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62篇
  免费   1048篇
  国内免费   290篇
耳鼻咽喉   70篇
儿科学   49篇
妇产科学   59篇
基础医学   451篇
口腔科学   175篇
临床医学   1109篇
内科学   599篇
皮肤病学   133篇
神经病学   184篇
特种医学   207篇
外科学   554篇
综合类   2034篇
预防医学   704篇
眼科学   84篇
药学   632篇
  12篇
中国医学   354篇
肿瘤学   390篇
  2024年   69篇
  2023年   254篇
  2022年   95篇
  2021年   59篇
  2020年   92篇
  2019年   137篇
  2018年   103篇
  2017年   230篇
  2016年   213篇
  2015年   180篇
  2014年   275篇
  2013年   307篇
  2012年   407篇
  2011年   452篇
  2010年   461篇
  2009年   516篇
  2008年   463篇
  2007年   468篇
  2006年   481篇
  2005年   439篇
  2004年   402篇
  2003年   484篇
  2002年   411篇
  2001年   306篇
  2000年   217篇
  1999年   120篇
  1998年   63篇
  1997年   70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 为了降低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巨细胞病毒(CMV)感染的相关死亡率,寻求一种更快捷、更特异的诊断CMV感染的分子生物学方法。方法 2001年4月至2003年4月,从79例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者中采集了135份外周血标本。采用巢式聚合酶链反应(nested-PCR)方法检测患者外周血中CMVgB DNA,阳性标本做酶切分型,部分行序列测定。结果CMVgB DNA检测中有42例患者(53.9%)的66份标本(48.9%)阳性;对其中阳性患者的45份标本进行了酶切分型,结果 CMV gB1型21例(46.7%),CMV gB2型14例(31.1%),CMV gB3型7例(15.6%),CMV gB4型3例(6.7%)。先后有2种型别的CMV感染者有3例(3.8%)。经分析,CMV gB阳性和CMV gB阴性患者GVHD的发生率分别为81.0%和32.4%(P<0.01);CMV gB1、gB2、gB3以及gB4型Ⅱ~Ⅳ度急性GVHD及慢性GVHD的发生率分别为:81.0%、50.0%、42.9%和0。结论 Nested-PCR方法可快捷特异地检测CMV感染。CMVgB1、2型中,重度急性GVHD和慢性GVHD发生率较高。CMV gB基因分型检测可有效地指导临床抗病毒治疗,且对移植后患者的临床转归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52.
榄香烯10~100μg/ml在试量内能促进IL-2产生,榄香烯腹腔或瘤内注射均能显著抑制Hca-F25/CL-16A3实体瘤的生长,并明显促进小鼠脾知胞白细胞介素-2的产生,提示榄香烯可促进IL-2产生增加,从而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进而抑制肿瘤的生长。  相似文献   
53.
金属表面TiO2薄膜的溶胶-凝胶法制备及其血液相容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通过溶胶 凝胶法制备TiO2 薄膜对 316L不锈钢和NiTi形状记忆合金进行表面改性处理。研究发现 ,经 5 0 0℃处理 1h的薄膜结构致密 ,膜层均匀平滑 ,薄膜主要由锐钛矿相TiO2 构成 ,随热处理温度的提高 ,锐钛矿相逐渐转变为金红石相。电化学腐蚀和动态凝血时间及溶血率测试表明 ,通过溶胶 凝胶法制备TiO2 膜进行表面改性的 316L不锈钢和NiTi合金的抗模拟体液腐蚀性提高 ,动态凝血时间延长 ,溶血率下降 ,说明溶胶 凝胶法制备TiO2 膜可以提高金属植入物的血液相容性  相似文献   
54.
目的 探讨经淋巴道转移的小鼠肝癌细胞高低转移株HCa F、HCa P淋巴道转移能力及与淋巴细胞归巢受体L 选择蛋白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免疫印迹分析、RT PCR及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肝癌HCa F、HCa P细胞表面L 选择蛋白的表达情况 ,再通过E 、P 、L 选择蛋白的抗体对细胞粘附实验的影响检测HCa F、HCa P细胞淋巴道转移潜能与L 选择蛋白的相关性。结果 L 选择蛋白在HCa F、HCa P细胞表面均有表达 ,且HCa F细胞的表达量明显高于HCa P细胞 (P <0 .0 1) ,HCa F细胞与淋巴结之间的粘附可被抗L 选择蛋白的抗体所阻断。结论 小鼠肝癌细胞高低转移株HCa F、HCa P细胞均表达L 选择蛋白 ,其程度与该细胞的淋巴道转移潜能正相关  相似文献   
55.
利用红藻氨酸颈部皮下注射 ,诱发大鼠癫痫发作 ,用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方法 ,观察前额叶皮层多巴胺 D2 受体蛋白和m RNA的变化。在诱发 4,5级癫痫发作后 4周 ,模型大鼠前额叶皮层 层细胞多巴胺 D2 受体免疫反应活性及其 m RNA明显下降 ,而在 、 层则有明显上升。多巴胺 D2 受体蛋白及其 m RNA在 层的下调可能导致该层锥体细胞的脱抑制 ,从而导致其往皮层下核团如尾壳核和伏隔核的谷氨酸能输入增加。而 层的上调则可能导致该层输出信息的障碍 ,引起皮层间信息联系的改变 ,这种变化对于探讨癫痫并发的认知障碍可能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56.
