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5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7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16篇
内科学   7篇
神经病学   22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50篇
预防医学   23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5篇
肿瘤学   1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从人鼻咽癌SUNE-1 5-8F细胞株中分离出CD44+细胞,并对其放化疗敏感性进行初步研究.方法:常规培养SUNE-1 5-8F细胞,采用免疫荧光技术及流式细胞学技术检测SUNE-1 5-8F细胞中CD44+的表达并用流式细胞仪分选CD44+细胞;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克隆形成实验等检测并比较CD44+、CD44-细胞在放化疗敏感性上的差异.结果:CD44+细胞在鼻咽癌细胞中SUNE-1株所占的比率约为52.5%0;新分选的CD44+和CD44-细胞在接受2 Gy放射处理后,其平均克隆生成效率分别为(23.44±1.90)%和(7.78±1.17)%(P<0.001);CD44+细胞较CD44-细胞在相同顺铂和多西他赛药物浓度下显示出更高的细胞存活率.结论:流式细胞学技术能够有效地分选细胞;CD44+细胞较CD44-具有更强的放化疗抗拒性,CD44很有可能成为鼻咽癌肿瘤干细胞分子标记物之一.  相似文献   
52.
目的:探讨抗蝮蛇毒血清应用方式对重症蝮蛇咬伤预后的影响。方法:将47例重症蝮蛇咬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2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抗蝮蛇毒血清局部封闭。比较2组患者的器官功能损害程度、治愈率、平均住院时间。结果:2组患者入院0天器官功能损害程度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入院3天后治疗组、对照组Hgb、STB、Scr分别为91.3±15.6、21.8±9.5、266±62,86.4±16.4、23.7±8.9、274±73,无统计学差异(P>0.05);ALT、CK-MB、LDH分别为195±102、546±653、2343±2289,448±331、995±896、5124±4969,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治疗组、对照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日分别为13.55±7.86、19.24±10.38,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愈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联合抗蝮蛇毒血清局部封闭,能明显减轻重症蝮蛇咬伤患者的器官功能损害程度,缩短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荐。  相似文献   
53.
目的探讨胡蜂蛰伤引起神经系统损害的因素。方法将胡蜂蛰伤引起神经系统损害患者从年龄、入院时间、被蛰数量及接受不同治疗方案四方面进行比较。结果年龄>60岁、入院时间>24h、蛰伤数量在20处以上及采用A方案治疗的患者引起神经系统损害明显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胡蜂蛰伤后引起神经系统损害与患者年龄、入院时间、被蛰数量、接受不同治疗方法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54.
目的观察硼替佐米在治疗多发性骨髓瘤中的临床疗效及其不良反应。方法选择我院2004年2月至2011年5月住院治疗的62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按治疗方案不同分为2组。治疗组(n=38)采用硼替佐米加大剂量地塞米松治疗6疗程;对照组(n=24)采用VAD方案(长春新碱、阿霉素及地塞米松)治疗6疗程。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完全缓解率(CR)分别为39.4%和20.8%,总有效率(TERs)分别为81.6%和58.3%;不良反应中周围神经病变发生率分别为34.2%和37.5%,血小板减少发生率分别为28.9%和20.8%,感染发生率分别为10.5%和8.3%;死亡发生率分别为2.6%(1/38)和0%。两组TER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不良反应(包括周围神经病变、血小板减少和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硼替佐米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55.
目的研究雷利度胺对多发性骨髓瘤(MM)细胞KM3细胞凋亡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用台盼蓝拒染法检测雷利度胺对KM3细胞生长抑制的影响,运用流式细胞仪(Annexin-V/FITC法)检测细胞凋亡。结果不同浓度(0 nmol/L、40 nmol/L、80 nmol/L、100 nmol/L、200nmol/L)的雷利度胺分别作用于KM3细胞24 h后,KM3细胞的存活百分比逐渐减少,分别为100.0%±2.5%,87.2%±1.2%,72.1%±2.4%,61.8%±1.8%,50.1%±0.9%;细胞凋亡率随药物浓度的增加逐渐增加,分别为8.5%±0.8%、11.7%±1.4%、24.7%±1.8%、31.2%±2.3%、35.1%±1.4%。结论雷利度胺抑制KM3细胞的生长并诱导其发生细胞凋亡,而且不同浓度的雷利度胺对KM3细胞呈现剂量依赖性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6.
