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29篇
  免费   279篇
  国内免费   158篇
耳鼻咽喉   19篇
儿科学   16篇
妇产科学   13篇
基础医学   292篇
口腔科学   58篇
临床医学   515篇
内科学   311篇
皮肤病学   17篇
神经病学   106篇
特种医学   206篇
外国民族医学   8篇
外科学   264篇
综合类   1462篇
现状与发展   1篇
预防医学   662篇
眼科学   29篇
药学   528篇
  8篇
中国医学   187篇
肿瘤学   16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62篇
  2021年   97篇
  2020年   103篇
  2019年   70篇
  2018年   77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58篇
  2015年   47篇
  2014年   448篇
  2013年   333篇
  2012年   579篇
  2011年   540篇
  2010年   413篇
  2009年   360篇
  2008年   316篇
  2007年   200篇
  2006年   265篇
  2005年   191篇
  2004年   107篇
  2003年   126篇
  2002年   95篇
  2001年   81篇
  2000年   47篇
  1999年   52篇
  1998年   40篇
  1997年   47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目的:探讨内皮素-1(endothelin-1,ET-1)与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后缺血性脑损害的关系和银杏叶制剂(ginkgo biloba extract,GBE)的防治作用。方法:应用非开颅大鼠模型,对SAH组和GBE组测量基底动脉(basilar artery,BA)管径并观察24h内微区脑血流量(regional cerebral blo  相似文献   
42.
急性白血病患者血清bFGF与TSGF水平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AL)患者血清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及恶性肿瘤相关物质群(TSGF)的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酶联免疫法(ELISA)及化学显色法分别对47例AL初治(AL初治组)、8例AL复发(AL复发组)患者化疗前后血清bFGF及TSGF的水平进行检测,并与正常人对照组比较;47例AL初治患者化疗后,根据疗效观察,其中11例CR(完全缓解组,CR组)、13例NR(未缓解组,NR组),对CR组与NR组患者血清bFGF及TSGF的水平进行对比分析。结果AL初治组及AL复发组血清bFGF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人对照组水平,有非常显著性差异(t=6.71、6.18,P均<0.001);AL初治组及AL复发组血清TSGF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人对照组水平,差异非常显著(t=6.847、5.009,P均<0.001);CR组血清bFGF水平及TSGF水平均明显下降,与正常人对照组相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t=1.11、1.482,P均>0.05);ALLNR组化疗前血清bFGF水平明显高于ALLCR组化疗前的水平,具有显著性差异(t=2.43,P<0.05),AMLNR组与AMLCR组化疗前血清bFGF水平无显著性差异(t=0.76,P>0.05);ALL与AMLNR组化疗前血清TSGF水平均高于CR组化疗前的水平,且均具有显著性差异(t=3.29,2.13;P<0.01,0.05);血清bFGF水平与TSGF水平呈正相关(γ=0.5263,P<0.01)。结论联合检测血清bFGF及TSGF水平对了解AL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43.
高血压患者血尿酸水平变化与肾损害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血尿酸(UA)浓度变化与肾脏损害的关系。方法随机选择126例高血压住院患者,分为高血压未发生肾损害组(n=58)、高血压早期肾损害组(n=41)、高血压临床肾损害组(n=27),以67例血压正常者作为对照,检测血清UA、肌酐(Cr)、尿素(Urea)和尿微量白蛋白(m-Alb)、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26例高血压患者的UA为(334.7±96.0)μmol/L,67例对照组UA为(226.4±54.6)μmol/L熏两组有显著性差异(t=8.526,P<0.001)。高血压组高UA血症发生率为24.60%,对照组高UA血症发生率为2.98%,两组有显著性差异(χ2=14.42,P<0.01)。高血压早期肾损害组血UA水平为(325.5±87.4)μmol/L,与高血压未发生肾损害组的穴323.4±85.9)μmol/L无显著性差异(t=0.119,P>0.05),高血压临床肾损害组UA(372.8±117.8)μmol/L明显高于高血压未发生肾损害组(t=2.165,P<0.05)。血UA与m-Alb、Urea呈正相关(r=0.209、0.593,P<0.05、P<0.01)。结论高血压患者血UA与肾脏损害存在着一定的关联,高血压并发明显肾损害是引起血UA增高的一个原因。  相似文献   
44.
泰安市中小学生肥胖现况及高血压危险因素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了解泰安市中小学生肥胖现况,探讨引起中小学生高血压的危险因素,以便为成年期疾病早期预防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现况调查和危险因素病例对照研究法进行研究.结果泰安市中小学生高血压、超重和肥胖的检出率分别为5.48%,5.48%和5.88%;男生检出率显著高于女生,检出率随着年龄增长而升高.肥胖,高盐、高脂、高热饮食,缺乏运动及家族史是高血压主要患病危险因素.结论男生和高中学生是预防干预的重点人群;学校、学生和家长应密切配合,共同努力,才能取得预防干预的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45.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近视并发症的分析   总被引:17,自引:13,他引:17  
目的:分析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insitu keratomileusis,LASIK)治疗近视的并发症,探讨其发生的机制及预防措施。方法:2648例(5060眼)近视患者(-1.00~-21.00D),行LASIK后随访12mo,观察其并发症的发生,并分析其原因。结果:术中角膜血管翳出血416眼(8.22%),角膜瓣游离6眼(0.12%),不完全角膜瓣13眼(0.26%),角膜瓣偏位62眼(1.22%),角膜瓣层间异物106眼(2.09%),结膜下出血1274眼(25.18%),下睑皮肤划伤52眼(1.03%)。术后并发症:偏中心切削102眼(2.02%),角膜瓣皱褶和移位9眼(0.18%),弥漫性板层角膜炎43眼(0.85%),中央岛形成11眼(0.22%),屈光回退275眼(5.10%),眩光76眼(1.5%),激素性高眼压23眼(0.45%),最佳矫正视力下降6眼(0.12%),过矫63眼(1.24%),干眼症41眼(0.81%)。结论:LASIK治疗近视安全、有效,但仍存在并发症,手术设计的完善和手术技巧的提高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6.