目的 研究并探讨右旋柠烯乳剂 (D limonene)对人胃癌生长和转移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 方法 采用人胃癌BGC 82 3细胞株经反复传代成实体瘤的完整组织块 ,建立人胃癌裸小鼠原位移植瘤模型。将 4 0只荷瘤裸小鼠随机分成 4组 ,移植后第 5d开始分别用生理盐水灌胃、5 氟尿嘧啶 (5 FU)腹腔注射、D limonene灌胃、D limonene灌胃 +5 FU腹腔注射共 7周。第 8周处死动物 ,测量原位肿瘤瘤重并计算抑瘤率 ,检测肿瘤细胞凋亡指数 (AI)、肿瘤微血管密度 (MVD)及免疫组织化学测定肿瘤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的表达变化 ,光镜与电镜观察组织细胞超微结构变化 ;观察荷瘤鼠腹膜、肝、其他脏器肿瘤转移及腹水情况。 结果 D limonene组、联用组分别与对照组相比 ,胃癌的原位肿瘤瘤重与抑瘤率、AI、MVD、VEGF下调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腹膜、肝转移受到明显抑制 (P <0 0 5 )。 结论 D limonene通过抑制肿瘤微血管形成 ,诱导胃癌细胞凋亡 ,抑制了体内胃癌的生长和转移。  相似文献   
57.
目的观察人N-甲基-D-门冬氨酸受体(NMDAR,NR)主亚基(NR1)单克隆抗体mAbN1对谷氨酸诱导的大鼠海马神经元Ca2 内流的影响。方法建立谷氨酸介导的大鼠海马神经元兴奋毒性损伤模型,以mAbN1及MK-801分别预处理海马神经元,用Fluo-3/AM法,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对细胞内游离Ca2 浓度([Ca2 ]i)的影响。结果mAbN1能显著抑制谷氨酸所致海马神经元[Ca2 ]i升高,此作用强于MK-801,且其本身对生理状态下神经元[Ca2 ]i无影响。结论mAbN1的抗兴奋毒性作用可能是通过改变NR的蛋白质二级结构从而影响兴奋毒性作用中的Ca2 内流实现的。  相似文献   
58.
肺曲菌病是由曲霉菌感染机体所引起的一种肺组织的慢性炎症性疾病。使用抗生素、抗结核药、激素或免疫抑制剂时间较长者最易发生;肺癌和结核空洞也可伴发曲菌寄生而形成继发性曲菌病。从空气中吸入曲菌而致病者为原发性曲菌病。曲菌感染后可引起肺组织的坏死、化脓和肉芽肿性炎等病理变化。现将笔者在尸检中遇到的1例继发性肺曲菌病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9.
我国HIV-1 B''亚型毒株gag基因变异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我国人免疫缺陷病毒1型(HIV-1)B’亚型主要流行株在宿主免疫压力下的基因变异及抗原表位的变化特征,探讨选择压力、基因离散率和抗原表位变化之间的关系。方法从确诊的HIV-1感染者的全血样本中提取基因组DNA,经套式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后,将扩增产物进行纯化和测序。然后将所得序列进行系统进化树和氨基酸变异分析,使用GCG软件包的Distance程序对P17和P24两个区段计算基因距离,用Diverge程序计算同义替换(1(s)和非同义替换(1(a)及二者之间的比值,并对我国人群中较常见的HLA型别限制的CTL表位的突变情况进行分析。结果HIV-1B’亚型毒株的P17区段的Ks/Ka值〈1,而P24区段的Ks/Ka值〉1;P24部分的基因离散率低于P17部分;P17区段抗原表位的保守率为34.94%,而P24区段抗原表位的保守率为67.38%;从基因离散率、所受的选择压力及抗原表位的突变率3个方面来看,HIV-1的P17区段均明显大于P24区段。结论HIV-1B’亚型毒株的P17区段的抗原表位变化较大,而P24区段的抗原表位相对较为保守。提示P24区段的CTL表位更适合于表位疫苗的研制。  相似文献   
60.
目的:研究大学生感觉寻求人格特征与脑电诱发电位的相关性.方法:测试大学生感觉寻求及MMPI人格特征,分析长潜伏期听觉诱发电位与感觉寻求人格特征的相关性,寻找感觉寻求人格特征的生物学标志,并进一步探讨感觉寻求人格特征的生物学基础.结果:1.高、低感觉寻求组轻躁狂(t=3.1)以及抑郁(t=3.62)分量表得分具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高感觉寻求组的抑郁得分较低,轻躁狂得分较高,而低感觉寻求组则与之相反.2.高感觉寻求者具有快速习惯化的特点(tc2=2.4,tc3=2.6,tc4=2.5,P均<0.05).结论:1.感觉寻求人格特征呈现极端形式者(低或高)可能容易出现与抑郁、轻躁狂相关的精神问题.2.与强度依赖性相比,快速习惯化现象可能是高感觉寻求者的一个更加显著的电生理标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