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7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5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8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61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10篇
中国医学   150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57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 毫秒
81.
《辽宁中医杂志》2017,(1):34-36
随着社会规律的变化和生活压力的增加,抑郁症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患病人群逐渐增多,伴随其发生的各类症状如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等的发病率亦相对提高,并容易导致病情加重及复杂化。赖新生教授针对郁证病因病机及其治则治法提出三点:一、郁气之蓄,其内或虚;二、脏腑失衡,诸病皆生;三、通督养神,通调脏腑。赖老以通元法自拟五脏安和方,针对五脏之阴阳而调之,配以通元针法,通督养神,引气归元,疗效甚佳。  相似文献   
82.
颤证,又名"震颤"颤振"振掉",是指头部或肢体不自主摇动、颤抖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轻者仅摇头,或一侧肢体微颤,重者可见全身颤动,甚则肢节拘急[1].庄礼兴教授是靳三针疗法学术传承人之一,运用针灸治疗运动障碍疾病经验丰富,见解独到.庄教授认为,不少颤证患者除运动障碍外,还有精神情志方面的障碍如认知、性格及情绪改变,故治疗颤证,要形神同调,在通过针灸改善患者形体摇动、颤抖症状的同时,更要注重调理神志.  相似文献   
83.
原发性高血压是临床常见的慢性心血管疾病之一,该病的患病率较高,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整理近年来中医推拿疗法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研究成果,分析了推拿疗法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可能作用机制。认为中医推拿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有神经和血管调节两种机制,推拿疗法治疗原发性高血压能够较好地缓解症状、平稳降压,且其作用效果不易反弹,有望成为在临床上推广应用的有效而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84.
从血管性痴呆(VD)的症状特点出发,通过分析十三鬼穴的穴位特点和治疗特点,结合VD的病因病机、治则,从鬼穴主要治疗神志病的特点探讨十三鬼穴治疗VD的临床思路,为临床上针刺十三鬼穴治疗VD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5.
毕文卿  庄礼兴  贺君  庄珣  朱雯  李晴 《新中医》2014,46(3):157-160
目的:优化天灸疗法防治实热证哮喘的药物和穴位选取方案。方法:纳入实热证哮喘患者,对影响天灸疗法的穴位(常规、实热证)和药物(常规、实热证)两因素两水平进行析因设计研究。结果:4个试验组治疗后以实热药物联合实热证穴位组总有效率96.55%为最高;药物和穴位具有协同交互作用,实热证药物、实热证穴位分别与常规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实热证药物和实热证穴位的联合应用对于改善实热证哮喘患者的肺功能、减少临床症状、控制哮喘发作要优于单纯使用实热证药物或实热证穴位组。  相似文献   
86.
目的:了解中医对产后缺乳治疗的文献特征、研究情况。方法:确定检索主题词,通过对数据库的检索,记录中医治疗产后缺乳的文献信息和特征,然后使用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结果:在检索期内,共检索出有效文献169篇,近11年来产后缺乳常见的辨证分型为气血亏虚/气血不足/气血虚弱、肝郁气滞/肝气郁结,当归、王不留行、黄芪、柴胡是产后缺乳中最常用的4味中药,发现使用自拟方的文献居多,临床取穴体现出“经脉所过,主治所及”的“循经取穴”原则。结论:中医药在治疗产后缺乳方面已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治疗体系,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7.
【目的】 观察巨刺法联合腹针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给予巨刺法联合腹针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针刺治疗。7 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4个疗程。治疗4周 后,评价2组临床疗效,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Portmann简易评分的变化情况。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面部残疾指数量表(FDI)的变化情况,FDI量表分为躯体功能指数量表(FDIP)与社会生活功能量表(FDIS)两个部分。【结果】(1)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67%(29/30),对照组为86.67%(26/30)。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2组患者的Portmann评分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在改善Portmann评分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2组患者的FDIP评分与FDIS评分均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在改善FDIP评分与FDIS评分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 组患者 FDIP 评分与 FDIS 评分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巨刺法联合腹针治疗周围性面瘫,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8.
【目的】 系统评价针刺联合康复训练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的改善情况。【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重庆维普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美国医学在线(PubMed)、国际循证医学图书馆(Cochrane Library)、荷兰医学文献数据库(Embase)六大数据库中关于针刺联合康复训练对比康复训练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的随机对照试验或临床对照试验。筛选文献、提取数据并评价文献质量后,使用RevMan 5.3进行Meta分析,并用Stata 12.0进行Egger检验以评价发表偏倚。【结果】 共纳入9项研究,合计660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可有效地改善患者的Fugl-Meyer运动评分(WMD = 21.09,P<0.000 01)、Fugl-Meyer运动评分量表的上肢评分部分(WMD = 9.17,P = 0.000 5)、改良版Barthel 指数量表(WMD = 21.38,P = 0.009)、腕背伸主动关节活动范围(WMD = 3.13,P = 0.01)和简易上肢功能评分(WMD = 8.91,P<0.000 01),且2组间的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对Fugl-Meyer运动评分量表、Fugl-Meyer运动评分量表的上肢评分部分和改良版Barthel指数量表进行发表偏倚分析,Egger’s test提示2组间研究没有明显的发表偏倚。【结论】 针刺联合康复训练可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但由于纳入的部分文献质量较低、部分结果异质性较高,期望今后更多大样本、多中心的随机对照试验加以验证。  相似文献   
89.
开展医养结合、以中医为特色的现代化社区健康教育,可有效整合中医特色康复和西医现代康复技术,促进养老资源与医疗资源优化配置,提高康复资源有效利用率,使残疾老年人更有尊严地重返社会,也有利于中医药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90.
髌股关节疼痛综合征(patellofemoral pain syndrome,PFPS)是骨科常见病,青壮年运动员的发病率>25%,女性比男性更容易发生PFPS[1]。通常情况下,患者主诉髌骨有疼痛症状,特别在长时间坐位(膝关节屈曲)或重复负重(下楼梯)加剧,保守治疗效果有限[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