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0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14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68篇
中国医学   4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马仁  王欣 《黑龙江医药》2000,13(3):179-180
鹿鞭补酒系省医药工业研究所研制的补肾壮阳药酒.其主要成份为鹿鞭、淫羊藿、海龙、海马、黄芪等十八味中药.产品已销售二十余年,还曾出口到东南亚的一些国家和地区.我们于1993年1月至1994年4月间给67例肾虚患者饮用,进一步观察其补肾壮阳,益气填精,健步轻身功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2.
目的:测定川芎药材和抗中风注射液的指纹图谱,为科学评价及有效控制其质量提供可靠方法。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YWC—C18色谱柱,甲醇:水为流动相,线性梯度洗脱,280nm检测。结果:川芎药材和注射液的指纹图谱峰数多,分离好,有相关性,重现性好。结论:本方法科学、准确、专属性好,可为川芎药材和含川芎的中成药控制其质量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3.
朱卫东  赵斌 《黑龙江医药》2005,18(5):327-328
目的:建立一种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清喉咽合剂中黄芩苷含量的方法。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 YMC—Pack 0DS—A C18 150×4.6mm I.D.S—5μm,12nm;流动相为甲醇—水—磷酸(50:50:0.3);检测波长:278nm;流速1ml/min。结果:黄芩苷在10~60μg/ml 浓度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6)。精密度为0.06%。平均回收率为99.26%。结论:该方法快速,准确,专属性好,灵敏度高。  相似文献   
44.
甜菊甙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就近20年来国内外有关甜菊类甜味剂的研究状况,从甜菊原植物特征,甜菊甙类的提取,分离,精制,甜菊总甙及甜菊甙的含量测定,甜菊甙类生理药理活性及安全性等方面进行了总结和综述。  相似文献   
45.
用HPLC法测定了止痛散中黄芩甙的含量,以C18化学键合硅胶为固定相,甲醇-冰醋酸-水(50:1:50)为流动相,UV检测波长276nm进行测定,对供试品采用超声波振荡提取,经微孔滤膜过滤,简化方法,提高分析速度,变异系数为1.92%。  相似文献   
46.
四季感冒片具有镇痛、消炎和一定的解热作用,能明显促进小鼠腹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小鼠口服耐受剂量相当于成人的600倍以上。病理切片未明显病变。  相似文献   
47.
北豆根气雾剂质量标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志歆  张怡  王爱华 《中草药》2002,33(11):999-1000
北豆根气雾剂为北豆根经提取分离制成的中药制剂,具有清咽利喉、消肿止痛之功效.临床用于治疗急慢性咽炎已20余年,疗效确切,毒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48.
人参是常用中药,在《神农本草经》中列为上品,具有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安神的功效。人参通常要经过加工处理成为不同种类的人参产品,由于工艺不同使产品具有不同的特点和质量要求。笔者曾参与人参加工产品质量标准制定工作,故就几种人参加工产品的质量因素进行简要的分析。1品种与加工方法1.1红参:以优质鲜人参为原料,经过刷洗、蒸制、烘干而成。1.2全须生晒参:以鲜人参为原料,刷洗后晒干或40℃~50℃烘干。1.3生晒参:以鲜人参为原料,刷洗下须后于40℃~50℃烘干。1.4保鲜参:以优质鲜人参…  相似文献   
49.
目的:对不同菌种降解胆甾醇能力的研究。方法:应用发酵培养方法、富集技术和抑制方法证明甾醇侧链其他可能的分裂,通过对4个种属的188个菌种的培养和选择,得出实验结果。结果:188个微生物菌种在后期培养7天后,对供给的质量分数为0.1%的胆甾醇用Liebermann—Burchard反应对剩余胆甾醇的比色测定,发现有79个菌种能将原胆甾醇分解率γ为20%以上,其中有8个菌种分解率γ超过50%以上。结论:微生物分解胆甾醇的能力和微生物的种类之间没有明显的相互关系,在自然界中存在的降解胆甾醇的微生物不仅是以前发现的分枝杆菌和诺卡氏菌,而且还广泛存在于细胞和放线菌,其中分枝杆菌和诺卡氏菌分解胆甾醇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50.
血液粘稠度增高是导致脑梗塞的重要因素.通过220例患者注射刺五加治疗后血高切粘度、低切粘度、血浆粘度均有大幅度降低(P<0.05).是治疗本病有效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