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耳鼻咽喉   1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6篇
综合类   19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30篇
  2篇
中国医学   29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28篇
  2007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1.
目的利用无张力修补术技术替代超高龄老年人腹股沟疝常规修补手术或常规难以修补的疝气。方法对18例采用Lichtenstein和Mesh-plug手术技术治疗超高龄老年人腹股沟疝进行系统性回顾分析。结果18例无张力疝修补术的患者术后出现尿潴留2例,切口积血1例,术后6~24h之内全部下床活动。无缺血性睾丸炎,全组治愈。术后随访观察2个月~4年,无一例复发。结论采用无张力修补术技术治疗高龄老年人腹股沟疝,明显优于常规疝修补术,是常规手术不能替代的理想手术,作为首选手术。  相似文献   
12.
中风是以猝然昏仆,不省人事,或有口眼歪斜,语言不利,半身不遂为主证的一种疾患,因其发病急促,变化多端,如风性善行而数变,类比而称为"中风".其发病多由肝阳偏亢,气血上逆所致,故有眩晕、指麻等先兆症状.  相似文献   
13.
心律失常是临床常见病之一。为提高心律失常的治疗,随着笔者对心律失常认识的加深,对于“脉结代、心动悸”的患者有了不同的看法。现就自己对炙甘草汤治疗心律失常的一些初步认识讨论如下:中医对心律失常病症提出规范的辩证论治方案,始于张仲景《伤寒论》之炙甘草汤症(心动过速、过缓不在此讨论范围)。原条文很短,“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有学者还将仲景所制之真武汤、五苓散、茯苓甘草汤等归入可治心律失常之列。依据是这些方剂的主治症中有心悸等症状。但心悸是患者的主观感觉。并不就是心律失常。因而认为这一系列的方剂可治疗心律失常是缺少依据的。事实上,在仲景所制诸多治疗心悸的方剂中,有客观证据表明心悸是由心律失常导致的,只有炙甘草汤。这个客观证据是脉结代。历代医家对心悸的病因病机、治法用药研究颇多,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这方面的学说,但却始终存在一个缺陷,就是缺少对同时伴有脉律不规则的心悸病症的研究。有人总结,传统治疗早搏的方剂有炙甘草汤、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交泰丸。而现代医家自拟的处方则不计其数。事实上在治疗脉律不规则的心律失常上,除了炙甘草汤外,其他方剂不是缺少理论依据就是缺少实践依据。炙甘草汤对一部分“脉结代、心动悸”患者...  相似文献   
14.
孙景丽 《中医杂志》2003,44(Z1):294-295
肛门创缘水肿是肛肠科术后常见并发症,多以外痔、混合痔术后发生率最高.创缘水肿不仅坠胀、疼痛,还可使结缔组织增殖、局部高突,必须积极预防.本人自1996~2003年,用皮肤粘膜吻合术预防术后创缘水肿100例,收到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5.
王某,女,47岁,门诊病历号:11073。因两下肢反复皮下瘀点伴两足趾青紫疼痛,于1986年4月17日来本院就诊。患者两下肢皮下瘀点已二年余,曾在某医院诊断为"过敏性紫癜",用过脱敏药及中药治疗,病情时好时发。近一个月来,两足趾青紫,伴明显疼痛,左足二趾尖溃破。11天前又经某医院会诊检查,最后确诊为冷球蛋白血症。就诊时主要临床表现为精神不振,全身倦怠。已连续7天下午低热,体温波动在37.5°~38℃之间。全身发冷,四肢发凉,每当气候变凉,两下肢瘀斑增多,足趾青紫明显,疼痛加重。小便清长,大便溏稀,日2~3次。舌质淡嫩胖大,齿痕明显,苔薄白,两脉沉弱。皮肤检查:两  相似文献   
16.
我们对2004年1月-2005年8月我科确诊的38例药物性肝损害患者临床资料进行了系统性回顾分析,旨在帮助临床医生提高对药物性肝炎的认识,以便能及时作出正确的诊断和治疗。[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煤气中毒,即一氧化碳中毒,一般愈后良好,无后遗症发生,只有少数重度中毒者虽经抢救脱险,但常有头晕、头痛等后遗症发生。笔者自1988年至1995年共收治4例此类患者,均以自拟醒脑解毒汤治疗,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回一股资料本组4例,男性3例,女性1例;年龄19—45岁3例,60岁1例。病程最短3天,最长15天。本组患者均经西医抢救脱险,曾用西药治疗效果不佳,因而来院求中医治疗。2治疗方法均以自拟醒脑解毒汤治疗。醒脑解毒汤由如下药物组成:菊花、薄荷、蔓荆子、白花、富蒲、)II%各10gi$本159,绿豆衣20克,水煎服,每日1剂,日…  相似文献   
18.
静脉留置针在临床的应用,既减轻病人因反复穿刺的痛苦,又降低了病人的医疗费用,同时减轻护士工作量,提高护理质量,并减轻了各种药物对血管的损害,保护了静脉,还能随时打开静脉通道及时用药,提高抢救速度和成功率.  相似文献   
19.
以顽固性腹水为主要表现的干燥综合征(1例报告)黑龙江省双鸭山市中医院李雅欣,刘兴敏,李亚菊李××,女姓,47岁,工人。H308782。主因“顽固性腹水3年”。于1993年9月30日入院,3年前无诱因出现腹胀、乏力。于当地医院查发现腹水,尿化验:尿蛋白...  相似文献   
20.
<正> 尿毒症是内科临床危症之一,治疗困难,予后不良,死亡率较高。通过实践,我们体会在中医理论指导下,不断总结辨证施护的经验,提高中医护理水平,对提高临床疗效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就临床护理中的几个问题谈谈体会。 一、辨证施护防感染 尿毒症患者,痛情危笃,证候错杂,权衡标本至关重要。《素问·标本病传论》指出:“知标本者,万举万当,不知标本者,是谓妄行”。肾病患者大多日久缠绵,及至尿毒症阶段,正气已经十分衰弱。临床常表现为头晕、耳鸣、腰膝酸软、精神萎麋,形容憔悴,形寒肢冷,或咽干心烦,潮热盗汗等一系列虚损症状。此时容易感受外邪而使病情加重,护理上必须从精神、饮食、生活、治疗的各个方面,落实辨证施护的综合措施,以扶助正气,预防感染。尿毒症病人大多由于病程日久,有较重的精神负担,对治疗信心不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