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6篇
  免费   51篇
  国内免费   89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5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7篇
神经病学   12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57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44篇
  13篇
中国医学   249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53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61.
挥发油环糊精包合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存在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查阅近10年挥发油环糊精包合技术研究进展及存在问题的相关文献,进行总结分析。环糊精包合技术在挥发油包合方面的应用研究日益广泛,包括挥发油环糊精包合中挥发油、环糊精及其衍生物、环糊精包合原理简介;挥发油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包合时对未被包合挥发油的处理及包合物干燥方法;挥发油环糊精包合物薄层色谱、显微镜法和电镜扫描、热分析、紫外可见分光光度、X-射线衍射、红外分光光度、核磁共振、荧光光谱、圆二色谱法的验证;挥发油环糊精包合物的应用等。但在包合工艺研究、包合规律及质量检验标准等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挥发油包合技术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入。  相似文献   
62.
参莲提取物对大鼠腹腔肥大细胞释放活性物质的干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参莲提取物对大鼠腹腔肥大细胞释放活性物质的干预作用。方法:提取原代大鼠腹腔肥大细胞,纯化后以5×106个/mL浓度接种于培养板中,加参莲提取物预处理2 h后,用C48/80刺激肥大细胞脱颗粒,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以及细胞裂解液中组胺(histamine),类胰蛋白酶(tryptase),以及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的含量,计算活性物质释放率。结果:模型组较对照组组胺释放率由32.36%升至61.71%(P<0.01),参莲提取物各剂量(100,50,25,12.5 mg.L-1)作用后,组胺释放率分别降至16.24%,26.25%,27.81%,31.50%(P<0.01);模型组较对照组类胰蛋白酶释放率由13.19%升至21.72%(P<0.01),参莲提取物各剂量(100,50,25,12.5 mg.L-1)作用后,类胰蛋白酶释放率分别降至8.60%,15.78%,8.80%,12.15%(100,25,12.5 mg.L-1组P<0.01,50 mg.L-1组P<0.05);模型组较对照组5-HT释放率没有明显变化,但参莲提取物100,50,25 mg.L-1组显著增加5-HT释放率(P<0.01,P<0.05)。结论:参莲提取物对大鼠腹腔肥大细胞有一定的稳定作用。  相似文献   
63.
采用阴离子交换纤维及Sephadex G-25柱色谱法对阿胶酶解物进行分离纯化,以DPPH,ABTS法对阿胶酶解物及其不同部位进行体外抗氧化能力测定,从阿胶酶解物中筛选出体外抗氧化活性最强的部位,命名为GFC-1.GFC-1质量浓度为2.0g·L-1时对DPPH清除率为47.95%,0.40 g· L-1时对ABTS清除率为97.20%;利用LC-ESI-MS/MS结合TurboSEQUEST检索软件及Swiss-Prot数据库从GFC-1中鉴定出9个小分子肽,并从中识别出高重复核心序列GPAGPP* GPP*(P*为羟脯氨酸).  相似文献   
64.
血管外膜在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不容忽视.血管外膜分布的成纤维细胞、肥大细胞、树突状细胞以及滋养血管、血管相关淋巴组织和血管周围神经等均可参与As发生发展进程.该文就近10年内,血管外膜组织细胞成分在As过程中的变化及对As发生发展的影响方面的研究状况和最新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65.
目的:探究关黄柏炒炭前后饮片化学成分的变化规律,为关黄柏和关黄柏炭饮片的质量标准制定提供依据。方法:采用HPLC测定,流动相乙腈-0.4 mol·L~(-1)氯化铵水溶液梯度洗脱,柱温35℃,流速1.0 m L·min~(-1),检测波长215 nm。分析关黄柏炒炭前后饮片化学成分组成及含量的变化,对其中7种主要化学成分进行定量分析。结果:10批关黄柏饮片中,木兰花碱、盐酸黄柏碱、盐酸药根碱、盐酸巴马汀、盐酸小檗碱、黄柏内酯、黄柏酮的质量分数分别为2.468~6.783,1.947~4.197,0.209~0.506,3.049~4.557,5.869~13.168,5.141~7.337,1.798~4.975 mg·g~(-1)。关黄柏炒炭后,除个别企业样品外,各化学成分含量均有减少,其中盐酸小檗碱、盐酸巴马汀等生物碱类成分几乎殆尽;黄柏酮、黄柏内酯等小极性成分保存较多,9批关黄柏炭饮片中,黄柏内酯、黄柏酮的质量分数分别为3.164~6.483,0.281~1.614 mg·g~(-1)。结论:关黄柏饮片炒炭后,外观性状和内在成分变化明显,关黄柏饮片的质量标准难以应用于关黄柏炭。所购关黄柏炭饮片也因此难以做到炒炭程度统一,应根据关黄柏炒炭后的成分变化规律控制炒炭程度,进一步规范关黄柏和关黄柏炭饮片的质量标准。  相似文献   
66.
