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25篇
  免费   155篇
  国内免费   100篇
耳鼻咽喉   41篇
儿科学   7篇
妇产科学   52篇
基础医学   153篇
口腔科学   283篇
临床医学   393篇
内科学   165篇
皮肤病学   36篇
神经病学   54篇
特种医学   26篇
外科学   150篇
综合类   709篇
现状与发展   1篇
预防医学   144篇
眼科学   142篇
药学   90篇
  3篇
中国医学   46篇
肿瘤学   8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58篇
  2021年   86篇
  2020年   72篇
  2019年   86篇
  2018年   75篇
  2017年   54篇
  2016年   56篇
  2015年   54篇
  2014年   96篇
  2013年   107篇
  2012年   162篇
  2011年   158篇
  2010年   155篇
  2009年   163篇
  2008年   145篇
  2007年   221篇
  2006年   224篇
  2005年   172篇
  2004年   131篇
  2003年   74篇
  2002年   55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01.
目的: 确定眼结膜印迹细胞法 (CIC法) 用于儿童群体亚临床VitA缺乏 (SVAD) 早期筛查的可行性。方法:采用CIC法, 对 438例 3~7岁学龄前儿童进行VitA营养状况评价, 评价结果与血清VitA水平相比较。结果: ①随着血清VitA水平的降低结膜印迹细胞异常程度也相应增加 (P<0. 05), 两者的符合率为 93.17%。②有 26. 38% (110 /410) 的研究对象结膜印迹细胞出现异常改变, 提示CIC法可以早期发现SVAD。结论: CIC法是一种能够有效地评价儿童机体VitA营养状况, 早期发现SVAD的快捷方法。  相似文献   
102.
目的:观察腹腔镜下电灼打孔术治疗难治性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效果。方法:选择药物治疗无效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43例,在腹腔镜下对多囊卵巢电灼打孔,术后克罗米芬促排卵治疗,观察血T、LH、FSH水平的变化及月经恢复情况、术后排卵率、妊娠率。结果:患者术后血T、LH水平下降,LH/FSH比值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1);术后月经情况明显改善,83.72%患者恢复正常月经周期,术后排卵率82.72%,妊娠率为60.47%。结论:腹腔镜下电灼打孔术治疗难治性多囊卵巢综合征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康复快的特点,为难治性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治疗提供了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3.
目的 探讨曲安奈德(triamcinolone acetonide,TA)对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human 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ARPE-19)增生的影响。方法 采用MTT比色法测定终质量浓度为10、30、300mg/LTA分别作用于ARPE-19细胞24h和72h后的吸光度A值。结果 不同药物浓度TA对ARPE-19增殖的抑制作用差异有显著性(F0.05,3.16=3.24,P〈0.05);此外,TA作用时间对ARPE-19增生的影响显著(F0.05 1,16=4.49,P〈0.05);而且TA药物浓度和作用时间之间相互影响,对ARPE-19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具有显著性意义(F0.04,1.16=4.49,P〈0.05)。结论 TA能够抑制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的增殖,有望成为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104.
 目的对西洋参(Panax quinquefolius L.)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方法利用D101大孔树脂吸附-低压硅胶干柱色谱对西洋参醇提液进行分离,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从西洋参(Panax quinquefolius L.)根中分离得到一个化合物,经核磁、质谱、紫外和红外光谱法鉴定为4-羟基-3-甲氧基苯甲醛。结论首次从西洋参根中分离得到4-羟基-3-甲氧基苯甲醛,其为镇静抗惊厥药物。  相似文献   
105.
106.
