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9篇
  免费   12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25篇
内科学   3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6篇
综合类   39篇
预防医学   11篇
药学   22篇
中国医学   7篇
肿瘤学   1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47篇
  2016年   1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21.
<正>肾衰竭是由多种原因导致肾脏长期受损害,进而引起的肾功能衰竭,是各种肾脏疾病的终末阶段,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食欲不振、乏力、贫血,甚至导致尿毒症,且极易引发贫血、心包炎、高血压、心力衰竭、心肌病、肾性骨病等严重并发症,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1]),临床治疗以血液净化为主,  相似文献   
22.
<正>在临床上,不典型肝脓肿和典型肝脓肿共同构成了肝脓肿这种常见病症。所谓肝脓肿,便是肝组织因细菌等致病因子的侵染而出同甘共苦现了脓性的局限化炎症~([1])。一般而言,大多数患者的肝脓肿在CT图像上都呈现出多种多样的表现,其原因是不典型肝脓肿或典型肝脓的存在。但是,总的说来肝脓肿其典型CT特征有如下几条:病灶为低密度或等密度、病灶单发较多兼有少量多发、全肝皆可发病尤其是肝右  相似文献   
23.
目的探讨胃间质瘤的影像、病理和免疫组织化学特征。方法对外科手术切除的胃肿瘤标志本用显微镜观察,拟诊为间叶性肿瘤者再查CD_(177)、CD_(34)、平滑肌肌动蛋白、结合蛋白等抗体标志物。回顾分析胃间质瘤患者术前临床资料,了解其影像、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特征。结果 31例胃间质瘤中,良性14例。交界性7例,恶性10例;GI提示胃腔内充盈缺损,黏膜撑开,可见龛影;CT平扫见与胃壁相连的均匀或不均匀稍低密度肿块,增强示肿块中度均匀或不均匀强化;MRI平扫与胃壁相连的肿块T_1WI呈低信号,T_2WI呈略高信号,增强扫描肿块轻度强化;显微镜下细胞主要呈梭形和上皮细胞型;免疫组织化学CD_(117)阳性率93.5%,CD_(34)阳性率83.9%,SMA阳性率16.1%,Desmin及S-100均为阴性。结论胃间质瘤是一种少见的消化道肿瘤,具有一定特征影像表现,确诊有赖于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  相似文献   
24.
目的分析中医辨证治疗排卵性不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排卵性不孕患者90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克罗米芬治疗,观察组给予中药辨证治疗,对比2组患者的内膜厚度、直径≥10 mm的卵泡数目、优势卵泡直径、排卵率、妊娠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2组患者治疗后较治疗前相比内膜厚度增厚,直径≥10 mm的卵泡数目增多,优势卵泡直径扩大,观察组较对照组相比上述指标改善更加显著(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相比妊娠率及排卵率较高,未破裂卵巢黄素化综合征率、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率、身体明显不适率较低(P<0.05)。结论采用中医辩证施治排卵性不孕相比于常规西医治疗能进一步改善临床疗效,提高排卵率及妊娠率。  相似文献   
25.
目的通过研究探讨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的的临床护理方法以及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从2014年1月至2016年7月我院收治的患有重症心血管内科疾病的患者60例,随机的分成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方式进行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舒适护理以及风险管理的方式进行临床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康复情况以及护理的结果与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经过临床护理之后在临床恢复情况以及不良事件的发生概率、患者的满意程度上均有差别,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结论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增加适当的舒适护理以及风险管理才可以。  相似文献   
26.
目的 探讨铁代谢异常与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的关系。方法 收集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孝感医院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153例,依据患者入院72 h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得分增加≥4分将其分为恶化组(END组)与对照组(非END组),并采集发病后第1、3、5、7天同一时间点外周血测量铁代谢指标(血清铁、铁蛋白、转铁蛋白、转铁蛋白饱和度、总铁结合力)。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恶化组各时间点血清铁蛋白[(195.68±13.43) ng/mL vs.(153.66±21.09) ng/mL]、转铁蛋白[(2.67±0.54) g/L vs.(1.45±0.22) g/L]及转铁蛋白饱和度[(25.21±1.83)%vs.(21.35±2.01)%]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清铁蛋白、转铁蛋白及转铁蛋白饱和度水平与入院后72 h内NIHSS评分增加呈正相关(P<0.05)。结论 铁代谢指标对于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27.
