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7篇
  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3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33篇
内科学   11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6篇
综合类   61篇
预防医学   79篇
眼科学   8篇
药学   98篇
中国医学   15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4年   47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54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01.
目的:分析婴幼儿肥胖对毛细支气管炎发生的影响作用。方法:选取2011年2月-2013年2月接收的肥胖(研究组)和正常体重(对照组)呼吸道疾病患儿,对比两组发生毛细支气管炎的比率、毛细支气管炎发病程度,以及治疗后两组的预后效果(P0.05)。结果:研究组毛细支气管炎发生率与发病程度相对更低,且预后效果更佳。结论:婴幼儿肥胖对毛细支气管炎的发生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应对肥胖患儿进行适当干预,及早发现病情,提高预后效果。  相似文献   
102.
目的:分析医院万古霉素临床使用的合理性,以便为万古霉素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抽取2018年1月—2019年6月间收治的使用万古霉素治疗的住院患者90例资料作为研究对象,统计其患者治疗科室、临床诊断以及万古霉素用药相关信息等内容,分析其用药的合理性。结果:90例万古霉素使用患者中(除少数患者外)总体用药是合理的;合理用药主要表现在适应证(94.44%)、溶媒选择、用法用量、用药疗程、联合用药、病原学送检以及及时会诊方面。结论:医院万古霉素临床使用基本符合相关规定,但仍存在小部分不合理用药现象,医院应开展治疗药物监测(TDM),以确保患者万古霉素用药的合理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3.
目的:观察炔雌醇环丙孕酮(达英-35)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52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6例。观察组采用达英-35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对照组采用达英-35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黄体生成激素(LH)、睾酮(T)性激素水平均较治疗前改善明显,观察组治疗后LH、T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空腹血糖(FBG)水平治疗后与其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达英-35联合二甲双胍治疗PCOS临床效果优于单用达英-35,临床疗效确切,且服用方便。  相似文献   
104.
目的:观察乙型肝炎人免疫球蛋白与乙肝疫苗全程联合应用对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hbsAg)携带者母亲所生的婴儿(以下指高危人群)阻断乙肝病毒( hBV)母婴传播,提高高危人群免疫效果。方法:181例hBsAg携带者母亲分娩的婴儿,根据自愿接种的原则分成两组。观察组出生后4h内婴儿大腿前部外侧肌注乙型肝炎人免疫球蛋白100 IU,并分别于出生后24 h内、1个月和6个月三角肌肌注重组乙肝疫苗(酵母)10μg。对照组于出生后24 h内、1个月、6个月分别三角肌肌注重组乙肝疫苗(酵母)10μg。婴儿7月龄时检测hBsAg。结果:观察组血清hBsAg阳性率为4.63%,明显低于单独使用乙肝疫苗的对照组17.81%。结论:采用乙型肝炎人免疫球蛋白与乙肝疫苗全程联合应用,对阻断hBsAg携带者母亲分娩的婴儿hBV母婴传播,提高高危人群免疫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05.
目的分析男性泌尿生殖道感染的4种与性传播有关的病原体的分离及治疗情况。方法306例男性泌尿生殖道标本应用免疫层析法检测沙眼衣原体(Ct)抗原,培养法检查淋病奈瑟菌(Ngo)、解脲脲原体(uu)和人型支原体(Mh)。病原体阳性者按规范疗程治疗后进行复查。结果306例标本中4种病原体的总阳性率为25.49%(78/306),其中Uu、Mh、Ct、Uu+Mh、Uu+Ct以及Ng0的阳性率分别为13.40%、0.33%、1.31%、6.21%、1.31%和2.94%。uu和Mh药敏试验结果显示,敏感率较高的抗菌药物有强力霉素(92.30%)、美满霉素(90.76%)、交沙霉素(75.38%)和加替沙星(72.31%)。UU和Mh感染者用强力霉素治疗2周有效率为73.33%,治疗3周有效率为93.33%。结论Uu是男性泌尿生殖道感染最常见的病原体,其次是Mh、Ct和Ngo的感染率都比较低。该地区非淋菌性尿道炎的经验治疗首选强力霉素,并且采用3周疗程有效率更高。地方性的支原体耐药性监测分析及治疗效果对比研究对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06.
