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2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6篇
内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31篇
预防医学   3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0篇
中国医学   70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58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宫颈癌的发生普遍与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有关,而HPV感染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信号级联上调之间存在较大的相关性。因此,EGFR通常被作为靶点并使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和单克隆抗体来治疗宫颈癌。本综述旨在整合当代利用EGFR靶向治疗宫颈癌的方法,并强调当前在涉及EGFR突变的宫颈癌中MicroRNA和相关基因的不同作用。对现有的EGFR疗法的潜在耐药性及对更佳疗法的需求进行了回顾和讨论,以期开发出具有更好效果的新型制剂。  相似文献   
32.
目的通过研究淫羊藿及其拆分组配伍麻黄对冰水浴联合注射牛血清白蛋白所致急性肾小球肾炎水肿模型大鼠的影响,探究淫羊藿配伍麻黄的利水作用及淫羊藿发挥利水作用的物质基础。方法先将SD雄性大鼠置于代谢笼内适应性喂养3 d。随机取10只大鼠作为空白对照组,其余大鼠于实验第1~3天冰水浴至大鼠四肢僵硬先造成大鼠风寒感冒模型;再于实验第4天和第11天早上9∶00按150 mg·kg^-1给大鼠腹腔注射牛血清白蛋白(BSA),空白对照组则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取造模成功大鼠60只,随机分成6组,每组10只,分别为:模型组,麻黄+生淫羊藿组,麻黄+多糖组,麻黄+非黄酮组,麻黄+大极性黄酮组,麻黄+小极性黄酮组。各组大鼠从实验第15天开始按照10 mL·kg^-1灌胃给予相应试剂,空白组给予等体积蒸馏水,连续灌胃20 d。收集实验大鼠第34天24 h尿液,大鼠处死后,测定尿蛋白、血清肌酐、血清尿素氮、白细胞、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血小板指标含量。取肾脏组织用于做病理切片并于HE染色。结果麻黄+生淫羊藿组尿蛋白含量由显著性下降(P<0.05),血清肌酐、血清尿素氮、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有极显著性下降(P<0.01);部分肾小球周围有少量的炎性细胞,炎性细胞浸润有所减轻。麻黄+非黄酮组血清肌酐、白细胞数量、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有显著性下降(P<0.05),尿蛋白、血清尿素氮水平有极显著性下降(P<0.01);肾小球肿胀有所减轻,有囊腔变小。麻黄+大极性黄酮组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有极显著性下降(P<0.01);肾小球依旧有肿胀,炎性细胞浸润减少。麻黄+小极性黄酮组血清尿素氮、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有及显著性下降(P<0.01);肾小球肿胀有减轻,肾小球附近的炎性细胞浸润有减少。麻黄+多糖组肾小球依旧充血肿胀,依旧有炎性细胞浸润,有肾小管扩张。结论淫羊藿及其拆分组配伍麻黄对急性肾小球肾炎水肿模型大鼠有较好的治疗作用,且疗效为:麻黄+非黄酮组>麻黄+生淫羊藿组>麻黄+小极性黄酮组>麻黄+非极性黄酮组>麻黄+多糖组,淫羊藿主要利水作用物质基础为非黄酮成分。  相似文献   
33.
目的探讨苏木对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大鼠的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水平的影响。方法首先在24只雄性SD大鼠中随机选取6只大鼠作为空白对照组,余下单次腹腔注射STZ制备糖尿病大鼠模型,空白对照组予以注射等体积的柠檬酸-柠檬酸钠缓冲液。成功造模后,再随机将18只大鼠分成模型对照组、α-硫辛酸组和苏木组,分别连续给药8个星期。8个星期后,检测和比较各组大鼠血清中GSH、IL-6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后,α-硫辛酸组及苏木组的血清GSH含量均高于模型组(P 0.05),苏木组和α-硫辛酸组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α-硫辛酸组及苏木组的血清IL-6含量均低于模型组(P 0.05),苏木组和α-硫辛酸组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苏木可升高糖尿病大血管病大鼠血清GSH含量,降低血清IL-6含量。  相似文献   
34.
p53基因是重要的抑癌基因,在女性生殖中扮演重要角色,其异常活性与诸多生殖疾病的发生有关,例如习惯性流产、不孕症等。近年研究发现p53基因在女性生殖系统广泛表达、参与某些生殖过程、与某些生殖疾病密切相关。本文基于近年来国内外的研究,对p53基因在女性生殖中发挥的作用及其与某些生殖疾病的关系进行总结综述,以期为生殖领域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与新思路。  相似文献   
35.
