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6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18篇
耳鼻咽喉   3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6篇
基础医学   12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124篇
内科学   29篇
皮肤病学   6篇
神经病学   14篇
特种医学   10篇
外科学   44篇
综合类   209篇
预防医学   41篇
眼科学   6篇
药学   123篇
中国医学   29篇
肿瘤学   1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7篇
  2016年   36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46篇
  2008年   52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46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81.
X线、多排螺旋CT及MRI在寰枢椎脱位或不稳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分析X线、多排螺旋CT、MRI在寰枢椎脱位或不稳的诊断价值。方法:对寰枢椎脱位或不稳患者行颈椎中立侧位片、断层侧位片、过屈、过伸侧位片、开口位片、多排螺旋CT和MRI检查。结果:枕颈区先天性畸形16例,创伤性寰枢椎脱位或不稳12例,类风湿性关节炎1例,寰椎肿瘤2例。结论:对于寰枢椎脱位或不稳的诊断需结合X线片、多排螺旋CT和MRI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82.
MTHFR基因多态性与妊高征的遗传易感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N5,N10 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 (MTHFR)基因多态性与妊高征(PIH)的关系。方法 :运用多聚酶链反应 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 (PCR RFLP)技术检测 99例PIH及 5 4例对照组的MTHFR基因多态性。结果 :PIH患者的MTHFR基因CC、CT、TT基因型频率分别为 5 3.5 %、31.3%、15 .2 % ,对照组的CC、CT、TT基因型频率分别为 4 6 .3%、4 4.4 %、9.3% ,两组的CT基因型频率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CT基因型与重型PIH有关。结论 :MTHFR基因CT基因型可能是PIH的危险因子 ,CT基因型与重型PIH相关  相似文献   
83.
目的:探讨不同截石位对患者手术并发症的影响,对传统截石位的摆置方法进行改进。方法:通过对86例截石位手术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用传统的截石位摆置方法,将托腿架支托患者大腿,上肢外展位;实验组用新式截石位摆置方法,将患者双上肢以自身床单固定于身体两侧,可避免上肢外展导致臂丛神经受损,托腿架支托患者小腿,在小腿下垫中单,中单应先向腿内旋方向包裹,骶部垫上厚软垫高约10cm,使手术野充分暴露,方便操作,腰部悬空处薄软垫垫实,可减缓压力,防止腓总神经损伤和骶部皮肤破损。结果:术后随访表明,新式截石位摆置方法的实验组病人下肢疼痛持续时间、麻木例数及下肢活动时间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新式截石位不仅能提高手术效率,而且能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4.
唐群英  俞世英 《护理研究》2004,18(9):796-798
[目的 ]探讨儿童夜惊的有效护理方法 ,减少影响儿童睡眠的不利因素。 [方法 ]将符合夜惊诊断的2 6例儿童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 ,两组同时给予药物治疗 ,干预组实施治疗的同时制定家庭护理措施并进行综合性干预。 [结果 ]干预组症状均有改善 ,且优于对照组 (P <0 .0 5 )。 [结论 ]开展家庭护理 ,对儿童的不良睡眠行为进行干预 ,能降低引起夜惊的不良因素 ,提高儿童的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85.
