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1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2篇
耳鼻咽喉   1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18篇
内科学   4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24篇
综合类   117篇
预防医学   20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29篇
  2篇
中国医学   1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0篇
  2013年   44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6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建立一种以化痰为主要效应的,既能关联浙贝母临床功效,又不增加质控难度的基于效应成分指数的浙贝母质量评价与控制新技术,使浙贝母品质评价与控制新技术更好地助力于浙贝母产业发展。方法:收集不同品种、不同产地的浙贝母药材,确定浙贝母药材中活性成分贝母素甲和贝母素乙含量的上下限,分析条件为Hypersil ODS-3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乙腈-水-二乙胺(70∶30∶0.03),流速0.8 m L·min~(-1);Alltech 2000-ELSD,漂移管温度85℃,载气流速2.2 L·min~(-1)。在确定的浓度范围内,配制不同浓度的贝母素甲、贝母素乙对照品溶液,采用小鼠气管酚红排痰实验法,以酚红浓度为化痰效应指标,将小鼠酚红排泌量与贝母素甲(X1),贝母素乙(X2)的质量浓度进行线性关系分析,拟合贝母素甲、贝母素乙与化痰效应指标之间的量-效关系方程f(Xi),构建浙贝母的化痰效应指数并验证。结果:浙贝母主要产区中贝母素甲的质量分数(以干燥品计)在0.046 5%~0.092 5%,贝母素乙的质量分数在0.017 5%~0.054 3%。给药溶液质量分数的范围为贝母素甲0.04%~0.10%,贝母素乙0.02%~0.06%。小鼠气管段酚红排痰实验结果表明,贝母素甲在0.09~0.23 g·L~(-1),贝母素乙在0.045~0.135 g·L~(-1)与小鼠气管酚红浓度有较好的线性关系(r甲=0.994 7,r乙=0.997 8)。根据拟合的量效方程构建的浙贝母化痰效应成分指数能很好地通过成分的量表征其祛痰的药效活性。结论:化痰效应成分指数的建立,不仅做到了量效关联,更实现了以量观效,对浙贝母品质评控、产业化发展及临床合理用药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2.
急性化脓性耳廓软骨膜炎手术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能够缩短化脓性耳廓软骨膜炎疗程,降低耳廓畸形发生率且具个体化的局部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1 989年4月~2010年2月我科诊治的25例化脓性耳廓软骨膜炎的临床资料.除进行抗生素治疗外,局部治疗方法包括清创术后重新行耳甲腔成行术;脓腔穿刺置静脉留置针进行持续负压引流;清创后创腔置管引流.结果 自定义疗效评定...  相似文献   
53.
液囊空肠导管在重症胰腺炎患者肠内营养支持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液囊空肠导管在重症胰腺炎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64例重症胰腺炎患者分为液囊空肠导管组(研究组)和单纯鼻胃管加鼻肠管组(对照组)各32例。研究组将液囊空肠导管一腔置于空肠20~30cm以下进行肠内营养,一腔置于胃内行胃肠减压;对照组先置鼻胃管行胃肠减压,病情稳定后由另一鼻腔置鼻肠管。比较两组患者的肠内营养开始时间、营养全量达到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导管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血浆白蛋白水平。结果研究组患者导管脱出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EN开始时间和到达全量时间均早于对照组(P〈0.05或0.01),血浆白蛋白值升高早于对照组(P〈0.05),住院天数及费用均少于对照组(P〈0.05或0.01)。结论液囊空肠导管的应用使胃肠减压及肠内营养同时进行,提前了肠内营养的开始时间,避免了管道占据患者两侧鼻孔所造成的不适,从而提高了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54.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手术室护士职业防护认知和行为的影响。方法整群抽取2所综合性医院85名手术室在职护士进行职业防护认知和行为的基线调查和健康教育干预,并对干预效果进行χ^2检验。结果健康教育后手术室护士职业防护知识的知晓率显著高于健康教育前。健康教育后手术室护士职业防护行为,显著优于健康教育前。结论健康教育能增强手术室护士的职业防护意识和能力,从而有效的防止职业危害。  相似文献   
55.
目的 探讨饮食干预管理和健康教育对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健康情况的影响。 方法 选取台州市恩泽医疗中心(集团)路桥医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间接收的76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则强化个体化饮食干预管理和健康教育。对2组患者治疗情况(24 h血糖最大值、血糖控制时间、酮体转阴时间、住院时间)、健康知识水平(发病原因、防治方法、饮食、运动)、健康饮食依从性、满意度进行比较。 结果 研究组24 h血糖最大值、血糖控制时间、酮体转阴时间、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健康知识水平(发病原因、防治方法、饮食、运动)、健康饮食依从性评分显著提高,且观察组健康知识水平(发病原因、防治方法、饮食、运动)、健康饮食依从性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饮食干预管理和健康教育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中应用效果显著,有效缩短患者病情好转时间,提高患者健康知识掌握水平、健康饮食依从性、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56.
