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6篇
药学   3篇
肿瘤学   1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文关怀在护理技术操作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赵洪云  刘敏 《国际护理学杂志》2007,26(10):1035-1038
目的探讨人文关怀在护理技术操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从2005年3~12月,将120名护理人员随机分为两组,常规操作模式为对照组,人文关怀操作模式为观察组。对同时接受两种操作模式且清醒、有较好表达能力的住院病人进行自身对照。采用问卷调查法对住院病人进行满意度和效果评价调查;对护理人员操作考核结果进行比较。观察对比两种操作模式的效果。结果通过临床实践,经医学统计学处理,对两种护理操作模式在病人满意度、接受程度、配合程度以及护士操作考核结果等方面进行比较,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5)。结论在护理操作中实施人文关怀,能满足病人的知情权,缓解病人对操作的紧张、恐惧心理,有利于操作的顺利进行,提高病人的满意度和护士的业务水平,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2.
达克宁粉联合频谱仪治疗肛周湿疹26例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1月以来,我们对肛周湿疹患者26例,采用达克宁粉联合频谱仪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52例,男38例,女14例,49.5±4.8岁。原发病脑血栓伴全瘫17例,脑出血伴偏瘫22例,外伤性昏迷10例,外伤性高位截瘫3例。其中13例肛周湿疹系入院时带入,21例由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基因-308位和淋巴毒素(LTα)基因+252位基因多态性与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发病的关系。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PCR)、限制性内切酶消化及电泳技术,对96例NHL患者和72名正常对照者的TNFα和LTα基因的单碱基突变多态性进行检测。结果:TNFα基因型和两个等位基因频率在对照组中的分布与NHL患者类似(P>0.05),而NHL患者的LTα(5.5)基因频率较对照组升高(NHL患者57.81%,正常人46.52%,P=0.04)。结论:TNFα基因多态性与NHL的发病无关,LTα(5.5)等位基因可能与中国汉族人NHL发病的易感性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化疗引起的肺癌患者肝功能损害与乙肝病毒感染的相关性及抗病毒治疗在预防化疗引起的HBV再激活中的作用。  方法  收集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在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经病理确证的肺癌患者636例, 比较HBsAg阴性(466例)和HBsAg阳性(170例)患者化疗后肝功能损害的发生情况, 并分析在HBsAg阳性患者中, 预防性使用(33例)与未预防性使用(43例)抗病毒药物拉米夫定后乙肝病毒再激活率的差异。  结果  化疗后出现肝功能损害的肺癌患者中, HBsAg阳性(29.4%)与HBsAg阴性患者(15.2%)所占比例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化疗前预防性使用(3.0%)与未预防性使用(20.9%)拉米夫定, 患者出现HBV再激活率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22)。  结论  肺癌患者化疗后, HBsAg阳性患者较HBsAg阴性患者更易出现肝功能损害, 预防性使用核苷类似物抗病毒药物拉米夫定, 可明显降低肺癌合并乙肝患者化疗后HBV再激活肝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脐血浆刺激造血活性。方法 检测脐血浆的造血因子水平及其扩增外周造血干细胞 (PBSC)作用和刺激生成CFU GM、CFU Mix、BFU E作用。结果 ① 33例脐血浆中 4例检测出GM CSF ,2 0例检测到IL 3和IL 6 ,33例检测到EPO ,各细胞因子之间不具相关性 ;②液体培养 6d后 ,脐血浆组有核细胞数为 (1.0 8± 0 .2 0 )× 10 6/ml,胎牛血清 (FCS)组为 (0 .72± 0 .0 5 )× 10 6/ml,脐血浆对体外培养维持PBSC活细胞数明显优于FCS(P <0 .0 5 ) ,但无明显扩增作用 (P >0 .0 5 ) ;甲基纤维素半固体培养PBSC 14d时 ,脐血浆组集落数为 (13± 11)× 10 5,而FCS组集落数为 0 ,二者比较有显著差别 (P <0 .0 1)。结论 脐血浆含有多种造血因子 ,其刺激造血活性与IL 3浓度成正相关 ,但与IL 6和EPO的相关性则较小。  相似文献   
6.
7.
