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18篇
基础医学   36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67篇
综合类   33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6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21.
目的探讨L4/L5单节段后路椎间融合器置入椎弓根内固定术对患者腰椎前凸角度变化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随访分析43例L4/L5单节段后路椎间融合器置入配合使用椎弓根内固定术的患者,对患者术前、术后总腰椎前凸角度、L4/L5节段前凸角、骶骨倾斜角进行比较。结果 L4/L5单节段后路椎间融合术后患者总腰椎前凸角度与术前对比平均增加8.4°(P〈0.01);L4/L5节段前凸角与术前对比平均增加3.5°(P〈0.05);骶骨倾斜角与术前对比平均增加4.2°(P〈0.05)。结论 L4/L5单节段后路椎间融合器置入椎弓根内固定术可以明显改善患者腰椎前凸角度,对于改善腰椎序列和缓解患者术后腰痛症状以及延缓邻近节段退变均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2.
目的评价低温等离子刀射频消融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6年1月~2009年12月应用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共44例,男20例,女24例;年龄30~52岁,平均40岁。局部麻醉,在C型臂引导下操作。共46个椎间隙:单间隙42例,双间隙2例。术后随访近期效果。结果全部病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48个月,平均24个月。VAS评分术前(8.40±0.50)分,术后1周(2.60±0.53)分,末次随访(2.80±0.34)分。Oswestry评分术前(59.00±1.90)分,术后1周(30.00±1.80)分,末次随访(34.00±1.50)分。各指标术后及末次随访时与术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而术后两次随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满意度80%,无任何并发症。结论经皮低温等离子刀髓核消融术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行之有效的方法,这种技术简单、微创、安全、疗效肯定。关键是选择合适的适应证。  相似文献   
23.
目的研究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住院期间新发心脏不良事件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7月至2018年6月在北京老年医院骨科所有住院的≥65岁的髋部骨折患者,收集所有患者的基线资料、术前合并症、麻醉方式等,分析其术后新发心脏不良事件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对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共纳入418例患者,住院(13.2±6.8)d,年龄(76.7±9.2)岁,住院期间新发心脏不良事件56例(发生事件组),发生率为13.4%,其中因心脏事件死亡3例,死亡率0.72%。未发生心脏不良事件362例(未发生事件组)。2组患者异常心电图、左室射血分数≥50%、血红蛋白≥90 g/L、血清白蛋白≥33 g/L、B型脑钠肽前体≥450 pg/ml、全身麻醉、术后电解质紊乱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心血管系统疾病史(OR=13.58,95%CI 10.12~21.39;P0.01)、合并≥4种内科基础疾病(除心血管系统)(OR=5.28,95%CI 1.21~15.25;P0.01)、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Ⅲ/Ⅳ级(OR=4.01,95%CI 3.24~10.34;P0.01)、年龄≥70岁(OR=2.86,95%CI 1.05~7.55;P0.05)、血清白蛋白33 g/L (OR=2.61,95%CI 1.23~5.51;P0.01)、血红蛋白90 g/L(OR=1.81,95%CI 1.03~6.21;P0.01)、术后电解质紊乱(OR=1.11,95%CI 1.02~2.34;P0.01)是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新发心脏不良事件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老年髋部骨折术后发生心脏不良事件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对于既往有心血管系统疾病史的患者应给与特别关注。  相似文献   
24.
