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38篇
  免费   335篇
  国内免费   260篇
耳鼻咽喉   20篇
儿科学   15篇
妇产科学   8篇
基础医学   169篇
口腔科学   34篇
临床医学   349篇
内科学   187篇
皮肤病学   34篇
神经病学   36篇
特种医学   90篇
外科学   175篇
综合类   786篇
预防医学   300篇
眼科学   7篇
药学   673篇
  2篇
中国医学   596篇
肿瘤学   152篇
  2024年   51篇
  2023年   147篇
  2022年   130篇
  2021年   77篇
  2020年   71篇
  2019年   60篇
  2018年   83篇
  2017年   123篇
  2016年   149篇
  2015年   83篇
  2014年   147篇
  2013年   179篇
  2012年   268篇
  2011年   297篇
  2010年   265篇
  2009年   261篇
  2008年   284篇
  2007年   263篇
  2006年   212篇
  2005年   159篇
  2004年   129篇
  2003年   100篇
  2002年   58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目的研究番荔枝内酯AS-4在体外对人肝癌细胞株HepG2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设AS-4不同浓度组(6.25、12.5、25、50μg/mL)、顺铂阳性对照组(25μg/mL)和空白对照组,常规培养24、48h,进行MTT比色试验和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结果AS-4可明显抑制HepG2细胞的生长,最高抑制效应达到91.68%,且有细胞毒性的时间和剂量依赖关系,48hIC50为6.67μg/mL。结论番荔枝内酯AS-4在体外对人肝癌细胞株HepG2有杀伤作用,显示出较强的细胞毒活性。  相似文献   
992.
目的:利用何首乌毛状根悬浮培养体系生物合成熊果苷,并对转化条件进行考察。方法:利用何首乌毛状根培养体系对底物对苯二酚进行生物转化,通过HPLC制定熊果苷标准曲线,以转化产物熊果苷的产量和转化率为指标,研究了共培养时间、底物加入浓度、培养瓶体积对生物合成熊果苷的影响。同时考察了产物在培养基中的分泌情况。结果:产物在培养物和培养基中同时存在。熊果苷标准曲线Y=440 740X?1.473(r=0.999 7)。当底物加入质量浓度为1 100 mg.L-1,共培养72 h时,熊果苷的产量(2.22 g.L-1)和转化率(81.45%)达到最优。3 L大瓶培养获得成功。结论:本研究大大提高了以生物转化方法生产熊果苷的产量和转化率,并达到了3 L大瓶培养规模。此外,本研究也为利用生物技术方法大规模生产熊果苷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993.
目的:为制定天冰调督胶囊的简便快捷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TLC在同一块薄层板上对胶囊中当归、川芎和冰片进行定性鉴别;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制剂中川芎、当归的成分阿魏酸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薄层色谱斑点明显,阿魏酸的进样量在20~1200n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阿魏酸的平均回收率为98.63(n=9),RSD=0.94。结论:方法简便、准确。可用于快速、准确地控制中药制剂质量。  相似文献   
994.
川芎地上部分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目的:系统研究川芎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重结晶等方法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川芎地上部分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为原儿茶酸(1),咖啡酸(2),东莨菪素(3),芹菜素(4),槲皮素(5),大波斯菊苷(6),山柰酚-3-O-β-D-葡萄糖苷(7)和葡萄糖(8)。结论:1~8均为从川芎的地上部分首次分到,3~8均为从川芎中首次分到。  相似文献   
995.
千里光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千里光Senecio scandensBuch.-Ham.为菊科千里光属植物。我国约有100多种,广泛分布于全国各地。千里光为常用草药,其味苦,性寒,具有清热解毒,杀虫明目之功效[1]。药理研究表明千里光全草具有抗菌消炎的作用。目前国内学者对千里光的化学成分研究较少。作者对千里光全草进行了系统的化学成分研究,从乙醇提取物的醋酸乙酯萃取部分分离得到了6个化合物,鉴定其结构分别为齐墩果醇(1),对羟基苯乙酸(2),槲皮素(3),4-(吡咯烷-2-酮基)-5....  相似文献   
996.