目的:探讨后极部眼内异物取出方法。方法:借助眼用粘弹剂(玻璃酸钠)的粘弹性和内聚性,首先将异物包绕、游离、悬浮,然后视异物大小、形状酌情选用自制异物回吸针头或异物钳取出异物。结果:本组17例(17眼)后极部眼内异物,均一次顺利取出,无一发生手术误伤及手术并发症。术后视力提高14眼,不变2眼,下降1眼。结论:借助粘弹剂游离悬浮法取出后极部眼内异物,可显著降低手术难度、手术损伤及手术并发症。尤其是悬浮回吸异物,效果更优。  相似文献   
47.
目的通过对临床分离的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属及其它肠杆菌科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检测,探讨该酶介导的耐药性在临床应用中的作用。方法收集临床分离的耐氨苄西林的大肠埃希菌和克雷伯菌属和其它肠杆菌细菌共59株,按NCCLs推荐的初筛、表型确证试验、Etest法操作。结果有21株细菌被确认为产ESBLs,占收集菌株的35.6%,其中确认试验与Etest均阳性的有13株;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的检出率为32.4%,克雷伯菌属为50.0%,其它肠杆菌科细菌为30.8%。结论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是产生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主要菌株,但是其他肠杆菌科细菌的检出率有所上升,尤其是不能忽视阴沟肠杆菌的检测。本地区用于超广谱β-内酰胺酶筛选的最佳底物是头孢噻肟(CTX)。  相似文献   
48.
目的研究利用RecA蛋白-互补单链DNA探针与固定的肽核酸(bis-PNA)探针相结合提高压电基因传感器的灵敏度的可行性。方法基因传感器阵列固定上针对乙肝病毒的bis-PNA探针,加入靶DNA与之反应,然后加入预先处理过的的RecA蛋白-互补单链DNA探针。结果直接加入靶DNA所引起的频率改变为15.83±7.31Hz,反应时间为45.16±12.87min,加入RecA蛋白-互补单链DNA探针(浓度为3.0mg/ml),所引起的频率改变最为明显,为112.16±12.7Hz。结论在反应体系中加入RecA蛋白-互补单链DNA探针,能有效地提高压电基因传感器的灵敏度,明显缩短反应体系时间。  相似文献   
49.
目的 检测c-kit R在急性白血病(acute leukemia,AL)的表达并进一步分析ANLL中c-kit R表达与染色体异常核型的关系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FCM)分别检测并比较92例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和81例ANLL初诊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跨膜c-kit R表达的阳性率及阳性水平,并设立20例正常人骨髓标本作为阴性对照组;采用R带显带方法对c-kit R阳性表达的ANLL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 ALL患者的c-kit R表达的阳性率及阳性水平与正常人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ANLL患者的c-kit R表达率及阳性水平则均明显高于正常人和ALL患者(P值分别〈0.01)。ANLL中c-kit R阳性表达者异常核型的百分率为74.1%,明显高于c-kit R阴性组者(26.1%)(P〈0.05)。异常核型的类型有5q-、-17、+21、del3p、t(8;21)、6p+、t(1;8)、复杂易位、t(15;17)、t(1;12)、-7、四倍体、20q-等十余种类型。结论 c-kit R可作为髓系免疫学标记,用以协助ANLL的诊断。c-kit R阳性者伴有细胞遗传学异常,但是,c-kit R阳性与染色体异常核型的类型之间不存在特殊对应关系。c-kit原癌基因不是ANLL发病机制的唯一要素。  相似文献   
50.
目的探讨后程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对体部恶性肿瘤的治疗价值。方法选择90例体部恶性肿瘤,包括原发癌67例,转移癌23例。先给予常规外照射DT 40~50 Gy/20~25 F/4~5 w,休息3~7天,再行后程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补量照射治疗,放射源为直线加速器15MVX射线,利用多叶光栅实现4~6个三维适形照射野,分次治疗方法为DT 4~8 Gy/F,隔日1次,4~6次为1疗程,平均补量为DT 30 Gy(24~40 Gy)。结果治疗后3~6个月,CT及MRI复查示:67例原发癌中,59例肿瘤缩小或消失,占88%;23例转移癌中有19例肿块明显缩小,占83%。80例患者KPS评分有提高,占89%。全部病例均未出现明显放疗并发症。结论三维适形放射治疗体部恶性肿瘤疗效肯定,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后程补量结合常规放疗对于改善病人预后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