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4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21篇
中国医学   14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三联药液治疗糖尿病合并压疮的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胰岛素、碘伏、抗生素三联药液治疗压疮的效果.方法:选择糖尿病合并Ⅲ、Ⅳ期压疮患者26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于治疗前两组均做压疮分泌物细菌学检验及药敏实验.研究组采用胰岛素、碘伏、抗生素三联药液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抗生素治疗.结果:研究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结论:三联药液治疗压疮,安全可靠,缩短了压疮愈合时间,提高了压疮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22.
目的:探讨经尿道丝裂霉素粘膜下注射对降低MTC治疗膀胱癌复发的效果。方法:将经尿道MTC加丝裂霉素粘膜下注射及膀胱灌注,与经尿道MTC后单纯丝裂霉素膀胱灌注的膀胱癌患者进行疗效比较。结果:观察组83例中78例得到随访,11例分别在治疗后6-36个月后复发,复发率为14.1%。对照组47例中,43例得到随访,17例分别在治疗后6-24个月后复发,复发率为39.5%。结论:丝裂霉素粘膜下注射的方法,对提高MTC治疗效果,减少肿瘤复发,延长无瘤间期,有明显效果。并具有:操作简单、安全、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23.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血清和肽素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AECOPD患者90例,根据有无呼吸衰竭将患者分为无呼吸衰竭组43例、呼吸衰竭组47例,另取同期4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测定AECOPD患者治疗前后及对照组血清和肽素水平。结果治疗前呼吸衰竭组、无呼吸衰竭组血清和肽素分别为(25.31±16.33)、(10.34±4.37)pmol/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4.93±1.20)pmol/L(P均〈0.01),且呼吸衰竭组明显高于无呼吸衰竭组(P〈0.01)。治疗后呼吸衰竭组、无呼吸衰竭组血清和肽素分别为(5.93±3.37)、(5.47±1.60)pmol/L,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均〈0.01)。结论 AECOPD患者血清和肽素水平明显升高,有望成为AECOPD诊断及评价治疗效果的一个有用生物指标。  相似文献   
24.
目的:了解糖尿病足感染患者的病原菌分布特点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1年5月-2013年7月收治的50例糖尿病足患者,分析其足分泌物中分离的病原菌特点及耐药情况。结果:50例患者共采集63份标本,其中56份标本培养出病原菌,阳性率为88.9%,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真菌分别为34株(60.7%)、17株(30.4%)、5株(8.9%),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奇异变形杆菌占前3位,以Wagner 2、3级患者为主(86.0%)。革兰氏阳性菌(主要是葡萄球菌属)对万古霉素、呋喃妥因敏感性高,而对青霉素、苯唑西林耐药性高。革兰氏阴性菌对亚胺培南、美洛培南、头孢三、四代敏感性高,对替卡西林、头孢一、二代耐药性高。在治疗过程中局部所感染的细菌种类及耐药性都有变化。结论:该组患者以浅部感染者为多,糖尿病足感染以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奇异变形杆菌占前3位,在治疗过程中要针对病原菌及药敏试验结果及时调整抗菌药物,以减少耐药性的产生。  相似文献   
25.
HPLC法测定凉血消风汤中绿原酸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凉血消风汤中绿原酸含量.方法:采用外标法.Hypersil ODS2(250mm ×4.6 mm,5μm)色谱柱为固定相,乙腈-0.4%磷酸溶液(13∶ 87)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327 nm,流速为1.0 ml/min.结果:线性范围为4.0~40.0 μg/ml(r =0.999 1),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1.0%,RSD为1.9%(n=6).结论:本方法专属性强,精密度和稳定性良好,结果准确,可用于凉血消风汤的质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26.
目的探讨穴位注射甲钴胺联合静脉滴注α-硫辛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76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38例)和对照组(38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降糖、降压、降脂等综合治疗,对照组给予穴位注射甲钴胺0.5 mg,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α-硫辛酸600 mg加入0.9%的生理盐水250 mL中静脉滴注,1次/d,两组均连续治疗14 d。分别在治疗前后记录两组患者的震动感觉阈值,并观察临床症状、体征变化及有无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震动感觉阈值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治疗组下降较对照组更明显,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89.5%、76.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两组均未见明显的药物不良反应。结论甲钴胺联合α-硫辛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可在短时间内降低患者的震动感觉阈值,改善临床症状,且治疗过程中没有明显的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7.
安学健 《医学综述》2011,17(14):2210-2212
目的探讨老年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我院收治的122例老年消化性溃疡的临床表现、并发症及预后,并于同期入院的122例非老年患者进行对比。结果老年组有典型症状者显著少于非老年组;老年组和非老年组胃溃疡分别占49.18%和27.86%;老年组并发上消化道出血40例,占51.28%,明显高于非老年组19例,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老年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发病率降低,胃溃疡和胃癌发病率增加。老年消化性溃疡临床症状不典型,胃镜检查时应仔细观察,积极规范治疗消化性溃疡及其并发症和合并的基础疾病。  相似文献   
28.
目的探讨手法耳石复位在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总结2007年1月—2009年12月行耳石复位治疗的75例BPPV病人的临床资料。治疗首先确定责任半规管,然后行耳石复位。后及前半规管BPPV采用改良的Epley复位法,外半规管BPPV采用Barbecue翻滚法。结果经首次耳石复位治疗后体位性眩晕消失病人53例(70.6%),10例经过2次治疗、7例经过3次治疗后体位性眩晕消失,总有效率为93.3%。结论 BPPV治疗的关键是确定责任半规管,据此选择不同的耳石复位方法进行治疗。耳石复位治疗安全可靠,应为BPPV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9.
杨晓旭  王云明  傅文新 《吉林医学》2012,(32):6951-6952
目的:对比悬雍垂腭咽成型术后使用布托啡诺和使用芬太尼进行PCIA的镇痛效果。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拟择期行悬雍垂腭咽成型术的患者38例,采用全身麻醉完成手术,术后随机分成布托啡诺组和芬太尼组,每组19例,两组患者术后均接自控镇痛泵,布托啡诺组患者术后持续泵入布托啡诺,芬太尼组持续泵入芬太尼。对所有患者进行连续ECG、HR、R、PETCO2、SpO2监护,记录术毕、术后6 h、12 h、24 h及48 h各时点BP、HR、VAS评分,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布托啡诺组与芬太尼组比较术后48 h内各时点视觉模拟评分(VAS)、HR、Bp值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布托啡诺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芬太尼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布托啡诺PCIA用于悬雍垂腭咽成型术后镇痛效果确切,对呼吸和循环影响小,不良反应轻,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0.
于萍 《医学信息》2019,(11):42-44
消化性溃疡是消化内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率高达10%,消化性溃疡的出现受胃酸、十二指肠粘膜和胃蛋白酶的影响。该病诱因与胃酸过高、胃粘膜屏障功能降低有关,最主要的原因为幽门螺旋杆感染。现阶段关于该病的治疗,临床上存在多种多样的药物,作用机制主要是加强防御和削弱侵袭因素,现就国内关于药物治疗现状与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