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2篇
外科学   20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1.
前交叉韧带保残重建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方法中,经皮椎体成形术(PVP)目前已成为主要的治疗方法.该文的目的是综述这项技术的并发症,通过采取防范措施,达到将并发症降低到最低限度的目的.并发症可分为轻度:包括行PVP操作后局部出现疼痛暂时性增加,操作过程中发生一过性低血压以及骨水泥渗漏至椎间盘或者进入椎旁软组织.中度并发症包括:局部感染,骨水泥渗漏至硬膜外或椎间孔.重度并发症包括:骨水泥渗漏至椎旁静脉引起的肺栓塞、心脏穿孔、脑栓塞甚至死亡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总结显微减压术治疗椎间孔内腰椎间盘突出的临床应用结果。方法 :2005年9月至2013年5月,对16例椎间孔内腰椎间盘突出患者采用显微减压术治疗,其中男12例,女4例;年龄32~56岁,平均38.6岁;L3,41例,L4,510例,L_5S_15例。结果:16例均获随访,时间20~48个月,平均36个月。术后恢复率按Macnab腰腿痛手术治疗评定标准进行疗效评定,优12例,良好4例,未发生与该项技术操作相关的并发症。结论:显微减压术适宜治疗椎间孔内腰椎间盘突出,老年人更容易耐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经峡部入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应用结果。方法 2005年1月~2008年12月,对122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采用改良显微减压术治疗。其中,男88例,女34例。年龄49~78岁﹙平均56岁﹚。结果本组术后无神经损伤并发症,无伤口感染。手术时间50~90分钟﹙平均70分钟﹚,术中出血量90~200m﹙l平均150ml﹚。术后随访22~52个月﹙平均30个月﹚。术后恢复率按Macnab腰椎管狭窄疗效评定标准对疗效进行评定评,优良率为94%,未发生与手术相关的并发症。结论对腰椎管狭窄症的手术治疗重点应放在压迫引起症状的部位,而对无症状的部位不做预防性减压操作。经峡部入路术式老年人更容易耐受,减轻了对腰椎后部结构的损伤,更容易进入椎管,有利于进行神经根减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半比目鱼肌瓣桥式带蒂移植修复小腿下端软组织缺损临床应用结果。方法:自2008年1月至2012年1月,应用半比目鱼肌瓣桥式移植修复小腿下端软组织缺损12例,男8例,女4例;年龄22~50岁,平均为34岁;伤后时间2~6周,平均3.5周。肌瓣表面行Ⅰ期中厚网状游离植皮,供区直接缝合。结果:肌瓣全部成活。术后随访1.8~4年,平均为2.8年。胫、腓骨骨折全部愈合,受区外形较好。下肢功能按LEM标准评定,优6例,良5例,尚可1例。结论:这种技术很适宜当伤肢仅有1条主要血管时伴有软组织缺损的修复,减轻了对供区的损伤。  相似文献   
15.
负压疗法促进创伤愈合的机制与进展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韩桂秋  陈克明 《中国骨伤》2010,23(7):558-560
负压疗法(negative pressure therapy,NPT)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并取得明显疗效,但对其作用机制的研究相对缺乏.本文对负压封闭引流技术促进创面愈合的机制、物理学作用、生物力学效应等作一综述,为负压疗法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6.
白孟海  葛宝丰  韦哲  白洁  程自峰 《中国骨伤》2009,22(10):727-729
目的:观察脉冲电磁场对去势大鼠骨髓源性破骨细胞样细胞(OLC)形成变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30只健康3月龄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A组(双侧卵巢切除+磁场治疗组、18只)、B组(双侧卵巢切除组、6只)和C组(伪去势组、6只)。A组又随机均分3组:A1、A2、A3组,电磁场频率分别为1.5、2、75Hz。术后单纯喂养3个月后对各组大鼠骨髓细胞进行培养,培养2d后,A1、A2、A3组置脉冲电磁场治疗,1次/d,每次30min,共治疗2周。之后各组培养细胞作瑞氏-吉姆萨、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和Hoechst 33258染色,观察破骨细胞变化并计数。结果:大鼠骨髓体外培养细胞TRAP染色结果显示,C组的破骨细胞形成数量最少,其次为A2、A3、A1、B组。B组的破骨细胞形成数量与C组和A2组比较显著增多(P〈0.01),B组的破骨细胞形成数量与A1、A3组比较明显增多(P〈0.05)。Hoechst 33258染色结果显示,C组破骨样细胞凋亡出现数量较多,C、A2组凋亡数明显多于B组(P〈0.05)。结论:脉冲电磁场能使大鼠骨髓体外培养破骨细胞形成数量减少、凋亡数增加,频率为2Hz的效果最佳,表明脉冲电磁场可能将是骨质疏松症治疗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7.
