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3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3篇
神经病学   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22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5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为布渣叶药材的质量评价提供依据。方法:分别以牡荆苷和总黄酮的质量分数为指标,采用聚类分析法对广东省9个地区的20份布渣叶样品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同一产区的布渣叶并没有全部归为一类;分别以牡荆苷和总黄酮的质量分数为指标所得的聚类分析结果不同,且二者没有相关性。结论:布渣叶药材的质量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应当采用多指标进行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62.
目的 优选以乙基纤维素为囊材的补骨脂微囊的制备工艺.方法 采用液中干燥法制备补骨脂微囊.以包封率、载药量和微囊收得率为指标,通过正交实验考察囊芯和囊材的比例,乳化剂用量和不同乙基纤维素液与液体石蜡的比例对制备补骨脂微囊的影响.结果 优选出补骨脂微囊的最佳制备工艺为采用1%的乙基纤维素丙酮溶液作为囊材溶液,乙基纤维素溶液与液体石蜡比例为1:2,(V/V),芯材比例为1:1(W/W),以司盘-80为乳化剂,其用量为1%.结论 优选出的制备工艺可靠、简单可行,经验证其结果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63.
赤雹茎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显强  周雪峰  刘大有  王隶书  杨斌  刘永宏 《中草药》2011,42(10):1929-1932
目的研究赤雹Thladiantha dubia茎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中压柱色谱和薄层制备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利用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结构。结果从赤雹茎乙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10个化合物,分别为山柰酚-7-O-α-L-鼠李糖苷(1)、山柰酚-3-O-(6″-O-α-L-鼠李糖苷)-β-D-葡萄糖苷(2)、咖啡酸乙酯(3)、3,4-二甲氧基苯乙酮(4)、豆甾醇(5)、胆甾醇(6)、α-菠甾醇(7)、(2R,3S,2′S,4E,8E)-Δ4(5),Δ8(9)-鞘氨醇-2′-羟基-十六碳酰胺(8)、1-(17Z-二十四碳烯基)-甘油醚(9)、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10)。结论化合物3、9、10为首次从葫芦科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2首次从赤雹属分离得到,化合物4、5、6、8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64.
目的:观察罗勒胶囊对大鼠移植性肝癌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后细胞中骨桥蛋白(OPN)和诱导性一氧化氮合酶(iNOS)表达的影响,探讨罗勒胶囊对肝肿瘤乏氧微环境的影响及意义。方法:建立大鼠移植性肝癌模型,10 d后将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5组。对TACE+生理盐水组和TACE+罗勒胶囊高、中、低剂量组4组大鼠进行TACE,并分别给予生理盐水10 mL.kg-1.d-1和罗勒胶囊300,150,75 mg.kg-1.d-1ig,对非TACE对照组大鼠只进行开腹操作,不进行TACE。给药10d后取出移植性肝癌病理标本,免疫组化法检测肿瘤组织中OPN和iNOS表达情况。结果:瘤重:行TACE的4组大鼠与非TACE组比较均明显减轻(P<0.05),TACE+罗勒胶囊高剂量组较TACE+生理盐水组显著减轻(P<0.05);OPN和iNOS阳性表达率:TACE+生理盐水组与非TACE组比均显著升高(P<0.01);TACE+罗勒胶囊高、中剂量组较TACE+生理盐水组显著降低(P<0.01);TACE+罗勒胶囊高剂量组较TACE+罗勒胶囊中、低剂量组阳性表达率低(P<0.01)。结论:中药罗勒胶囊能改善肝肿瘤局部的乏氧微环境并促进细胞凋亡,使TACE后肿瘤组织中OPN和iNOS表达降低,抑制大鼠移植性肝癌TACE术后肿瘤的复发。  相似文献   
65.
