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6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1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25篇
内科学   5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42篇
综合类   25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74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辽宁中医杂志》2015,(10):2042-2044
从中医学病因病机、治则治法和方药应用等方面探讨中医药抗肿瘤化疗后骨髓抑制的作用和机制。我们以中医药防治骨髓抑制血三系下降的方剂为主对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临床积极防治骨髓抑制提供参考和指导,以满足临床研究的多元化需求。  相似文献   
22.
目的研究健脾补肾方促进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的疗效机制,探讨"脾肾相关"、"先后天之本"中医理论在骨质疏松性骨折防治中的运用。方法建立去卵巢骨质疏松性骨折小鼠模型,随机分为7、14、28d 3个时间点,每个时间点分生理盐水、健脾补肾方2组。于骨折术后第2天给予相应药物灌胃治疗,分别于治疗3个时间点后处死小鼠,取材,进行影像学观察和病理组织学染色。结果 X-ray、Micro-CT结果显示,健脾补肾组7、14、28d均可促进骨痂形成及骨折愈合;Micro-CT定量分析显示,健脾补肾组7、14d骨痂BV/TV、Conn.D、mean/density of TV、mean/density of BV均明显高于生理盐水组(P0.05);有限元分析结果提示,健脾补肾组28d骨折部位刚度、弹性模量结果均高于生理盐水组(P0.05);HE染色、ABH/OG染色结果显示,健脾补肾方可以促进骨折部位早、中期膜内成骨和软骨内成骨,加速骨折愈合;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健脾补肾方能增加骨痂部位β-catenin、Runx2的表达,促进骨折愈合。结论健脾补肾方可以促进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愈合,其机制可能与增加β-catenin、Runx2的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23.
为达到整体拉伸人体筋膜、调整筋膜系统生物力学平衡、促进筋膜正常生理功能恢复的目的,设计了一种新型筋膜拉伸罐.其由两个及以上硅胶罐和连接罐之间的弹性拉伸带组成,硅胶罐体底面设有环形排气槽,可增加罐体对皮肤的吸附能力;同时在每个硅胶罐顶端凹槽中安放可取出的磁体,以起到辅助镇痛的作用.此器具适用于经筋失衡的急、慢性筋骨病的防...  相似文献   
24.
目的:研究热痹方对痛风性关节炎小鼠的治疗作用及对炎症介质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抑制作用。方法:30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低剂量热痹方组、高剂量热痹方组、秋水仙碱组。除对照组外,其余4组小鼠均在足底关节附近注射3%尿酸钠晶体悬液制备痛风性关节炎(GA)小鼠模型。造模后6 h,对照组和模型组小鼠灌胃给予纯净水,低、高剂量热痹方组小鼠分别灌胃给予热痹方提取物(17.82 g/kg, 35.64 g/kg),秋水仙碱组小鼠腹腔注射给予秋水仙碱溶液(0.5 mg/kg)。观察治疗前后小鼠体质量、足肿胀、热痛阈的变化;苏木精-伊红染色评估足组织、肝脏和肾脏炎症变化;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足组织中IL-1β、IL-6、TNF-α的含量;实时PCR(RT-PCR)检测足组织中IL-1β、IL-6、TNF-α的基因表达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高剂量热痹方组或秋水仙碱组能显著减轻GA小鼠后爪肿胀程度(P<0.01),提高热痛耐受性(P<0.001),减少关节组织的炎症细胞浸润,且明显降低关节组织炎症介...  相似文献   
25.
背景 类风湿关节炎间质性肺疾病(RA-ILD)是类风湿关节炎(RA)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损害了RA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生存期。脏痹方在临床多用于RA经久不愈者,但其作用机制及对RA-ILD的疗效仍不清楚。目的 探讨脏痹方在RA和RA-ILD中的治疗可能性和潜在机制。方法 研究时间为2022年1月—2023年3月。将14只肿瘤坏死因子α转基因(TNF-Tg)小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Saline组)、脏痹方组(ZBF组),每组各7只。同时随机挑选7只同窝野生型小鼠作为对照组(WT组)。ZBF组给予脏痹方灌胃(1.4 g/mL,1次/d,0.2 mL/次),WT组和Saline组小鼠给予等量0.9%氯化钠溶液灌胃,连续8周。干预完成后小鼠踝关节组织分别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检测炎性细胞面积,阿尔新蓝-橙黄染色检测软骨面积、骨面积占比,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染色测量破骨细胞面积。小鼠肺组织分别采用HE染色检测炎性细胞面积占比,Masson染色检测肺纤维化情况,免疫荧光染色检测肺组织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面积占比。结果 Saline组小鼠的踝关节内炎性细胞浸润明显增多,滑膜增生,关节...  相似文献   
26.