显微减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总结显微减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应用结果。方法:自2001年9月至2006年5月,对87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采用显微减压术治疗。其中,男60例,女27例。年龄43~80岁,平均51岁。L3,42例,L4,547例,L5S138例。结果:87例均获随访,时间18~48个月,平均26个月。按Macnab腰腿痛评定标准:优52例,良28例,差7例,优良率92%。结论:对腰椎管狭窄症的手术治疗重点应放在压迫引起症状的部位,而对无症状的部位不做预防性减压操作。这种显微减压操作老年人更容易耐受。  相似文献   
18.
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四肢软组织缺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报告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四肢组织缺损临床应用结果。方法:自2006年1月至2012年1月,应用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带蒂移植修复小腿(7例)和前臂(6例)软组织缺损13例,其中男9例,女4例;年龄21-45岁,平均33岁。软组织缺损范围7 cm×17 cm-8 cm×26 cm。外侧支和内侧支穿支皮瓣分别是7例和6例。供区直接缝合。结果:1例皮瓣发生小的皮缘裂开,术后1个月自然愈合,皮瓣全部成活。术后随访1.8-4.0年,平均2.8年,受区外形较好。结论: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游离移植很适宜修复四肢软组织缺损,这种技术安全、可靠,可降低对供区的损伤。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50 Hz 1.8 mT正弦交变电磁场(sinusoidal electromagnetic fields,SEMFs)对SD大鼠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的影响。方法 :将30只1月龄体重为(110±10)g的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电磁场组,各15只。分别给予对照组50 Hz 0 mT和电磁场组50 Hz 1.8 mT强度正弦交变电磁场干预,1.5 h/d,每周称取体重1次,每天监测进食量变化,6周后腹腔注射麻醉大鼠并用双能X骨密度检测全身骨密度,处死后检测股骨骨密度及椎体骨密度;ELISA法测定血清骨钙素(Osteocalcin,OC)和血清抗酒石酸性磷酸酶5b(tartrate resistant acid phosphatase5b,TRACP 5b);剥离肝、肾、子宫称重,计算器官指数并做HE切片做常规病理学检测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电磁场组大鼠各周体重、每日进食量未见明显变化;2、4周后全身骨密度无明显变化,6周后全身骨密度及离体股骨和椎骨骨密度显著增加;血清OC表达量显著增加,血清TRACP 5b表达量显著降低;子宫、肝脏、脾脏HE染色未见病变,脏器指数无异常。结论:50 Hz 1.8 mT正弦交变电磁场能通过提高骨形成降低骨吸收相关因子的表达,从而提高青年大鼠的峰值骨密度,为临床电磁场预防骨质疏松的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0.
背景:成骨细胞是骨代谢平衡过程中的关键功能细胞,植物雌激素对成骨细胞的增殖和分化有熏要影响,葛根素作为植物雌激素的一种,在体外以较大范围浓度对成骨细胞功能的影响仍少见报道。目的:观察葛根素在体外对大鼠成骨细胞增殖和分化功能的影响。方法:取新生Wistar大鼠的颅盖骨,对成骨细胞进行分离、培养、纯化及鉴定。将培养的成骨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10^-3-10-10mol/L不同浓度葛根素组,观察不同浓度葛根素对体外培养的成骨细胞增殖和碱性磷酸酶活性表达的影响。结果与结论:细胞经葛根素处理后10~-10-9gmol/L组成骨细胞增殖活性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第3天增殖最快(P〈0.01),第4天开始下降;诱导第4天,各组碱性磷酸酶活性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其中以10μmol/L组最显著(P〈0.01)。然而葛根素10μmol/L组成骨细胞增殖活性、碱性磷酸酶活性表达较对照组均减少(P〈0.05)。提示葛根素对成骨细胞的影响存在剂量依赖性,并且具有双向性,即在低浓度(105--10-8mol/L)下刺激骨形成:在高浓度(10^-3-10^-4mol/L)下抑制骨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