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37篇
  免费   708篇
  国内免费   456篇
耳鼻咽喉   41篇
儿科学   34篇
妇产科学   24篇
基础医学   586篇
口腔科学   48篇
临床医学   984篇
内科学   893篇
皮肤病学   264篇
神经病学   1328篇
特种医学   558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1376篇
综合类   1104篇
现状与发展   2篇
一般理论   1篇
预防医学   234篇
眼科学   64篇
药学   531篇
  4篇
中国医学   238篇
肿瘤学   386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186篇
  2022年   262篇
  2021年   378篇
  2020年   365篇
  2019年   251篇
  2018年   212篇
  2017年   212篇
  2016年   233篇
  2015年   307篇
  2014年   658篇
  2013年   537篇
  2012年   629篇
  2011年   609篇
  2010年   466篇
  2009年   421篇
  2008年   310篇
  2007年   413篇
  2006年   293篇
  2005年   256篇
  2004年   295篇
  2003年   272篇
  2002年   263篇
  2001年   209篇
  2000年   124篇
  1999年   164篇
  1998年   109篇
  1997年   75篇
  1996年   31篇
  1995年   30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28篇
  1992年   31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果酸疗法在痤疮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目的:评价果酸(羟基乙酸)治疗痤疮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掌握果酸治疗的适应证及方法。方法:应用浓度为20%、35%、50%、70%的羟基乙酸治疗24例痤疮患者,采用自身前后对照进行疗效观察。结果:23例患者完成治疗。4周后皮损减退率34%,有效率83%;8周后12例患者皮损减退率53%,有效率100%;12周后5例患者皮损减退率69%,有效率100%;炎性皮损减退率高于非炎性皮损。结论:果酸治疗痤疮至少需要4周,且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2.
PET/CT图像采集时间对图像质量和病灶检出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在不影响图像质量和病灶检出率前提下缩短PET/CT图像采集时间的可行性。方法18例接受PET/CT检查的患者,在CT扫描后按1、2、3min/床位依次进行3次PET扫描,共得到54帧图像。患者按体重分为以下3组:(1)45~60kg(7例),(2)61~75kg(7例),(3)76~90k(4例)。由2位有经验的医师共同阅片确定每例患者病变的位置和数目,图像质量由2位医师独立判断。结果3min/床位PET/CT图像上共检出127个病灶,其中最小的病灶直径约为3mm,除1min/床位图像漏检3个病灶外,其他所有病灶均能被1min/床位、2min/床位的图像识别。(1)~(3)组患者在3min/床位采集图像上识别的病灶数分别为71、41、15个,第1组患者的所有病灶在3种不同采集时间图像上均能被识别,第2组患者1min/床位采集图像遗漏了3个病灶,而2min/床位图像识别出的病灶数与3min/床位图像相同。第3组患者的所有病灶在3种采集图像上也均能被识别。1、2min/床位的PET图像质量均较3min/床位图像差,1min/床位图像质量最差,主要表现为图像本底噪声高、对比度差。3组患者中,第3组患者图像质量最差。结论对体重低于60瞻患者,1~3min的采集时间,病变的检出率无明显差异;而对体重60k以上患者,建议选择2~3min/床位的采集时间,对病情较重或不合作患者,根据需要可考虑选择1min/床位的采集时间。  相似文献   
33.
34.
目的探讨术中实时超声导航在脑动静脉畸形(AVM)外科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6例脑AVM显微手术切除术中,使用Aloka SSD 4000型超声检查仪扫描,进行AVM定位、辨别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确定血肿与AVM的关系以及血流动力学监测。病变切除后重复超声检查AVM残留与否,并与术后脑血管造影结果对比。结果26例畸形血管团均住实时超声下清晰显示并获得全切除。血肿区为高同声无血流信号;供血动脉与正常血管在血流动力学上有差别;术中超声影像所示的病变全切除为术后血管造影所证实。结论术中实时超声能够对脑AVM进行准确定位,指导皮质切口的设计,并可判定病灶是否全切除.对于术前的MRI、DSA检查起到很有价值的补充作用。  相似文献   
35.
