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54篇
  免费   61篇
  国内免费   15篇
耳鼻咽喉   19篇
儿科学   5篇
妇产科学   80篇
基础医学   99篇
口腔科学   421篇
临床医学   156篇
内科学   61篇
皮肤病学   8篇
神经病学   13篇
特种医学   30篇
外科学   224篇
综合类   207篇
预防医学   86篇
眼科学   21篇
药学   80篇
  1篇
中国医学   37篇
肿瘤学   82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62篇
  2021年   113篇
  2020年   86篇
  2019年   62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02篇
  2013年   138篇
  2012年   159篇
  2011年   206篇
  2010年   135篇
  2009年   205篇
  2008年   132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7 毫秒
51.
手术后引起的纤毛囊肿是一种极少见的术后并发症,在正颌外科术后的相关报道更为罕见。本文报告1例患者在接受上颌骨LeFortI型截骨与颏成形手术后2年,出现下颌颏部膨隆,影像学检查显示为颏部囊性占位.手术刮除病灶并取出钛板,病理学检查显示囊壁为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衬里,诊断为外科纤毛囊肿。回顾文献表明。正颌术后继发颌骨囊肿极为少见,其原因可能为术中上颌黏膜易位所致。  相似文献   
52.
目的:本研究在二氧化钛纳米管层表面固定了KRSR序列短链多肽,对此材料的粘附和诱导成骨的能力进行了研究。方法:于二氧化钛纳米管层上共价连接固定多肽后,对材料进行表征,并在试件上接种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使用各种技术对细胞的粘附和分化进行评价。结果:固定KRSR的二氧化钛纳米管层对细胞的粘附率无明显影响,但铺展、骨向分化程度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固定KRSR的二氧化钛纳米管层能够较好地诱导细胞骨向分化,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3.
目的:回顾上颌窦根治术后患者的长期并发症情况,归纳该术式不足,并提出今后的改进措施。方法:回顾2006年1月-2011年1月间行上颌窦根治术的住院病例,随访其长期并发症,包括面部麻木、面部感觉异常、肿胀(感)、鼻塞、面部疼痛、眼部不适、开口受限及复发,评价患者对手术的满意度。结果:53例患者的诊断以上颌窦慢性炎症和上颌窦瘘为主,42例(男22,女20)接受随访的患者,年龄为13。79岁f平均43岁),随访期为16~75个月,18例02.86%)患者术后出现不同程度的长期并发症,其中5例(11.90%)术后复发、9例(21.43%1对手术效果不满意。结论:上颌窦根治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高、复发率高。随着微创观念和功能性外科理念的发展.以及内镜、超声骨刀等新技术的应用.应以保存上颌窦功能及外形的术式替代传统的根治术。  相似文献   
54.
根管预备(根管清理和根管成形)是根管治疗的关键步骤。为了达到良好的根管预备目的,各种先进器械和新型材料不断涌现。从标准不锈钢根管锉到旋转镍钛锉系统的相继应用,根管预备的质量和效率得到了大幅的提高;然而这两种临床常用的器械并没有完全达到根管预备的目标,尤其在三维影像上仍存在着明显的缺陷。自调节根管锉(SAF)这种新型镍钛器械的诞生,为根管预备技术带来了突破。其全新的设计克服了传统根管锉在柔韧性和可塑性等方面的不足,其自带的冲洗装置实现了根管冲洗和成形的同步操作,根管清理更为完善。本文就SAF的特性、力学性能和临床应用等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5.