目的:探讨不同内固定方式对不同后踝关节骨折固定的生物力学效果及临床疗效。方法:生物力学研究:根据后踝关节骨折模型制作后踝骨折标本18对,再根据后踝关节骨折块占胫骨远端关节面1/4、1/3和1/2,分成3大组,每大组6对(12个踝关节),然后随机分为A、B两组,骨折复位后,A组以2枚4.0 mm钢质半螺纹拉力螺钉自后向前固定,B组以"T"型3孔桡骨远端钢板经塑型后以4枚螺钉固定(近端2枚为3.5 mm皮质骨螺钉,远端2枚为3.5 mm松质骨螺钉)。于踝中立位置于生物力学实验机上,做加载实验,记录后踝关节骨折经内固定后发生位移(内固定失效)时加载力的大小,单位以kN表示,收集数据并进行统计学处理。临床应用研究:自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应用螺钉或钢板螺钉固定三踝骨折中的后踝骨折关节患者31例,均为初次、闭合性、三踝骨折,男16例,女15例;年龄19~65岁,平均55岁;其中对14例后踝关节骨折波及胫骨远端关节面≤25%者行2枚拉力螺钉内固定,对17例后踝关节骨折波及胫骨远端关节面>25%者行钢板螺钉内固定手术治疗,应用Leeds标准进行功能评定。结果:生物力学测试结果显示:应用两枚螺钉由后向前固定1/4、1/3和1/2后踝骨折时,其固定失效的加载强度均显著低于3孔"T"型钢板组,分别为(4.10±0.13)kN vs.(4.60±0.27)kN、(3.20±0.12)kNvs.(4.12±0.14)kN和(1.98±0.18)kN vs.(3.72±0.18)kN,P<0.05。临床应用研究结果:术后随访6~18个月(平均12个月),所有骨折均获得骨性愈合,愈合时间为8~12周(平均10周)。疗效评定:评定为优的28例患者,良的为3例患者,优良率达100%。结论:后踝关节骨折块波及胫骨远端关节面≤25%时拉力螺钉内固定能提供良好的稳定性,>25%时钉板固定是一种有效的固定方法,能提供更为牢固的稳定性,满足早期功能锻炼的需要。  相似文献   
25.
目的 研究对膝关节不同部位进行局部浸润麻醉(local infiltration anesthesia,LIA),对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 TKA)术后患者早期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 入组2017年3月至2018年6月因膝关节骨关节炎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骨科行单侧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共100人,采用随机数分组法随机分为两组:后侧方浸润麻醉组(A组)及前方浸润麻醉组(B组),每组50例。其中A组在术中于后侧方结构[腘动脉与后关节囊间隙(interspace between the popliteal artery and posterior capsule of the knee,IPACK)]及内外侧副韧带附着区分别注射镇痛药物,并于前方结构[髌上囊滑膜、股四头肌肌腱及切口周围]分别注射0.9%(质量分数)氯化钠注射液(以下简称生理盐水)20 mL;B组在术中于后侧方结构分别注射生理盐水,并于前方结构分别注射镇痛药物。如患者出现不能耐受的疼痛则临时应用曲马多100 mg口服作为治疗补充。分析2组患者基线资料、术前及术后第5天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American Knee Society Score, KSS)、美国骨关节炎指数(The Western Ontario and McMaster Universities Osteoarthritis Index, WOMAC),并统计两组术后曲马多的用量。结果 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及术前VA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5天在静息状态下,A组VAS明显优于B组(P<0.05);而在功能锻炼状态下,两组术后VA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术前及术后KSS及WOMAC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的曲马多用量小于B组患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膝关节后侧方LIA对TKA术后患者的镇痛效果,在静息条件下明显优于膝关节前方LIA,并可减少术后口服阿片类药物的用量。对于TKA术后患者,建议加强膝关节后侧方区域的浸润镇痛而非单纯伤口等前方镇痛,能够有效控制患者术后早期的静息痛。  相似文献   
26.
目的 探讨3D打印脊柱侧弯模型在骨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8月—2019年6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骨科实习的护理专业的护理本科生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利用3D技术脊柱侧弯脊柱模型讲解脊柱解剖知识、手术过程、脊柱侧弯护理要点、护理理论、护理操作和护理记录书写知识,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最后对两组学生进行学生总结、反馈、考试.结果 实验组护理实习学生通过不同的教学形式对于脊柱侧弯畸形的理解和相关知识的掌握,护理沟通宣教能力,护理理论、护理操作、护理记录书写均高于对照组学生.结论 在骨科护理学中应用3D打印脊柱侧弯模型,利于学生较为全面的掌握知识,全面提升护士素质.  相似文献   
27.
退变性腰椎侧凸选择性短节段固定融合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选择性减压、短节段固定融合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凸的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2004年1月~2007年6月收治的42例以下肢症状为主的退变性腰椎侧凸患者,其中男15例,女27例;平均年龄为65.6岁。手术方式采用选择性减压、短节段固定融合。对患者术前、首次随访、终末随访时的Cobb角,腰椎前凸角度,VAS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进行对比。结果术前与终末随访VAS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手术优良率为76.2%,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3.9%。结论以下肢症状为主的退变性腰椎侧凸患者可通过狭窄节段椎管减压、短节段固定融合显著地减小手术创伤,获得良好的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28.
