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1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2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4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9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23篇
内科学   22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22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9篇
综合类   74篇
预防医学   36篇
药学   55篇
  1篇
中国医学   22篇
肿瘤学   21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60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49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1.
目的分析双源CT(DSCT)与头部核磁共振成像(MRI)灌注成像对诊断原发性颅脑肿瘤(PBT)的价值对比。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来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诊断的63例疑似原发性颅脑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诊断方法分为DSCT组(实验组),头部MRI灌注成像组(对照组),对比两组诊断方法的灵敏度、准确性、特异度和图像特征。结果实验组诊断符合星形细胞瘤34例(53.97%),脑膜瘤14例(22.22%),室管膜肿瘤4例(6.35%),髓母细胞瘤4例(6.35%),对照组诊断符合星形细胞瘤30例(47.62%),脑膜瘤10例(15.87%),室管膜肿瘤4例(6.35%),髓母细胞瘤2例(3.17%)。实验组<2 cm的病灶的准确率高于对照组,检测2~4 cm准确率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检查方法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者检测的图像表现差异较大:①星形细胞瘤:实验组呈现低密度病灶,边界多数清晰,对照组检查边缘不清晰,多囊变、坏死。②脑膜瘤:实验组平扫为高密度分布,少数等密度,出血、坏死、囊变较少,对照组扫描后内部信号不均匀,血管丰富。③室管膜肿瘤:实验组平扫呈现等密度、混杂密度肿块,对照组扫描可见肿块影。④髓母细胞瘤:实验组可见低密度圆形肿瘤,对照组变化不明显。结论DSCT对PBT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性高于MRI灌注成像,更有利于指导临床医生对颅内多种肿瘤进行鉴别。  相似文献   
312.
目的探讨尼达尼布联合参附注射液对百草枯(PQ)中毒所致肺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于2021年9月, 将90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PQ染毒组、参附注射液治疗组、尼达尼布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 每组各18只。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 其余四组以20% PQ 80 mg/kg灌胃, 参附注射液治疗组(12 ml/kg参附注射液)、尼达尼布治疗组(60 mg/kg尼达尼布)和联合治疗组(12 ml/kg参附注射液+60 mg/kg尼达尼布)于染毒6 h后开始每日一次药物干预。分别检测各组大鼠1、3、7 d时血清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白介素-1β(IL-1β)水平, 观察各组大鼠7 d时的肺组织病理学改变、肺组织湿重/干重比(W/D), 观察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在肺组织中的含量变化, Western印迹法检测肺组织中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FGFR1)、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受体α(PDGFRα)以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的表达水平。结果各染毒组大鼠染毒后血清TGF-β1、IL-1β含量先上升后下降, 联合治疗组1、3、7 d大鼠血清TG...  相似文献   
313.
目的 探讨体外膜肺氧合(ECMO)联合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用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取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2018年3月至2022年3月收治的64例ARDS患者进行研究,采用双色球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则加CRRT联合ECMO治疗。比较氧合情况,包括呼气末正压(PEEP)值、氧合指数;感染指标,包括血清降钙素原(PCT)、血乳酸值;血流动力学情况,包括心指数(CI)、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机械通气时间及重症监护室(ICU)入住时间。结果 治疗前,两组氧合情况、感染指标、血流动力学情况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PEEP值更低、氧合指数更高,PCT、血乳酸值更低,CI更高、EVLWI更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ICU入住时间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APACHEⅡ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8 h、72 h,观察组APA...  相似文献   
314.
闫翌君  袁海  阎琳  高兰 《临床医学》2023,(5):103-105
目的 探讨盐酸舍曲林联合度洛西汀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9年2月至2022年9月郑州市第八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难治性抑郁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60例。对照组口服盐酸度洛西汀肠溶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盐酸舍曲林片治疗。治疗前后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对抑郁情绪进行评估,采用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价生活质量,检测同型半胱氨酸(Hcy)和脑电图α波水平变化,分析其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58/60),对照组为85.00%(51/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SDS、HAMD评分均下降、生活质量评分升高,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Hcy水平降低,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脑电图α波频率、波幅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χ2=0.152,P=0.6...  相似文献   
315.
