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篇
  免费   1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2篇
中国医学   7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唐善慈  蔡朕  张胜容 《北京中医药》2008,27(12):971-973
目的观察改良保肾方II号对糖尿病(DM)大鼠肾脏病变的炎症标志物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并探讨其保肾作用及机制。方法以链脲佐菌素(STZ)建立糖尿病肾病(DN)大鼠模型。观察用药12周末不同剂量改良保肾方Ⅱ号对尿素氮(BUN)、肌酐(Scr)、血糖(GLU)、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血脂以及炎症标志物Hs-crp等一系列指标的影响。结果给予改良保肾方II号治疗的糖尿病肾病(DN)大鼠,其肾功能、GLU、血脂、UAER及Hs-crp水平较模型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改良保肾方Ⅱ号具有明显改善DN大鼠的一般状态,降低尿蛋白、降糖、调节脂代谢紊乱的作用,其肾脏保护作用机制部分可能与抑制肾内炎症有关。  相似文献   
22.
李一民  付倩  沈存  刘梦超  孟元  崔方强  赵文景  王悦芬 《河北中医》2022,(11):1786-1789+1794
免疫性肾脏病是多种病因引发的具有相同免疫病理学特征的一组疾病。糖皮质激素的使用为治疗免疫性肾脏病及延缓肾衰竭进程起到巨大作用,但存在一系列毒副作用。中医药可以通过辨证治疗及中药本身对免疫系统的调节而发挥减毒增效作用。王悦芬教授认为,免疫性肾脏病发病机制是“阴阳失调,正虚邪伏”,结合糖皮质激素使用过程中证候的变化规律及毒副作用,以“调和阴阳,扶正祛邪”为中药减毒增效治疗法则,提出四阶段治疗及常用方剂,并附验案3例进行佐证。  相似文献   
23.
汪蕾  赵文景  赵静  段昱方  李楠  蔡朕 《河北中医》2020,42(4):522-527
目的观察参芪地黄汤治疗血清M型磷酯酶A2受体(PLA2R)抗体阳性特发性膜性肾病(IMN)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血清PLA2R抗体阳性IMN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参芪地黄汤治疗。2组均治疗24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清白蛋白、24 h尿蛋白定量、血清PLA2R抗体指标变化及中医证候评分变化,并统计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5. 71%(24/28),对照组总有效率73. 08%(19/26),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 0. 05)。治疗8、16、24周2组血清白蛋白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P 0. 05),24 h尿蛋白定量均降低(P 0. 05),治疗组PLA2R抗体滴度降低(P 0. 05);治疗24周对照组PLA2R抗体滴度较治疗前降低(P 0. 05)。治疗组治疗16、24周血清白蛋白均高于对照组同期(P 0. 05),治疗8、16、24周24 h尿蛋白定量、PLA2R抗体滴度均低于对照组同期(P 0. 05)。入组时血清PLA2R抗体≤300 U/m L的患者中,治疗8、16、24周2组24 h尿蛋白定量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 0. 05),治疗组PLA2R抗体滴度较治疗前降低(P 0. 05);治疗16、24周对照组PLA2R抗体滴度较治疗前降低(P 0. 05)。治疗8、16、24周治疗组24 h尿蛋白定量低于对照组同期(P 0. 05),治疗8周治疗组PLA2R抗体滴度低于对照组同期(P 0. 05)。入组时血清PLA2R抗体 300 U/m L的患者中,治疗16、24周治疗组24 h尿蛋白定量、PLA2R抗体滴度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 0. 05),治疗24周对照组24 h尿蛋白定量、PLA2R抗体滴度较治疗前均降低(P 0. 05)。治疗8、16、24周2组组间24 h尿蛋白定量、PLA2R抗体滴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组治疗后疲倦乏力、食少纳呆、少气懒言、水肿、口干、手足心热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 0. 05),对照组治疗后疲倦乏力、食少纳呆、口干、目睛干涩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 0. 05),治疗组治疗后各项中医证候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参芪地黄汤治疗血清PLA2R抗体阳性IMN疗效显著。血清PLA2R抗体滴度的变化与中药治疗效果及病情预后一致。  相似文献   
24.