目的 观察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贝那普利对腹膜透析患者血压及血压变异性的影响.方法 将165例高血压肾病或肾性高血压腹膜透析患者经过 2 周安慰剂导入期筛选出145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80例:给予苯磺酸氨氯地平和贝那普利口服;对照组65例,对照组给予硝苯地平缓释片和贝那普利口服,治疗1月后随访血压24月,每1月随访1次,观察2组治疗前后血压、血压变异性的差异及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包括心力衰竭(根据临床表现判断级NYHAⅡ 以上),急性冠脉综合征(不稳定性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猝死).结果 2组治疗前后血压及血压变异性比治疗前明显下降(P <0.01),治疗组血压变异性降低幅度比对照组降低幅度大( P<0.01),两组间血压降低幅度没有显著性差异(P >0.05),治疗后治疗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P<0.01),心血管事件死亡率亦低于对照组(P <0.01).结论 治疗组和对照组都能有效的控制腹膜透析患者的血压,但治疗组能有效的降低腹膜透析患者的血压变异性,从而降低腹膜透析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及心血管事件死亡率.  相似文献   
57.
目的:分析毛细胞白血病(HCL)的临床特点。方法: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骨髓细胞形态学及组织化学染色、免疫分型、电镜检查等进行诊断。结果:两例患者初诊时均白细胞总数升高,一例脾切除,淋巴结肿大,另一例无脾脏及浅表淋巴结肿大。结论:HCL发病率很低,骨髓涂片发现毛细胞、电镜检查、免疫分型对诊断有重要意义,联合化疗和干细胞移植能显著提高HCL长期生存率。  相似文献   
58.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钠碘转运体(sodium/iodide symporter,NIS)蛋白表达对131I疗效的预测及与BRAF基因突变的关系。方法:收集甲状腺乳头状癌根治术后行131I治疗的患者60例,临床随访131I疗效分为完全缓解和不完全缓解,不完全缓解组再分为摄碘和不摄碘。免疫组化法对患者肿瘤原发灶NIS蛋白表达进行分析,根据表达强弱分为0,1,2,3分。应用Pyrosequencing焦磷酸测序技术对肿瘤原发灶BRAF基因突变进行分析。对131I疗效各组和BRAF突变两组的NIS蛋白表达水平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甲状腺乳头状癌NIS蛋白染色阳性颗粒主要定位于细胞浆,阳性评分为1.45±0.77。131I治疗完全缓解患者29例,其NIS蛋白水平(1.62±0.86)与不完全缓解组(1.29±0.64)无统计学差异(P=0.100)。但对不完全缓解组进一步研究发现,不摄碘组NIS蛋白水平(1.00±0.60)显著低于摄碘组(1.47±0.61),P=0.043。伴BRAF基因突变患者检出47例(78.3%),其NIS蛋白评分(1.34±0.73)与携带野生型基因患者(1.85±0.8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5。结论:131I疗效与肿瘤原发灶NIS蛋白表达水平没有明显关系,但不摄碘的持续不缓解患者常伴有肿瘤NIS蛋白表达降低和缺失;伴BRAF基因突变患者其NIS蛋白表达降低,分化程度更差。  相似文献   
59.
目的对连续4次横断面调查所获取的在院患者的抗菌药物使用率、使用目的构成比、联用率、DDD频数以及病原学送检率进行分析,评价抗菌药物使用状况和管理效果。方法对2003、2005、2008、2009年连续4次横断面调查所获取的调查数据,主要是抗菌药物使用率、使用目的构成比、联用率、DDD频数以及病原学送检率等数据,采取SPSS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抗菌药物使用率从2003年的60.49%下降至2009年的49.93%,呈逐年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尤以内科和妇科下降明显,分别从2003年的48.47%、63.41%下降至2009年的34.06%、40.00%;但儿科、外科、五官科、产科的抗菌药物使用率较高,下降不明显;一联用药率、≥三联用药率变化不明显,而二联用药率逐年下降,从2003年的41.84%下降至2009年38.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产科预防性使用率和儿科治疗性使用率最高;病原学送检率逐年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005年和2009年抗菌药物DDD频数最高的均为第三代头孢菌素,但2009年第二代头孢菌素明显下降,第一代和第四代头孢菌素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009年青霉素类和喹诺酮类的构成比均明显下降,而大环内酯类、氨基苷类和硝基咪唑类的构成比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抗菌药物管理成效明显,今后应从规范围手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入手,缩短疗程,减少第三代头孢菌素的消耗量。  相似文献   
60.
目的:探讨合并翼状胬肉的近视眼患者行LASIK的治疗方法、疗效、特殊性以及需要特别关注的问题。方法:1999-08/2007-03对21例39眼合并翼状胬肉的近视患者行LASIK治疗。对术前设计、术中情况以及手术疗效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合并翼状胬肉的近视患者行LASIK治疗能够顺利完成。手术后翼状胬肉的生长无明显变化。手术后1d:视力≥1.0者34眼(87%),视力≥0.8者5眼(13%);手术后1a:视力≥1.0者36眼(92%),视力≥0.8者3眼(8%)。结论:合并翼状胬肉的近视患者行LASIK治疗疗效依然确切、安全可行。2a内LASIK手术对翼状胬肉的生长无明显影响。远期影响有待进一步观察,特别是翼状胬肉长入角膜瓣区域后,由于角膜表面应力的改变引起的屈光变化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