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5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2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5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9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23篇
内科学   23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22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19篇
综合类   75篇
预防医学   36篇
药学   55篇
  1篇
中国医学   22篇
肿瘤学   21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64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49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21.
目的探讨生殖道支原体(UU、MH)感染与稽留流产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培养法对65例稽留流产者(观察组)和143例孕足月分娩的产后42d复诊患者(对照组)的宫颈分泌物进行MH、uu的检测。结果观察组宫颈分泌物UU、MH的总检出率为64.62%,对照组为27.2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稽留流产次数≥2次者,uu、MH检出率与只有1次稽留流产史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殖道UU、MH感染与稽留流产的发生可能有相关性,将生殖道支原体检测作为孕前常规检查项目并积极治疗对防止不良妊娠结局发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2.
目的:评价便携式负压引流系统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6月在本院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521例患者资料,其中接受便携式负压引流系统引流者279例(负压引流组),接受传统双管引流者242例(传统双管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置管时间、皮下积液和皮瓣坏死情况。计量资料分析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负压引流组发生皮下积液8例(占2.87%,8/279),传统双管组发生皮下积液19例(占7.85%,19/242),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51,P=0.010)。负压引流组发生轻度皮瓣坏死2例(占0.72%,2/279),传统双管组发生轻度皮瓣坏死6例(占2.48%,6/242),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657,P=0.153)。传统双管组置管时间明显长于负压引流组,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M( QR ):11(10) d比8(6) d,Z=-11.778,P=0.000]。负压引流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传统双管组,两组相比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M(QR):9(7) d比11(10) d,Z=-15.751,P=0.000]。结论应用便携式负压引流系统能够降低乳腺癌患者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增加床位周转率,增加患者的收治量,具有良好的使用价值,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3.
目的观察康莱特注射液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取对数生长期人乳腺癌MCF-7细胞,分为对照组和康莱特不同浓度组(10、20、40μL/mL)。RPMI-1640培养基培养24 h后药物处理,采用MTT法检测康莱特注射液对MCF-7细胞增殖抑制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Hochest荧光染色法检测细胞核变化,ELISA及Western blot检测Bcl-2、Bax蛋白表达。结果康莱特注射液作用12、24、48 h对MCF-7细胞增殖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P0.05,P0.01);与对照组比较,康莱特注射液作用48 h后G1/G0、G2/M期细胞比例增加(P0.001,P0.01),S期细胞比例下降(P0.01),细胞凋亡率升高(P0.05,P0.001),Bcl-2蛋白表达明显降低、Bax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1,P0.001)。结论康莱特注射液能抑制人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阻滞细胞周期,诱导细胞凋亡,其机制与降低Bcl-2蛋白表达和增加Bax蛋白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24.
目的 观察痰热清注射液对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80例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痰热清注射液联合利巴韦林注射液静滴,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注射液静滴,观察两组疗效.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3.3%,明显高于对照组之75.5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溃疡好转、愈合时间及退热均较对照组短(P<0.05).结论 应用痰热清注射液联合利巴韦林注射液治疗小儿手足口病,可显著缩短患儿退热及溃疡痊愈时间,显著提高临床疗效,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5.
目的:分析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血清性激素结合球蛋白(SHBG)及与胰岛素分泌和不良妊娠结局关系.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9年10月本院产前检查确诊的GDM孕妇,按照OGTT不同时间点血糖指标分为GD-MA组、GDMB组、GDMC组、GDMD组,按照GDM孕妇血清SHBG浓度均数的约数将GDM组进一步分为S...  相似文献   
26.
目的探讨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以及游离脂肪酸(NEFA)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3年1~12月在该院收治的冠心病(CHD)患者160例,根据CHD的临床类型分成稳定型心绞痛(SAP)组63例及ACS组97例,其中ACS组又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UA)28例以及心肌梗死(MI)69例。另选同期冠状动脉造影显示正常的因其他原因住院的7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组间血清HDL-C、SOD以及NEFA水平差别。结果 ACS组的HDL-C和SOD水平均显著低于SAP组和对照组(P0.05),ACS组的NEFA均显著高于SAP组和对照组(P0.05);ACS组中,MI组的HDL-C和SOD水平显著低于UA组(P0.05),MI组的NEFA较UA组高,但差异尚无统计学意义(P0.05);冠状动脉病变Gensini总积分≥20分组HDL-C和SOD水平显著低于总积分20分组(P0.05),HDL-C和SOD水平均与Gensini总积分呈负相关;Gensini总积分≥20分组NEFA水平显著高于总积分20分组(P0.05),NEFA水平与Gensini总积分呈正相关。结论血清HDL-C、SOD以及NEFA的水平与ACS的发生以及冠脉病变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可以作为判断ACS患者心肌损伤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27.