背景与目的 在局限期小细胞肺癌(limited-stage small cell lung cancer,LSCLC)的放化疗综合治疗中,放疗靶区等方面尚存争议.本研究旨在前瞻性比较LSCLC经诱导化疗后按不同靶区范围进行放疗的局部控制率和毒副反应的差异及对生存的影响.方法 LSCLC患者,经EP方案诱导化疗2周期后,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按照化疗后和化疗前原发灶范围勾画放疗靶区(gross tumor volume-tumor,GTV-T),区域淋巴结靶区(gross tumor volume-nodal,CTV-N)两组均包括达到诊断标准的淋巴结所在的结区.放疗45 Gy/30次/19天,开始于化疗后1周-2周,放疗中按期进行第3周期化疗.放疗后再行3周期化疗.完全缓解者行预防性全脑照射(prophylactic cranial irradiation,PCI).结果 研究组与对照组分别入组37例、40例患者.局部复发率分别为32.4%、28.2%(P=0.80),其中单独照射野外复发率分别为3.096、2.6%(P=0.91),且均位于原发病灶同侧锁骨上区.纵隔型N3是照射野外复发危险因素(P=0.02,OR=14.13,95%CI:1.47-136.13);放疗期间发生I度、Ⅱ度体重减轻分别为29.4%、5.9%和56.4%、7.7%(P=0.04);0度-I度和II度-III度后期放射性肺损伤发生率分别为97.1%、2.96%和84.6%、15.4%(P=0.07).研究组和对照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22.1个月和26.9个月;1、2、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77.9%、44.4%、37.3%及75.8%、56.3%、41.7%(P=0.79).结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仅照射化疗后原发灶范围及阳性淋巴结区未降低局部控制率和总生存率,而放疗毒性降低.但目前样本量尚未达到设计要求,最终结论需继续扩大样本数后得出.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吉非替尼治疗中国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 2002年9月至2005年3月共入选晚期复发NSCLC患者120例,其中可评价疗效者103例.给予吉非替尼口服每次250 mg,每天1次,用药1个月后首次进行影像学疗效评价,此后每2~3个月复查影像学,直至出现病情进展或出现不能耐受的不良反应.停止吉非替尼治疗后,每6个月随访1次,直至患者死亡或随访结束.结果 103例患者的客观有效率为18.4%(19/103),疾病控制率为51.5%(53/103),中位疾病进展时间(TTP)为3个月(0.2~40个月),中位生存时间(MST)为9.8个月(0.5~51个月),1、2和3年生存率分别为44.7%、26.4%和13.2%.全组共有41例患者的TTP≥6个月,其MST为25.5个月.Cox多因素分析显示,腺癌、治疗后出现皮疹、体力状态(PS)评分<2分的患者具有更长的,TTP,而PS评分<2分、获得疾病控制的患者具有更长的生存期.本组患者的不良反应主要为皮疹、皮肤干燥、腹泻和转氨酶升高,多为Ⅰ~Ⅱ度.结论 吉非替尼对于部分晚期复发的NSCLC患者有效,部分疾病控制者具有较长的生存期,而不良反应可耐受.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不同菌种降解胆甾醇能力的研究。方法:应用发酵培养方法、富集技术和抑制方法证明甾醇侧链其他可能的分裂,通过对4个种属的188个菌种的培养和选择,得出实验结果。结果:188个微生物菌种在后期培养7天后,对供给的质量分数为0.1%的胆甾醇用Liebermann—Burchard反应对剩余胆甾醇的比色测定,发现有79个菌种能将原胆甾醇分解率γ为20%以上,其中有8个菌种分解率γ超过50%以上。结论:微生物分解胆甾醇的能力和微生物的种类之间没有明显的相互关系,在自然界中存在的降解胆甾醇的微生物不仅是以前发现的分枝杆菌和诺卡氏菌,而且还广泛存在于细胞和放线菌,其中分枝杆菌和诺卡氏菌分解胆甾醇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10.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大鼠实验性心肌梗死的治疗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0CSF)动员的自体骨髓来源的干细胞对大鼠急性心肌梗死动物模型的治疗作用。方法:用异丙肾上腺素(ISO)复制大鼠急性心肌梗死动物模型,用骨髓干细胞动员剂G-CSF动员自体骨髓干细胞释放和迁移至心肌梗死部位,于用ISO后24,48h和2周后杀死大鼠,取出心脏,用免疫组化和HE染色方法检测动物模型心梗区的CD34^ 单个核细胞浸润以及心肌细胞和血管的再生情况。结果:用ISO后24h,G-CSF处理组大鼠心梗区可见大量CD34^ 单个核细胞浸润,并用CD34^ 的新生心肌细胞生长,2周后瘢痕组织较少,毛细血管浸密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而用ISO后24h,对照组心梗坏死区有大量以中性粒细胞为主的炎症细胞浸润,无CD34^ 细胞浸润及新生心肌细胞生长,2周后出现较大量的瘢痕组织。结论:G-CSF能促进心肌梗死后心肌细胞和血管的再生,减小心肌梗死的范围,用G-CSF动员自体骨髓干细胞来修复坏死心肌组织的“干细胞自身移植”疗法,可用于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