在使用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GC)治疗疾病的过程中因其不良反应诱发的骨质疏松症被称为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症(glucocorticoid induced osteoporosis,GIOP),是目前继发性骨质疏松症最常见的病因之一。GIOP使骨密度降低、骨量减少、脆性增加,容易发生骨折,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和负担。广大科研人员已经对GIOP发病的可能机制进行了诸多研究,但仍有很多方面未能阐明。随着H型血管概念的提出,其成骨成血管偶联作用被广泛关注,GC对H型血管的抑制作用被认为可能与GIOP的发病有关。但是,目前尚未有文章将GC对H型血管的抑制作用及其与GIOP发病的关系进行系统阐述,故该文将GC抑制H型血管形成的因素进行了系统概括,得出GC能抑制H型血管形成,抑制成骨成血管偶联,导致骨质疏松症发病的结论。另外,该文还针对调控H型血管形成的因素总结了相应促H型血管形成的可行性方法。期待通过该综述提升人们对GIOP发病机制的认识,并为临床治疗GIOP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6.
糖尿病肾病(DKD)是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也是终末期肾脏病的主要原因,其发病机制复杂,是国内外的研究热点。线粒体作为供能的主要场所,对DKD的发生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检索、分析相关文献,综述了线粒体功能障碍与DKD相关信号通路[NOX信号通路、BNIP3/NIX信号通路、转化生长因子(TGF)-β1/Smads信号通路、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辅激活子1α(PGC-1α)信号通路、Notch信号通路]的关系,以期为防治DKD、延缓其进入终末期肾脏病提供新的治疗靶点及策略。  相似文献   
37.
目的:评价近二十年中医药治疗胃癌前病变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的方法学质量,为提升该疾病临床研究质量提供参考。方法:检索2001年1月—2021年12月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网、PubMed和Embase中收录的中医药治疗胃癌前病变的临床RCT文献,经过筛选、信息提取,构建数据库,基于2010版CONSORT声明、Cochrane偏倚风险评估量表及与疾病相关附加评价指标对临床试验设计进行评价及分析。结果:共纳入840篇文献。根据Cochrane偏倚风险评估量表,随机方法应用为高偏倚风险占5.95%;分配方案隐藏风险为不确定者占98.93%;患者或试验者施盲的风险不确定为98.69%;结果评估者施盲的风险不确定为100.00%;结果数据完整性高风险占2.86%;选择性报告的风险不确定为98.45%。CONSORT声明评价报告质量结果显示,100.00%RCT文献报告了引言、目标和干预措施等8个条目;36.79%的文献交代了随机序列产生方法,但仅有27.62%的文献交代了实施随机方案的人员,1.07%的文献隐藏了分配方案,1.31%的文献采用盲法;36.67%的文献报告了不良反应;没有文...  相似文献   
38.
慢性胰腺炎(CP)是临床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是由各种不伺因素引起的胰腺局部、节段或弥漫性的炎性疾病,导致胰腺不同程度的腺泡萎缩、胰管变形、胰实质纤维化或钙化,并造成轻重不一的胰外分泌及内分泌功能障碍.因其病程长、病情复杂、并发症多且又是导致胰腺癌变的危险因素,一般预后不良且难以根治.  相似文献   
39.
目的:观察头穴丛刺对阿尔茨海默病(AD)大鼠海马组织核因子κB p65(NF-κB p65)、核因子κB抑制蛋白α(IKBα)、β分泌酶1(BACE1)、β淀粉样蛋白(Aβ)及海马组织形态的影响,探讨头穴丛刺治疗AD大鼠认知功能障碍的作用机制。方法: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头穴丛刺组和西药组,每组12只。采用双侧海马注射β淀粉样蛋白1-42(Aβ1-42)诱导AD大鼠模型。头穴丛刺组选取“百会”及“百会”左、右各旁开1 mm处针刺,1次/d, 30 min/次,治疗14 d;西药组予盐酸多奈哌齐(0.5 mg·kg-1·d-1)灌胃治疗,治疗14 d。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评价大鼠认知功能;ELISA法检测大鼠海马组织及血清中Aβ含量;HE染色观察大鼠海马组织形态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海马组织NF-κB p65、IKBα、BACE1蛋白表达量。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逃避潜伏期延长、穿越原平台次数减少(P<0.01),海马组织和血清中Aβ含量明显升高(P<0...  相似文献   
40.
目的:分析以表阿霉素等化疗药物经肝动脉灌注化疗并栓塞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疗效和毒性反应.方法:不能接受手术治疗的中晚期肝癌患者53例,采用表阿霉素、卡铂以及5-氟脲嘧啶等化疗药物与碘化油联合经肝动脉辁塞灌注治疗.结果53例共接受132次介入治疗.41例AFP明显下降或恢复正常.部分缓解31例,稳定19例,进展3例,总有效率58.5%.0.5、1、2年生存率分别为90%、70.7%、32%.不良反应主要为Ⅰ~Ⅲ的骨髓抑制及I~Ⅱ度的消化道反应.结论:以表阿霉素为主的药物经肝动脉拴塞化疗治疗中、晚期肝癌,疗效好,毒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