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1篇
内科学   4篇
综合类   10篇
药学   24篇
中国医学   5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61.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高冠平胶囊中三七、红参所含皂苷类成分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HibarC18(250mm×4.6mm,5μm);流动相A为乙腈,B为水;流速为1.0mL.min-1;检测波长为203nm;洗脱程序:0~35min,A相为19%,B相为81%;35~85min,A相为19%→35%,B相为81%→65%;85~100min,A相为35%→19%,B相为65%→81%。结果: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e和人参皂苷Rb1分别在0.4104~3.2832μg、2.0884~16.7072μg、1.222~9.776μg、2.0072~16.0576μ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其回收率分别为98.92%、98.97%、99.01%、99.25%,RSD分别为1.08%、1.06%、0.85%、1.15%。结论:本方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高冠平胶囊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62.
笔者从名称、基原、品种、学名、产地、采收加工与炮制、品质等方面对历代本草典籍中有关菊花的记载进行考证,并对其近现代文献资料进行梳理,理清古今关系,为含菊花的经典名方开发提供参考依据。菊花是我国观赏用、食用、药用植物,其别名较多,但历代多以“菊花”“甘菊”“甘菊花”之名记载于本草中。唐代以前,药用菊花主要采集野生品,有黄花和白花2种,其中黄花品种的主流基原为甘菊Dendranthema lavandulifolium和委陵菊D. potentilloides,白花品种的主流基原则为毛华菊D. vestitum和小红菊D. chanetii。药用菊花栽培始于北宋,由野生的甘菊、委陵菊、毛华菊和小红菊通过长期的种间种内杂交选育,逐步形成了现在的菊花栽培种D. morifolium。菊花传到国外后,外国学者开始用林奈的植物分类系统对菊花进行命名,1792年马蒂埃尔将菊花命名为Chrysanthemum morifolium并延续至今,历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均采用此学名。宋代已出现“南阳菊”“邓州黄”“邓州白”等多个地方品种,至民国,药用栽培菊花逐步形成了“怀菊”“亳菊”“滁菊”“贡菊”和“...  相似文献   
63.
目的 探讨前列舒通胶囊抗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CNP)的作用。方法 采用角叉菜胶诱导建立CNP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普乐安片(阳性药)组和前列舒通胶囊低、中、高剂量组,另设假手术组,每组10只。给药4周后取材,HE染色观察大鼠前列腺组织形态变化,ELISA法检测血清和前列腺组织IL-6、IL-1β、TNF-α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前列腺组织p-PI3K/PI3K、p-Akt/Akt、p-NF-κB/NF-κB蛋白表达。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前列腺组织内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和腺体增生,血清和前列腺组织IL-6、IL-1β、TNF-α水平升高(P<0.01),前列腺组织p-PI3K/PI3K、p-Akt/Akt、p-NF-κB/NF-κB蛋白表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普乐安片组及前列舒通胶囊各剂量组大鼠前列腺炎症及破坏程度减轻,血清和前列腺组织IL-6、IL-1β、TNF-α水平降低(P<0.05,P<0.01),前列腺组织p-PI3K/PI3K、p-Akt/Akt、p-NF-κB/NF-κB蛋白表达降低(P<0.01)...  相似文献   
64.
《陕西中医》2017,(3):396-397
目的: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选陕产黄精中提取工艺。方法:以总多糖、皂苷、总黄酮的提取率为评价指标,采用星点设计法考察乙醇浓度、提取时间、溶媒体积比为自变量,通过对自变量各水平的多元线性回归及二项式拟合,以效应面法优化最佳提取工艺参数,并进行预测各因素的最优范围。结果:优化确定的提取工艺为加13倍量63%乙醇,提取时间为2.0h,3个指标成分含量的实测值与预测值偏差小于4%。结论:优选黄精药材的提取工艺参数,合理、稳定、可行,且预测性良好。  相似文献   
65.
《陕西中医》2017,(1):135-136
目的:对冠心病的中医和西医学认识及相关药物治疗概况进行综述,为冠心病的进一步研究和临床合理用药及新药开发提供参考。方法: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总结分析概括。结果:对冠心病的现代医学和中医学认识做了总结,并对相关药物做了列举。结论:冠心病的发病机制是多因素引起的,临床应针对不同患者的发病机制采用选择性的药物进行治疗,提高用药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保障患者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66.
摘 要 目的:提取分离骆驼刺茎枝粗多糖,测定其理化性质及抗氧化活性。方法: 采用水提醇沉法提取骆驼刺茎枝粗多糖,硫酸苯酚法测定总糖含量,考马斯亮蓝法测定蛋白含量,咔唑硫酸法测定糖醛酸含量,GC法测定单糖组成及相对摩尔比;通过测定骆驼刺茎枝多糖的还原力,及其对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和羟自由基的清除力,评价骆驼刺茎枝多糖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水提醇沉制备的骆驼刺茎枝粗多糖总糖含量为73.2%,其中糖醛酸占粗多糖总糖含量的27.2%;蛋白质含量为17.6%;骆驼刺茎枝多糖由Rha、Ara、Xyl、Man、Glc、Gal、GlcA和GalA 8种单糖组成,相对摩尔比为1.05∶1.00∶1.25∶0.52∶3.05∶1.31∶0.47∶4.78;骆驼刺茎枝多糖的还原力、对DPPH与羟基自由基的清除率随多糖浓度的增大而增强。结论:初步提取分离了骆驼刺茎枝粗多糖,研究了其理化性质和体外抗氧化活性,为骆驼刺的开发利用提供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67.
