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8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4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4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苟悦  孙鑫  杨娜  刘杨  刘成海 《肝脏》2023,(12):1509-1513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等代谢综合征的发病率近年来不断增长,合并自身免疫性肝炎(AIH)的临床病例报道也日益增多。AIH与NAFLD的诊疗方案大相径庭,但该合并症在流行病学、病因、发病机制、临床特征、诊断及治疗方案均未完全明确,致使二者合并诊疗困难。本文对该合并症的以上方面进行了最新研究进展综述,并提出面临的诊治挑战及应对策略,以期能够为今后提高AIH合并NAFLD的诊断技巧和临床诊疗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32.
目的 观察抗纤灵冲剂对单侧输尿管梗阻(UUO)模型大鼠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12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抗纤灵组、氯沙坦组.造模后7 d,14 d,21 d,28 d分批处死,腹主动脉采血,检测血肌酐(Scr)、尿素氮(BUN).结果 模型组大鼠Scr 、BUN显著升高,尿MA、β2-MG、NAG明显上升,与正常组及假手术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抗纤灵组大鼠Scr 、BUN显著下降,尿MA、β2-MG、NAG明显降低,与模型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抗纤灵组与氯沙坦组比较,Scr明显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1),7d尿MA及14d β2-MG显著低于氯沙坦组.结论 抗纤灵冲剂降低Scr 、BUN及尿MA、β2-MG、NAG,可能是通过舒张血管、调节管球反馈、改善肾小管间质纤维化及影响细胞因子、炎症介质的合成与分泌等多途径、多靶点地保护肾功能的.  相似文献   
33.
目的 分析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应用雷公藤制剂所致肝损伤的中医证候及联合用药特点。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4年12月22日至2020年12月10日于洪湖市中医院使用雷公藤制剂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有无肝损伤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组间两两比较采用SNK-Q检验或Nemenyi检验,以探讨其中医证候及联合用药特点。结果 共收集到使用雷公藤制剂类风湿关节炎患者635例;年龄40~59岁人数居多(56.69%);成年女性多于男性,男女比例1∶3.12;其中发生肝损伤患者349例(观察组),匹配同时期使用相同治疗未发生肝损伤患者286例(对照组)。其中合并高血压(P=0.003)发生肝损伤的患者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类风湿性关节炎治疗上均使用黄藤浸膏片配合中医辨证用药,其中以加用清热通痹片(湿热痹阻证)占比最多,且发生肝损伤患者比例降低(P=0.043)。多数患者还与其他药物联用,其中联用中药汤剂(P <0.001)、中药酒剂(P=0.026)、美洛昔康(P=0.03)、来氟米特(P <0.001)和/或非甾体类抗炎药(P=0.012)的患者发生肝损伤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在肝损...  相似文献   
34.
目的 分析抗肿瘤药物所致药物性肝损伤(DILI)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2021年1月1日至2022年6月30日接受抗肿瘤药物治疗致DILI的113例患者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个人史、原发肿瘤部位、抗肿瘤治疗方案、血常规、肝肾功能、肿瘤指标等。采用χ2检验、t检验和非参数检验(两独立样本检验)进行分析。结果 113例抗肿瘤药物致DILI患者中,男女比例1.13∶1,55岁以上老年患者居多。在肿瘤原发部位方面,结肠癌(25.7%)、肺癌(13.3%)、胃癌(12.4%)患者抗肿瘤治疗中发生DILI较多。抗肿瘤治疗方案中以化学治疗及靶向联合化疗的治疗方案导致DILI最多见。DILI的临床分型中胆汁淤积型患者比例最高(107例,94.7%),混合型次之(6例,5.3%);在肝损伤程度方面以轻度肝损伤为主(107例,94.7%)。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饮酒(OR 4.336,P=0.042)是抗肿瘤药物诱导DIL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抗肿瘤药物致DILI多发生于老年患者,以化疗及靶向联合化疗方案最常见,临床表现以胆...  相似文献   
35.
目的探讨肝细胞向胆管上皮细胞转分化在继发性胆汁淤积性大鼠肝纤维化形成中的作用及黄芪汤组分抑制肝纤维化的效应机制。方法 75只SD雄性大鼠,采用胆总管结扎(bile duct ligation,BDL)制备继发性胆汁淤积性肝纤维化模型,假手术组(Sham)仅作胆总管分离,不作胆总管结扎。大鼠BDL术后1周随机分为对照组(M)与干预组(Y组,经灌胃给予黄芪汤组分4周),Sham组于术后1周末随机抽取5只大鼠处死取材,M组分别于术后1、2、3、4周末随机抽取5只大鼠做动态观察,余下各组大鼠均于术后第5周末处死取材。观测肝脏组织学及羟脯氨酸(Hyp)含量;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肝组织胆管上皮细胞标志物角蛋白-7(CK7)与肝细胞特异性抗原(HepPar)共定位,Western blot检测CK7、HepPar的蛋白表达,IPP软件分析肝组织天狼猩红胶原染色。结果随着造模时间推移,M组大鼠肝组织肝细胞Hep Par阳性细胞逐渐减少(ShamM1周M2周M3周M4周M5周),胆管上皮细胞(CK7阳性细胞)及纤维化程度、Hyp含量、CK7蛋白表达均逐渐增加(ShamM1周M2周M3周M4周M5周),CK7/Hep Par共定位细胞于术后1周即见增加,术后3周达到峰值,然后渐趋减少,肝组织Hep par蛋白表达量与CK7蛋白表达量呈显著负相关,Hep Par阳性细胞表达量与CK7阳性细胞表达量、胶原沉积程度均呈显著负相关,而CK7阳性细胞表达量与胶原沉积程度呈显著正相关;与M组比较,Y组大鼠死亡率、CK7阳性细胞、纤维化程度、肝组织Hyp含量、CK7蛋白表达量均显著下降(P0.01),Hep Par阳性细胞及Hep Par蛋白表达含量显著增加。结论肝细胞向胆管上皮细胞转分化可能是继发性胆汁淤积性大鼠肝纤维化形成过程中的关键病理环节,抑制肝细胞向胆管上皮细胞转分化可能是黄芪汤组分有效干预继发性胆汁淤积性肝纤维化的主要效应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36.
