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9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14篇
综合类   9篇
药学   61篇
中国医学   99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61.
机体受到感染或损伤后触发的一种自身防御机制称为炎症。作为一种常见的防御机制,炎症在临床上十分多见。如果得不到及时治疗还有可能导致多种更加严重的疾病。目前临床上大多通过化学合成的药物进行抗感染治疗,但其不良反应不可忽视,这已经成为一个临床亟待解决的问题。植物挥发油是一种从芳香植物中提取的天然化合物,具有抵抗炎症的作用。本文通过植物挥发油对于炎症病原菌的有效成分、作用机制、协同作用以及安全性等方面进行阐述,为以后植物挥发油的科研方向提供一定借鉴。  相似文献   
162.
附子多糖(Aconiti Lateralis Radix Praeparata polysaccharides, AP)是从附子药材及其各种炮制品中提取得到的一类生物活性大分子。自1986年首次分离得到附子多糖以来,陆续发现其免疫调节、抗肿瘤、抗抑郁、脏器保护、降血糖和抗炎等药理作用。近年来,随着多糖提取分离与结构鉴定技术的发展,已从附子及其炮制品中分离得到20多种附子多糖,它们在相对分子质量、单糖组成、糖苷键等结构特征以及生物活性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尤其是附子多糖在发酵、浸泡、蒸煮等复杂炮制环境下可能发生溶解、降解或变构,导致附子多糖结构的多样化,这为深入理解附子多糖的结构-活性关系提供了可能。因此,该文系统梳理了附子多糖的结构、构效关系相关研究进展,总结了附子多糖的生物活性以及潜在的起效机制,并对附子多糖开发应用所面临的技术挑战进行了讨论,以期促进附子多糖的质量控制与深度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63.
目的 基于质量源于设计(QbD)理念筛选保元汤颗粒剂的制备工艺,采用物理指纹图谱对颗粒剂进行一致性评价,建立高效液相色谱(HPLC)含量测定方法用于其质量控制研究。方法 以成型率、吸湿率、溶化率、休止角为评价指标,考察不同类型辅料及配比,并采用正交实验优选保元汤干法制粒的工艺参数;以相对均齐度指数、松密度、振实密度、水分、吸湿率、休止角、豪斯纳比为二级物理指标,建立颗粒剂的物理指纹图谱,评价不同批次颗粒剂质量的一致性;采用HPLC法测定颗粒剂中指标性成分人参皂苷Rg1、Rb1、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和甘草酸铵的含量。结果 保元汤颗粒剂以麦芽糊精为辅料,药辅质量比2:1,干法制粒制备工艺参数为辊轮压力22 bar,辊轮转速8 r·min-1,进料速度120 r·min-1;测定的各批次颗粒剂物理指纹图谱相似度均大于0.99;人参皂苷Rg1、Rb1、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和甘草酸铵分别在9.5156~1218、8.406~1076、1.1680~149.5和8.453...  相似文献   
164.
程玉瑶  金晨  陈康  项沁  曹光照  张凌 《中成药》2023,(6):1984-1989
目的 鉴定丰城鸡血藤各提取物化学结构,筛选该药物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活性部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UPLC-Q-TOF-MS/MS,分别在正离子扫描模式下对各提取物中化学成分进行定性分析。建立Ⅱ型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大鼠模型,记录大鼠体质量变化趋势、足趾容积变化、关节炎指数,测定大鼠胸腺、脾脏指数,炎症因子TNF-α、IL-6、CRP和免疫球蛋白IgG、IgM、IgA水平。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三氯甲烷部位和乙酸乙酯部位给药组大鼠体质量增加(P<0.05,P<0.01),足趾肿胀度、关节炎指数、免疫器官指数、炎症因子和免疫球蛋白水平降低(P<0.05,P<0.01),且均优于正丁醇部位给药组。结论 丰城鸡血藤三氯甲烷部位和乙酸乙酯部位有良好的抗类风湿性关节炎作用,其作用可能与降低血清炎症因子TNF-α、IL-6、CRP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65.
中医药的本原是整体,系统阐明中药“整体观”是中医药界迫切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中药起效的整体调节作用已被普遍认知,但单味中药自有成分的整体内在逻辑需要进一步阐释。为全面揭示中药药效作用机制,该文充分融合中药整体观与辩证思维去探究中药存在的内在逻辑关系,从中药自有多成分共存的角度出发,系统梳理了单味中药内在的“自洽”现象,即各成分在理化性质、药动学作用、生物效应、性味归属、中医功效等方面呈现的同向或反向作用现象,整理归纳同一味中药所表现出的各类辨证逻辑关系并分析内在原因,并重点分析了影响中药功效“自洽”现象的外界因素,以期帮助更好地揭示药效物质基础理论,进一步丰富中药整体观的科学内涵,为中药炮制工艺、配伍形式、制剂设计等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66.