目的:研究自拟补血强肾方联合西药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的红细胞及白细胞介素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12月间收治的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4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23例,对照组采取单纯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自拟补血强肾方治疗,治疗2个疗程后评估并比较2组疗效,观察治疗前后2组红细胞计数、网织红细胞、血红蛋白水平、骨髓增生,血清白细胞介素表达。结果:观察组临床治愈率为82. 61%,总有效率为95. 65%;对照组临床治愈率为56. 52%,总有效率为78. 26%;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RBC、RET、Hb均有所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观察组RBC、RET、Hb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患者血清IL-17、IL-6、IL-23均有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观察组IL-17、IL-6、IL-23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骨髓增生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RBC、Hb与临床疗效间呈高度负相关(P 0. 05),IL-23、IL-17、IL-6与临床疗效间正相关(P 0. 05)。结论:补血强肾方联合西药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疗效确切,能够有效改善红细胞及白细胞介素的表达。  相似文献   
28.
目的 研究经皮肾造瘘术在合并血小板减少的梗阻性尿源性脓毒血症治疗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2017年10月~2021年5月我院收治的合并血小板减少的尿源性脓毒血症病人116例,合并肾功能指标异常者23例(血肌酐>500 mmol/L)。术前行泌尿系CT或超声等检查明确肾积水。依据术前血常规中血小板的数量分为研究组(血小板<50×109/L)和对照组(血小板≥50×109/L)。两组病人均在超声引导下进行经皮肾造瘘术。观察两组手术成功率、体温、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及降钙素原恢复正常的时间、术后大出血、休克、副损伤出现情况。结果 研究组病人的术前发热时间为(6.9±2.2)天、血小板计数为(35±10.2)×109/L、术前降钙素原(PCT)为(36±6.2)ng/ml、血肌酐升高占比30%,对照组分别为(4.2±2.0)天、(115±58.9)×109/L、(20±2.6)ng/ml和1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PCT恢复时间分别为(6.9±2.8)天...  相似文献   
29.
背景与目的:隐匿性乳腺癌发病隐匿,诊断困难,治疗策略不确定,是乳腺癌领域的难点和热点。本研究探讨了隐匿性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诊疗策略。方法:对56例隐匿性乳腺癌患者在术前采用乳腺彩超、钼靶、磁共振及PET/CT检查,对比不同检查方法对隐匿性乳腺癌可疑原发灶检出率及病理符合率的差异。治疗方案采用新辅助化疗、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保乳+腋窝淋巴结清扫术、腋窝淋巴结清扫术,术后行化疗+放疗。结果:乳腺超声、X线、MRI、PET/CT对乳腺可疑原发灶的检出率分别为7.14%(4/56)、29.41%(15/51)、37.50%(18/48)和16.28%(7/43);结合术后病理学检查发现其病理符合率分别为66.67%(2/3)、50.00%(7/14)、50.00%(9/18)和50.00%(3/6);26例患者乳腺超声、X线及MRI均未发现可疑原发灶,其中21例接受病理学检查,阳性率为14.29%(3/21);对39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标本行乳腺病理切片检查,检出原发灶15例,检出率38.46%。根据St. Gallen指南分子分型标准,Luminal A型、Luminal B型、HER-2阳性型和三阴性型比例分别为7.14%、46.43%、12.50%和33.93%。术后随访52例,随访时间10~104个月,中位时间35个月,复发转移4例,死亡0例。检出原发灶的15例患者中,复发或转移2例;未检出原发灶的24例患者中,无复发或转移;行新辅助化疗17例,达病理学完全缓解(pathological complete response,PCR)2例,复发或转移2例;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39例,复发或转移2例;行保乳+腋窝清扫8例,复发或转移2例;腋窝清扫9例,无复发或转移。结论:乳腺MRI检查在隐匿性乳腺癌的排除性诊断中有重要价值;乳腺超声、X线及MRI均未发现可疑原发灶的患者其乳腺病理原发灶检出率较低;隐匿性乳腺癌的治疗策略可选择新辅助化疗、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保乳+腋窝清扫术、腋窝清扫术;乳腺病理学未检出原发灶的患者复发转移率低于检出原发灶者。  相似文献   
30.
目的比较分析CT与核磁共振诊断股骨头坏死患者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接受检查84例股骨头坏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检查方式,将采用CT检查的设定为A组(42例),将采用核磁共振检查的设定为B组(42例),比较2组的诊断效果。结果 A组股骨头坏死检出率57%,远低于B组的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经CT检查确诊24例患者中,股骨头坏死Ⅰ期10例,Ⅱ期7例,Ⅲ期4例,Ⅳ期3例;B组经核磁共振检查确诊36例患者中,股骨头坏死Ⅰ期16例,Ⅱ期9例,Ⅲ期7例,Ⅳ期4例。结论 CT与核磁共振在股骨头坏死的临床诊断中均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均可在临床诊断上提供较准确的依据。与CT检查相比,核磁共振在股骨头坏死临床诊断中检出率更高,值得应用于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