中药白头翁地上部分的三萜皂苷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白头翁地上部分的三萜皂苷成分,采用不同色谱技术对白头翁地上部分乙醇提取物的正丁醇部位进行分离纯化,并用波谱和化学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从正丁醇部位中共分离得到7个三萜皂苷类化合物,其结构分别被鉴定为2β-羟基常春藤皂苷元28-O-α-L-吡喃鼠李糖(1→4)-β-D-吡喃葡糖(1→6)-β-D-吡喃葡糖酯苷(1)、3-O-α-L-吡喃阿拉伯糖常春藤皂苷元28-O-α-L-吡喃鼠李糖(1→4)-β-D-吡喃葡糖(1→6)-β-D-吡喃葡糖酯苷(2)、3-O-α-L-吡喃鼠李糖(1→2)-α-L-吡喃阿拉伯糖齐墩果酸28-O-α-L-吡喃鼠李糖(1→4)-β-D-吡喃葡糖(1→6)-β-D-吡喃葡糖酯苷(3)、3-O-α-L-吡喃鼠李糖(1→2)[β-D-吡喃葡糖(1→4)]-α-L-吡喃阿拉伯糖常春藤皂苷元28-O-α-L-吡喃鼠李糖(1→4)-β-D-吡喃葡糖(1→6)-β-D-吡喃葡糖酯苷(4)、3-O-α-L-吡喃鼠李糖(1→2)-α-L-吡喃阿拉伯糖常春藤皂苷元28-O-α-L-吡喃鼠李糖(1→4)-β-D-吡喃葡糖(1→6)-β-D-吡喃葡糖酯苷(5)、常春藤皂苷元28-O-α-L-吡喃鼠李糖(1→4)-β-D-吡喃葡糖(1→6)-β-D-吡喃葡糖酯苷(6)及常春藤皂苷元3-O-α-L-吡喃鼠李糖(1→2)-α-L相似文献   
997.
裴琳  胡昌勤  马仕洪  戴翚  杭太俊 《药学学报》2007,42(11):1189-1194
应用FTIR法对药品检出菌与微生物检验洁净室环境菌进行相关性考察,通过临界匹配值法和聚类分析法比较药品检出菌与环境菌FTIR图谱的相似性;构建了洁净室环境菌的FTIR光谱谱库,确定了快速判断药品检出菌是否为环境菌污染的指标,为药品无菌检查一次性报告的准确性提供了保证,并可以实现对洁净室环境微生物的动态监控;方法简便、准确、快捷,易于在药品微生物控制中推广。  相似文献   
998.
在体肠灌流模型及其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谭晓斌  贾晓斌  陈彦  Ming Hu 《中成药》2007,29(11):1665-1668
口服用药是中医药治疗的主要手段。影响口服药物生物利用度的原因很多,如药物溶解性、胃肠道的酸碱度、胃排空的速度和胃肠蠕动等[1],还有可能是肠道菌作用、肠道屏障作用、药物外排和肠上皮细胞的代谢。了解药物口服后体内的吸收情况对设计药物传输系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尽管动物模型还存在一些不足,但已证实人类和其他一些哺乳动物的小肠葡萄糖、水和电解质等物质转运很相似,相关研究表明,这些方法与人体的体内吸收具有一定的相关性[2~6]。评价药物在肠道吸收(透过性)的方法有离体法、在体法和体内法等多种方法,而目前在体肠灌流方法的…  相似文献   
999.
单子山楂叶中多元酚类成分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荣华  陈兰英  朱根华  余伯阳 《中草药》2007,38(10):1541-1544
目的提取分离单子山楂Crataegus monogyna叶中多元酚类成分,并对其抗氧化活性进行比较。方法从干燥的单子山楂叶粗粉中提取分离其中的多元酚类成分,并比较它们体外对两种不同氧自由基(羟自由基.OH、过氧化氢H2O2)的清除活性。结果从单子山楂叶中分离得到10种多元酚类成分,分别为槲皮素(quercetin,Qu),金丝桃苷(hyperoside,HP),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quercetin3-O-β-D-glucoside,QG),芦丁(rutin,Rut),牡荆素(vitexin,Vit),6″-O-乙酰牡荆素(6″-O-acetyl-vitexin,AcV),牡荆素2″-O-鼠李糖苷(vitexin2″-O-rhamnoside,VRh),牡荆素4-O-乙酰-2″-O-鼠李糖苷(vitexin4-O-acetyl-2″-O-rhamnoside,VAR),表儿茶素[(-)-epicatechin,EP]和绿原酸(chlorogenic acid,ChA)。结果表明,所有样品对以上两种氧自由基的清除活性均呈明显的结构依赖性,然而在这些样品中Qu、HP、QG、Rut和EP对这两种氧自由基均有很强的清除活性。结论Qu、HP、QG、Rut和EP可能是单子山楂叶中最主要的抗氧化活性成分。  相似文献   
1000.
黑色素瘤(melanmoa)又称为恶性黑色素瘤,是一种恶性程度很高的皮肤癌,化疗效果很差,有效率低于25%。由于肿瘤恶性程度高且多发、易转移,故患者的5年生存率极低,近年来引起人们广泛重视。目前治疗黑色素瘤没有疗效好的药物,国外主要以免疫治疗和基因治疗为主。近年来随着发现许多天然产物中存在着广泛的生物活性物质,人们渐渐把目光转向了自然界,从天然药物中寻找副作用小、作用独特的抗肿瘤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