近年来,随着细胞和组织工程技术的发展,间充质干细胞广泛受到关注和研究,具有易分离获取、培养过程相对简单等优点,并且能够自我更新并分化成多种细胞类型,包括成骨细胞、软骨细胞、脂肪细胞等,是较为理想的种子细胞。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大量的研究基础上,脂肪、骨骼肌、滑膜等多种不同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也广泛应用在骨及软骨组织的体内研究和体外研究中。虽然间充质干细胞在基础性研究方面取得了飞跃进展,但在临床推广应用干细胞治疗上还面临着诸多问题,如对间充质干细胞的分化机理尚不明确,对其定向分化无法进行精确调控,且存在诸多限制骨和软骨再生的几个因素,很大程度上影响治疗的效果,故仍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7.
目的通过检测骨疏康颗粒(GSK)对去卵巢(OVX)小鼠的体重、血清骨代谢指标和组织形态学的作用,进一步阐述GSK延缓OVX小鼠骨量丢失的药理学作用。方法 3月龄雌性C57BL/6 J小鼠去卵巢造模后,一周内给予GSK灌胃3个月:低[2 g/(kg·d)]、中[4 g/(kg·d)]、高[8 g/(kg·d)]。干预期间,分别在1、2、3月内,称量各组小鼠体重。实验结束后,采集各组小鼠血液检测骨吸收β胶原降解产物(β-CTX)的水平和骨生成指标:I型前胶原氨基端肽(PINP)、血清中碱性磷酸酶(ALP)、骨钙素(OCN)的水平;同时,阿尔新蓝染色观察腰椎骨量变化。结果 GSK干预1、2、3个月后,小鼠体重未见明显的变化。GSK干预3月后小鼠血清中β-CTX的表达水平下降;骨生成指标PINP、ALP和OCN水平升高。GSK干预后OVX小鼠腰椎的骨量增加、腰椎结构相关参数优化。结论 GSK同时调控OVX小鼠的骨吸收和骨生成指标的表达,延缓OVX诱导的骨量丢失,提高OVX小鼠的骨量。  相似文献   
28.
目的通过诱导大鼠直立体位引起腰椎病变的实验方法来观察腰与肾的相关性,并由此认识"腰为肾之府"这一理论机制。方法将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直立组及恢复体位组各8只,采用肩关节离断术、抬高食物和水的方法诱导大鼠直立,制备大鼠直立模型,9周后以X线片、血糖浓度、体重、肾组织形态为指标,观察腰椎变化对肾脏的影响。结果大鼠直立后出现下腰椎间隙变窄,椎体前缘出现唇缘样增生。直立组大鼠体重、肾小球直径、周长均较正常组显著性下降(P<0.01);直立组、恢复体位组的肾小球直径,周长较正常组均有显著性增加(P<0.01);肾组织出现病理变化,肾小球较正常组显著性增大(P<0.01)。结论大鼠直立后腰椎的变化可引发肾组织病理改变,恢复体位后有所改善,因此腰与肾关系密切,用现代实验方法验证了"腰为肾之府"中医理论。  相似文献   
29.
"治未病"思想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理念。《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曰:"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这种防患于未然的思想几千年来一直指导着中医临床的发展。其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未病先防。在未病之时,重在从情志、饮食及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进行调养,增强对疾病的抵御能力,防患于未然;二是已病防变。发病之  相似文献   
30.
《辽宁中医杂志》2013,(5):993-996
目的:评价耳针治疗颈型颈椎病的瞬即时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单盲试验研究方法,评价耳针治疗颈型颈椎病的瞬即时疗效。患者来源:2008年11月—2009年7月上海市针灸经络研究所门诊就诊的96例颈型颈椎病患者。分组: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编程的计算机随机分组,其中耳针组48例,假耳穴组48例。观察时间:治疗后15 min、30min、60 min。干预耳穴:耳针组采用颈椎穴、枕穴、神门穴耳针干预;假耳穴组采用相对应的3个假耳穴耳针干预。主要结局指标:压痛阈、耐痛阈、VAS、颈椎活动度。安全性指标: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耳针组与假耳穴组相比,治疗前与颈型颈椎病预后相关的各基线资料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治疗后30 min和60 min耳针组的VAS评分优于假耳穴组;治疗后15 min、30 min和60 min耳针组的压痛阈评分优于假耳穴组;治疗后15 min、30 min时耳针组的颈椎左右旋转活动度评分优于假耳穴组;假耳穴组有2.1%的患者出现了耳针干预侧耳廓及颈部的异常疼痛,耳针移除后自然缓解。结论:耳针治疗颈型颈椎病的随机对照单盲试验表明耳针能够安全且有效地瞬即时减轻颈型颈椎病患者的疼痛程度,改善颈椎左右旋转活动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