目的:观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抗Ⅱ型胶原抗体水平的变化,探讨其在类风湿关节炎发病及病情活动方面的意义。方法:选择2000—01/2004—01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门诊及病房就诊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50例作为类风湿关节炎组,男25例,女25例,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28例,临床缓解期22例。选择5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①检测血清抗Ⅱ型胶原抗体水平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②测定双手含腕关节的X射线分期:根据美国风湿病学会标准,Ⅰ期为关节或关节面骨质疏松;Ⅱ期为关节面下骨质疏松,偶见关节面囊性破坏或骨质侵蚀破坏;Ⅲ期为明显关节面破坏或骨侵蚀破坏,关节间隙狭窄,关节半脱位等改变;Ⅳ期:除Ⅱ期、Ⅲ期病变外,并有纤维性或骨性强直。③记录晨僵时间、关节指数(关节肿胀、关节压痛及程度)和整体功能分级:根据关节症状与功能评分系统进行评分(优〉92分,关节无肿胀,活动自如;良:87-92分,关节轻微肿痛,活动度可达正常的3/4;可:65-86分,活动时疼痛,活动度仅为正常的1/2;差:〈65分,活动或静息痛,活动时仅为正常的1/2,行动困难,关节肿胀)。结果:进入结果分析类风湿关节炎组和对照组均保持为50例。①血清抗Ⅱ型胶原抗体水平比较:类风湿关节炎组活动期患者显著高于对照组及临床缓解期患者[(52.1&;#177;6.01,12.3&;#177;3.3,39.2&;#177;4.7)μg/L,(t=2.447,2.120,P〈0.01)]。②不同X射线分期患者血清抗Ⅱ型胶原抗体水平比较:Ⅰ,Ⅱ,Ⅲ,Ⅳ期患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34.0&;#177;1.6,53.6&;#177;1.9,60.0&;#177;1.5,60.0&;#177;1.3)μg/L,(F=3.645,P〈0.05)],Ⅰ期患者显著低于Ⅱ期和Ⅲ期,(P〈0.05,0.01)。③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组患者血清抗Ⅱ型胶原抗体水平与晨僵持续时间、关节肿胀及压痛评分成正相关(r=0.201,0.352,0.317,P〈0.01)。结论: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患者血清抗Ⅱ型胶原抗体水平显著增高,与炎症反应的持续存在如晨僵持续时间、关节肿胀和关节压痛等密切相关,并随患者病情的缓解而下降。因此,将抗Ⅱ型胶原抗体水平作为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的评估指标具有实际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86.
目的:探讨改进后路腰椎手术后体位安置方法的应用效果。方法:从本院2013年11月~2014年4月收治的行后路腰椎手术患者中随机选择100例作为观察组,实施改进后的术后体位安置。对照组为100例2013年1~6月实施常规术后体位安置的患者。两组进行临床效果比较。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舒适度和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行后路腰椎手术的患者在术后实施改进的体位安置方法,可以有效地减少各种术后并发症的出现,提高患者的舒适程度以及满意度,效果确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7.
目的 观察感觉神经肽P物质与表皮干细胞(ESC)联合应用对糖尿病大鼠创面愈合与神经再生的作用. 方法 分离培养SD大鼠ESC(经鉴定),接种于羊膜滋养层上构建羊膜-ESC备用.选择48只糖尿病模型大鼠,每只背部制作4个全层皮肤缺损创面.按随机抽签法将此192个创面分为ESC+P物质组、ESC组、P物质组、对照组,每组48个创面.ESC+P物质组和ESC组创面均移植羊膜-ESC,P物质组、对照组创面移植羊膜.移植后,ESC+P物质组、P物质组在创周及创面中央注射1×10-7 mol/L的P物质250μL,ESC组、对照组在创周及创面中央注射PBS 250μL作对照,各组每日注射2次,连用4d.于大鼠伤后4、7、10、14、17、23 d,观察并计算创面愈合率(每时相点8个创面),HE染色观察创面组织结构改变.伤后4、7、10 d,行Masson染色观察创面组织总胶原分布,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Ⅰ、Ⅲ型胶原沉积量.伤后14、23 d,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创面组织中蛋白基因产物9.5(PGP 9.5)及P物质阳性神经纤维分布情况.对数据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t检验. 结果(1)ESC+P物质组伤后14 d创面愈合率达100.0%,明显早于ESC组、P物质组、对照组完全愈合时间(伤后17、17、23 d).HE染色显示ESC+P物质组创面愈合质量明显优于其余3组.