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27篇
  免费   186篇
  国内免费   25篇
耳鼻咽喉   12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8篇
基础医学   68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248篇
内科学   284篇
皮肤病学   15篇
神经病学   147篇
特种医学   44篇
外科学   125篇
综合类   612篇
预防医学   183篇
眼科学   7篇
药学   270篇
  3篇
中国医学   755篇
肿瘤学   5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84篇
  2021年   184篇
  2020年   168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46篇
  2013年   290篇
  2012年   372篇
  2011年   403篇
  2010年   329篇
  2009年   309篇
  2008年   150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观察中西药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71例确诊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90例)予强心复脉合剂口服,对照组(81例)予阿托品口服,疗程4周。治疗结束后比较2组的临床症状、24h动态心电图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的变化。结果临床疗效: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24h动态心电图:治疗组和对照组心率提高总有效率分别为92%和36%,24h平均心率分别增加10次/min和4次/min,2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LVEF: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有明显改善心功能的作用(P〈0.01)。结论强心复脉合剂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心率和改善心功能,是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82.
丁建平  齐晓涟 《中国药房》2008,19(17):1356-1357
目的:探讨培养神经内科临床药师的方法。方法:结合神经内科重症专业的特点,总结培养神经内科重症监护专业临床药师的经验。结果:好的、系统的学习方法,有利于临床药师顺利进入临床,尽快成为治疗团队中的一员。结论:临床医师以专业特色参与到临床药师的培训中,对临床药师在短期内完成工作模式的转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3.
克林霉素引起皮疹及肝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例21岁女性患者,因高热静脉滴注克林霉素0.6g+5%葡萄糖注射液500ml治疗,1次/d。3d后,改为口服克林霉素0.3g,连服第2次后出现全身皮疹。实验室检查示ALT 267U/L,AST176U/L,γ-GT202U/L。疑与克林霉素有关。停用克林霉素,给予地塞米松静脉滴注,维生素C,葡醛内酯,联苯双酯。治疗20d后,皮疹全部消退,肝功能指标下降,出院。出院后3周复查肝功能已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84.
目的:研究门冬胰岛素与人正规胰岛素对不规律进食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的影响。方法:2006年2月至2007年4月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共33例[男性18例,女性15例,平均年龄(65.82±2.85)岁]被纳入研究,先后用方案A和方案B治疗,各4个月。方案A:三餐前30min皮下注射人正规胰岛素+睡前皮下注射人低精蛋白锌胰岛素;方案B:三餐后10~15min皮下注射门冬胰岛素+睡前皮下注射人低精蛋白锌胰岛素。每周检测2次空腹血糖(FBG)和早、午、晚餐后2h血糖;并对患者低血糖发生次数及其严重程度、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变化进行对比观察。结果:患者的FBG和早、午、晚餐后2h血糖,在方案A治疗期间分别为(7.37±4.22)mmol/L、(9.73±3.38)mmol/L、(10.23±3.96)mmol/L和(10.85±3.36)mmol/L,在方案B治疗期间分别为(7.01±1.74)mmol/L、(9.23±1.58)mmol/L、(9.22±1.28)mmol/L和(9.76±1.32)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方案B较方案A的餐后血糖波动幅度明显降低;治疗前后HbA1c的差值在方案A、B分别为(3.08±0.96)%和(3.37±0.47)%(P〈0.01);低血糖发生次数及中重度低血糖发生率,在方案A治疗中分别为68例次及36.7%,在方案B治疗中分别为21例次及19.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门冬胰岛素餐后皮下注射可有效降低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减小餐后血糖波动幅度,减少低血糖的发作次数并降低其严重程度,对不规律进食的老年糖尿病患者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5.
