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5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15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9篇
外科学   132篇
综合类   27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72 毫秒
41.
目的:探讨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患者后路矫形术后远端交界区(LIV+2)在冠状面、矢状面和轴位上的变化。方法:2005年6月~2007年6月手术治疗AIS患者32例,男6例,女26例,年龄10~19岁,平均14.4岁。按PUMC分型,Ⅰc1例,Ⅱa4例,Ⅱb19例,Ⅱb21例,Ⅱc11例,Ⅱc35例,Ⅱd15例,Ⅲa5例,Ⅲb1例。均采用后路全节段椎弓根螺钉系统矫形固定,其中远端融合椎(LIV)与稳定椎(SV)为同一椎体(A组)15例,LIV与SV非同一椎体(B组)17例。术前和末次随访时摄站立位全脊柱正侧位X线片,测量冠状面上躯干偏移(TS),LIV的倾斜度(LIVT),LIV尾侧椎间盘开角(LIVA),冠状面和矢状面上远端交界区的Cobb角和椎体的旋转度(LIV+1VR和LIV+2VR)。结果:随访24~36个月,平均29个月。两组末次随访时的TS与术前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LIVT由术前20.2°±5.9°下降到末次随访时的4.7°±3.8°(P0.001),B组由17.2°±5.5°下降到4.4°±2.7°(P0.001);A组术前和末次随访时LIVA分别为7.5°±4.7°和3.9°±3.1°(P=0.056);B组分别为4.5°±3.4°和5.4°±3.2°(P=0.492);Pearson′s相关分析显示两组远端融合椎倾斜度变化和其尾侧椎间盘开角变化之间相关性不显著(A组r=-0.067,P=0.813;B组r=0.362,P=0.154)。A组远端交界区(LIV+2)冠状面上Cobb角由术前20.5°±9.6°矫正至末次随访时9.4°±7.3°(P0.001);B组由13.8°±6.7°矫正至8.1°±4.7°(P=0.013);A、B组末次随访时远端交界区矢状面上Cobb角与术前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分别为P=0.464,P=0.598);Pearson′s相关分析显示A组末次随访时矢状面Cobb角和术前矢状面Cobb角之间相关性不显著(r=0.076,P=0.788),B组的相关性显著(r=0.803,P0.001)。两组末次随访时LIV+1VR和LIV+2VR与术前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AIS患者应用后路全节段椎弓根螺钉系统矫正后远端交界区在冠状面上矫形明显,矢状面和轴位上矫形不明显,且远端融合椎倾斜度减小。  相似文献   
42.
Liu JM  Peng HM  Shen JX  Qiu GX 《中华外科杂志》2010,48(12):937-942
目的 通过荟萃分析对抗纤溶药氨甲环酸(TXA)在减少脊柱外科手术失血量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评价.方法 计算机检索数据库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关于TXA对脊柱外科手术失血量影响的临床随机对照双盲研究,并结合手工查阅所有检出文献和相关综述的参考文献作为补充资料,截止到2009年11月.采用RevMan 4.2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TXA组与安慰剂组总失血量和总输血量采用加权均数差(WMD)评价,输血率、深静脉血栓发生率采用优势比(OR)评价.结果 共纳入前瞻性随机对照双盲研究4篇,样本总量295例.荟萃分析结果显示,与安慰剂组相比,TXA能够显著减少脊柱外科手术患者总失血量[WMD为-523.74,95%CI为(-778.92~-268.56),P<0.01]和输血量[WMD为-242.28,95%CI为(-394.02~-90.54),P=0.002],降低输血率[OR为0.57,95%CI为(0.34~0.93),P=0.020],而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无明显差异.结论 静脉应用TXA能够显著减少脊柱外科手术总失血量和输血量,降低输血率,而不增加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3.
背景:颈椎骨关节炎是使颈椎发生障碍的疾病,严重影响中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目前国内研究相对较少。 目的:了解广州地区中老年人症状性颈椎骨关节炎患病率。 方法:抽取广州地区具有当地正式户口的40岁及以上居民进行颈椎骨关节炎的流行病学问卷调查。对有症状者进行X射线投照,摄取颈椎正侧位片。颈椎骨关节炎的最终诊断为最严重节段有颈椎骨关节炎临床症状合并影像学Kellgren & Lawrence分级Ⅱ级及以上者。 结果与结论:共分析1 342名40岁以上人群资料,症状性颈椎骨关节炎总患病率为23.2%,女性多于男性(30.2% vs. 15.5%,P < 0.001)。颈椎骨关节炎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P < 0.001);颈5~6节段骨关节炎患病率为21.0%,明显高于周围节段;城市地区患病率明显高于农村地区(P < 0.001)。调查结果说明广州地区症状性颈椎骨关节炎患病率较高,应当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44.
45.