目的 研究尼达尼布联合参附注射液对大鼠百草枯(PQ)中毒所致肾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90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C、D、E组,其中A组为正常对照组,B组为PQ染毒对照组,C组为参附注射液治疗组,D组为尼达尼布治疗组,E组为参附注射液联合尼达尼布治疗组,每组18只。B、C、D、E组给予20%PQ 80 mg/kg灌胃制备大鼠急性PQ中毒模型,A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C、D、E组在PQ灌胃后6 h开始每日给予药物干预,A组和B组在相同时点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分别在不同处理后第1、3、7天时处死大鼠。观察血清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取肾组织,通过苏木精-伊红(HE)染色在光镜下观察肾组织病理变化。Western blot印迹方法检测肾组织中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FGFR1)、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受体α(PDGFRα)以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的表达水平。结果 (1)药物治疗后第1、3、7天,与A组比较,B、C、D、E组TGF-β1、IL-1β均升高(P<0.05)。与B组比较,C、D、E组TGF-β1、I...  相似文献   
316.
目的 介绍1例血友病A并发凝血因子抑制物合并肺部感染患儿的药物治疗过程及药学监护,为临床药师参与罕见病儿童患者的多学科照护提供借鉴。方法 通过对患儿的治疗全程进行药学监护,结合临床病例特点,分析患儿止血、退热、抗感染药物治疗方案,总结血友病患儿临床药学服务切入点及药学服务。结果 该患儿经多学科治疗后出血停止,口腔创口愈合,肺部感染好转,未监测到血栓形成等不良反应。结论 临床药师在血友病患儿的多学科诊疗过程中可以联合用药及辅助用药的合理性、优化患儿家庭治疗管理等方面为切入点,提供高质量临床药学服务。  相似文献   
317.
目的 探讨脊髓栓系综合征(TCS)合并脊髓空洞症患儿脑脊液流体动力学变化。方法 选择2018年8月至2020年10月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收治的15例TCS合并脊髓空洞症患儿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行神经电生理监测下显微镜通道脊髓终丝松解术。术后6个月对患儿进行随访,记录患儿术后临床症状恢复情况;比较患者手术前后脊髓空洞横截面积和脑脊液流体动力学指标。结果 术后6个月,所有患儿的腰背部疼痛、下肢痉挛、下肢无力、膀胱功能障碍、肛门括约肌功能障碍等临床症状均得到不同程度的缓解;患儿的脊髓空洞横截面积显著小于术前(P<0.05),脊髓圆锥腹侧峰值流量及脊髓圆锥背侧峰值流量均显著多于术前(P<0.05)。结论 TCS合并脊髓空洞症患儿存在脑脊液流体动力学异常,终丝松解手术后,患儿的临床症状和脑脊液流体动力学情况得到改善,脊髓空洞横截面积缩小。  相似文献   
318.
目的 探讨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联合美罗培南治疗重症肺部感染的临床效果及对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12月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和新郑市公立人民医院收治的重症肺部感染患者11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信封法分成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56例。对照组给予美罗培南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肺功能指标[肺活量(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症状恢复时间(咳嗽消失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炎症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D-二聚体(D-D),降钙素原(PCT),FEV1/FVC]水平等。结果 治疗前,两组肺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肺功能指标均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6.43%,54/56)高于对照组(58.93%,33/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709,P<0.05)。研究组咳嗽消失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319.
何应碧  周永静 《实用癌症杂志》2023,(8):1297-1299+1360
目的 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早期食管癌的疗效及术后难治性狭窄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早期食管癌患者80例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进行ESD治疗,观察ESD治疗情况。根据患者术后是否发生难治性狭窄将患者分为发生组与未发生组,统计两组一般资料,分析早期食管癌ESD术后难治性狭窄的影响因素。结果 80例食管癌患者中,术后有18例发生难治性狭窄,发生率为22.50%(18/80);发生组肿瘤浸润深度(M3-SM2)、剥离纵径长度≥5 cm、固有肌层损伤、术中止血夹数量>5个占比均高于未发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性别、年龄、吸烟史、家族史、糖尿病史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肿瘤浸润深度(M3-SM2)、剥离纵径长度≥5 cm、固有肌层损伤、术中止血夹数量>5个是早期食管癌ESD术后发生难治性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且OR≥1)。结论 早期食管癌患者采用ESD术治疗效果确切,但术后难治性狭窄发生率较高,肿瘤浸润深度(M3-SM2)、剥离纵径长度≥5 cm、固有肌层损伤、术中止血夹数量&g...  相似文献   
320.
对于病程较长的中晚期帕金森病(PD)患者, 突然出现高热、意识障碍、肌酸激酶升高、运动障碍, 应考虑帕金森病相关的急性高热综合征, 尤其是异动高热综合征, 应与其他类型的恶性综合征鉴别。在临床工作中, 我们要重视病史的重要性, 应考虑抗帕金森病药物相关不良反应, 以及治疗方案调整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