目的:研究人体测量学指标在肝硬化病人营养风险评估中的作用. 方法:收集339例肝硬化病人为肝硬化组,同期体检的50例健康志愿者为正常对照组.使用营养风险2002(NRS 2002)评分对人组者进行营养风险评估,同时测量身高、体重、肱三头肌皮皱厚度(TSF)、肩胛下皮皱厚度(SFT)、上臂围(AC)和手握力(HGS)等,根据所得数据计算体重指数(BMI)和上臂中部肌肉围(AMC).使用t检验、皮尔森相关、二分类Logistic回归等统计方法. 结果:两组AC、AMC、SFT和双手握力等指标差异均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有营养风险的肝硬化病人BMI、AC、TSF、AMC、SFT和HGS均明显低于无营养风险者,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和AMC是肝硬化病人发生营养风险的危险因素,而BMI则是保护性因素. 结论:①肝硬化病人有无营养风险者在人体测量学指标存在差异,其中AMC和BMI是病人存在营养风险的危险因素和保护性因素.②综合人体测量学、血生化检查和其他评估方法可以提高营养风险评估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37.
目的:采用UHPLC-Q-Orbitrap HRMS法对桃仁化学成分进行分析鉴定,并建立快速测定桃仁中苦杏仁苷和野黑樱苷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ACQUITY UPLC HSS T3(100 mm×2.1mm,1.8 μm)色谱柱,以0.1%甲酸水-乙腈为流动相,梯度洗脱;采用正负离子Full MS/dd-MS2模式,通...  相似文献   
38.
非酒精性脂肪肝发病机制——“二次打击”学说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是肝脏系统中一类最为普遍的肝脏疾病.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其发病率也逐年上升.由于NAFLD发病的隐匿性,其具体的发病机制目前仍不清楚,“二次打击”学说在其中的重要地位已得到一致认可.现就NAFLD发病机制与“二次打击”相关的细胞因子、代谢以及免疫方面等因素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9.
[目的]探究扶正化瘀方(Fuzheng Huayu recipe,FZHY)对骨髓细胞在肝纤维化形成中向肝脏迁移与分化的干预作用.[方法]以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标记的供体ICR小鼠的骨髓细胞移植入受体ICR小鼠,8周后进行受体外周血GFP鉴定,并分为移植后对照组与移植后模型组,移植后模型组予二甲基哑硝胺(Dimethylnitrosamine,DMN)诱导肝纤维化,4周后移植后模型组进一步分为移植+DMN组、移植+DMN+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 growth-promotting factors,pHGF)组与移植+DMN+ FZHY组,pHGF与FZHY分别给药8周后,免疫荧光检测肝组织的GFP、白蛋白(Albumin,Alb)、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α-SMA)及CD32的表达.[结果]移植8周末受体外周血涂片可见大量GFP;给药12周末,移植+DMN+ FZHY组纤维间隔与肝实质区均可见GFP,实质区可见Alb,未见GFP+/Alb+,纤维间隔内可见GFP+/α-SMA+,但与移植+ DMN组相比明显减少,窦状隙可见CD32+,可见明显GFP+/CD32+.[结论]在本实验建立的骨髓细胞移植后受体肝纤维化形成的体内微环境下,FZHY给药后,骨髓细胞有向肝实质区迁移的趋向,未能向肝细胞分化,可逆转其向肌成纤维细胞的分化失衡,可部分转分化为肝窦内皮细胞.  相似文献   
40.
目的:观察有肝毒性的栀子治疗小鼠急性肝损伤时会否加重肝损伤和健脾保肝方是否有助于栀子的药效。方法:c57bl雄性小鼠48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栀子组、健脾保肝组、栀子合健脾保肝方组。正常组小鼠灌胃饮用水,其余小鼠均以相应药物灌胃,连续5天。第6天,除正常组小鼠,其余各组小鼠给予0.5%CCl4/橄榄油溶液,0.01mL·g-1腹腔注射,17h后处死。标本作病理和生化检测。结果:模型组肝细胞普遍变性,有散在的点状或灶状的坏死及炎细胞浸润;栀子组肝细胞损伤情况较模型组轻;健脾保肝组的变性肝细胞更少;栀子合健脾保肝组肝细胞的变性为4组中最轻者,未见肝细胞坏死。生化检测示栀子组和栀子合健脾保肝组的ALT活性明显较模型组轻[(597.89±364.17)、(466.90±222.26)vs(1008.30±460.73)U·L-1,P〈0.05,P〈0.01],栀子组、健脾保肝组、栀子合健脾保肝方组的AST活性均较模型组明显降低[(974.56±146.55)、(1033.13±137.01)和(721.33±127.2)vs(1238.7±260.51)IU·L-1,P〈0.01或P〈0.05]。结论:相当于临床成人剂量18g的栀子能够减轻CCl4所致的小鼠急性肝损伤;健脾保肝方与栀子配伍,增效或减毒,治疗急性肝损伤的作用更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