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9篇
  免费   65篇
  国内免费   42篇
儿科学   10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58篇
临床医学   37篇
内科学   22篇
皮肤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89篇
预防医学   29篇
药学   221篇
  1篇
中国医学   230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56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77篇
  2005年   89篇
  2004年   65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探讨荔枝核皂苷对D-半乳糖诱致小鼠学习记忆障碍的改善作用。方法:50只昆明种小鼠完全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石杉碱甲组(0.4 mg/kg·d)、荔枝核皂苷低(15 g/kg·d)和高(60 g/kg·d)剂量组。上述动物除空白对照组外,均皮下(sc)注射D-半乳糖(500 mg/kg·d)8周,并于第5周起分别灌胃相应药物。采用水迷宫和自主活动仪测试小鼠学习和记忆能力,测定血清糖基化;醛糖还原酶活性;采用高效液相库仑阵列电化学检测系统检测人神经氨酸酶(NA)、多巴胺(DA)、5-羟色胺(5-HT)、5-羟吲哚乙酸(5-HIAA)二羟苯乙酸(DOPAC)的含量变化。结果:荔枝核皂苷明显改善模型小鼠学习和记忆能力,各给药组与模型对照组相比单胺类递质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荔枝核皂苷具有改善D-半乳糖诱致小鼠学习记忆障碍的作用;其作用可能与其减少抑制对脑神经细胞的损伤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32.
 目的: 探讨α7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α7nAChR)在生理浓度糖皮质激素(GCs)抗炎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MTT法检测不同浓度氢化可的松对小胶质细胞BV-2活性的影响;在建立LPS刺激的BV-2细胞炎症模型基础上,实验分组如下:(1) 空白对照组;(2) LPS组;(3) GCs+LPS组;(4) α7nAChR阻断剂甲基牛扁亭碱(MLA)+GCs+LPS组,ELISA法测定细胞上清中TNF-α和IL-1β的含量。结果: 2 000 和1 000 nmol/L 氢化可的松可分别使细胞存活率降低至(76.9±5.5)%和(90.8±7.3)%,表现出超生理剂量GCs的细胞损伤作用。LPS明显刺激BV-2细胞释放TNF-α和IL-1β,并呈现时间和剂量依赖性。生理浓度(500和250 nmol/L)的氢化可的松均可减少LPS诱导BV-2细胞释放TNF-α和IL-1β,10 nmol/L MLA预处理BV-2细胞能拮抗GCs抑制炎症因子释放的作用。结论: α7nAChR参与了生理浓度GCs的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33.
潘珍  ;黎嘉文 《中国药房》2014,(32):3041-3045
目的:系统评价大剂量盐酸氨溴索对肺部的保护作用,以为临床提供循证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PubMed、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并辅以手工检索,收集大剂量盐酸氨溴索对肺部的保护作用的随机对照试验(RCT),采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 Man 5.0统计软件对符合纳入标准的RCT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20项RCT,合计1 266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大剂量盐酸氨溴索可降低胸部创伤所致的肺不张发生率[OR=0.31,95%CI(0.13,0.76),P=0.01]、肺感染发生率[OR=0.29,95%CI(0.15,0.57),P<0.000],升高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动脉血氧分压[MD=11.06,95%CI(8.95,13.18),P<0.000]、氧合指数[MD=28.55,95%CI(22.82,34.47),P<0.000],并缩短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使用呼吸机进行机械通气的时间[MD=-4.91,95%CI(-6.99,-2.84),P<0.000],此外还可提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治疗的有效率[OR=1.71,95%CI(1.05,2.80),P=0.03]。结论:大剂量盐酸氨溴索对肺部有较好的保护作用。由于纳入研究方法学质量上的局限性,该结论尚需要大样本、多中心、前瞻性的RCT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34.
