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3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46篇
耳鼻咽喉   9篇
儿科学   25篇
妇产科学   8篇
基础医学   31篇
口腔科学   15篇
临床医学   86篇
内科学   89篇
皮肤病学   6篇
神经病学   42篇
特种医学   51篇
外科学   100篇
综合类   241篇
预防医学   123篇
眼科学   6篇
药学   73篇
中国医学   56篇
肿瘤学   6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62篇
  2014年   68篇
  2013年   61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183篇
  2010年   107篇
  2009年   97篇
  2008年   71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71篇
  2003年   57篇
  2002年   48篇
  2001年   41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21.
目的评价胸椎旁神经阻滞术联合臭氧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临床疗效。方法共85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随机接受基础口服药物+维生素B12肌内注射+皮损区局部阻滞(A组),或基础口服药物+复方三维B肌内注射+皮损区局部神经阻滞(B组),或基础口服药物+复方三维B肌内注射+胸椎旁神经阻滞+皮损区局部神经阻滞(C组),或基础口服药物+复方三维B肌内注射+胸椎旁神经阻滞及臭氧注射+皮损区局部神经阻滞(D组)。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进行视觉模拟评分(VAS)、睡眠质量评分(Q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和血清C.反应蛋白(CRP)检测,综合评价治疗效果。结果经治疗后,不同处理组患者VAS、QS和SD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A、B和C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无明显变化(均P>0.05);D组患者治疗后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胸椎旁神经阻滞术联合臭氧是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快捷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2.
目的证实巴塘县是否存在喜马拉雅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为四川省鼠疫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巴塘县进行鼠疫流行病学调查,同时进行实验室检测。结果细菌培养自毙喜马拉雅旱獭1份,分离鼠疫菌1株;胶体金检测牧犬血清52份,阳性血清12份,阳性率为23.08%;间接血凝试验(IHA)检测牧犬血清52份,阳性血清10份,最高滴度为1∶40 960,阳性率19.23%;反向血凝试验(RIHA)检测反向血液1份,其滴度为1∶12 800。结论四川省巴塘县为喜马拉雅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并且动物间鼠疫正在流行,做好鼠疫防治工作,防止人间鼠疫的发生。  相似文献   
23.
目的:探讨应用含钙1.25mmol/L浓度透析液进行血液透析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伴相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患者的钙磷代谢和甲状旁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MHD6个月以上、病情稳定、连续2次血iPTH〈100pg/ml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含钙1.5mmol/L透析液)和治疗组(含钙1.25mmol/L透析液),每组各30例,观察时间6个月。观察并记录研究前、研究后l、3、6个月等不同时期患者血iPTH、血清校正钙、磷、钙磷乘积等指标的变化以及相关不良反应。另外,选择使用含钙浓度1.5mmol/L和1.25mmol/L透析液进行MHD的患者各20例,检测单次透析前、透析结束时以及下次透析前的血清校正钙、磷和iPTH浓度。结果:(1)治疗组单次透析后血清校正钙、磷和钙磷乘积均较透析前明显下降,iPTH浓度较透前明显升高,P〈0.01;而对照组上述血钙和iPTH浓度无明显变化;(2)透析后治疗组血清校正钙和钙磷乘积较对照组明显下降,血iPTH浓度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两组血磷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治疗组1个月后血清校正钙、磷和钙磷乘积较治疗前开始下降,3个月后进一步下降,P〈0.05,6个月后各项指标趋于稳定;iPTH水平1个月后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并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逐渐升高,P〈0.01。(4)对照组治疗后1、3、6个月上述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两组透析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血iPTH〈100pg/ml MHD患者应用含钙1.25mmol/L透析液进行血液透析能较好地控制其血清校正钙、磷、钙磷乘积水平,有效地改善被过度抑制的甲状旁腺功能,并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24.
目的 探讨三叶因子1(TFF1)在大鼠草酸钙结石模型肾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肾脏草酸钙结石形成机制的关系.方法 分别以1%的乙二醇溶液自由饮用和2%的NH4Cl溶液2 mL/d灌胃2周和4周;用偏光显微镜观察结石结晶形成情况;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分别检测成石2周(n=20)、成石4周(n=20)和正常组(n=20)大鼠肾组织TFF1蛋白的表达.结果 TFF1免疫反应阳性物质主要位于肾小球、肾小管,与正常组比较,成石2周肾组织TFF1平均灰度值略下降(P>0.05),成石4周平均灰度值明显降低(P<0.05).结论 乙二醇诱导的大鼠草酸钙结石模型肾组织中TFF1低表达,伴随结石结晶数量和密度的增加,TFF1表达降低.TFF1在肾组织中的表达与乙二醇和NH4Cl干预的时限呈负相关;TFF1可能在肾草酸钙结石的形成中起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5.