目的 构建交联聚乙烯亚胺(Polyethylenemine,PEI)衍生物PEI-Bu,研究其对大鼠肝细胞系BRL-3A的细胞毒性和转染效率.方法 以PEI 800Da为骨架,1,4-丁二醇二氯甲酸酯为连接剂制备聚合物PEI-Bu,用凝胶渗透色谱法(GPC)测定分子量,动态光散射法(DLS)测定PEI-Bu/pDNA复合物的粒径和Zeta电位,琼脂糖凝胶电泳考察其复合质粒DNA的能力.MTT法榆测PEI-Bu对BRL-3A的细胞毒性,以荧光素酶质粒作为报告基因,测定PEI-Bu/pDNA复合物在BRL-3A细胞中的转染效率.结果 GPC 测定分子量为Mw4289Da,多分散指数1.31,复合物的粒径为138-16lnm,Zeta电位为2.4-4.3mV,凝胶电泳表明在质量比大于1时 PEI-Bu 具有复合DNA的能力,在同一浓度下PEI-Bu的细胞的毒性小于PEI 25kDa (p〈0.01),PEI-Bu/pDNA在质量比为5时达到最高转染效率,高于PEl25kDa (p〈0.01).并与Lipofectamine2000 相当 (P〉0.05).结论 PEI-Bu对BRL-3A 细胞是一种低细胞毒性、高转染效率的非病毒基因载体,在肝细胞基因治疗领域中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6.
目的探索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为种子细胞,在体外构建具有完整内侧半月板形态的软骨样组织的方法。方法运用模具制备内侧半月板形的PGA/PLA支架。抽取犬骨髓,分离培养BMSCs,将其接种于支架材料上,5 d后使用软骨诱导液培养。体外培养6周后,行大体观察、组织学检测及生物力学检测。结果细胞材料复合物能够较好地维持半月板三维立体结构,形成了表面光滑、触之有弹性的瓷白色软骨样组织。 HE染色可见典型的软骨陷窝出现,说明成熟软骨组织的形成。Safranine O染色证实有蛋白聚糖基质产生。生物力学检测显示,新生组织弹性模量达正常半月板组织的12.7%。结论 BMSCs通过体外诱导,可在体外分化为较成熟的软骨组织,并构建出组织工程化半月板。  相似文献   
57.
58.
59.
目的探讨肢体慢性淋巴水肿CDT(Complex decongestion therapy)治疗后低弹绷带使用时长对于长期疗效的影响。方法2016至今,对57例淋巴水肿患者按治疗结束后自我使用低弹绷带包扎时长(t)分为A(>1年)、B(0.5~1年)、C(<0.5年)3组。采用多频生物电阻人体成分分析仪测量组织水分,卷尺测量肢体周径。比较3组患者复诊时与治疗结束时水分和周径的变化。结果A组在维持肢体周径、水分方面明显优于B组和C组,B组则优于C组(P<0.05)。3组治疗后的丹毒发作频率均有改善,A组改善最为明显(P<0.05)。结论肢体慢性淋巴水肿患者在CDT治疗结束后应继续使用低弹绷带包扎患肢,坚持使用越久的患者长期疗效越好。  相似文献   
60.
Afterglow nanoparticles have been widely investigated as new agents for cancer imaging and as a light source for photodynamic activation for cancer treatment. For both applications, the targeting of the afterglow nanoparticles to tumor cells is an important and challenging issue. Here we report the strategies for targeting Sr3MgSi2O8:Eu2+,Dy3+ afterglow nanoparticles to tumor cells by conjugating with variety of targeting molecules such as folic acid, RGD peptide, and R-11 peptide. For folic acid targeting, experimental observations were conducted on PC-3 cells (folate receptor negative), MCF-7 (folate receptor positive), and KB cells (folate receptor positive) to compare the cellular uptake and confirm targeted delivery. For the cyclic RGDfK peptide, experiments were carried out on the integrin αvβ3 positive MDA-MB-231 breast cancer cell line and the integrin αvβ3 negative MCF-7 breast cancer cell lines in order to compare the cellular uptakes. As for R11-SH peptide, cellular uptake of the afterglow nanoparticles was observed on LNCaP and PC3 prostate cancer cell lines. All the observations showed that the cellular uptakes of the nanoparticles were enhanced by conjugation to variety of targeting molecules which are specific for breast and prostate cancer cell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