目的:了解我院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和头孢菌素酶(AmpC)革兰阴性杆菌的耐药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10月-2013年3月临床分离出的革兰阴性杆菌。用头孢硝噻吩纸片检测革兰阴性杆菌产β-内酰胺酶情况,双纸片法检测产ESBLs情况,头孢西丁三维试验检测产AmpC酶情况,以确定产酶表型。用K-B法进行药敏检测。结果:103株革兰阴性杆菌中,单产AmpC酶菌42株(40.8%),单产ESBLs菌21株(20.4%),同时产ESBLs和AmpC酶菌12株(11.7%)。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含酶抑制剂复方制剂如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以及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亚胺培南和氨基糖苷类抗生素阿米卡星的耐药率均较低。非发酵菌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对各抗生素耐药率均较高。结论:各革兰阴性杆菌产酶菌株对多种抗生素的耐药率较高,产ESBLs和AmpC酶可能是导致革兰阴性杆菌耐药的主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35.
目的在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方面,评价葛根素注射液与发热反应的相关性。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s、EMbase、Pubmed、CBM、WanFang Data和CNKI(至2013年8月)中有关葛根素注射液与发热相关性的临床试验,并手工检索相关研究及其参考文献。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选择纳入文献、提取资料和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在此基础上,以不良反应发生率为指标,利用系统评价的方法考察葛根素注射液与发热的相关性。结果依据纳入排除标准共纳入8项随机对照临床研究。结果显示,葛根素注射液组整体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0%,提示发热为葛根素注射液的常见不良反应。进一步的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天保康葛根素注射液未见发热反应;普润葛根素注射液的发热反应发生率为0.90%,为偶见不良反应;其他产家的葛根素注射液的发热反应发生率为5.13%,为常见不良反应。葛根素注射液的发热反应发生率从2005年之前的4.04%降至2005年之后的0.32%。结论发热为葛根素注射液不良反应,除药物本身因素外,该不良反应与葛根素注射液的制备工艺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36.
 目的:观察梓醇促进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 BMSCs)增殖过程中Wnt信号通路的变化。方法:(1)采用机械分离及差速贴壁法分离培养SD大鼠BMSCs,将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与梓醇(1.0 mg/L)处理组,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细胞周期分布情况,计算其增殖指数。(2)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各组细胞中Wnt3a、Wnt5a、Wnt11及β-catenin mRNA的表达水平;Western blotting技术检测各组细胞β-catenin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1)空白对照组与梓醇处理组BMSCs增殖指数分别为8.90%±0.46%和17.93%±1.68%(P<0.01)。(2)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梓醇处理组Wnt5a、Wnt11、β-catenin mRNA及β-catenin蛋白表达均明显提高,但Wnt3a mRNA表达无显著变化。结论:梓醇在促进BMSCs增殖过程中可同时激活经典与非经典Wnt信号通路。  相似文献   
37.
从中医的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中和阴阳、顺四方、适饮食、应四时、调七情五个方面的养生理论出发,探讨中医经典养生理论对现代养生的意义.  相似文献   
38.
毛蚶中抗癌活性肽高效液相指纹图谱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RP-HPLC技术分析毛蚶中的抗癌活性肽.毛蚶活性肽的最优分离条件为:温度:30℃;波长:280nm;流速:1.0 ml/min;流动相A为80%乙腈(含0.1%TFA),流动相B为0.1%TFA水溶液,梯度洗脱.应用上述条件,成功地得到了10批样品的指纹图谱,并确定了14个共有峰.  相似文献   
39.
了哥王芳香类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伟欢  薛珺一  李药兰  岑颖洲 《中药材》2008,31(8):1174-1176
目的:对了哥王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法从了哥王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部位中分离化合物,采用光谱分析和文献对照的方法,确定它们的结构.结果:共分得4个化合物,分别为:邻苯二甲酸二丁酯(Ⅰ)、对羟基苯甲酸甲酯(Ⅱ),2,4,6-三羟基苯甲酸甲酯(Ⅲ)和芫花素(Ⅳ).结论:化合物Ⅰ、Ⅱ、Ⅲ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亦首次从瑞香科植物中得到.  相似文献   
40.
酶激活式抗肿瘤前体药物利用特异表达于肿瘤组织的酶激活本无活性的前体药物而发挥靶向肿瘤细胞的细胞毒作用.本文根据肿瘤组织自身表达酶的部位、种类、结构、功能和性质的不同,阐述了现有几种酶激活式前体药物的工作原理和研究现状,比较了该类前药与人工引入酶激活式前药的优劣,评价其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