目的研究人工椎间盘置换术后椎间活动范围(range of motion,ROM)与相邻节段退变(adjacent segment degeneration,ASD)之间的关系。方法 1999年12月~2006年12月,44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接受人工椎间盘置换术,其中男18例,女26例;年龄为36~58岁,平均42.3岁。椎间盘退行性病变3例,椎间盘退行性病变合并腰椎椎间盘突出32例,椎间盘突出术后复发9例。手术节段为:L3/L4节段3例,L4/L5节段23例,L5/S1节段18例。对所有患者随访2年以上,测量随访时手术节段和相邻节段的ROM,评价ASD征象,记录手术前后以及末次随访时患者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 scale,VAS)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评分。对上述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所有患者随访2.0~7.5年,平均5.6年。44例手术患者中5例有ASD征象(11%)。患者末次随访时均无临床症状。所有患者术后ROM为3.6°±1.7°,其中ASD患者的ROM为2.2°±0.8°,无ASD患者的ROM为4.6°±1.5°,二者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VAS疼痛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评分与影像学检查有无退变无相关性(P〉0.05)。结论人工腰椎椎间盘置换术后相邻节段有退变征象的患者手术节段的ROM低,但相邻节段有无退变与临床疗效无相关性,可能与随访病例数较少及时间较短有关。  相似文献   
29.
不置换髌骨的膝关节置换近期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置换髌骨的高屈曲型膝关节置换的近期疗效。方法65例(71膝)行高屈曲型膝关节假体置换。术前、术后测量膝关节活动度,并根据纽约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系统进行评估。结果获随访56例(62膝),随访时间24-54个月,平均(40.00±8.02)个月。活动度从术前平均(67.52±9.17),°改善到术后平均(125.62±9.01)°。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低。术前膝关节评分平均为(45.8±12)分,术后平均为(91.4±13)分,优24例,良26例,中6例,优良率达89.28%。结论不置换髌骨的高屈曲型膝关节置换的近期临床效果满意,能获得膝关节高屈曲度,长期疗效还需要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30.
硫化氢对人PMN凋亡及P53/Bcl-2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硫化氢(H2S)对人中性粒细胞(PMN)凋亡及P53、Bcl-2表达的影响,以进一步探讨H2S抗脂多糖性肺损伤作用的机制。方法:采用体外分离和培养人血PMN。实验分3组,对照组:培养基中加入无菌生理盐水10mL/L;脂多糖(LPS)组:培养基中加入LPS100μg/L;LPS+硫氢化钠(NaHS)组:先LPS前1h向培养基中加入(1×10-5、1×10-4、1×10-3)mol/LNaHS。各组于24h后采用脱氧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DNA原位末端标记技术(TUNEL)检测PMN凋亡情况;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PMN中P53及Bcl-2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LPS组PMN凋亡百分率和DNA断裂百分率均显著减少(均P0.05);与LPS组比较,LPS+NaHS(1×10-5)组PMN凋亡百分率和DNA断裂百分率均有所升高,但无显著差异(均P0.05),LPS+NaHS(1×10-4)组及LPS+NaHS(1×10-3)PMN凋亡百分率和DNA断裂百分率均明显增加,并呈剂量依赖性(均P0.01)。与对照组比较,LPS组P53蛋白表达量显著减少(P0.05);与LPS组比较,LPS+NaHS(1×10-5)组P53蛋白表达量无明显变化(P0.05),LPS+NaHS(1×10-4)组及LPS+NaHS(1×10-3)组P53蛋白表达量明显增多,并呈剂量依赖性(均P0.01);各组Bcl-2蛋白表达量无明显变化(P0.05)。PMN中P53蛋白表达量与凋亡百分率的相关分析结果显示二者具有明显正相关关系(r=0.75,P0.01)。结论:NaHS促进PMN凋亡的机制可能与其上调P53蛋白的表达有关,而与Bcl-2蛋白无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