目的探讨乳腔镜下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的可行性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乳腔镜下腋窝淋巴结清扫术17例的临床资料及操作要点。结果17例手术均获成功,平均手术时问97min,术中清扫淋巴结5~14个,平均11个;发现腋窝淋巴结转移2例,无一例中转手术,未发生明显并发症;随诊病例,患侧上肢功能良好,无穿刺孔种植现象。结论脂肪抽吸后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在基层医院亦可开展,术后局部功能及外形效果良好,可作为常规手术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07.
目的探讨血清视锥蛋白样蛋白-1(VILIP-1)、血尿酸(UA)、C反应蛋白(CRP)、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水平与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11月至2019年4月该院收治的首次发病脑梗死患者90例为试验组,选取同期来该院体检的健康者90例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血浆VILIP-1水平,酶法测定血清UA水平,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CRP水平,电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NSE水平。然后在患者接受治疗的第1天及第90天分别进行Rankin评分。结果试验组患者血清VILIP-1、UA、CRP、NSE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经统计学分析,随着脑卒中病情的加重及梗死面积的扩大,血清VILIP-1、UA、CRP、NSE水平升高(P<0.05);预后良好的患者血清VILIP-1、UA、CRP、NSE水平明显低于预后不良的患者(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VILIP-1的临界值、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27μg/L、0.835、0.807,UA的临界值、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326.42μmol/L、0.693、0.722,CRP的临界值、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1.85mg/L、0.685、0.713,NSE的临界值、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20.65ng/L、0.785、0.862,4项指标联合检测的曲线下面积最大,为0.922。结论血清VILIP-1、UA、CRP、NSE异常表达参与了急性脑梗死发病过程,且与患者脑损伤严重程度、预后密切相关,早期联合检测可作为预测急性脑梗死预后的重要标志物。  相似文献   
108.
目的 探讨不同护理方式对脑梗死患者身体功能的恢复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0年8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脑梗死患者96例,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48例,实验组给予心理干预、病情观察、饮食干预、健康教育、功能锻炼等早期系统化护理措施,对照组行我科脑梗死患者的常规护理,综合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实验组护理后的AD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50.42-± 17.51) VS(27.35±15.1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护理后MMSE以及记忆功能评分均优于对照组[MMSE(1 7.83±2.13)VS(12.74±1.94);记忆功能(9.93±3.55)VS(5.83±3.7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系统化护理对改善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9.
60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EPISBO)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将我科收治的60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胃肠减压、抗炎、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中药汤剂复方大承气汤灌肠。观察两组患者症状改善、恢复排气、排便时间、平均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保守治愈29例,中转手术1例,治愈率为96.7%,平均住院时间为(8.5±3.1)d。对照组保守治愈25例,中转手术5例,治愈率为83.3%,平均住院时间为(13.5±5.6)d。两组患者治愈率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排气、排便时间比较差异有意义(P<0.05)。结论: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好发于污染性腹腔手术,只要能够做到及时准确的诊治,保守治疗效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10.
不同手术方式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比分析前路与后路手术方法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疗效.方法 2006年6月-2010年6月间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不稳定型爆裂性骨折87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方式分为后路手术组和前路手术组.分别从影像学和神经功能恢复状况两方面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后路手术组患者的平均后凸角度由治疗前的(15.0±8.0)度降低为(4.0±2.0)度,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随访末角度丢失恢复至(12.0±8.0)度.前路手术组的平均后凸角度由术前的( 16.0±11.0)度降低为术后的(6.0±4.0)度,差异也具有显著性(P<0.05),角度丢失不明显.前路手术患者的神经功能改善情况略好于后路手术患者.结论 前、后路手术各具特点,均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前路入路治疗没有明显的角度丢失,临床上应根据患者的实际状况制定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