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篇
  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3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19篇
内科学   9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13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3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11篇
中国医学   12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由于下背痛难以明确诊断,因此针对下背痛的治疗通常疗效不佳。完善的分类系统可提高下背痛的治疗效果。对于下背痛的分类有基于诊断的分类方法、基于预后的分类方法和基于治疗的分类方法。其中基于治疗的分类方法将诊断和针对各分类的治疗联系在一起,可在临床指导有效的治疗。我们通过查阅文献,归纳了8种基于治疗的分类方法及相应的治疗方法。通过对上述分类的总结和分析,我们可以加深对下背痛的认识,从而指导合理的治疗。  相似文献   
22.
邵芃  贾杰 《康复学报》2022,(6):527-532
目的:通过感觉功能评定分析单侧脑卒中后上肢感觉功能障碍的临床特征。方法:选择2018年6月—2019年1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静安分院等5家医院康复医学科住院治疗的脑卒中患者122例,按照脑卒中类型分为脑梗死组和脑出血组,并进行感觉功能评定。主要评定其浅感觉(上肢针刺觉、温度觉、触压觉等)、深感觉(位置觉、运动觉、震动觉等)和复合感觉(皮肤定位觉、实体觉、两点辨别觉等)。结果:(1)不同类型感觉功能障碍损伤情况:脑卒中后患者感觉损伤以浅感觉+深感觉+复合感觉受损最为常见(58.20%),触压觉障碍发生率最高(83.61%)。(2)感觉功能障碍类型:与脑梗死组比较,脑出血组感觉功能障碍类型更少,部分脑梗死组患者未出现感觉功能受损,2组感觉功能障碍类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3)感觉功能损伤程度:与脑梗死组比较,脑出血组针刺觉、温度觉、触压觉、位置觉、运动觉、震动觉、皮肤定位觉、实体觉和两点辨别觉的功能损伤程度更严重。结论:脑卒中患者上肢感觉障碍的抑制性症状更常见,刺激性症状相对较少;脑卒中患者感觉功能深、浅、复合感觉三者均受损者多见;不同种类感觉损伤存在差异,单侧脑卒中患者浅感觉容易受损,深感觉受损相对较轻;脑梗死组感觉受损类型多,但总体损伤程度相对较轻;脑出血组感觉受损类型较少,但感觉功能损伤程度比脑梗死组更为严重。  相似文献   
23.
目的 探讨泌尿系统感染患者尿微量白蛋白(MAU)及MAU/尿肌酐(UCr)比值升高的临床意义.方法 46例确诊为泌尿系统感染且伴MAU及MAU/UCr水平升高的门诊患者分别于抗感染治疗前及治疗后行尿常规及中段尿培养等检查,并监测MAU及MAU/UCr水平的变化.结果 治疗前MAU升高者46例,平均水平为(94.8±151.8)mg/L;MAU/UCr升高者38例,平均水平为(15.9±16.6)g/molCr.治疗后平均MAU水平降低至(16.2±17.7)mg/L,MAU/UCr水平降低至(2.48±2.95)g/molCr,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显著性(P<0.01).结论 在排除原发和继发性肾小球疾病,以及累及肾脏的系统性疾病后,如出现MAU及MAU/UCr水平升高提示其可能罹患肾盂肾炎.  相似文献   
24.
目的观察颈夹脊穴温针灸配合坐位拔伸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CSA)的疗效。方法将200例CS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治疗组在颈夹脊穴和风池穴温针灸后,配合坐位拔伸手法治疗。对照组口服盐酸氟桂嗪胶囊。采用CSA症状评分标准和眩晕问卷调查表(DHI)在治疗前后进行记录,获得治疗前后眩晕、头痛、视物模糊、耳鸣、颈痛、旋颈试验等症状评分及DHI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眩晕、头痛、视物模糊、耳鸣、旋颈试验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治疗后DHI评分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P<0.01,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颈痛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但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治疗组眩晕、头痛、视物模糊、旋颈试验、颈痛评分及DHI评分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5,P<0.01)。结论颈夹脊穴温针灸配合坐位拔伸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5.