《中药药理与临床》2020,(1):135-139
目的:探讨龙生蛭胶囊对高脂喂养的Apo E-/-小鼠心肌肥厚的抑制作用。方法:以C57BL/6雄性小鼠为正常对照组,给予普通饲料。Apo E-/-雄性小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龙生蛭胶囊0. 45 g/kg、1. 2 g/kg、1. 8 g/kg组、辛伐他汀0. 0025 g/kg组,采用高脂饲料喂养12 w造模,连续灌胃给药8 w后检测小鼠左室射血分数(EF)、左室短轴缩短率(FS)、左室舒张末期直径(LVIDd)、左室舒张末期后壁厚度(LVPWd)、心脏体重比(HW/BW); HE染色观察小鼠心肌形态学的变化并测量心肌细胞跨核最短直径及横截面积;取血检测血清中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含量及抗氧化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的含量;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心肌组织中Bax、Caspase-3蛋白表达。结果:和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小鼠心脏EF、FS明显减弱,LVIDd、LVPWd、HW/BW值显著增加;心肌细胞肥厚,排列松散,心肌细胞跨核直径、横截面积显著增加;血清中TC、TG含量显著增加,MDA含量显著增加、SOD活性显著下降;心肌组织中Bax、Caspase-3蛋白表达显著上调(P <0. 05或P <0. 01);和模型对照组相比较,龙生蛭胶囊1. 2 g/kg、1. 8 g/kg组心脏EF、FS明显增强,LVIDd、LVPWd、HW/BW值明显降低,明显改善心肌细胞肥厚,心肌细胞跨核直径、横截面积显著降低,TC、TG含量明显降低、抗氧化SOD活性显著升高、MDA含量显著降低,同时能够明显下调心肌组织中Bax、Caspase-3蛋白表达(P <0. 05或P <0. 01)。结论:龙生蛭胶囊对Apo E-/-小鼠的心脏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抗氧化作用,抑制细胞凋亡发生。  相似文献   
68.
目的 建立黄芩提取物HPLC指纹图谱及多指标定量测定方法,为黄芩提取物质量控制及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18批次黄芩提取物的指纹图谱,基于指纹图谱相似性评价结合聚类分析(CA)、主成分分析(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同时测定野黄芩苷等6种成分的含量。结果 18批黄芩提取物指纹图谱相似度均大于0.998,包含13个共有峰,指认其中8个成分。CA和PCA把样品分为两类,结合OPLS-DA筛选出导致各批次之间产生差异的5个差异性标志物,分别为3 (黄芩苷)、2号色谱峰、6(千层纸素A苷)、11(汉黄芩素)、4号色谱峰。野黄芩苷、千层纸素A苷、汉黄芩苷、汉黄芩素、白杨素、千层纸素A的平均加样回收率在99.43%~100.08%(n=9)范围内,RSD值均小于2%;6种成分分别在23.61~755.40 ng、182.40~5 836.90 ng、7.44~238.10 ng、17.66~565.20 ng、3.09~98.80 ng、7.02~224.70 n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8)。结论 建立的HPLC指纹图谱及多指标成分...  相似文献   
69.
目的:基于临床数据统计丹红注射液常见临床联用药物,并针对联用组合进行药物相互作用文献研究,为进一步开展药物相互作用实验评价,完善联合用药方案奠定基础。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基于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信息系统(HIS)选取2014年1月-12月使用丹红注射液的2673例患者医嘱信息,运用基本统计和关联分析方法整理联合用药信息,并针对联用频率排序前5位的药物组合,通过CNKI、Pubmed、Web of Science与Cochrane Library检索2000年1月-2016年1月的药物相互作用文献进行研究。结果:丹红注射液临床常与抗血小板药、调血脂药和脑血管病药物联用,单项合并用药联用频次排序前5为阿司匹林、氯吡格雷、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和美托洛尔。多项关联分析置信度最高为丹红注射液+氯吡格雷+阿托伐他汀,其次为丹红注射液+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文献检索发现丹红注射液与这些药物联用的临床效益较好,但仍潜在风险。结论:丹红注射液联合用药复杂,常与功效相近的西药联用,且文献研究表明联合用药研究以协同增效为主,为保证临床用药安全和效益,需进行系统的药物相互作用实验研究,完善联合用药方案,为中药注射剂联合用药提供示范性研究。  相似文献   
70.
随着“中国制造2025”国家战略的不断推进,中药制造从机械化、自动化走向智能化。为保证药品的安全和品质,需要对生产过程中的数据进行实时感知与传输,这无疑是中药智能制造过程中的巨大挑战。因此,作为数据感知源头的传感器技术在中药制备过程中的发展则变得至关重要。对近几年中药生产中常用的传感器类型进行总结,重点分析了不同类型传感器从中药材前处理到药品包装的应用效果,阐述了5G技术、人工智能联合传感器技术在中药智能制造中的优势,并对传感器在中药智能制造中的应用进行了展望,为制药企业智能制造的发展提供了信息化和智能化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