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3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13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3篇
口腔科学   8篇
临床医学   90篇
内科学   20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8篇
特种医学   10篇
外科学   18篇
综合类   66篇
预防医学   21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63篇
中国医学   51篇
肿瘤学   8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57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381.
熊春梅  涂燕  黄红星 《全科护理》2014,(29):2764-2766
[目的]观察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病人实施优质程序护理的效果。[方法]将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120例病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采用优质程序护理并进行序贯评价,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病人满意率、手术效果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病人手术效果(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疼痛指数)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病人采用优质程序护理,并对其进行序贯分析评价,可提高手术效果及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382.
目的 探讨N-乙酰半胱氨酸(NAC)联合维生素C对急性胰腺炎大鼠胰腺组织核因子-κB(NF-κB)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的作用.方法 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O组)、急性胰腺炎模型组(AP组)、N-乙酰半胱氨酸治疗组(NAC组)和NAC 维生素C治疗组(NAC VitC组).造模后12 h取材,同时观察大鼠胰腺病理评分,测定血清淀粉酶(AMY)、丙二醛(MDA)浓度;检测胰腺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含量;免疫组化链霉亲合素-生物素-过氧化物酶连结法(SABC)法检测胰腺组织NF-κB的表达情况;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 测定胰腺组织ICAM-1 mRNA的表达.结果 AP组胰腺病理评分、AMY、MDA、MPO、NF-KB阳性表达率及ICAM-1 mR-NA的表达明显高于其他3组(P<0.01);NAC组上述指标均低于AP组(P<0.01),但仍高于SO组(P<0.01);NAC VitC组上述指标低于AP组和NAC组(P<0.01),但仍高于SO组(P<0.01).结论 在AP时应用NAC联合维生素C能明显减轻胰腺病理损伤,显著降低胰腺炎时血清AMY、MDA和胰腺组织MPO活性;通过抑制NF-κB的活性,减少胰腺组织ICAM-1 mRNA的表达,减轻胰腺的损伤,对AP具有的治疗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83.
目的探讨腹腔镜处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漏的原因及防治方法。方法对12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漏患者的临床资料诊治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例患者经非手术治疗痊愈;8例经再次行腹腔镜探查术,其中胆囊管残端钛夹脱落或夹闭不全4例,经重新结扎胆囊管并置腹腔引流后治愈;肝外胆管撕裂伤2例,经腹腔镜下缝合修补置腹腔引流治愈;迷走胆管损伤致胆漏者1例,采用钛夹夹闭治愈;胆囊切除加胆总管切开取石胆总管一期缝合针眼渗漏胆汁l例,拆除胆总管缝线置“T”管引流,一个月后拔除“T”管治愈。结论胆囊管残端钛夹脱落或夹闭不全、肝外胆管或迷走胆管损伤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漏的主要原因,若腹腔引流通畅,无腹膜炎体征,引流胆汁每日不超过200ml并逐日减少可经非手术治疗治愈,其他可再次行腹腔镜探查予以处理,但关键还在于预防。  相似文献   
384.
目的: 比较锥形锁柱种植体在慢性中重度牙周炎患者行后牙区即刻种植和延期种植2种种植方式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2015年1月~2015年12月接受种植修复的26例慢性中重度牙周炎患者,共植入种植体52枚,其中即刻种植组(A组)28枚,延期种植组(B组)24枚,术后3~6个月完成冠修复,修复后追踪观察时间(14.4±2.3)月,观察种植体存留情况、修复后种植体周围骨吸收量和调查患者满意度。结果: 即刻种植组1枚植体因感染取出,延期种植组失败0枚,存留率分别为96.4%和100%;修复后1年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种植体近中边缘骨吸收分别为(0.027±0.340) mm和(0.024±0.292) mm,远中边缘骨吸收分别为(0.011±0.252) mm和(-0.002±0.360) mm;2组患者总体满意度较高,上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期内存留的种植体正常行使功能,种植体周围软组织健康状况良好。结论: 慢性中重度牙周炎患者经过完善的牙周系统治疗后,在牙周状况良好的条件下,应用锥形锁柱种植体进行后牙区即刻种植,与延期种植在短期内临床效果相当。  相似文献   
385.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