疗可降低治疗费用 ;预防医院感染 ,可取得大于 1 98的费用 效益比  相似文献   
108.
PET、EEG和MRI对儿童难治性癫癎病灶定位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 (PET)、脑电图 (EEG)和磁共振成像 (MRI)在儿童难治性癫疒间 病灶定位方面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 2 2例难治性癫疒间 患儿分别进行 18F FDGPET、EEG和MRI检查 ,并对癫疒间 病灶的检出率及一致性进行比较。结果 PET显像异常率 90 9% (2 0例 ) ,其中低代谢灶 7例 ,高代谢灶 12例 ,低代谢灶和高代谢灶共存 1例。EEG异常率 81 8% (18例 ) ,在病灶诊断上与PET完全一致为 36 .4 % ,部分一致为36 .4 % ,完全不一致为 2 7.2 %。MRI异常率占 4 0 % ,与PET完全一致为 2 5 % ,完全不一致为 75 %。MRI与PET、EEG比较完全一致率 2 0 % ,部分一致率 5 % ,完全不一致率 75 %。结论 PET显像对儿童难治性癫疒间 病灶的探测敏感性高于EEG和MRI ,在病灶诊断上PET与EEG一致性高于PET与MRI。  相似文献   
109.
婴幼儿期肾病综合征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婴幼儿期原发性肾病综合征 (简称婴幼儿肾病 )的临床特点 ;分析婴幼儿肾病临床特点、免疫功能、病理分型和糖皮质激素 (简称激素 )疗效的关系。方法 对 31例婴幼儿肾病患儿进行临床观察 ;进行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测定 ;14例接受肾穿刺活检 ;31例均采用激素中长程疗法 ,18例予以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 (CTX)等联合治疗。结果 婴幼儿肾病临床以肾炎型肾病为主 ;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下降 ;病理以非微小病变型为主 ;约 6 0 %患儿对激素治疗不敏感 ,需用激素与免疫抑制剂联合治疗。结论 婴幼儿肾病具有与其它儿童肾病综合征不同的特点 ,应当引起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110.
新生儿下呼吸道超广谱β-内酰胺酶细菌感染的防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为探讨新生儿下呼吸道超广谱β-内酰妥酶(ESBLs)细菌感染的危险因素、病原菌、耐药情况及相应防治措施。方法 1998年1月-1999年12月对本院NICU中42例分别采集气道冲洗、机械通气治疗时的下呼吸道分泌物进行细菌学培养及药敏试验。分析了ESBLs细菌感染情况,总结出防治经验。结果 在下呼吸道分泌物培养42例中细菌培养阳性者23例,其中ESBLs阳性12例,占阳性结果的52%(12/23)。12例中曾应用第三代头孢菌素者9例(75%),机械通气10例(83%)。早产低体重儿8例(67%)。该12例中共检出21株细菌,其中肺炎克雷伯杆菌8株(38%),阴沟肠杆菌5株(24%),铜绿假单胞菌3株(14%),大肠埃希杆菌3株(14%),短黄杆菌1株(5%),嗜麦芽窄食单胞菌1株(5%),药敏试验显示,除部分对亚胺培南,环丙沙星、丁胺卡好、左旋氟沙星、替卡西林/棒酸、洛美沙星、哌拉西林敏感外,对其余抗生素均耐药。12例患儿中治愈10例,死亡1例,自动出院1例。结论 发生于新生儿下呼吸道的ESBLs细菌感染由多种因素引起。加强消毒隔离措施,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和屏障护理,合理使用抗生素,提早免疫预防是控制产生ESBLs细菌浒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