目的探讨甲基强的松龙(MP)在胸椎手术围手术期应用的价值。方法对20例胸椎管狭窄和胸椎畸形手术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NASCIS-II方案,所有患者手术减压前开始MP冲击治疗,24h后停药。评价手术前后及随访期间神经功能恢复情况,记录围手术期MP相关并发症的情况。结果本组20例患者术后呈不同程度的恢复,未出现症状加重者。无感染、心血管事件并发症出现,发生消化道反应1例。结论胸椎高危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短期应用冲击量MP,具有预防脊髓继发性损伤的作用,并发症并不增加。  相似文献   
46.
目的探讨后路扩大全椎板切除减压并内固定术治疗黄韧带骨化型胸椎管狭窄症(ossification of ligamentum fLavum-thoracic spinal stenosis,OLF-TSS)的手术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2004年4月至2010年2月,采用后路扩大全椎板切除减压并内固定术治疗OLF-TSS患者12例,男7例,女5例;年龄40~69岁,平均53岁;病程为40天~3年,平均10.4个月;病变节段为1~3个,平均1.75个。其中1例合并胸椎间盘突出。根据JOA评分标准,术前评分为2~10分,平均(6.75±2.73)分。结果 7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2~8个月,平均4.7个月。术中1例发生硬膜破裂,经修补愈合良好。术后3例出现神经功能下降,术前与术后2周的JO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与末次随访的JOA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一例出现其他并发症。结论后路扩大全椎板切除减压并内固定术治疗OLF-TSS安全而有效。  相似文献   
47.
目的观察特发性脊柱侧凸(idiopathic scoliosis,IS)和先天性脊柱侧凸(congenital scoliosis,CS)患者椎间盘终板内不同部位S100、HSP90和CaM基因表达的特点。方法提取的总RNA进行RT-PCR,同时提取终板软骨中总蛋白进行Western Blot研究,对实验结果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RT-PCR分析S100在CS顶椎终板中的表达明显低于端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IS顶椎终板、端椎终板中的表达均明显低于CS端椎终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SP90仅在CS顶椎终板的双侧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aM在IS顶椎终板、端椎终板中的表达均明显高于CS端椎终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S100在IS和CS中的表达有显著性差异,而CaM和HSP90在IS和CS中的表达无明显差异,提示S100可能在脊柱侧凸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48.
目的:调查肥胖患者人工全膝关节置换的特点及疗效,并与非肥胖患者进行对比。 方法:选择2004-09/2007-03在北京协和医院骨科接受初次单侧全膝关节置换的膝骨关节炎患者共80例(80膝),均使用后稳定型固定平台假体。其中体质量指数< 25.0 kg/m2者入非肥胖组,体质量指数≥27.1 kg/m2者入肥胖组,非肥胖组和肥胖组各40例。对患者进行定期随访,记录置换前和末次随访时的膝关节最大伸屈度数、HSS评分结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所有入组病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5~54个月,平均36.7个月。2组末次随访的膝关节最大屈曲度及HSS评分均高于置换前(P < 0.05),最大伸直度低于置换前(P<0.05)。肥胖组置换前及末次随访时的膝关节最大伸屈度数和HSS评分与非肥胖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非肥胖组只有1例出现伤口并发症,发生率为2.5%;而肥胖组中有4例出现伤口并发症,其中1例合并症状性下肢深静脉血栓,2例合并关节僵硬,并发症发生率为10%,二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 结论: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是终末期膝骨关节炎的有效治疗方法,肥胖患者可以获得同非肥胖患者相似的近期临床效果,但围手术期应重视伤口处理和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的预防。  相似文献   
49.
50.
Fan Y  Wu ZH  Zhang JG  Liu Y  Qiu GX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06,28(4):574-578,F0003
目的观察降钙素对脊柱植骨融合兔模型病理过程的影响。方法接受小关节突间植骨融合术后的32只雄性新西兰兔随机分为降钙素组和对照组。降钙素组的16只模型兔每日肌肉注射1IU·kg-1·d-1降钙素,对照组不给药。分别于术后第1、2、4和8周进行X线检查和标本采集。对标本进行HE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植骨融合的病理过程和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的表达。结果植骨融合术后第1周以骨吸收和血痂形成为主;术后第2和4周可见较多软骨组织形成且矿化程度不均匀,软骨组织渐向骨组织过渡无明显界限;术后8周可见骨组织分布广泛。术后第4和8周降钙素组的组织学进程快于对照组;不同时间点Emery评分的差异具有显著性(F=265·44,P<0·001);降钙素与时间具有正协同作用,从第2周起降钙素能使Emery评分的差异具有显著性(F=22·43,P<0·001)。不同时间点BMP2表达的差异具有显著性(F=1186·54,P<0·001);时间和药物因素对促进BMP2的表达具有协同作用(F=13·14,P<0·001)。结论软骨内成骨是植骨融合过程的主要成骨形式,降钙素可能通过促进BMP2的表达使植骨融合加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