目的评价补脾益肾、通络泄浊法联合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ARB)类药治疗Ⅲ~Ⅳ期糖尿病肾病(DN)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检索Cochrane图书馆、Pub Med、Wiley、Ovid、Clinical Trials. gov、Chi CTR、中国知网(CNKI)、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万方数据库、欧洲灰色文献信息系统(SIGLE)建库—2018-04以补脾益肾、通络泄浊法联合ACEI/ARB类药治疗Ⅲ~Ⅳ期DN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按照Cochrane协作网系统评价员手册规定方法依次对文献进行筛选、数据提取和质量评价,Meta分析采用Rev-Man 5. 3软件。结果最终纳入15篇文献,1 460例Ⅲ~Ⅳ期DN患者。Meta分析显示补脾益肾、通络泄浊法联合ACEI/ARB类药可有效提高Ⅲ~Ⅳ期DN患者的临床疗效[优势比(OR)=4. 56,95%可信区间(CI)(3. 36,6. 17)],降低证候积分[均数差(MD)=-4. 72,95%CI(-6. 12,-3. 32)],降低24 h尿蛋白定量[标准化均数差(SMD)=-1. 15,95%CI(-1. 30,-0. 99)],降低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SMD=-2. 10,95%CI(-3. 10,-1. 10)],保护和改善患者肾功能,且安全性较好。1篇文献存在高发表偏倚,敏感性分析显示Meta结果较稳健。结论目前证据支持补脾益肾、通络泄浊法联合ACEI/ARB类西药可提高Ⅲ~Ⅳ期DN患者的临床疗效,改善和缓解临床症状,延缓病情进展,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25.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以西药厄贝沙坦为对照,观察中药益气祛风通络方对糖尿病肾病大鼠尿蛋白、血糖、肾功能的影响,探索益气祛风通络方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疗效。方法将35只Wister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中药组、西药组,通过高脂高热量喂养加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加单侧肾切除术复制糖尿病肾病模型,检测各组大鼠24小时尿蛋白,尾尖取血测血糖,腹主动脉取血测血清肌酐。结果 (1)干预前后,各组的24小时尿蛋白差值分别是中药组(-10.80±5.02)×10~(-3 )g、西药组(-3.38±8.67)×10~(-3 )g、模型组(15.48±17.95)×10~(-3)g、假手术组(1.22±2.19)×10~(-3 )g、正常组(-0.16±1.48)×10~(-3 )g,中药组大鼠24小时尿蛋白定量明显下降,与假手术组相比P=0.007,与正常组相比P=0.015,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2)在药物干预的12周里,只有中药组的血糖在持续下降,其余各组血糖值上升,中药组干预前后血糖差值与西药组相比P=0.001,与模型组相比P=0.000,与假手术组相比P=0.001,与正常组相比P=0.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干预12周后,各组大鼠腹主动脉取血,测血清肌酐值分别是中药组(29.23±1.65)μmol/L、西药组(41.52±5.47)μmol/L、模型组(53.33±12.76)μmol/L、假手术组(31.42±2.61)μmol/L、正常组(29.18±1.37)μmol/L,中药组血肌酐值较低,与西药组相比P=0.011,与模型组相比P=0.02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血肌酐值较高,与假手术组相比P=0.040,与正常组相比P=0.02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祛风通络方对糖尿病肾病大鼠的24小时尿蛋白有降低作用,同时还能降低血糖、保护肾功能,疗效优于西药厄贝沙坦。  相似文献   
26.
张炳厚教授是国家中医药继承工作第二、三、四批师承老师、国家级名老中医,从医50余年,奠定了扎实的中医基础,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对咳嗽的辨证治疗有独到见解,笔者从师学习多年,对其治疗咳嗽的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7.
胡磊  常峥 《北京中医》2007,26(5):305-306
五味消毒饮(金银花、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紫背天葵子)出自《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本方功能为消热解毒、散结消肿;主治痈毒疔疮、局部红肿热痛,或发热恶寒,舌红苔黄,脉数.  相似文献   
28.
慢性肾脏病逐渐成为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并成为新的流行病,严重危害人民群众健康与生命。随着中医学在肾脏病治疗中地位的逐步提高,西医医生能否合理使用中成药治疗肾脏病是值得关注和探讨的问题。研究中通过分析目前多家综合医院使用中成药的现状,探讨慢性肾衰竭中成药使用的可靠性,实用性,并归纳出中成药在肾脏病治疗中的作用,分析其不合理应用所带来的弊端。从临床研究与教学中得出结论认为,慢性肾衰竭中成药的合理应用任重而道远,需要不懈努力。  相似文献   
29.
目的:观察中药活血化浊降脂方对血瘀湿浊型高脂血症的影响。方法:67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应用活血化浊降脂方治疗。对照组应用辛伐它汀降脂治疗。监测治疗前及治疗期间胆固醇、LDL-C、TG及HDL-C的变化及中医症状积分情况。结果:治疗组8周后对于胆固醇及LDL-C明显优于治疗前,并与对照组效果无明显统计学意义,且对于三酰甘油及HDL-C有良好的调控作用,并且症状积分有明显改善。结论:中药活血化浊降脂方对于血瘀湿浊型高脂血症有良好的降脂作用。  相似文献   
30.
张炳厚教授学术思想的核心为"肾地黄,气黄芪,类方虫蚁更新奇"。其提出肾具有"精易耗,阴常虚"的特性,认为慢性肾脏病以虚证居多,分为肾阴虚证和肾阳虚证,治疗上倡导"善补阳者必欲阴中求阳,善补阴者必欲阳中求阴",主张"培其不足,不可伐其有余",重视滋补肾阴,强调阴中求阳,重用熟地,遣方多以熟地为君,补气重用黄芪;提出补肾八法,创制地龟汤类方治疗慢性肾脏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