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5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86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85篇
内科学   28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117篇
预防医学   4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9篇
  1篇
中国医学   200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9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50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载脂蛋白E(Apolipoprotein E,Apo E)在脂代谢中起核心作用,载脂蛋白E不仅作为重要角色参与脂代谢,也同时会影响骨代谢。现阶段多种研究表明,骨质疏松与脂代谢异常是受各种原因影响的代谢性疾病,二者关系紧密,绝经后妇女由于雌激素水平变化,常导致骨代谢与脂代谢紊乱,同时雌激素水平也被证实对Apo E有较大影响。国内外学者多将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与脂代谢异常的着重点放于Apo E,集中研究Apo E对骨代谢与脂代谢的调节作用。骨代谢与脂代谢的异常在我国中老年妇女人群中出现率极高,且往往伴随发生。骨质疏松对中老年妇女的日常生活,甚至生命安全皆有重要影响。本文通过整理载脂蛋白E对骨代谢以及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影响的现阶段研究,进一步对其相关性制作综述。  相似文献   
92.
目的:通过与常规针刺法对比,评价毫针速刺法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希望能为针灸治疗本病提供疗效更优、损伤较少的新方法。方法:将60例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速刺组和常规组,每组各30例,分别给予毫针速刺法、常规针刺法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Mcgill评分量表和临床体征评分,利用美国GE公司LOGIQ E9彩色超声诊断仪进行肌骨超声测量平腰三横突末端的两侧肌肉最厚处,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评定标准比较两组间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Mcgill评分、体征评分均显著降低(均P0.01);且速刺组治疗后Mcgill评分显著低于常规组(P0.01),体征评分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速刺组愈显率86.667%、总有效率100%,均明显高于常规组(愈显率36.666%、总有效率96.666%);速刺组治疗前后肌肉厚度明显下降,其差值明显高于常规组的治疗前后差值(P0.01)。结论:毫针速刺法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能明显降低患者的Mcgill评分和体征评分,改善疼痛程度,明显减轻局部软组织水肿、消除炎症,且临床疗效优于常规针刺法,值得针灸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3.
外科临床营养学是面向食品卫生与营养学专业本科学生开设的一门新型专业必修课。以下从教学的目的、内容、模式和方法的实际应用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如何能更好地开展外科临床营养学的教学,为进一步规划教学工作总结经验。  相似文献   
94.
通过梳理古籍中有关捻转补泻手法的要素,整理捻转补泻手法左右转针、性别、受针者左右、受针者身前身后、经络循行方向等要素发展的源流,分析了古代医家对诸多要素的认识。认为转针左右、性别、受针者左右、受针者身前身后等要素不是捻转补泻的技术核心部分。对于现在研究所关注的幅度、频率、时间3个刺激变量,唯有单次捻转完成时间(频率)被高武在《针灸聚英》中所重视,可视为进一步研究的内容。对于依据针刺刺激强度区分补泻,则需增加受针者的感受强度这一因素,并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95.
应激性疾病是机体受到各种劣性刺激,使非特异性适应机制失效所导致的机体功能障碍。大量的证据表明,针刺可以治疗应激性疾病。通过归纳总结应激性疾病的病机和针刺治疗应激性疾病的机制,讨论了针刺效应与应激反应的相关因素,并从作用通路、作用介质、作用特点、表现方式等方面分析针刺和应激的相关性,以期为针刺作用机制研究提供可能的新视角。  相似文献   
96.
<正>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以反复发作性的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等为主要症状,属祖国医学"哮病"范畴。IgE抗体被认为是抵抗病原体侵害的第一道防线[1],其暴露位置决定了引发的疾病和症状,如部位在肺部就可表现为哮喘[2]。IgE与肥大细胞等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使细胞释放生物活性介质,即可导致气道炎症的发生,引发哮喘。但在整个哮喘的发病过程中IgE水平是否会产生变化?  相似文献   
97.
陈丽  孙亦农 《北京中医药》2008,27(9):747-749
痤疮(Acne)是一种毛囊与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好发于青年男女的面部及胸背部,以粉刺、丘疹、脓疱、结节、囊肿、瘢痕等为主要损害,是皮肤科的常见病、多发病.一般到成年或中年后逐渐减少或自愈.但部分患者病情较重,或即使愈后也会留下瘢痕,不利于患者身心健康.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压力加大和环境污染加剧等,本病发病呈上升趋势,严重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现代医学研究认为其发病因素主要与内分泌失调、毛囊皮脂腺导管异常角化、微生物感染炎症及宿主的免疫反应等有关.随着中医药学的发展,许多学者运用现代医学实验研究的方法,对痤疮进行了有益的研究.现将近年来中医药学者针对痤疮主要发病因素的实验研究做一概述.  相似文献   
98.
应用文献汇集方法,收集明末清初期间关于经络理论的专著及其他医学著作,通过分析这一时期经络理论研究的内容和特点,概括这一时期经络研究的主要学术走向.结果表明,明末清初经络理论研究的主要特征有:①紧密结合临床阐述经络理论;②体现了"明理致用"学术走向;③研究者包括针灸医生、其他中医学专家、兼通医学知识的儒者等;④研究内容整体上沿着<内经>所定理论体系和框架,部分内容有新的阐述;⑤研究视角从针灸拓展到人体生理和病理及治疗等各方面.说明明末清初经络研究有着自己独特学术轨迹和方向,在经典经络理论的基础上,多方面有了新的阐述.  相似文献   
99.
运用本体论哲学分析法,探寻当代针灸文化迷失的自我因素,及其文化回归的理论构建与临床发展模式.结果表明,针灸技术特点与文化内涵的剥离以及现代针术与古典针道的脱离是导致当代针灸文化迷失的重要因素;针灸理论与临床"和而不同"、并行并重的发展模式是当前针灸文化回归的有效途径.以针灸自身的文化命脉为根基,增强传统意识、文化观念,让文化在和谐中回归针灸理论与临床.  相似文献   
100.
背景:胆碱能系统与行为学研究相结合,已被广泛应用于包括中医药在内的益智和治疗老年性痴呆的研究。目的:探讨针药结合改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中枢胆碱能机制。设计:随机对照的试验研究。单位:江苏省中医院检验科,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材料:实验于2000-10/2001-02在南京中医药大学实验动物中心完成.50只健康9个月龄SD雄性大鼠,体质量(300&;#177;10)g。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5组:空白组、模型组、尼莫地平组、针刺组及针药组。测定鼠大脑皮质乙酰胆碱酯酶活性(AchE)和乙酰胆碱(Ach)含量及跳台回避能力。主要观察指标:①跳台测试结果。②大鼠皮质的AchE活性和Ach含量。结果:东莨菪碱造模大鼠中枢胆碱能功能降低,学习、记忆错误次数增加,学习和测试错误次数空白组为1.70&;#177;0.34,0.50&;#177;0.17,模型组为3.90&;#177;0.48,2.20&;#177;0.70。针刺、针药结合可拮抗东莨菪碱诱发的学习记忆障碍(错误次数分别为2.00&;#177;0.21,0.80&;#177;0.25;1.80&;#177;0.63,0.60&;#177;0.84),提高乙酰胆碱的含量,降低AchE和Ach两者在脑组织中的比例(AchE/Ach),且针药结合作用更优。结论:针药结合改善学习记忆能力的机制可能与中枢胆碱能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