目的 研究牛至油对葡聚硫酸钠(DSS)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小鼠的改善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阳性药组(美沙拉嗪),牛至油高、中、低剂量组,大豆油组(溶剂组),每组15只,造模同时灌胃给药,连续7 d。第8天,处死小鼠并收集结肠、血清及粪便,HE染色观察结肠组织病理变化,ELISA法检测血清炎症因子水平,16S rRNA高通量测序法检测粪便中肠道菌群变化。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和结肠组织病理评分升高(P<0.01),血清促炎因子IL-1β、TNF-α水平升高,抑炎因子IL-10水平降低;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上述指标均有改善(P<0.05,P<0.01),其中牛至油高剂量组效果最佳。肠道菌群分析表明,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肠道中乳酸菌属(Lactobacillus)等丰度有所降低,而厚壁菌门(Firmicutes)、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放线杆菌门(Actinobacteriota)、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肠球菌属(Enterococcus)等丰度均有所...  相似文献   
167.
该研究从药动学、药效学及组织分布的角度考察制备的口服共载葛根素(PUE)/大豆苷元(DAZ)混合胶束(PUE/DAZ-FS/PMMs)的递药性能。以PUE混悬液、单一载药胶束(PUE-FS/PMMs)、共载胶束(PUE/DAZ-FS/PMMs)为研究对象,考察大鼠血浆中PUE的血药浓度变化情况;采用大鼠尾容积测压法连续10周监测给药后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的收缩压、舒张压及平均血压变化;采用LC-MS/MS测定心、肝、脾、肺、肾、脑、睾丸中PUE的含量。结果表明,相较于PUE混悬液和PUE-FS/PMMs, PUE/DAZ-FS/PMMs在大鼠体内的Cmax显著增加(P<0.01),相对生物利用度达122%,其Cmax、AUC0-t、AUC0-∞、t1/2、MRT分别是PUE混悬液的1.77、1.22、1.22、1.17、1.13倍,是PUE-FS/PMMs的1.76、1.16、1.08、0.84、0.78倍;与模型对照组相比,PUE/DAZ-FS/PMMs降低SHR...  相似文献   
168.
目前,“肠道-器官”轴已成为研究的热点,肠道微生物在维持各个器官的健康方面变得越来越重要,其与各个器官的复杂综合的对话机制在越来越多的研究中被证实。皮肤作为人体最大的器官,是保护机体免受伤害的重要屏障,“肠道-皮肤”轴理论的提出,为肠道和皮肤之间建立了双向联系。皮肤疾病的发生与肠道微生物失调密切相关,其作用机制复杂,可通过免疫途径、代谢物途径及内分泌途径产生影响。在中医理论中记载“有诸内,必形诸外”,肠道与皮肤都属于中医肺系的范畴,皮肤的呼吸、排汗和肠道的通畅都与肺卫的宣肃关系密切。根据中医的辨证论治理论,肠道疾病和皮肤疾病应同时注重内部的根本调养和外部的对症治疗。该文就近十年“肠道-皮肤”轴的研究进行综述,并结合中医理论,阐述皮肤与肠道的关系及治疗手段,为皮肤及肠道疾病临床治疗及药物研发提供思路和依据。  相似文献   
169.
痛风是嘌呤代谢紊乱或尿酸(UA)排泄异常引发的以尿酸升高为特征的一种代谢类疾病,目前以西药治疗为主,但不良反应较大。中医药抗痛风安全有效,故取得了长足发展。探讨中医药在抗痛风方面的策略,为中医药在抗痛风领域的开发应用提供参考。该文以中药、中医、中医药和痛风为检索关键词,对在PubMed、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和维普检索筛选的相关文献进行系统分析。得出结论:中医药可以针对痰、瘀、湿、虚4个病理病机论治痛风,实现痛风的虚实共治。其中根据湿热蕴结、瘀热阻滞、痰浊阻滞、肝肾阴虚4个证型的病理特点,分别用清热利湿法、活血化瘀法、化痰降浊法、补肝益肾法进行治疗,针对性强,有效性高。其主要作用机制有抑炎[调控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IL-1β、IL-8等趋化因子及核转录因子(NF)-κB、NOD样受体蛋白3(NLRP3)等炎症通路]、降尿酸[调节尿酸转运体和抑制黄嘌呤氧化酶(XOD)的活化]、抗氧化应激(抑制活性氧,调控一氧化氮、丙二醛等水平)及调节免疫系统等。  相似文献   
170.
目的:建立动态监测自由清醒大鼠纹状体内多巴胺水平的微透析-高效液相色谱-化学发光分析法,研究天然冰片联合左旋多巴对6-羟基多巴诱导的帕金森病(PD)模型大鼠纹状体内多巴胺水平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6-羟基多巴PD模型组、左旋多巴组和天然冰片联合左旋多巴组。模型组大鼠麻醉后于右侧前脑内侧束缓慢注入4μg·μL-1 6-羟基多巴,术后4周腹腔注射0.5 mg·kg-1阿扑吗啡,筛选旋转圈数≥7 r·min-1(或每30 min 210 r)的大鼠作为6-羟基多巴诱导的PD模型动物。采用脑微透析活体采样联用高效液相色谱-化学发光法(HPLC-CL)监测自由清醒大鼠纹状体内多巴胺水平的动态变化。HPLC分离系统包括Shim pack ODS色谱柱(250 mm×4.6 mm, 5μm),三水合乙酸钠缓冲液-乙腈(80∶20)作为流动相,流速为1.0 mL·min-1,柱温为37℃。CL检测系统包括3μmol·L-1鲁米诺溶液、稀释1 000倍的纳米金溶液和50μmo...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