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1篇
中国医学   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12.
IgA肾病是最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肺气亏虚、卫表不固、外感风热毒邪是其发生发展的重要机制之一。我们以益肺固表、清热解毒法为主治疗本病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1~3],本文将从理论与临床实践两个方面对IgA肾病从肺论治进行较为系统的阐述。1IgA肾病从肺论治的理论基础1.1肺失宣降是IgA肾病水肿形成的重要机制水肿是IgA肾病常见症状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解决人工智能舌诊领域数据标注成本较高且带有较强主观性的问题。方法:基于深度学习中的对比学习技术,对舌象进行自监督聚类。该方法首先利用卷积神经网络将不同数据增强模式下的舌象映射到潜在空间,并在学习同类实例之间共同特征的同时尽可能区分非同类实例;随后利用高斯混合模型对网络提取的特征向量进行聚类。结果:在无需引入先验知识的情况下,利用300张舌象仪采集的无标签图像取得了52.54%的聚类纯度。结论:该方法一定程度上将医疗工作者从费事费力的数据标注工作中解放出来。除应用于自动化舌象分类外,该方法还可进一步针对不同病症的特殊舌象症候群进行聚类分析,其提取的舌象特征也可为舌体分割、舌色分类、苔质分区等下游任务提供预训练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IgA肾病(IgAN)患者中医证候分型及与黏膜免疫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纳入IgAN患者410例,收集患者中医证候资料,运用因子分析及聚类分析方法,总结中医证候分类。对其中118例患者血清低半乳糖基化IgA1(Gd-IgA1)及黏膜免疫相关标志物:B细胞活化因子(BAFF)、增殖诱导配体(APRIL)、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进行检测,分析不同中医证候患者血清Gd-IgA1含量及其与上述黏膜免疫相关标志物的相关性。结果 共采集51个与IgAN证候紧密相关的症状、舌象及脉象,提取13个特征根>1的公因子,聚类为4类。将IgAN患者的中医证候归类为肺脾气虚证186例(45.36%),肝肾阴虚证102例(24.88%),脾肾阳虚证79例(19.27%),肝气郁滞证43例(10.49%)。肺脾气虚证患者Gd-IgA1含量为6.09(4.44,7.00)μg/mL,高于其他中医证型患者(P<0.01)。伴有不同部位黏膜炎症的IgAN患者Gd-IgA1含量较不伴有黏膜炎症的患者升高(P<0.01)。IgAN患者Gd-IgA1含...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扶正祛浊口服液对慢性肾脏病3期(CKD3期)患者肾功能减退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前瞻、单盲、安慰剂对照、双中心的试验,治疗组和对照组按1∶1分配。共纳入120例患者,均予优质低蛋白饮食、控制血压、保持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纠正贫血等合并症的基础治疗,治疗组加服扶正祛浊口服液20ml,每日3次,对照组予安慰剂20ml/次,每日3次;疗程为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观察期内中医证侯积分、血清肌酐(Scr)、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b值、尿蛋白排泄量变化、进入CKD4期比例、与CKD相关住院次数及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谷丙转氨酶变化。结果:3例排除,观察期内脱落17例(其中治疗组4例,安慰剂对照组13例);符合并完成试验病例100例(治疗组55例,对照组45例)。与安慰剂组比较,治疗组进入CKD4期及与CKD相关住院风险明显降低,eGFR、Scr、蛋白尿量、中医证侯积分均有改善(P<0.05),且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扶正祛浊口服液可以有效的延缓CKD3期患者肾功能减退速度,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6.
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是慢性肾脏病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基于防治CVD的饮食模式探讨植物性饮食在PD中的合理性,并就植物性饮食对PD可能的不良影响进行分析。希望重视植物性饮食在PD中的应用,并积极开展干预性研究,以证明植物性饮食的风险和益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智能化地识别点刺在舌体不同区域的分布情况。方法:首先利用LoG算子对舌体图像进行卷积运算,对舌体上的斑点进行初步检测;随后利用人工交互的方式微调点刺标注,并训练卷积神经网络模型Fast-RCNN。结果:将同一舌象仪采集的240张图像作为训练集,60张图像作为测试集,达到了90.78%的召回率,优于已有的方法。结论:本文提出的数据预标注与人工微调方法将细粒度的点刺标注变为了可能。在精确到点刺个体的数据集基础之上,本文引入卷积神经网络进行亚像素级的点刺分布检测,其结果可为中医临床诊断提供客观化、定量化、自动化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糖尿病属中医学“消渴病”范畴,病机以阴虚燥热为本,早期多从养阴清热论治,治疗可依《伤寒论》白虎加人参汤之法论治,若患者年迈或消渴病日久,常出现虚实夹杂,寒热错杂的证候,或兼外感,或兼水湿,不可单纯按前法治之,《伤寒论》厥阴病篇提供麻黄升麻汤等寒热通调的方剂,临床用之有效,为临床治疗消渴病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