目的:观察淫羊藿-女贞子煎剂及其有效成分提取物配伍对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GIOP)大鼠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Smads通路相关蛋白的影响,并探讨其相关的作用机制。方法:雄性SPF级SD大鼠49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淫羊藿-女贞子提取物高、低剂量组(200,100 mg·kg~(-1)),淫羊藿-女贞子水煎剂高、低剂量组(7,3.5 g·kg~(-1))和钙尔奇组(0.277 3 g·kg~(-1))。除正常组外,大鼠两大腿内侧交替肌肉注射地塞米松(1 mg·kg~(-1))造模,每周2次。8周后,观察大鼠体重变化,取大鼠股骨,称量其湿重、干重以及煅烧后的灰重,计算股骨湿重、干重、灰重和体积的比值,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大鼠股骨TGF-β_1,磷酸化Smad2/3(p-Smad2/3),Smad4,Smad7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体重和骨量均降低(P0.01),骨组织TGF-β_1,p-Smad2/3及Smad4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1),Smad7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体重和骨量均显著增加,各淫羊藿-女贞子煎剂及提取物组大鼠股骨TGF-β_1,p-Smad2/3及Smad4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5,P0.01),Smad7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1)。结论:淫羊藿-女贞子通过上调TGF-β_1/Smads通路中TGF-β_1,p-Smad2/3及Smad4蛋白表达,下调Smad7蛋白表达,增强成骨细胞功能,减少GIOP大鼠骨量丢失。  相似文献   
67.
目的:比较产地加工与炮制一体化加工与传统方式加工苦参饮片的抗炎与解热作用。方法: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试验,观察2种苦参饮片水提物的抗炎消肿作用;采用酵母致热大鼠模型,比较2种苦参饮片水提物的解热作用。结果:与空白组比较,2种苦参饮片水提物均可降低小鼠耳肿胀度,但以一体化加工苦参饮片的抗炎消肿作用更为显著,各剂量组抑制率均40%。一体化加工苦参饮片3个剂量均能降低发热大鼠体温,且作用时间可持续4 h,解热作用优于传统加工的苦参饮片。一体化加工苦参饮片中槐果碱、苦参碱、氧化槐果碱、槐定碱及氧化苦参碱等5种主要有效成分的含量均高于传统方式加工的苦参饮片,其总量约为传统苦参饮片的1.3倍。结论:一体化加工与传统加工方式生产的苦参饮片在抗炎及解热等主要功效方面具有较好的相似性,而且一体化加工方式从源头规范了苦参的饮片生产,在确保饮片质量的前提下缩短了生产周期,是一种值得推广应用的中药饮片生产模式。  相似文献   
68.
目的:建立快速灵敏且专属性强的体内分析方法用于研究银丹心脑通软胶囊中丹参酮ⅡA和丹酚酸B的药代动力学研究,为该制剂的临床使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超高压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析法(UPLC-MS/MS),测定大鼠按2.4 g·kg-1灌胃银丹心脑通软胶囊后不同时间点的血药浓度。质谱采用的扫描方式为多反应离子检测模式,定量分析离子对分别为丹参酮ⅡA m/z 295.0~249.0,丹酚酸B m/z 717.1~519.0和黄芩素m/z 271.1~122.8。通过DAS 2.1.1药动学数据处理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丹参酮ⅡA和丹酚酸B与其他内源性和药源性成分达到了良好分离,线性范围分别为1~100,5~500 μg·L-1;平均提取回收率在72.43%~93.92%;准确度在92.65%~106.26%,日内精密度和日间精密度RSD在2.73%~9.87%。丹参酮ⅡA和丹酚酸B的主要药动学参数分别为达峰浓度(Cmax)(38.34±17.35),(32.00±15.43) μg·L-1;达峰时间(Tmax)分别为(0.25±0.23),(0.75±0.18) h。结论:UPLC-MS/MS能够快速、灵敏、专属地分析大鼠血浆中丹参酮ⅡA和丹酚酸B的血药浓度,该方法适用于银丹心脑通软胶囊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分析。  相似文献   
69.
贝壳杉烯酸氧化酶(kaurenoic acid oxidase)是二萜赤霉素生物合成途径上的关键酶,参与植物生长发育等重要生物学过程。该文根据雷公藤转录组数据设计特异性引物,采用PCR技术克隆得到贝壳杉烯酸氧化酶全长c DNA序列,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使用实时定量PCR(qRT-PCR)研究基因的诱导表达水平。克隆得到Tw KAO长度为1 874 bp,编码487个氨基酸,蛋白相对分子质量56.02 k Da,理论等电点8.89;经茉莉酸甲酯(Me JA)诱导后,Tw KAO基因相对表达量在12 h达到峰值;经植株组织表达分析证实,Tw KAO基因在雷公藤的叶中表达量最高,根中最低。该研究首次克隆得到雷公藤KAO基因,并分析其mRNA表达特征,为深入研究雷公藤生长发育以及萜类活性成分次生代谢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0.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芪红水煎剂中2种主要有效成分花旗松素和槲皮素的含量。方法:采用Waters Sunfire C_(18)(250 mm×4.6 mm,5μm)色谱柱,以甲醇-0.5%磷酸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 m L/min,检测波长290 nm(花旗松素)、365 nm(槲皮素)。结果:花旗松素和槲皮素线性范围分别为0.075 5~0.120 8μg(r=0.999 4)和0.030 8~0.092 4μg(r=0.999 9);平均加样回收率(n=6)分别为102.74%(RSD=1.71%)和102.45%(RSD=1.52%)。结论:本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芪红水煎剂中花旗松素和槲皮素的含量测定。亦可作为芪红水煎液质量控制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