目的 探讨手法复位配合微创手术治疗三踝骨折的疗效。方法 研究河北省唐山市第三人民医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问通过采用手法复位,根据骨折分型注意体会骨折移位特点,运用手法复位结合微创手术内固定治疗三踝骨折。结果 治疗效果根据评定标准参考Leeds分级以评定;70例得到随访,优良率94.12%。结论 三踝骨折的解剖复位稳定内固定是治疗关键;手法复位配合微创可以减少骨折段血运破坏,提高骨折愈合率,减少并发症,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6.
目的探讨伤椎过渡钉辅助复位技术在重度胸腰椎骨折脱位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自2010—01—2012—01应用伤椎过渡钉复位技术治疗重度胸腰椎骨折脱位13例。术前影像学证实伤椎椎弓根均破坏,无法置钉,常规行后路手术.伤椎过渡钉辅助复位后采用椎弓根钉棒系统复位固定。结果13例获得随访10个月~2.5年,平均1.5年,骨折脱位复位满意,术后伤椎高度和Cobb角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固定无破坏。结论对于复位困难的重度胸腰椎骨折脱位,当伤椎椎弓根破裂无法置钉时采用伤椎过渡钉辅助复位技术联合后路钉棒系统可以获得满意的复位效果,手术创伤小,操作简单,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27.
目的 本文介绍一种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经皮血运重建术 (PCI)过程中处理冠脉内血栓的简单方法 ,并观察其近期临床疗效。方法 因急性心肌梗死入院 ,急诊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冠状动脉近段病变及冠脉内血栓者。常规PTCA方法选择 7F指引导管 ,普通 0 0 14″冠脉导丝通过病变后 ,经导丝直接送入PercuSurge吸引导管至病变部位 ,反复抽吸至血栓消失 ,梗死部位恢复前向血流。然后直接置入冠脉内支架。造影观察病变扩张结果及梗死相关血管血流和心肌灌注情况。并随访住院期间心血管事件及心功能。结果  12例急性心梗造影显示冠脉内大量血栓者接受了上述治疗。血栓吸引后即刻血栓影消失者 8例 ,血栓明显减少 4例。 8例完全闭塞者中经血栓吸引后 7例血管直接开通 ,前向血流明显改善。支架术后前向血流TIMI 3级和TMP 3级者 9例。 3例血流稍减慢 ,TMP 2级。住院期间无心绞痛、再梗及死亡等事件发生。出院前平均LVEF为 (6 4 1± 9 3) %。结论 经导管直接血栓吸出术是处理冠脉内血栓的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8.
大鼠骨髓基质细胞培养方法的改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对体外分离培养大鼠骨髓基质细胞 (BMSC)方法进行改良 ,观察其生物学特点。方法 分离大鼠胫骨、股骨 ,以 IMDM培养基冲洗骨髓 ,与培养液混合后直接接种至培养瓶中 ,接种后 7~ 14 d形成单层贴壁的成纤维状细胞。检测传代细胞接种贴壁率、生长曲线、细胞周期 ,电镜观察细胞超微结构。结果 分离培养的原代 BMSC生长良好 ,倍增时间约为 4 2 h。 BMSC传代后 12 h贴壁率达 80 %以上 ,82 %的细胞处于 G0 、G1 期 ,超微结构呈现较早期细胞特点。结论 改良法培养的 BMSC生长稳定 ,传代细胞适应性强。与传统培养方法比 ,该法操作简单、实用性强 ,可以用于 BMSC的体外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29.
肝细胞癌高表达基因TPT1真核报告表达载体的构建及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构建TPT1真核报告表达载体pEGFP-N3TPT1,为进一步研究其功能奠定基础.方法通过PCR和酶切的方法获取具有黏性末端的TPT1基因的全长开放读码框,将其定向连入真核表达载体pEGFP-N3绿色荧光报告基因的氨基侧,构成pEGFP-N3TPT1的真核报告表达载体,通过酶切和测序鉴定TPT1的正确插入.结果酶切和测序均证实TPT1正确插入了真核报告表达载体pEGFP-N3TPT1中.结论成功构建了TPT1的真核报告表达载体pEGFP-N3TPT1.  相似文献   
30.
人骨髓单个核细胞向肝细胞诱导分化的体外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目的 探讨在HGF、FGF_4诱导下骨髓单个核细胞能否向肝细胞分化。方法 找健康忐愿者,年龄4~50岁,胸骨抽取骨髓,用淋巴分离液分离出骨髓单个核细胞,用含2%胎牛血清和1×ITS的DMEM培养,分别用单独HGF、单独FGF_4、HGF和FGF_4联合刺激、无生长因子4种处理因素进行诱导培养,分别于诱导培养0、7、14、21、28天时,留取细胞,用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CK18、AFP、白蛋白,用PAS法进行糖元染色试验以验证诱导分化的结果。结果 0天时,AFP、白蛋白少数细胞阴性,CK18阴性,糖元未见阳性;加生长因子的三组AFP在7、14天时表达逐渐增高,21、28天减弱;糖元、CK18、白蛋白表达逐渐增高。无生长因子组,在7、14、21、28天时,这此指标均未见表达。结论 在HGF、FGR_4诱导下,骨髓单个核细胞可分化为具肝细胞表型和功能的细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