341例药疹临床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了解药疹的类型及其相关致病药物,以有助于临床对药疹的诊治。方法:收集2002年1月至2007年12月门诊药疹患者的临床资料,对药疹的潜伏期、致病药物、类型、治疗及转归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341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男165例,女176例,年龄3~90岁,平均年龄(45.67±19.98)岁。298例患者有明确的潜伏期,其中247例(82.89%)≤1周,28例(9.40%)为~2周,23例(7.71%)〉2周。293例(85.92%)为单一用药,引起药疹的常见药物有β-内酰胺类(68例,32.2%),解热镇痛药(49例,16.72%),喹诺酮类(32例,10.92%),中成药(30例,10.24%),磺胺类(29例,9.90%);其他致病药物有心血管药物、抗癫痫药、生物制品以及镇静催眠药等。药疹的类型有:麻疹样或猩红热样疹(发疹样疹)(147例)、荨麻疹(71例),固定性药疹(60例)、多形红斑(7例)、紫癜性疹(4例)、湿疹样疹(2例)、重症多形红斑(1例)及痤疮样疹(1例)。发疹样疹主要由β-内酰胺类(49例)、喹诺酮类(18例)、解热镇痛药(18例)及中成药(16例)所致。荨麻疹主要由喹诺酮类(10例)所致。固定性药疹主要由磺胺类(28例)及解热镇痛药(22例)所致,所有患者经用抗组胺药物、皮质激素以及对症支持治疗后全部痊愈。结论:发疹样疹为常见药疹,其次为荨麻疹和固定性药疹。引起药疹的主要药物为β-内酰胺类抗生素、解热镇痛药、喹诺酮类、中成药,以及磺胺类药物。  相似文献   
86.
甘草酸二铵注射液致湿疹样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例24岁男性症状性癫痫患者间断服用丙戊酸钠16年。入院时,患者肝功能为ALT41U/L,AST56U/L。患者在行癫痫病灶切除术后9d,ALT和AST水平分别升至224U/L和99U/L。给予甘草酸二铵150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静脉滴注,1次/d。用药4d后,患者四肢出现对称性红斑、水疱伴瘙痒,之后累及颈部、腋窝、肘窝、腹股沟及腘窝,红斑中央有斑丘疹和丘疱疹,诊断为药物诱发的湿疹样疹。停用甘草酸二铵注射液,给予西替利嗪和维生素C治疗。3d后皮疹减少,瘙痒减轻。追问病史,患者在1年前曾因静脉滴注甘草酸二铵出现过全身红斑伴瘙痒。  相似文献   
87.
阿奇霉素迟发性过敏反应致谵妄及心房纤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例62岁疑为肺部感染的女性患者,接受阿奇霉素0.5g静脉滴注后2.5h出现寒战、胸闷、憋气及高热,继之出现烦躁不安,谵妄,心电图检查示快速房颤,经抗过敏及对症治疗好转。停用阿奇霉素,改用阿莫西林,未再出现上述症状。  相似文献   
88.
目的:调查《药物不良反应杂志》载文的引文频率和类型,揭示引文的特点。方法:收集2003~2007《药物不良反应杂志》载文的引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统计分析引文频率、引文类型、普赖斯指数及主要被引期刊。结果:2003~2007年《药物不良反应杂志》共有论文385篇,其中354篇有引文,共4849条,平均每篇12.6条。引文率为91.9%。在4849条引文中,89.3%引自期刊,7.5%引自图书,普赖斯指数为62.9%,引文频次在居前20位的被引期刊中的引文占引文总量的22.8%。结论:《药物不良反应杂志》载文的引文数量多、范围广,是我国药物安全信息的重要来源之一。  相似文献   
89.
氟康唑和伊曲康唑先后应用致麻疹样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例78岁女性患者因脑出血、右侧中枢性偏瘫、肺部感染住院治疗。入院第21天,尿、便中检出霉菌孢子和菌丝,考虑霉菌感染。给予氟康唑静脉滴注治疗,首日0.4g/d,以后0.2g/d。3d后患者胸腹部出现红色斑疹,轻度瘙痒。停用氟康唑,改用伊曲康唑0.25g,2:L/d静脉滴注。治疗2d后,患者躯干和四肢红色斑疹继续增多,瘙痒显著。停用伊曲康唑,改用大蒜素静脉滴注并口服氯苯那敏抗过敏治疗,5d后皮疹基本消退。  相似文献   
90.
陈宏 《中国药房》2008,19(1):72-73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的培训方法。方法:以笔者对临床药师参与临床实践的培训经验为基础,参考有关临床药师教学指导原则,提出临床药师基本职责和培养方法的个人见解。结果与结论:为使临床药师成为多学科治疗团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建立与临床实践紧密结合的临床药师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