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2篇
耳鼻咽喉   7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9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8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17篇
预防医学   4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13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51.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及生活方式的改变,痛风性关节炎(GA)患病率明显上升,发作时严重影响着患者生活质量。目前西医对GA治疗多以口服排尿酸药为主,但病情易反复,不能从根本上治愈疾病,且毒副作用较大。随着中医对该病研究不断深入,针刺治疗GA有了一定进展,其临床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少。本文从针刺治疗GA的机制研究和临床疗效2个方面,回顾近10年文献,以期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2.
Plastic products are widely used in different applications. Thus, exposure of human and other organisms to these products may affect their biological system. The current study was conducted to investigate the potential deleterious effect of Polysterene nanoparticles (PS-NPs) on the liver and to state the cellular and molecular mechanisms associated with exposure to PS-NPs.30 male rats were divided randomly and equally into 3 groups; control (distilled water), low dose (3 mg/kg/day) and high dose (10 mg/kg/day) exposed group via oral gavage for 5 successive weeks. PS-NPs caused elevation in ALT, AST and MDA, upregulation of apoptosis-related genes and significant decrease in GSH and mRNA expression for antioxidant-related genes (Nrf-2 and GPx). Moreover, alterations in hepatic tissue architecture and positive caspase-3 expression was noticed in a dose- dependent manner. Collectively, PS-NPs can induce hepatoxicity in rats in a dose dependent manner, so the health risk of PS-NPs should not be ignored.  相似文献   
53.
目的 探讨SOX2基因在人胶质瘤中的表达水平、甲基化状态以及生物学作用。方法 选取人胶质瘤组织标本108例,正常脑组织30例。采用PCR的方法检测SOX2基因的表达水平和甲基化状态。MTT和软琼脂集落形成试验检测SOX2对胶质瘤U87和U251细胞的生物学作用。结果 SOX2在正常脑组织中的相对表达水平明显低于胶质瘤组织(PP<0.01)。过量表达sox2基因可促进胶质瘤u87和u251细胞增殖和集落形成能力。>结论 SOX2基因在胶质瘤组织高表达,其在胶质瘤中的表达水平可能受启动子区域甲基化状态影响,SOX2基因影响胶质瘤的肿瘤学特性。  相似文献   
54.
目的:探讨明胶海绵作为小鼠胚胎干细胞(ESCs)成骨诱导支架材料的可行性,并考察葡萄糖浓度对三维培养体系下小鼠ESCs骨向分化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小鼠ESCs,将消化所得的单细胞接种到可降解明胶海绵上,分别于高糖骨诱导培养液和低糖骨诱导培养液中进行培养,同时设立自然分化对照组。结果:诱导后第7、14天茜素红染色结果显示,高糖组矿化结节数少于低糖组。结论:明胶海绵可以作为小鼠胚胎干细胞体外成骨诱导的培养支架;在骨诱导过程中高葡萄糖浓度抑制了小鼠胚胎干细胞的骨向分化能力。  相似文献   
55.
肿瘤的治疗一直是临床上一大难题,植物成分紫杉醇、长春新碱等有效抗肿瘤中药的出现为探寻此类新药指明了新的方向。熊果酸是从多种天然植物中提取出来的,是具有较强生物活性和广泛药理学作用的一种五环三萜类弱酸型化合物。近年来发现熊果酸的抗肿瘤作用包括细胞毒作用、抗血管生成作用、诱导肿瘤细胞分化成熟、抑制肿瘤细胞迁移和转移、逆转多药耐药以及促进肿瘤细胞自噬和凋亡等多种复杂的分子机制。本文就熊果酸的理化性质、调控细胞自噬与凋亡作用及其在妇科恶性肿瘤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6.