目的:探讨术中多处保温措施在老年患者牵引床辅助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52例择期行牵引床辅助手术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26例。对照组采取预防低体温的常规措施,观察组除了使用恒温毯外,对恒温毯无法接触的身体部位增加保温措施。分别收集2组老年患者麻醉诱导插管后(T1)、划皮时(T2)、划皮后30min(T3)、划皮后60min(T4)、划皮后90min(T5)、送恢复室时(T6)6个时点的鼻咽部体温(NPT)及术后寒战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鼻咽部体温(T3:36.59±0.24;T4:36.48±0.25;T5:36.32±0.26;T6:36.20±0.25)℃,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低体温发生率(T3:0;T4:3.85%;T5:7.69%;T6:11.54%),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寒战程度(1分:7.69%;2分:3.85%;3分:0),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患者牵引床辅助手术术中多处保温措施能够维持术中正常体温,降低低体温发生率及寒战现象发生率,且寒战严重程度也低,从而提高恢复室的苏醒质量,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57.
目的探讨全麻术后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免疫状态变化规律。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1年6月于医院进行治疗的32例全麻术后下呼吸道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设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同期的32例全麻术后未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的患者为对照组,将两组患者的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IL-2及免疫球蛋白水平进行统计及比较。结果观察组的CD3(57.45±5.09)%、CD4(31.88±4.48)%、CD4/CD8(1.20±0.14)%、CD19(7.78±3.75)%、IgM(0.92±0.19)g/L、IL-2(100.35±21.35)pg/ml,均低于对照组的CD3(65.21±5.24)%、CD4(36.12±4.25)%、CD4/CD8(1.51±0.13)%、CD19(9.45±3.15)%、IgM(1.38±0.22)g/L、IL-2(150.36±21.86)pg/ml,CD8(1.20±0.14)%、IgA(1.85±0.19)g/L、IgG(12.33±1.18)g/L,高于对照组的CD8(27.13±3.32)%、IgA(0.96±0.14)g/L、IgG(9.23±1.20)g/L,且随病情加重变化幅度加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全麻术后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免疫状态呈现较为低下的水平,且与感染的严重程度有较大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58.
针刺治疗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0例,采用针刺方法,对照组20例,采用口服药物,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并于治疗前后分别测定血清尿酸的含量。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有效率为84.5%。治疗组血清尿酸含量也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镇痛和消肿效果及降低血清尿酸效果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针刺治疗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疗效显著,也是调节体内血清尿酸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9.
小腿挤压法在下肢静脉造影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腿挤压法在下肢静脉造影中对显示髂静脉的应用价值。方法设备是CE公司生产的LCV+型DSA机,选用Bolus chase数字化采集模式,对61例患者行追踪法下肢静脉造影。结果61例追踪法下肢静脉造影中,42例髂静脉显影良好,19例髂静脉显影不佳,占31.15%,行小腿挤压法补充造影后,髂静脉显影良好。结论追踪法(Bolus chase)下肢静脉造影有31.15%的患者髂静脉显影不佳,使用小腿挤压法技术能使髂静脉显影良好,是追踪法下肢静脉造影的有效补充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60.
探讨静吸复合全麻对儿童经纤维支气管镜异物取出术后外周血T辅助细胞亚群变化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6年6月-2018年6月该院支气管镜下异物取出术患儿,其中采用局麻的15例为观察组1,采用静吸复合全麻患儿15例为观察组2,对照组15例为同期行喉镜检查的健康儿童,比较3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表达水平。结果 3组支气管镜术后血液CD4+T淋巴细胞亚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50.34,P =0.001),而CD8+T淋巴细胞亚群无明显差异(F =2.27,P =0.184),CD4+/CD8+则有明显差异(F =147.83,P =0.000);3组中两两比较,观察组2 CD4+T淋巴细胞明显低于对照组和观察组1(t =9.74,P =0.000;t =7.04,P =0.001);而观察组2 CD4+/CD8+明显低于对照组和观察组1(t =15.64,P =0.000;t =10.57,P =0.000);3组支气管镜术后血液干扰素-γ(IFN-γ)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 =2.36,P =0.172),白细胞介素-4(IL-4)水平有明显差异(F =9.32,P =0.001),IFN-γ/IL-4也有明显差异(F =4.52,P =0.023),3组两两比较,观察组2血清IL-4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和观察组1(t =3.42,P =0.001;t =3.96,P =0.001);IFN-γ/IL-4两两比较,观察组2明显高于对照组和观察组1(t =2.64,P =0.025;t =2.67,P =0.025)。结论 静吸复合全麻可能有一过性抑制CD4+T淋巴细胞亚群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