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4篇
  免费   173篇
  国内免费   57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0篇
临床医学   45篇
内科学   24篇
皮肤病学   8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25篇
综合类   240篇
预防医学   151篇
药学   282篇
  2篇
中国医学   262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42篇
  2023年   184篇
  2022年   69篇
  2021年   62篇
  2020年   57篇
  2019年   92篇
  2018年   51篇
  2017年   239篇
  2016年   107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该研究建立了同时测定鸭跖草中异荭草苷、荭草苷、牡荆苷、异牡荆苷4种成分含量的HPLC定量分析方法,对不同产地共62批鸭跖草进行含量差异分析及质量评价。采用Dikma Platisil ODS色谱柱(4.6 mm×250 mm, 5μm),流动相为乙腈-0.1%甲酸水溶液(14∶86),检测波长348 nm,流速1.0 mL·min-1,柱温35℃;应用化学计量学的方法对62批鸭跖草药材产地差异及其药材质量进行研究。结果显示4种成分的测定在质量浓度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6.17%~103.0%,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RSD均小于2.0%。整体上4种成分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异荭草苷>异牡荆苷>荭草苷>牡荆苷,取产地明确的47批鸭跖草样品进行分析,化学计量学将其分为6类,不同产地鸭跖草质量差异大,综合而言西部、中部、南部产地的鸭跖草质量较优。该研究所建立的HPLC多成分含量测定方法专属性强,简便高效,为综合评价不同产地的鸭跖草药材质量提供参考;经化学计量学分析发现不同产地鸭跖草质量差异大,认为可将异荭草苷...  相似文献   
12.
以栽培奇楠沉香“糖结”叶片为材料,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获取其叶绿体基因组,并结合NCBI下载的12个沉香属叶绿体基因组,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明确其叶绿体基因组特征及系统发育关系。结果表明,栽培奇楠沉香“糖结”的叶绿体基因组序列长度为174 909 bp,GC量为36.7%,共注释基因136个,其中蛋白质编码基因为90个、tRNA为38个、rRNA为8个。重复序列分析共检测得到80个SSR和124个长重复序列,其中,SSR大部分由A和T碱基重复组成。密码子偏好性分析结果表明AUU是使用次数最多的密码子,密码子倾向使用A和U结尾。沉香属叶绿体基因组比较分析显示,IR区边界相对保守,共获得5个高变异区域:trnD-trnY、trnT-trnL、trnF-ndhJ、petA-cemA、rpl32,可作为潜在的沉香属特异性DNA条形码。选择压力分析结果表明rbcL、rps11、rpl32基因参与正向选择。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显示栽培奇楠沉香“糖结”和白木香聚为一支(支持率100%),支持国产奇楠沉香种质基原植物为白木香。该研究得到的叶绿体基因组数据可为栽培奇楠沉香的遗传多样性研究和沉香属分子鉴定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出生体重及分娩方式对小学生超重肥胖和腹型肥胖的影响,为预防儿童肥胖提供依据。  方法  依托广州市中小学生常规体检,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3所小学3 361名学生,对学生及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分娩方式、出生体重与学生超重肥胖和腹型肥胖的关系。应用相乘交互项和Delta法探讨交互作用。  结果  广州市小学生的超重肥胖率为21.33%,腹型肥胖率为12.08%。多因素Logistic分析表明,与顺产的学生相比,经剖宫产者的超重肥胖风险增加了44%(OR=1.44,95%CI=1.16~1.80);高出生体重的学生超重肥胖风险较正常体重者增加62%(OR=1.62,95%CI=1.09~2.42)。调整多因素后,未观察到出生体重和出生方式与学生腹型肥胖之间的关联性(P值均>0.05)。经剖宫产出生与父母肥胖对学生的超重肥胖(RERI=0.33,95%CI=0.02~0.65)和腹型肥胖(RERI=0.39,95%CI=0.12~0.65)存在相加交互作用。  结论  剖宫产及高出生体重与小学生超重肥胖风险增高有关联。剖宫产出生方式与父母肥胖可能协同促进儿童肥胖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高中生在居家网课期间身体活动、焦虑症状状况及其相关性,为高中生的身心健康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20年4月,某校高中生以问卷星形式完成在线调查,内容包括:一般资料、生活作息、身体活动、焦虑自评量表。采用成分等时替代模型分析高中生24 h行为活动(包括身体活动、静坐行为和睡眠)与焦虑症状的相关性。结果 共调查1 324人,高中生焦虑症状患病率为23.34%。10 min中高强度身体活动(MVPA)替代久坐行为(SB)、低强度身体活动(LPA)与焦虑得分减少相关有统计学意义(平均变化量分别为 - 0.25(95%CI: - 0.47~ - 0.04)、 - 0.24(95%CI : - 0.46~ - 0.02))。随着 MVPA 替代 LPA、SB和睡眠(SLP)的时间增加,焦虑得分预测值减少量增加。结论 高中生居家网课期间焦虑情绪不容忽视,进行中高强度身体活动能有效预防焦虑症状发生。  相似文献   
15.