目的探讨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的临床与影像学特点,治疗与预后。方法对40例病理证实的PCNSL的临床与影像学表现、治疗和预后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PCNSL好发于50~60岁男性,急性或亚急性起病。肿瘤单发者占75.0%,多发者占25.0%,多位于脑脊液循环通路附近,即深部结构近脑室(57.5%)或靠近皮质的浅表部位(32.5%)。病理均为B细胞型,有特征性的“血管周围淋巴套”和“星空现象”。临床不具有特异性。头颅MRI多为T1低信号,T2高信号,界限清晰,水肿明显,显著均匀强化占67.6%,厚壁环形强化占13.5%。采用大剂量甲氨蝶呤(HDMTX)化疗者,存活率(75.0%)较未采用者(48.1%)高。平均生存时间14.8个月,复发后69.2%的患者存活不足6个月。结论PCNSL临床表现无特异性,确诊需靠穿刺活体组织检查。治疗首选HDMTX为基础的综合化疗,预后差。  相似文献   
36.
陈克敏  陈星荣 《上海医学》1993,16(10):576-579
经动脉导管灌注垂体后叶素治疗10条犬小肠出血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垂体后叶素灌注治疗的效果与出血部位累及的血管大小及出血速率有关。还提示垂体后叶素对较大血管引起的出血灌注治疗无效,其引起血管的收缩作用主要在末梢小血管。  相似文献   
37.
白细胞介素-10诱导的大鼠树突状细胞体外免疫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19,自引:7,他引:12  
目的 研究白细胞介素 10 (IL 10 )诱导的大鼠未成熟树突状细胞 (imDCs)体外诱导免疫耐受的可行性。方法 在经典诱导方案的基础上 ,应用IL 10 ( 10 μg/L)抑制大鼠骨髓来源DCs的成熟 (IL 10组 ,10例 ) ,并设对照组 (IL 4组 ,10例 )。培养期间观察DCs形态 ,检测DCs表型、摄取抗原能力、体外免疫功能及培养上清细胞因子水平。结果 与IL 4组比较 ,IL 10组DCs细胞表面CD80 、CD86及OX6低度表达 ( 2 5 .3 %、42 .4%、3 2 .3 % ) ,吞噬能力较强 ( 81.9) ,刺激同种异体淋巴细胞增殖能力下降 ,该淋巴细胞具有抗原特异性低反应性 ;培养上清中IL 12水平 ( 4 0 6.5pg/L)及初次MLR培养上清IL 2水平 ( 2 45 .4ng/L)均较低 ,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P <0 .0 1)。 结论 IL 10作用的大鼠imDCs具有诱导免疫耐受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8.
本文报告口服Sumatriptan 100mg对偏头痛急性发作119例次的治疗结果。治疗后4h内显效91例次(76.5%),好转16例次(13.4%),无效12例次(10.1%),总有效率为89.9%。对偏头痛伴随症状恶心、呕吐和畏光、畏声的缓解率分别为94.2%、96%和94.3%。  相似文献   
39.
《European psychiatry》2007,22(7):453-454
We compared the changes in weight (kg) and body mass index (BMI) (kg/m2) in 52 hospitalized adolescents between baseline and after 12 weeks of monotherapy with either (i) olanzapine (OLZ) orally disintegrating tablets (ODT) (N = 16; 16.6 mg/day ± 4.4 [SD]), or (ii) OLZ standard oral tablets (SOT) (N = 10; 18.0 mg/day ± 4.2), or (iii) risperidone (N = 26; 2.8 mg/day ± 1.2). Significantly greater increases in mean weight and BMI were observed in the patients treated with OLZ SOT (8.9 ± 5.1 [SD] kg; 1.9 ± 0.6 kg/m2, respectively) than in those with ODT (3.0 ± 2.1 kg; 1.1 ± 0.8 kg/m2). Similarly, OLZ ODT treatment was associated with significantly greater increases in weight and BMI than risperidone (1.0 ± 1.8 kg; 0.4 ± 0.7 kg/m2). These findings suggest that adolescents gain less weight with OLZ ODT than OLZ SOT, possibly because the former formulation shortens the time of interaction with digestive serotonin receptors mediating satiety.  相似文献   
40.
上皮性肿瘤Epithelial tumors[1]浸润性导管癌,无其他特殊性Invasive Carcino-ma,not otherwise specified8500/3混合性癌Mixed type carcinoma多形性癌Pleomorphic carcinoma8022/3伴骨巨细胞的癌Carcinoma with osteoclasticgiant cells8035/3伴绒毛膜上皮细胞癌特征的癌Carcinoma with choriocarcinomatous features伴黑色素瘤形态的癌Carcinoma withmelanotic features浸润性小叶癌Invasive lobular carcinoma8520/3小管癌Tubular Carcinoma8211/3浸润性筛状癌Invasive cribriformcarcinoma8201/3髓样癌Medullary carcinoma8510/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