目的 探讨程序化细胞死亡因子5(PDCD5)在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血清中的表达情况及与心肌损害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8年7月—2020年5月本院门急诊就诊的77例MPP患儿,根据患儿疾病严重程度将其分为轻症组(n=55)和重症组(n=22),同时选取60例来本院体检的健康儿童为对照组;收集研究对象一般资料,根据MPP患儿是否发生心肌损害分为心肌损害组(n=25)和非心肌损害组(n=52),检测心肌酶谱指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血清中PDCD5水平;Pearson法分析PDCD5水平与心肌酶谱指标的相关性;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血清PDCD5水平对MPP患儿并发心肌损害的诊断价值。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MPP轻症和重症组患儿血清中PDCD5水平均上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重症组PDCD5水平比轻症组明显升高(P<0.05);心肌损害组患儿血清PDCD5水平高于非心肌损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心肌损害组和非心肌损害组患儿血清心肌酶谱指标AST、LDH、α-HBDB、CK、CK-MB、hs-...  相似文献   
26.
目的探讨经子宫动脉介入诊治过程中子宫动脉痉挛的发生率,评估盐酸法舒地尔对解除子宫动脉痉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2007年07月至2011年11月87例接受经子宫动脉造影和介入治疗患者,在子宫动脉插管造影、灌注化疗及血管栓塞过程中发生子宫动脉痉挛,并根据子宫动脉痉挛程度分为轻度、中度、重度、顽固性4类。对于中、重度、顽固性子宫动脉痉挛者给予导管内缓慢推注盐酸法舒地尔5 mg,观察子宫动脉痉挛解除时间,记录推注前后血压、心率变化情况,同时观察患者有无头晕、头痛、视物模糊、消化系统及过敏等不良反应。结果 87例中有65例(75%)发生不同程度子宫动脉痉挛,其中轻度5例、中度16例、重度4I例、顽固性3例。给中度以上子宫动脉痉挛者推注5 mg盐酸法舒地尔后,5 min内均能迅速解除痉挛,成功实施介入诊治。推注盐酸法舒地尔前后血压、心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1例患者发生低血压、颜面潮红,心慌。结论盐酸法舒地尔可安全、有效、迅速缓解子宫动脉痉挛。  相似文献   
27.
病历摘要 患者女,68岁,因“反复咳嗽、咳痰、间断咯血42年,加重1个月”于2011年3月9日首次收入我院.1969年患肺结核,曾大咯血1次,经气管切开抢救成功.之后反复咳嗽、咳黄脓痰,间断少量咯血,近10年出现进行性活动后气急,间断双下肢水肿,多次查超声心动图(UCG)提示“肺动脉高压”并多次住院.本次入院前1个月上述症状再次加重,行肺CT示:两侧支气管扩张改变,伴部分肺部炎性反应;肺动脉高压,两肺淤血(图1),门诊抗感染效果不佳收入院.  相似文献   
28.
正病例资料患者,女,51岁,入院半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痛,呈间断性胀痛,伴肩背部放射痛,进食油腻食物后腹痛加重。皮肤巩膜黄染。无恶心、呕吐,无发热。外院CT检查示"低位胆道梗阻",自服消炎利胆药物后,症状无明显缓解,为进一步诊治以"黄疸原因待查"收治入院,行胰腺CT增强及MRCP检查。CT增强检查(图1~3)示胰腺弥漫性增大,羽毛状脂肪  相似文献   
29.
正病例资料患者,男,17岁,2个月前出现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反应减慢,轻度头晕症状,平素无发热、头痛、恶心呕吐等不适,无肢体活动障碍或发作性抽搐。1周患者反应减慢症状加重,并出现记忆减退症状,日间活动减少;近2 d患者卧床,精神萎靡,体力明显下降,进食减少,偶有尿失禁。  相似文献   
30.
正病例资料患者,男,24岁。患者3个月余开始出现双下肢无力,左下肢为重,行走不稳,自觉感觉障碍。遂来我院就诊,胸椎MR提示:胸6~7椎水平髓内占位。查体四肢肌力Ⅳ度,双下肢肌张力增高,皮层感觉存在,左下肢感觉障碍。双下肢腱反射强阳性。影像表现:MR平扫及增强检查(图1)示胸6~7椎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