目的:探讨大黄对脂多糖(Lip polysaccharides,LPS)损伤肺泡Ⅱ型上皮细胞(alveolar typeⅡ,ATⅡ)水通道蛋白(AQP1,AQP5)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原代分离提取纯化大鼠ATⅡ后,分5组:正常对照组加入2 mL DMEM培养基,LPS细胞模型组加10μg.mL-1 LPS致ATⅡ损伤模型,大黄含药血清3组(每组分别再加入占总体积5%,10%,20%的大黄含药血清)。4 h后收集细胞,用RT-PCR方法检测水通道蛋白AQP1,AQP5 mRNA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LPS模型组AQP1mRNA表达显著降低(P<0.05);含20%大黄血清可显著提高AQP1 mRNA表达(P<0.05),但未能恢复至正常水平。与正常组比较,LPS模型组AQP5 mRNA表达升高,但无显著差异;大黄各干预组对AQP5 mRNA高表达有抑制作用,但抑制作用不明显。结论:大黄对急性肺损伤的保护机制可能与上调AQP1 mRNA、下调AQP5 mRNA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66.
目的 考察肝经引经药醋柴胡水提液对大鼠肝细胞内pH值的影响,探讨引经药影响药物体内分布的可能机理.方法 利用BCECF/AM和FITC - Dextran两种荧光探针,以空白细胞为参比,考察不同浓度药物在不同时间对细胞内pH的影响.结果 药物对细胞质内pH值影响随时间、浓度不同而不同,24,48 h各药物剂量组细胞质中pH与空白组细胞相比有统计意义,其P<0.05,中浓度组作用3,18h与空白组相比有显著差异,3h高浓度组与空白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加药组囊泡膜内pH值呈现下降的趋势,药物作用18,48 h囊泡膜内pH值与空白相比有统计意义,其P<0.01,高浓度组作用3,6,24 h与空白组相比有显著差异,3h低浓度组与空白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其他各组细胞内及囊泡膜内pH值均与对照组没有显著差异,不同浓度组间无统计意义.结论 醋柴胡可能通过改变大鼠肝细胞内pH值来影响药物体内分布.  相似文献   
67.
目的:基于患者主观报告结局指标评价临床上针灸治疗抑郁症的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63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疏肝调神组、穴位浅刺组和非穴位浅刺组。疏肝调神组取四关穴(合谷、太冲)、百会、印堂进行常规针刺,在四花穴(膈俞、胆俞)艾炷直接灸,最后埋皮内针于心俞、肝俞;穴位浅刺组取穴同疏肝调神组,只是针刺深度较疏肝调神组浅,艾灸时间短于疏肝调神组;非穴位浅刺组取穴为疏肝调神组所取穴位旁开10 mm处,操作方法同穴位浅刺组。3组患者每周治疗2次,共治疗12周。观察治疗后及治疗后1个月、3个月症状自评量表(SCL 90)评分,以评价疏肝调神针灸方案对治疗抑郁症的近期效应及中、远期疗效。结果:治疗后各时点,对于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敌对、偏执、精神病性及其他8个维度的评分,疏肝调神组与非穴位浅刺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于抑郁、焦虑、敌对3个维度的评分,疏肝调神组与穴位浅刺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针灸可改善抑郁症患者SCL 90量表评分,运用患者主观报告结局指标可准确地评价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8.
目的对针灸治疗抑郁随机对照试验临床文献进行系统评价,为抑郁的针灸治疗提供循证医学证据。方法采用循证医学方法,利用Review Manage4.2.7软件对1989年1月至2009年9月发表的针灸治疗抑郁的随机对照试验文献调研,筛选出符合纳入标准的235个临床试验,采用描述性分析,对其进行系统评价。结果近年来,针灸治疗抑郁的研究已受到人们较多的关注,相关文献发表篇数呈逐年上升趋势,但研究质量普遍不高。结论重视和加强针灸综合疗法及抑郁状态的大样本研究,提高临床随机对照研究的质量,规范治疗时间,进行随访记录,探索出可行的针灸盲法是急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69.
