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2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21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黄芪精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疗效及免疫学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黄芪精对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 (RRI)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2 0 3例RRI患儿随机分为两组 ,对照组 76例予以常规治疗 ,观察组 12 7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口服黄芪精 2个月治疗 ,治疗前后分别测定患儿T细胞亚群、免疫球蛋白及补体等变化情况。结果 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 85 .82 %和 4 2 .10 %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观察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观察组免疫学指标CD3 ,CD4,CD4/CD8,IgG ,IgA及IgM均明显升高 (P <0 .0 1或 0 .0 5 ) ,CD8较治疗前明显降低 (P <0 .0 5 )。结论 黄芪精能增强RRI患儿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22.
[目的]系统性评价中医药治疗化疗性腹泻(CID)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临床实践提供循证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EMbase、Cochrane Library、PubMed、CNKI、VIP、CBM和万方数据库,查找截至2019年12月的中医药治疗CID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RCTs)。我们用Jadad量表评价文献质量,一式两份提取试验数据,并评估偏倚的风险。采用Review Manager 5.3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4项RCTs,共928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常规西医对症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医药或者单用中医药可以明显提高总有效率(OR=5.11,95%CI 3.53~7.40,P<0.000 01)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MD=5.64;95%CI 4.57~6.71;P<0.000 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化疗中使用中医药可有效提高CID的治疗效果,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23.
《辽宁中医杂志》2013,(7):1388-1390
目的:评价玉屏风胶囊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肺脾气虚证的有效性,以及临床应用的安全性。方法:采用分层区组随机、双盲双模拟、阳性药平行对照、多中心临床研究、双侧差异性检验的方法。结果:玉屏风胶囊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肺脾气虚证的疾病总有效率试验组70.77%,对照组40.91%,双侧差异性检验结果,试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对中医证候疗效的总有效率93.85%,对照组86.36%,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两组呼吸道感染平均病程、肺脾气虚证的纳呆食少、少气懒言、便溏的总消失率等单项症状与异常舌脉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本试验未见不良反应。结论:玉屏风胶囊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疾病总有效率明显优于童康片对照组,在减少发病次数、减轻急性感染期病情、缩短病程方面具有一定优势,且临床应用较为安全。  相似文献   
24.
目的 在mRNA水平上探讨性激素孕酮(Prog)对小鼠脾脏CD11c阳性树突状细胞(SDCs)合成的细胞因子IL-6、IL-10、IL-12和TNF-α的影响. 方法 采用免疫磁珠法分选小鼠CD11c阳性SDCs,用不同浓度的Prog处理SDCs 24h,采用RT-PCR在mRNA水平上检测SDCs合成细胞因子的变化. 结果 中浓度的Prog上调IL-6和IL-10的表达而高浓度则降低表达;各浓度组的Prog可上调细胞因子IL-12的水平而降低TNF-α的表达. 结论 Prog可能通过影响SDCs合成的细胞因子进而调控机体的免疫反应,低、中浓度的Prog使机体的免疫应答向Th2倾斜,而高浓度的Prog推动机体内的免疫反应向Th1型转变.  相似文献   
25.
血小板平均体积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血小板平均体积(MPV)是血小板活化的一个重要指标。MPV升高,血小板体积增大,活性增强。研究发现MPV与许多疾病(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脑梗死等)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密切相关。在临床上有一定应用价值。现就MPV检测的临床意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6.
目的 探讨出血性中风中经络、中脏腑客观指标的差异.方法 临床观察270例出血性中风患者,分为中经络组、中脏腑组,比较相关实验室指标、颅脑CT表现的不同.结果 中经络组与中脏腑组的血脂、凝血功能、血液流变学指标,除低密度脂蛋白(P<0.01)外,均无统计学差异;基底节区、丘脑为脑出血中脏腑的好发部位;中经络组脑出血量多小于30 mL,平均(12.79±11.06)mL;中脏腑组脑出血量多大于30 mL,平均(32.42±24.45)mL,明显大于中经络组(P<0.01).结论 中经络组、中脏腑组实验室指标无明显差异,中脏腑组出血量明显大于中经络组.  相似文献   
27.