<正>高原视网膜病变(high altitude retinopathy,HAR)是高原病(high-altitude illness,HAI)的一种表现,目前认为是高海拔低压性缺氧环境引起视网膜和视神经的改变,主要表现为视网膜血管迂曲扩张、高原视网膜出血(high altitude retinal hemorrhage,HARH)和视盘水肿等[1-2]。本文通过对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治疗和随访情况进行回顾并进行文献复习,以期提高临床对该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目的考察不同的喹诺酮类抗生素在蒸发光散射检测器(ELSD)中的响应因子是否一致,进而评价利用ELSD迅速测定该类药物含量的可行性。方法用HPLC-ELSD法测定了几种喹诺酮类抗生素(依诺沙星、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洛美沙星和加替沙星)的进样量与响应取双对数的线性方程。色谱条件:YMC-Pack ODS-AM 柱 (150 mm×4.6 mm ID,5 μm);流动相 0.5%三乙胺水溶液(三氟醋酸调至pH 2.5)-乙腈(48∶12);流速0.6 mL·min-1。检测器条件:漂移管温度117 ℃,气体流速3.0 L·min-1。结果5种物质的线性方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5种不同的喹诺酮类抗生素在ELSD中的响应因子一致,可尝试用HPLC-ELSD法建立该类药物的一类新药基准品。  相似文献   
17.
王晓炜  李军  丁波  胡廷熹 《药学进展》2005,29(10):476-479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认证是国家依法对药品生产企业(车间)实施监督检查并予以认可的一种制度,而药品检验实验室在药品的生产质量控制方面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是GMP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我国从1988年首次颁布《药品管理法》至今,药品GMP认证从无到有,已接近发达国家水平,但是有关生产企业药检实验室的监督和检查制度尚不完善。美国于1963年即颁布了第一部GMP,此后其GMP的发展一直领先于世界,其现行的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cGMP)及根据cGMP制定的《药品检验实验室检查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均对药品生产企业的药检实验室…  相似文献   
18.
陈俊威  徐旭东 《中成药》2005,27(10):1217-1218
目的:考察红栓菌胞外多糖PPS2的抗肿瘤及免疫药理作用.方法:检查了PPS2对实验小鼠体内肉瘤S-180的抑制效果和对脾淋巴细胞的转化率,测定了NK细胞活性、IL-2水平以及EAC瘤株小鼠肿瘤坏死因子的含量.结果:红栓菌胞外多糖可对S-180的抑制率达到52.6%~72.4%,对静止脾淋巴细胞有一定的促进增殖作用,剂量为100μg·mL-1时刺激指数达到1.83,同时,PPS2还能够增加NK细胞活性、明显提高IL-2水平.结论:PPS2具有较理想的抗肿瘤作用,其抑瘤机制可能与免疫调节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建立大鼠血浆中替加色罗的HPLC测定法 ,以测定大鼠ig替加色罗后的血药浓度 ,并对其药代动力学进行评价。方法 血浆样品加入内标后用乙酸乙酯提取 ,进行HPLC分析 ,流动相为甲醇 乙腈 水 (6 0∶8∶32 ,含 0 8%冰醋酸 ,0 4 %三乙胺 ,v/v) ,流速为 1 0ml/min ,检测波长为 310nm。大鼠ig 5 0、10 0、2 0 0mg·kg-1替加色罗后 ,测定其血浆中替加色罗的浓度 ,计算主要药动学参数。结果 血浆中替加色罗在 2 0 0ng/ml~ 80 0 0ng/m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 ,血浆中替加色罗的最低检测限为 1 0ng/ml。大鼠ig 5 0、10 0、2 0 0mg·kg 1替加色罗后 ,估算的末端相半衰期分别为 0 86、1 0 9、1 0 8h ,3种剂量的半衰期相近 ,AUC与剂量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r =0 9996 )。结论 本实验建立的分析方法灵敏、准确、简便。在5 0~ 2 0 0mg·kg 1剂量范围内 ,替加色罗在大鼠体内符合线性药物动力学特征 ,平均半衰期为 1 0 1h。  相似文献   
20.
僵蚕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目的 :研究僵蚕的化学成分。方法 :应用硅胶柱层析和重结晶方法进行分离、纯化 ,并利用谱学方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分离并鉴定出 7个化合物。结论 :其中 6个成分为首次从僵蚕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