【目的】探讨补气开窍法对APP/PS1双转基因小鼠认知能力和β-淀粉样肽42(Aβ42)的影响及其自噬机制。【方法】将56只APP/PS1双转基因小鼠随机分为4组,雌雄各半,每组14只,即模型组、人参总皂苷组(剂量为75 mg/kg)、石菖蒲挥发油组(剂量为15 mg/kg)、补气开窍方组(剂量为石菖蒲挥发油15 mg/kg+人参总皂苷75 mg/kg)。另设正常组,C57BL/6品系的正常小鼠14只,雌雄各半。各组灌胃给药,模型组和正常组用等体积的蒸馏水代替,给药30 d。末次给药结束1 h后,先将各组小鼠进行行为学检测(水迷宫实验,避暗实验和跳台实验),再麻醉各组小鼠,其中4只灌注固定后的全脑用于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Aβ42,其余小鼠在冰上迅速取出海马用于检测Aβ42,流式细胞术检测磷酸化的哺乳动物雷帕霉素蛋白(p-m TOR)和自噬相关基因(Beclin-1)。【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水迷宫实验的潜伏期显著延长(P0.01),避暗实验和跳台实验的潜伏期显著缩短(P0.01),Aβ42含量和Beclin-1表达显著增加(P0.01),p-m TOR表达显著减少(P0.01);与模型组、人参总皂苷组、石菖蒲挥发油组比较,补气开窍方组的水迷宫实验的潜伏期显著缩短(P0.05),避暗实验和跳台实验的潜伏期显著延长(P0.05),水迷宫实验、避暗实验和跳台实验的错误次数显著减少(P0.05),Aβ42含量显著减少(P0.05),此外,与模型组比较,补气开窍方组的p-m TOR表达显著增加(P0.05),Beclin-1表达显著减少(P0.05)。【结论】人参总皂苷联合石菖蒲挥发油具有改善APP/PS1双转基因模型小鼠的认知能力,减少Aβ42表达和调节自噬作用,且优于单独使用人参总皂苷组或石菖蒲挥发油组。  相似文献   
70.
赵高峰  叶飞  张骏鸿  陈其城 《广东医学》2016,(12):1757-1760
目的:研究围术期足三里穴位电针疗法对阑尾切除术大鼠胃肠纵形肌肌条收缩功能的影响。方法30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6只,实验分组:正常对照组、电针组、造模组、造模+电针组、造模+假电针组。大鼠麻醉后,行阑尾切除术造模。正常对照组不做任何操作,造模组仅行阑尾切除术,电针组和造模+电针组行双侧足三里电针,造模+假电针组双侧足三里穴插上针灸针但不通电,电针治疗1次/d,连续7 d后取十二指肠、空肠、回肠、胃体和胃窦的纵形肌肌条。结果造模+电针组十二指肠纵形肌肌条的振幅明显强于造模组(P<0.05),造模+假电针组十二指肠纵形肌肌条的振幅明显弱于造模+电针组(P<0.05);造模组空肠纵形肌肌条的振幅明显弱于正常对照组和电针组( P<0.05);电针组回肠纵形肌肌条的振幅明显强于正常对照组(P<0.05),同时也强于造模组、造模+电针组(P<0.01);造模组胃体纵形肌肌条的振幅明显弱于电针组(P<0.05);造模+假电针组大鼠胃体纵形肌肌条收缩波频率高于造模组(P<0.05);各组大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胃窦的胃肠纵形肌肌条收缩波频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电针刺激可增强大鼠回肠和胃体纵形肌肌条收缩振幅,电针对大鼠十二指肠纵形肌收缩的作用比只针刺而不通电刺激要强;阑尾切除手术后大鼠空肠纵形肌收缩的振幅减弱,电针刺激对阑尾切除术大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胃窦的纵形肌肌条收缩波频率变化并没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