目的探讨"瘀热"病机对脑出血急性期病情及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脑出血急性期患者518例,将患者分为瘀热组和非瘀热组,于发病时、病程第11、21天3个时间点比较两组患者脑出血量、中风病类诊断评分、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分)。结果瘀热组第0、11天时脑出血量均明显高于非瘀热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瘀热组第0、21天时中风病类诊断评分、GOS评分明显高于非瘀热组(P<0.01)。结论脑出血急性期瘀热患者较非瘀热患者脑出血量大、病情重、预后差。  相似文献   
28.
经兔肝动脉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肝硬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自体骨髓干细胞经肝动脉移植对兔肝硬化模型的治疗作用,了解促肝细胞生长素(pHGF)在干细胞移植治疗中的作用,为干细胞移植的临床应用提供实验研究基础.方法 用皮下注射四氯化碳(CCl4)橄榄油溶液的方法复制兔肝硬化模型.25只肝硬化模型兔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5只)、干细胞移植组(10只)和移植+pHGF组(10只).无菌条件下从兔胫骨上端抽取骨髓4~5 ml,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骨髓干细胞,在透视下将分离的骨髓干细胞经肝动脉移植于肝脏.术后移植+pHGF组隔日静脉内注射pHGF 2 mg/kg共20 d.然后在移植后4、8、12周分别抽血检测肝功能,12周时取肝脏行病理学检查.分别对3组12周时肝功能指标进行比较,各组间比较用方差分析.结果 在移植骨髓干细胞后,动物肝功能逐渐改善,至移植治疗后12周,各组肝功能与术前比较均有明显改善.干细胞移植组术后12周,兔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逐渐降低,由术前(73.0±10.6)、(152.4±22.8)U/L分别降至移植12周后的(48.0 ±1.0)、(86.7±2.1)U/L(F值分别为72.38、78.86,P值均<0.05);白蛋白(ALB)和凝血酶原活动度(PTA)逐渐上升,分别由(27.5±1.8)g/L和28.3%上升至干细胞移植后12周的(33.2±0.5)g/L和44.1%(F值分别为56.37、126.47,P值均<0.05);但12周时干细胞移植组除PTA外,其他上述血清酶改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而干细胞移植+pHGF组肝功能指标改变较移植组迅速,术后12周时ALT、AST分别降至(43.3±0.6)、(78.7±4.0)U/L,而ALB、PTA上升至(35.7±0.4)g/L和50.5%,这些指标改变与对照组相比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47.38、23.52、52.27、174.45,P值均<0.05).病理学检查显示干细胞移植组肝细胞形态较规整,无明显细胞坏死和变性,假小叶结构仍存在,但肝组织纤维化程度较对照组明显减轻;干细胞移植+pHGF组肝结构的改善更明显.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发现肝组织内散在分布有CD34<'+>肝样细胞,并且这些肝样细胞在不同组数量差异较大,干细胞移植组较对照组多,移植+pHGF组最多.结论 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对肝硬化有一定的治疗作用;促肝细胞生长素可促进干细胞在肝脏的归巢与分化,与骨髓干细胞移植有协同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29.
保元排毒丸对顺铂致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抗癌药顺铂(CDDP)肾毒性的主要靶位是肾小管上皮细胞,我们通过中药保元排毒丸含药血清对顺铂致猪肾小管上皮细胞(LLC—PK1)凋亡的影响来探讨其预防和降低肾毒性的机制。  相似文献   
30.
中风中医危险因素的研究是中风病病因学和治疗学的重要内容,但环境致病因素的确定需要一定规模的流行病学资料的支撑和相应的对大量数据的挖掘技术.对现场研究资料3909例与回顾性资料4065例, 进行了克朗巴赫系数α(Cronbach α)和分半信度 (split-half reliability)分析, 根据1∶2病例对照研究的统计要求,分别求出每一因素卡方值(χ2)、概率值(P)、优势比(OR)、95%CI.在变量的相关性及多重共线性分析并结合文献的系统分析及临床经验的基础上,应用SAS软件对有显著性意义的危险因素进行回归分析(logislic)、聚类分析及主成分分析,客观地评价了各危险因素在中风发病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