目的 探讨脑胶质瘤SOX7基因的甲基化状态及其与病人预后的关系。方法 收集2013年6月至2015年1月手术切除的胶质瘤标本131例,另取颅脑损伤内减压术中切除的正常脑组织标本32例作为对照。应用甲基化特异PCR及RT-PCR方法检测SOX7基因的甲基化状态及mRNA表达水平。采用Kplan-Meier法分析生存曲线。结果 胶质瘤SOX7基因甲基化率(71.8%,94/131)明显高于正常脑组织(32.4%,11/34;P<0.05)。高级别胶质瘤SOX7甲基化率(81.01%,64/79)明显高于低级别胶质瘤(57.69%,30/52)。胶质瘤SOX7 mRNA水平明显低于正常脑组织(P<0.05)。SOX7基因甲基化组生存期较非甲基化组明显缩短(P<0.01)。结论 胶质瘤SOX7基因甲基化率升高,SOX7在胶质瘤中表达水平下调,SOX7基因的甲基化状态与病人生存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7.
《Arthroscopy》2002,18(6):680-681
Arthroscopy: The Journal of Arthroscopic and Related surgery, Vol 18, No 6 (July-August), 2002: pp 680–681  相似文献   
58.
方伟 《解放军护理杂志》2010,27(16):1214-1216,1225
目的调查尿毒症患者对家庭病床服务的需求意愿,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07年4月至2009年10月某院收治的275例尿毒症患者对家庭病床服务意愿调查,并统计分析影响尿毒症患者对家庭病床服务意愿的因素。结果尿毒症患者是否需要家庭病床服务与是否听说过家庭病床服务、是否知道家庭病床服务具体内容、是否接受过家庭病床服务、是否需要上门的医疗卫生服务等有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职业、家庭经济收入等尿毒症患者的家庭病床服务意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日常生活能力、不同主要照顾者的尿毒症患者的家庭病床服务意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医疗费用来源不同的尿毒症患者的家庭病床服务意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文化程度、家庭经济情况、日常生活能力、是否知道家庭病床服务的具体内容、是否接受过家庭病床服务是患者家庭病床服务意愿重要影响因素。结论影响尿毒症患者家庭病床服务意愿的因素很多,应针对这些因素加大宣传教育,积极推进家庭病床服务。  相似文献   
59.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后由于传染性极强,已成为全球公共卫生健康问题。本文旨在探讨中医药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现状,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中医药研究与科学、规范化治疗提供依据。通过查阅和检索中医药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相关文献和临床报道,对其病因病机、治疗方案、研究进展进行归纳、分析与总结。中医药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在疾病预防、改善临床症状、控制疾病进展方面效果明显,具有疗效温和、安全的独特优势,对缓解患者早期症状、减少轻症向重症进展的发生率方面有重要现实意义,在治疗中有巨大的开发潜力。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中医药干预、诊疗方案的制定等还待优化和完善。本文为科学、合理地应用中医药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优化诊疗方案,深入探索药理机制,尤其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药早期干预、中期控制疾病进展、后期配合西医改善预后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60.
[目的] 观察针刺足运感区结合局部电针围刺与常规针刺、常规针刺联合足运感区治疗中风后尿失禁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 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1组和对照2组,每组30例,治疗组予针刺足运感区结合膀胱体表相应投影区域电针围刺;对照1组参照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十三五”规划教材《针灸治疗学》中有关“尿失禁”的治疗选穴;对照2组在对照1组的基础上联合足运感区针刺,每日上午行神经内科常规治疗,每日下午行中风后尿失禁的临床治疗,每次30 min,每周连续治疗6次,6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1 d,共2个疗程。观察3组治疗前后尿失禁程度、尿失禁临床症状评分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分,并比较3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3组患者治疗后尿失禁程度、尿失禁临床症状评分及ADL评分均较前改善(均P<0.05),治疗组对尿失禁程度及尿失禁临床症状评分的改善较其他两组更明显(P<0.05),且治疗组和对照2组的ADL评分明显优于对照1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0/28),优于对照1组76.7%(30/23)和对照2组83.3%(30/25,P<0.05)。[结论] 针刺足运感区结合局部电针围刺治疗中风后尿失禁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