(2)伤后10 d,ESC+P物质组与P物质组创面组织中胶原着色深、面积广;其余2组胶原染色较浅、面积较小.随着伤后时间推移,各组创面Ⅰ型胶原沉积量逐渐升高,Ⅲ型胶原沉积量逐渐下降.伤后4、7、10 d,ESC+P物质组Ⅰ型胶原沉积量明显高于ESC组(t值分别为32.72、118.21、26.71,P值均小于0.01)和对照组(t值分别为44.37、22 76、30.32,P值均小于0.01);ESC+P物质组与P物质组水平相对接近.伤后4、7、10d,ESC+P物质组创面Ⅲ型胶原沉积量明显高于ESC组(t值分别为32.27、28 68、14.51,P值均小于0.01)和对照组(t值分别为35 68、22.52、22 24,P值均小于0.01).(3)ESC +P物质组与P物质组创面组织中有大量PGP 9.5和P物质阳性神经纤维再生,创面深层部分神经纤维末梢向表皮延伸.ESC组、对照组仅见创面深层有少量PGP 9.5和P物质阳性神经纤维,且未向表皮延伸.伤后14、23 d,ESC+P物质组创面PGP 9.5阳性神经纤维面积占(3.86±0.25)%、(7 03±0.28)%,明显高于ESC组[(1.48±0.30)%、(3.01±0 43)%,t值分别为23 95、30 27,P值均小于0.01]和对照组[(1 46±0 23)%、(2.84±0.29)%,t值分别为27.35、40.32,P值均小于0.01].伤后14、23 d,ESC+P物质组创面P物质阳性神经纤维面积占(2.01±0 14)%、(1.19±0 11)%,明显高于ESC组[(0.85±0 17)%、(1.34±0 21)%,t值分别为20.50、2.60,P<0.05或P<0.01]和对照组[(0.74 ±0.15)%、( 1.30 ±0.17)%,t值分别为23 98、2.41,P<0.05或P<0.01]. 结论 感觉神经肽P物质和ESC联合应用,可以有效促进糖尿病大鼠创面愈合与神经再生.  相似文献   
88.
目的探讨LEEP锥切术在宫颈癌前期病变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的应用效果,为控制宫颈癌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实施LEEP宫颈锥切术治疗91例CINⅡ以上患者的临床资料,随访一年后观察组织病理变化及术后复发的情况。结果 91例CINⅡ以上患者锥切后,59例(64.8%)病理未进展,13例(14.28%)病理降级,4例(4.4%)阴性,15例(16.48%)升级;随之15例升级患者继续实施手术治疗,其中14例行全子宫切除,1例行宫颈癌根治术,随访满1年后,未见复发。76例锥切为最终治疗,随访观察1年后仅2例(2.63%)再次出现宫颈病变。结论 LEEP刀宫颈锥切术能准确诊断宫颈病变并能较有效治疗CIN,但锥切术后应密切随访。  相似文献   
89.
目的探讨妊娠高血压病人心率变异性(HRV)与血清甲状腺激素的关系.方法应用Century 3000型闪光卡型动态心电图自动分析系统对60例妊娠高血压疾病病人(观察组)及60名正常妊娠(对照组)HRV 频域及时域进行分析,同时用放免法测定甲状腺激素水平.结果妊娠高血压疾病病人中,血清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减低(P<0.05),而反三碘甲状腺原氨酸(rT3)水平升高(P<0.01);HRV指标24 h正常R-R间期标准差(SDNN)、24 h相邻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低频成分(LF)和高频成分(HF)水平降低P<0.05),而LF/HF升高(P<0.05).结论妊娠高血压疾病病人存在继发性甲状腺代谢紊乱,低T3及高rT3水平可作为评价妊娠高血压疾病病人及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90.
目的 对适宜中国人BMI分级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社区筛查问卷效度做检验与评价.方法 选取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肺功能室40岁以上行肺功能检查者(共629人),以支气管舒张试验后第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与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70%作为诊断COPD的金标准,共收集254例COPD患者和375 名非COPD人员.两组研究对象均填写国际呼吸道组织推荐的COPD筛查问卷.将获得的数据用适宜中国人BMI分级的筛查评分与问卷评分标准对比,以检验该筛查问卷在国人中应用的效果.结果 修改原国际呼吸道组织推荐的COPD筛查问卷BMI的分级后,经受试者工作特征(ROC)分析,其ROC曲线下面积较原筛查问卷提高(分别为0.916 与0.901,P〈0.01).选取17分为最佳截断点,问卷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正确诊断指数、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等分别为88.2%、77.3%、3.89、0.15、0.655、72.5%、90.6%.结论 根据中国人BMI分级调整后的COPD筛查问卷对COPD的区分效度好,其筛查能力提高,最佳截断点仍可选择17分,适合在我国社区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