[目的]对单核细胞合成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KappaB,NF-κB)、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的影响,探讨趋化因子(fractalkine,FKN)-CX3CR1可能存在的信号转导机制及在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中的作用,并探讨了蛋白激酶C(protein kinase C,PKC)的介导作用.[方法]①Fi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外周血单核细胞.②每份提取的单核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FKN、R031-8220(PKC特异性阻断剂)组.③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各组单核细胞中NF-κB的表达.④酶联免疫法检测各组培养液中TNF-α的表达水平.[结果]FKN、R031-8220与空白对照组的NF-κB的阳性细胞率分别为(34.80±2.69)%.(20.10±2.78)%与(3.80±0.95)%(三组间差异P<0.05);TNF-α含量分别为(1506.1±69.3)pg/mL,(820.2±22.8)pg/mL,(80.5±5.5)pg/mL(三组间差异P<0.05).[结论]FKN-CX3CR1能增加NF-κB、TNF-α单核细胞的表达:而FKN与CX3CR1结合以后,可能通过激活细胞内蛋白激酶C,进而诱导单核细胞合成NF-κB、TN-α.  相似文献   
107.
目的:克隆人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基因编码区cDNA序列,构建并鉴定TGF-β1真核表达载体。方法:设计含有EcoRI和Xhol Ⅰ酶切位点的TGF-β1 cDNA引物,利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以人白细胞mRNA为模版,扩增TGF-β1基因,纯化PCR产物,TA克隆,双酶切与pcDNA3质粒表达载体连接,转化感受态大肠杆菌JM109,酶切鉴定阳性董组子,并进行序列测定。结果:琼脂糖凝胶电泳显示,用双酶切后形成分子量1.2kb的条带,符合物理图谱,表明表达载体构建成功,序列测定结果与预测结果完全一致。结论:成功克隆了TGF-β1基因,并成功地构建了真核表达载体pcDNA3-TGF-β1.  相似文献   
108.
Wang D  Wang Z  Di H 《中华妇产科杂志》1999,34(7):399-400
目的 通过检测胎儿纤连蛋白(FFN)研究细菌性阴道病和绒毛膜羊膜炎继产前早期诊断绒毛膜羊膜炎提供新方法。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细菌性阴道病患者60例(研究组),健康孕妇45例(对照组)进行宫阴道分泌物FFN检测。以FFN≥50μg/L为判断阳性标准。  相似文献   
109.
目的探讨阴囊坏疽的诊断、治疗及阴囊重建方法.方法 1992年1月~2004年9月,对15例阴囊坏疽进行临床资料分析,年龄23~80岁.创面细菌培养阳性14例,无菌生长1例,其中血培养阳性1例.均行抗感染、外科清创及引流等治疗.2例行高压氧治疗.清创术后根据情况采用皮瓣转移、植皮、直接缝合等方法行阴茎阴囊修复重建,其中2例高龄患者行睾丸去势术.结果住院时间21~34 d,平均26 d.所有患者术后创面均Ⅰ期愈合.获随访1~3年,平均1.5年.13例保留睾丸者阴囊外观满意,性功能正常,无睾丸萎缩发生.下肢、阴囊及腹股沟区无不适.结论阴囊坏疽确诊后应早期广泛清创并联合应用抗生素治疗,加强局部引流,有条件者可行高压氧治疗,根据具体情况重建阴囊.  相似文献   
110.
端粒酶活性在血管瘤中表达的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为探讨端粒酶活性表达与血管瘤病变发展中出现的生长自限性现象间的关系。方法:按年龄将因管瘤病人分成3组,I组为2岁以内的婴幼儿;Ⅱ组为年龄自3-18岁的病人;Ⅲ组为年龄超过18岁的病人。利用TRAP法测定每组病人肿瘤组织中的端粒酶活性,同时进行病理组织学观察。将测定的端粒酶活性表达情况与不同年龄组血管瘤病理学特点进行综合分析。结果:I组的端粒酶活性检出率高,其强阳性表达率也高;Ⅱ组端粒酶活性表达率较高,其强阳性表达率低;Ⅲ组的端粒酶活性的表达率低,无强阳性表达。I组的病理学特点为大量的致密的内皮细胞团,增殖活跃,管腔小而不明显;Ⅱ组增殖活跃的内皮细胞减少,可见较多的管腔;Ⅲ组增殖的内皮细胞少见,有明显管腔形成,可见纤维化及脂肪浸润。结论:端粒酶活性与血管瘤主要成分内皮细胞的增殖状态密切相关,影响内皮细胞的增殖能力,进而影响血管瘤的生长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