目的:探讨缺血修饰白蛋白对非急性ST抬高心肌梗死胸痛患者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选取医院2015年10月—2016年10月诊治的因急性胸痛就诊患者200例作为观察对象,并予以心电图、高敏肌钙蛋白检测结果不同予以分组:对照组(n=105)为急性ST抬高心肌梗死胸痛者,研究组(n=95)为非急性ST抬高心肌梗死胸痛者,同期选取5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参考组,在其入院后2h、4h、6h采集血液,检测其血清缺血修饰白蛋白,并就三组受检者的缺血修饰白蛋白水平及其检测阳性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研究组、对照组受检者在发病2h、4h、6h的缺血修饰白蛋白水平均高于参考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同时,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在发病4h时的缺血修饰白蛋白水平均升高,而在发病6h时均下降,其中研究组患者在发病2h、4h、6h的缺血修饰白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研究组患者的缺血修饰白蛋白检测阳性率为92.6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8.57%(P<0.05)。结论:缺血修饰白蛋白对非急性ST抬高心肌梗死胸痛患者的早期诊断价值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8.
目的:研究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对人表皮细胞癌A431细胞内核转录因子(NF-κB)表达的表观遗传修饰效应,探讨联合5-氨基酮戊酸介导光动力疗法(ALA-PDT)的增敏作用。方法:低氧诱导培养A431细胞,用MTT比色法检测不同浓度EGCG对A431细胞增殖的影响,MS(methylation specific)-PCR检测p16INK4ɑ基因甲基化变化,免疫印迹检测NF-κBp65,DNMT1,HDAC1,CyclinD1,HIF-1α,VEGF,p16INK4ɑ表达,并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观察A431细胞E-钙黏蛋白(E-cadherin);用流式细胞仪检测EGCG联合ALA-PDT诱导的A431细胞凋亡。结果:EGCG具有抑制A431细胞增殖并诱导凋亡的作用,抑制效应呈浓度依赖性;p16INK4ɑ基因甲基化水平减低显著;免疫印迹显示NF-κBp65,DNMT1,HDAC1,CyclinD1,HIF-1α,VEGF表达下调,p16INK4ɑ表达上调;E-cadherin表达上调显著,呈浓度依赖性。EGCG联合ALA-PDT治疗组促凋亡作用显著。结论:EGCG对A431细胞具有抑制增殖、血管生成、侵袭的作用,通过影响NF-κB表观遗传修饰诱导细胞凋亡。EGCG联合ALA-PDT的促凋亡作用,增强了A431细胞对ALA-PDT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29.
目的:观察第10号染色体同源缺失性磷酸酶-张力蛋白同源的基因(PTEN)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增殖、侵袭的影响。方法:在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CEM-C1中转染PTEN过表达载体(pBP-PTEN),同时转染对照载体(pBP),以没有转染的细胞作为对照,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转染后细胞中PTEN的水平;MTT和集落形成试验检测细胞增殖能力;Transwell小室检测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Western blot检测PTEN、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磷酸化的p38MAPK(p-p38MAPK)的水平。结果:转染对照载体的CEM-C1细胞中PTEN水平、细胞光密度(OD)值、克隆形成数目、侵袭数目、迁移数目及PTEN、MMP-2、MMP-9、p38MAPK、p-p38MAPK水平与未转染细胞相比没有明显变化(P>0.05)。转染PTEN过表达载体后的CEM-C1细胞中PTEN水平和p-p38MAPK水平升高,细胞OD值、克隆形成数目、侵袭数目、迁移数目和MMP-2、MMP-9水平降低,与未转染细胞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TEN抑制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增殖、侵袭及迁移,促进p38MAPK信号通路激活。  相似文献   
30.
目的:研究抗高血压药物相关基因多态性在河南汉族人群中的频率分布,并探讨其与高血压发病的相关性,同时评价抗高血压药物基因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12月郑州市中心医院确诊的52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作为高血压组,同时选取10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应用PCR-荧光探针法对5类抗高血压药物相关的7个基因多态性位点AGTR11166A>C)、ADRB11165G>C)、ACEI/D)、CYP2D6*10、CYP2C9*3、CYP3A5*3NPPA2238 T>C)进行检测,分析基因多态性位点在中国汉族人群中的分布及与高血压发病的相关性。将住院仅使用以上5类口服降压药物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纳入疗效观察人群,并随机分为基因导向治疗组(n=206)和循证医学治疗组(n=154),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压变化及血压达标情况。结果:626例河南汉族人群中AGTR11166A>CCACEI/DDADRB11165G>CCCYP2C9*3 C、CYP3A5*3 GNPPA2238T>CCCYP2D6*10 T等位基因突变频率分别为6.95%、36.82%、70.77%、5.03%、71.17%、0.4%和51.36%(未检出率0.32%)。ACE I/D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在郑州市、长沙县和北京市这三个地域的高血压患者中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P<0.001)。ACE I/DADRB1-1165G>C各基因型分布和ACE基因I/D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在高血压组和对照组间差异显著(P<0.01)。调整用药治疗2~4周后,基因导向治疗组与循证医学治疗组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平均水平均有明显下降,与用药前相比均有显著差异(P<0.01)。2组患者在收缩压降幅方面有统计学差异(P<0.05),基因导向治疗组收缩压降低幅度更大,脉压差更接近正常水平,降压效果更好。结论:本研究为指导本地区高血压人群的高血压药物合理应用提供了遗传学依据,基因导向个体化降压治疗在收缩压降幅方面要优于循证医学指导下的降压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